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赏析01:湖石与钻石
- 格式:ppt
- 大小:13.12 MB
- 文档页数:91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1.合宇宙与人生: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天人合一”为设计原则,将宇宙和人生融入园林中。
园林布局常常取材于诗词和文学作品,通过景观、建筑和装饰的组合,表现出中国人对自然世界和宇宙的理解。
2.仿自然景观: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对自然景观的模拟和再现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园林常常以山水、湖泊、河流等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石山、假山、水池、桥梁等景观元素的布局,创造出仿真的自然环境。
3.体现中国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现了儒、道、佛等中国哲学思想。
一些园林建筑中常常包含有古代讲究的中国书法、诗词等艺术形式,强调美与道的统一4.沉稳与平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追求沉稳、平衡和谐的视觉效果。
通过使用对称的布局、反射的水面和统一的材料和颜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稳定的氛围。
5.精细的细节和装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尤其是建筑物的木雕、石刻和彩绘等方面。
园林中的建筑物不仅在外观上精心设计,还用最精细的技艺进行装饰,以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1.庭院式园林:庭院式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庭院组成,每个庭院都有围墙围合,并且配有池塘、假山和亭台等景观元素。
庭院式园林的布局通常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形成沉稳的视觉效果。
2.山水式园林:山水式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也是模拟山水自然景观的特殊形式。
它通过修建假山、造势和水池等景观元素,再现大自然山水的美丽景色。
山水式园林通常以曲径通幽和远近相隐的手法,营造出一种迷人而隐秘的氛围。
3.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宏伟壮观的形式之一,常常作为皇帝和贵族宴请宾客、观赏和居住的场所。
皇家园林通常由大型建筑群、庭院和图书馆等组成,具有高度的规划和设计。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有颐和园和圆明园。
4.文人园林:文人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一种形式。
它通常由墨池、书斋、假山、石亭等景观元素组成,以反映文人墨客的文学情怀和审美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豫园坐落于上海市市区南部旧城的东北角,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面与上海城隍庙和豫园商城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来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了侍奉他的父亲——明嘉靖年间的尚书潘恩而建造的,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为“豫园”。
豫园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年)开始兴建,至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年)完成,前后共用了18年时间。
占地70余亩。
17世纪中叶,潘氏的后裔逐渐衰落,园林也逐渐荒废。
到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年),由该地的人士集资购得豫园的一部分,并重新进行整理。
清道光年间(公元-年)豫园因年久失修,当时的地方官通令各同业公所分管并作为议事的地方,共有21个行业各占一区,自行修葺。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上海,盘踞在城隍庙5日,园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咸丰十年(公元年),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英法军队又侵入城隍庙,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后,自年起开始整修,恢复了30多亩园景。
现在的豫园可以分为六大景区,每个景区都存有其独有的景色。
入园没多久就可以看见一座大型假山,层峦叠嶂,清泉飞瀑,回去若真景。
假山以武康黄石扎成,出自于江南知名的砌山家张南阳之手,拥有“江南假山之并列”美誉。
“萃秀堂”就是骗人山区的主要建筑物,坐落于假山的东麓,面山而筑城。
自萃秀堂绕开花廊,进山路,存有明代祝枝山所书的“溪山清赏”石刻。
抵达山顶时存有一个平台,于此洞庭,全园景物,一览无余。
从鱼禾榭到万花楼一带,有游廊、溪流、山石等景物,多庭院小景,极具玩味。
点春堂景区,园亭相套,轩廊相连,花木葱茏,泉水潺潺,包括有和煦堂、藏宝楼等建筑。
清咸丰三年(公元年)上海小刀会领袖刘丽川等,曾在点春堂设立指挥部。
玉华堂前的石峰——玉玲珑,是豫园的镇园之宝,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具“皱、漏、瘦、透”之美。
据说是移自乌泥径朱尚书园,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
中国古典园林假山艺术摘要: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已有过记载,人们对山石的崇拜现象,古人对石头的热爱达到了生死相依、血脉相连的地步。
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无论是北方园林还是江南园林,蜀中园林还是岭南园林中都离不开石,可谓是无园不石,无园不山。
本文从三方面来简析假山艺术,意在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关键词:假山艺术、发展、石材、结构ABSTRACT:Rockery is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In human history, have been recorded, people worship phenomenon of rock, the ancients love of stone up to the life and death dependency, by blood.Both royal gardens and private gardens, both north gardens and jiangnan gardens, shu in the garden or cannot leave the stone of lingnan gardens, is not garden stone, no garden no mountain.This article from three aspects to analysis the rockery art to hope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KEYWORDS:R ockery art, stone material, structure ,development一、前言对于“园林”一词,人们有太多的解释和观点。
苏州古典园林分析------ 拙政园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
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个园林之中的经典之作。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
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亭台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
下面将通过对园林中的园路、铺装、亭廊、水体等方面对拙政园做进一步详细的分析。
拙政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典范,每一处都是值得推敲和品位的。
在接下来关于拙政园的分析,我们将着重从空间的对比、疏与密、空间序列、主从与重点、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以及廊子、铺装八个方面来做具体的解析。
一、空间的对比在古典园林中,一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得最普遍,形式最多样,也最富有成效。
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的安排在一起,将可借两者的对比作用而突出各自的特点。
由于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由于多处于市井,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经营,但为了求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多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来组织空间序列,即在进入园区主要景区之前,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小空间,这样就可以借两者的对比而突出院内主要景区。
拙政园在入口处就明显的运用了这种手法。
1、曲折、狭长封闭的空间极大的压2、为了避免封闭空间过分的单调,在封闭空间缩了人的视野,过此则给人豁然开朗柳暗处做重点处理,开一些花窗,做一些材质变手法。
化等拙政园的入口做的比较隐蔽,有意隔绝院内与市井的生活。
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首先通过一段极为狭窄的走廊之后,到达腰门处,空间上暂时得到放宽,出现一个相对较宽阔的空间形成一个小的庭院,并种植黄杨,在此处空间开始转折。
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作为景墙遮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避免一眼看透园林内部,这也符合古典园林含蓄、内敛的设计风格,在此处的变化是为下一处空间高潮做铺垫。
拙政园太湖石介绍
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面积虽然不大,但布局巧妙,有山有水。
在园林艺术上,拙政园以自然山水见长,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拙政园的假山用太湖石堆叠而成。
这种石头最大的特点就是纹理清晰、结构有序、质地细腻、质地坚实。
这些太湖石不仅结构坚固、造型奇特,而且有一种古朴凝重之感。
拙政园假山中最有特色的要数假山中央的一座“小莲庄