案例: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64
王永庆常说:"人生就像跑步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磨炼,才能跑得稳、跑得好;也唯有从不间歇地跑,才能遥遥领先他人,捷足先登。
"这句话正是他九十二年奋斗人生的真实写照。
2008年10月15日,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与世长辞,16日台湾《联合晚报》发表社论《王永庆传奇》指出:"王永庆以九十二岁高龄离开人间,九十二年的生命没有一刻虚度。
"下边是网上找到的其关于养生方面的支言片语想象一个83岁的人,还可以在每年3月底,台湾骄阳已经开始肆虐的早晨,连续不停地跑上5000公尺,就不得不惊叹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身手」。
想象全台湾最有钱的人之一---王永庆的生活:山珍海味、奇味珍馐、高级健身俱乐部、高科技养生治疗...,却会失望的发现,不管眼前有什么佳肴,他都只取其中一、二样;不管世间有哪些「高级」的养生之道,他却只钟情他的「毛巾操」。
「没辛苦就没健康,」他简单明了地总结自己数十年来锻炼的心得。
他认为人跟企业一样,放松就会散漫,太舒服就会不健康。
所以尽管每年顶着太阳,不管家人、甚至医生的劝阻,他仍坚持跑完5000公尺。
台塑总经理室副主任傅陈卿认为,王永庆这股坚持,也在台塑内部扎下坚实的运动习惯。
他很不喜欢看到社会上各种不合理、不公道的事,「是非不清楚,就是一种不健康,影响人也就不健康,」他说,比如说很多人不择手段追求名利上的、所谓的「成功」,但事实上,他一语点破:「成功不重要,健康才重要。
」不管当面问他,或观察他日常对自己生活的「管理」,都只能看到,这位掌管台湾将近六%国民生产毛额的集团负责人,养生之道只有二字:「简单」。
王永在有自己的秘诀,虽然他说自己是顺其自然,“该吃就吃到饱、该睡就睡到饱”,不过,王永在每晚10点睡觉,4点准时起床打高尔夫球,王永庆在早、午两餐力求简单,早上有时一条香蕉、半片葡萄柚、一个苹果、菠萝等四、五种水果,中午喝喝牛奶加上麦片就能解决,倒是晚餐比较丰盛,有时应酬饭局、有时和家人共餐,不过,在食量上王永在可是很能节制,总是浅尝即止。
【案例】
王永庆的故事
台湾的王永庆是著名的台商大王、华人首富,被誉为华人的经营之神,他一生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够提供比别人更多更卓越的服务。
王永庆15岁的时候在台南一个小镇上的米店里做伙计,深受掌柜的喜欢,因为只要王永庆送过米的客户都会成为米店的回头客。
他是怎样送米的呢?到顾客的家里,王永庆不是像一般伙计那样把米放下就走,而是找到米缸,先把里面的陈米倒出来,然后把米缸擦干净,把新米倒进去,再把陈米放在上面,盖上盖子。
王永庆还随身携带两大法宝:第一个法宝是一把软尺,当他给顾客送米的时候,他就量出米缸的宽度和高度,计算它的体积,从而知道这个米缸能装多少米。
第二个法宝是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客户的档案,包括人口、地址、生活习惯、对米的需求和喜好等等。
用今天的术语来说就是客户资料档案。
到了晚上,其他伙计都已呼呼大睡,只有王永庆一个人在挑灯夜战,整理所有的资料,把客户资料档案转化为服务行动计划,所以经常有顾客打开门看到王永庆笑咪咪地背着一袋米站在门口说:“你们家的米快吃完了,给你送来。
”然后顾客才发现原来自己家真的快没米了。
后来,王永庆自己开了一个米店,因为他重视服务,善于经营,生意非常的好,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案例分析:
王永庆的故事给了我们如下启示:
(1)服务可以创造利润、赢得市场;
(2)卓越的、超值的、超满意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
通过服务来实施差异化策略,比你的对手做得更好、更多、更棒。
像雅倩化妆品一样“比女人更了解女人”,我们要比客户更了解客户,提前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培养满意忠诚客户群。
王永庆送给女儿的嫁妆2003年,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要嫁女的消息在岛内不胫而走。
这一次,是王永庆的三女儿王雪红与相识多年的商界才子陈文琦成婚。
台湾民众和媒体都在猜测,作为台湾首富,王永庆送给女儿的,该是一份多么风光的嫁妆?然而,令媒体和民众大跌眼镜的是,结婚当天,“抠门”的王永庆只送了女儿三样嫁妆:一个刮胡刀、一束鲜花和一个口头承诺。
王永庆对女儿说:“雪红,刮胡刀是给你老公用的,这样就不用跑理发店,省点钱;鲜花是我送给你最真诚的新婚祝福;另外,我承诺,只要你以后在学习上要花钱,多少我都给!”事后,王雪红得知,父亲送的那束鲜花,还是货比三家才买的。
王雪红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
作为台塑集团的掌门人,王永庆虽然拥有万贯家财,但他一直生活简朴,对自己抠得要命。
一条毛巾,用了20年;上班骑自行车或步行;只要不招待客人,他都在食堂和工人们一起就餐……而该花的钱,王永庆一掷千金,毫不吝惜。
四川汶川大地震,他一次捐款1亿元人民币。
王永庆送给王雪红的三样嫁妆,实则是一个睿智的企业家对女儿的期盼与冀望。
带着父亲的教诲以及对父亲的尊崇,人们看到了王永庆为人之道、经营之风在台湾新一代商界偶像王雪红身上的传承与弘扬。
在父亲的影响下,勤俭也深入到王雪红的骨髓之中。
每天早晨4点多钟,王雪红便会早起,开始5000米的长跑。
在公司的运动会上,王雪红连续多年都是女子组5000米的冠军。
而在个人生活上,王雪红一如父亲那样的简朴。
每日只是简单的餐饮;外出都是简单的正装,普通的黑色皮包;轿车已经开了十多年,还在继续用。
在与父亲全然不同的领域,王雪红建立了自己更庞大的商业帝国。
她一手创办了威盛集团,并凭借HTC(台湾宏达国际电子公司)成为台湾新首富,她更被誉为女版“乔布斯”。
今年5月24日,《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3年度全球百位女强人排行榜上,王雪红名列第46位。
2008年10月15日,91岁高龄的王永庆与世长辞,一向坚强的王雪红也不禁难忍悲痛。
1917年1月18日,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出生在台北新店一个贫苦农家,祖籍在福建省安溪县,家里非常的贫困。
先后从事看茶园,卖米,经营木材生意,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台湾《天下杂志》近年对岛内2000家大企业实力状况的调查,台塑集团已经跃居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
王永庆也以54亿美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全球顶级富人榜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
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问题随之而来,王永庆的小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的日本米店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里的其他米店又拴住了老顾客。
不过,16岁的王永庆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照现在的话说,王永庆向嘉义县老百姓提供的是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服务,在维系客户关系上逐渐占了上风。
此外,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
有篇文章说,起初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12斗,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的人默默的模仿了他这种做法,但有一种方法谁也学不到,王永庆每到一个客户家送米,就会很热情的与客户拉拉家常,问问客户最近家里的情况与需求,每到一户客户家送米就把这家人的家庭情况,有几口人,兴趣爱好都凭自己的观察或间接的问旁边的邻居打听到客户的信息,把客户那个月什么时候买的米的日期都详细的记录下来,由于对每户人家的人口数,生日、喜好都非常的熟悉,王永庆总是能准确的预料到客户家里什么时候米快吃完了,该送货上门了,给客户一种非常好的服务感觉!于是日后,久而。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于美东时间15日因心肺衰竭病逝美国,享年92岁。
10月16日,台塑旗下10家上市公司同步亮灯跌停,出现“哀悼行情”,也创下台塑集团所有上市公司股价连袂跳空跌停首例。
他是前台湾首富,身家68亿美元;他的企业创建至今已50多年,他当了50多年的董事长;他被誉为台湾经济奇迹的象征。
因金融风暴赴美考察有媒体报道说,王永庆遗体昨晚通过长荣航空运送回台,家属震惊、哀戚。
王永庆因为担忧美国金融风暴对台湾的冲击,11日,他带着夫人和子女前往美国视察旗下的生产线和厂房,没想到在美东时间15日早上被送进新泽西一家医院,9点38分因心肺衰竭而过世。
由于王永庆对于台塑集团具有指标性意义,在病逝消息传出后,台塑集团旗下个股全面跌停。
生前遗愿“两岸赶快通”在得知王永庆逝世的消息后,台湾当局表示将全力协助王永庆家属处理治丧事宜。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表示,王永庆不仅致力于企业成长,也关注环境永续与社会公义,并推崇他对于两岸关系朝向和平繁荣的真知灼见。
两个月前曾同王永庆一起吃过饭的“立委”廖正井称,王永庆一再希望两岸赶快“通”。
马英九回忆,早在十多年前,王永庆就已大声疾呼两岸关系的重要性,而在大陆捐设1万所“希望小学”的大手笔,至今也让人津津乐道。
◇故事卖米成就亿万富豪200元起家开米店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先到茶园当杂工,16岁时用父亲所借的200元开了一家米店,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
从一个贫穷的茶农之子,到企业大亨,被誉为经营之神,让我们来看看他传奇的一生。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近30家米店,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得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王永庆卖米成功人士励志故事:王永庆卖米励志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功人士励志故事:王永庆卖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王永庆卖米如今王永庆的中国台塑集团拥有1500多家子公司,资产超过百亿美元,他和中国香港的李嘉诚、马来西亚的陈必新一样,被称为世界最著名的华人巨商,可是却有许多人不知道王永庆的成功是靠着200元钱的大米生意开始的。
小编整理了王永庆卖米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他没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起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二则王永庆生于台湾日本殖民时期台北近郊的直潭(今属台北县新店市)、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
为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故事一15岁小学毕业后,王永庆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
不久,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想,我要是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人们肯定会更加喜欢我卖的米。
他这样做了,结果这一做法深受顾客欢迎。
在当时,其他的米店都不提供上门服务,王永庆卖的米多则是因为送米上门。
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
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
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
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王永庆的一系列做法都是当时各米店老板不愿意或是不屑于去做的,但王永庆做了,并取得了成功。
同样是卖米,结果会如此不同,关键在于王永庆拿出了一种改变服务观念的勇气,并且将之付诸实施!事情似乎很小,做起来好像也轻而易举,但却只有成功者才做得出来!故事二王永庆15岁卖米开始创业、如今苦心经营的“台塑集团”已成为台湾最大的企业,并进入世界石油化工行业“50强”之列。
数十年来,王永庆下功夫培养子女和部下,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并培养他们“点点滴滴、追根究底、止于至善”的工作作风。
他把他的经营理念,变成了他的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成为台塑成功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从而创造了台塑企业令人敬佩的辉煌业绩。
“经营之神”王永庆:用心做小事就能成大事“运营之神”王永庆:用口作大事便能成年夜事文/杨洁凤越有人民币的人越“抠门”,王永庆有一个本则:“节俭一元人民币等于脏赔一元人民币”台湾企业界有一名被称为“运营之神”的精力首领,晚正在1984年,他的全副本钱便达45亿多美圆。
最下时身野到达113亿美圆。
他是台塑散团的开办人——王永庆。
兴许是这个时期的极端穷贫而至,金银谦贯的他习气了懒奢节约。
以至他正在多个场所重复弱调:“节俭一元人民币等于脏赔一元人民币。
”那句话被台塑散团员工奉为典范,并为海内中精细管理者称为“王永庆法例”。
事事考究“正当化”天赋商人盖茨以为:费钱便像炒菜同样,要恰如其分。
“运营之神”王永庆也有那样一条守则:“节俭一元人民币等于脏赔一元人民币”,事事考究“正当化”。
王永庆的糊口至关简略,用饭本则是“简捷”,最爱吃的是野常卤肉饭;衣着非常“零洁”,一单静止鞋要脱上孬几年;每一归立飞机必然是经济舱。
王永庆每一周事情100小时以上,但他天天城市经由过程健身,连结本人身材情况精良战精神充足。
而他天天作健身操运用的毛巾,用了27年。
正在一次媒体博访外,忘者领现他一个无味的“小行动”:泡咖啡时,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将奶粗球的容器洗一洗,再倒归咖啡杯外,一点皆没有华侈。
听说,他正在麦寮用餐时,当答到一颗卤蛋竟售新台币10元时,他曲觉以为售失太贱了。
王永庆糊口细节处处显现了他对“正当化”的执着。
正在台塑规模一直扩弛时代,他发明了一套迷信用人之叙,此中最为精炼的是“压力精细管理”战“罚励精细管理”。
依照特例,他天天外午城市正在私司吃就餐,用餐后招集各部门主管,听他们总结报告,而后提没不少犀利而轻微的答习题,并要供主管职员对本人所统领部门巨细事必需了然于胸。
因而,主管职员每一周不能不事情至长70小时,不少皆得了胃病。
王永庆一圆里靠那样的压力精细管理方法去鞭策企业运营,异时又施以极其大方的罚励。
台塑的罚励方法有二种:物资的战精力的。
“经营之神”王永庆:用心做小事就能成大事-励志_励志人物“经营之神”王永庆:用心做小事就能成大事文/杨洁凤越有钱的人越”抠门”,王永庆有一个原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台湾企业界有一位被称为”经营之神”的精神领袖,早在1984年,他的全部资本就达45亿多美元。
最高时身家达到113亿美元。
他是台塑集团的创办人——王永庆。
也许是那个时代的极度贫穷所致,金银满贯的他习惯了勤俭节约。
以致他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
”这句话被台塑集团员工奉为经典,并为国内外管理者称为”王永庆法则”。
事事讲究”合理化”天才商人盖茨认为:花钱就像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
”经营之神”王永庆也有这样一条准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事事讲究”合理化”。
王永庆的生活相当简单,吃饭原则是”简便”,最爱吃的是家常卤肉饭;穿着十分”整洁”,一双运动鞋要穿上好几年;每回坐飞机一定是经济舱。
王永庆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但他每天都会通过健身,保持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和精力充沛。
而他每天做健身操使用的毛巾,用了27年。
在一次媒体专访中,记者发现他一个有趣的”小动作”:泡咖啡时,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将奶精球的容器洗一洗,再倒回咖啡杯中,一点都不浪费。
据说,他在麦寮用餐时,当问到一颗卤蛋竟卖新台币10元时,他直觉认为卖得太贵了。
王永庆生活细节处处显示了他对”合理化”的执着。
在台塑规模不断扩张时期,他创造了一套科学用人之道,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
按照惯例,他每天中午都会在公司吃便餐,用餐后召集各部门主管,听他们汇报,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细微的问题,并要求主管人员对自己所管辖部门大小事必须了然于胸。
因此,主管人员每周不得不工作至少70小时,很多都患有胃病。
王永庆一方面靠这样的压力管理方式来推动企业经营,同时又施以极为慷慨的奖励。
台塑的奖励方式有两种:物质的和精神的。
物质包括年终奖与改善奖,还有王永庆私下发给干部的奖金,称为”另一包”。
1988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曾报道,在全世界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富豪中,王永庆以40亿美元居第16位!王永庆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他的奋斗历程传遍了全世界。
成功经营米店,小试身手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生于台北县新店,原籍福建省安溪县。
安溪县是个有名的穷地方,到了王永庆的曾祖父那一代,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狠狠心,漂洋过海到台湾来谋生,定居在嘉义县的新店镇。
他的父亲王长庚是个茶农,一年到头辛苦着,全家也只能勉强糊口。
王永庆9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生了一场大病。
王永庆勉强读到小学毕业,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学校。
小学毕业那年,王永庆到一个茶园当杂工,像父亲一样开始了辛苦的茶工生涯。
祖父在去世前把他叫到床前说:“你是读过书的人,希望你不要再困在这里,还是立志出门闯天下吧!”15岁的王永庆明白祖父的意思,也从父亲的身上看到了茶农生活的惨淡前景,于是下决心走出山区,去寻找另外的生计。
他背上简单的行囊来到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县城,在一家米店里当了小伙计。
王永庆在送米之外,花了不少心思悄悄地学习老板经营米店的技巧。
第二年,他就对经营米店感到胸有成竹了,于是他让父亲帮他借来200元钱做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一家小米店。
米店刚开张就碰到了困难。
原来,他的隔壁是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当时日本人在台湾是一等公民,况且这家米店开业时间又很长,居民们习惯上那里买米,很多都是那家店的老主顾。
因此,王永庆的小米店一天到晚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当时,由于稻谷加工的技术很落后,米里夹有糠、沙粒、小石子等,买卖双方都认为是很正常的事。
为了打开销路,王永庆提高米的质量,把米中的杂质一粒粒拣干净。
他一家家地走访附近的居民,说动一些住户同意试用他的米。
他主动为顾客送米上门,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擦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再将陈米放在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励志故事]王永庆的工作励志故事:前瞻性是一种战略眼光王永庆的工作励志故事:前瞻性是一种战略眼光方我少年时, 读书气嶙峋。
常怀四海志, 放眼横八垠。
——张百熙孔子曰: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 意思是说,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 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系统过程,当其中的一个环节出错的时候, 就会影响到其他的环节。
因此, 我们在做事时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
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 的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在刚开始投资塑料业时, 台湾对成分是聚乙烯化合物的树脂的需求量特别少, 台塑首期年产100吨, 而台湾年需求量只有20吨, 这对台塑打击很大, 甚至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面对这一现实, 王永庆经过反复分析研究, 最后决定: 继续扩大生产!王永庆认为与其守株待兔, 不如勇敢创造市场。
只有大量生产,才能降低成本, 把售价压下来, 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
在扩大生产的同时, 王永庆又创办了一个加工台塑产品的公司,即南亚塑胶工业公司, 专为台塑进行下游加工生产。
按王永庆的说法,“当时真是骑虎难下”。
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 台塑和南亚的业务开始好转, 奠定了他在塑料工业的基础。
这件事后, 王永庆也领悟到了许多经营诀窍。
他认为, 凡是在产品滞销与市场萧条的时期, 正是企业锻炼拼搏的最好时机。
越是在这种时候,经营者越是要沉着冷静, 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这样才能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若有余力的话, 则可以拟订一个完善的投资计划, 掌握适当的时机, 做有效的前瞻性投资, 化危机为契机。
王永庆说: “卖冰淇淋的公司应该在冬天开业。
” 其含义就在于冬天卖冰淇淋, 生意清淡, 必定促使卖者努力改善经营管理。
那么, 夏天来临时, 就会比其他后来者拥有更多的、明显的优势。
有位哲人说: “有深谋远虑的才能, 就能计事于未来之中, 理事于未形之中, 决策于未萌之中, 立功于未知之中。
倘若一个谋略, 令天下人识破, 那么这个谋略便不是上等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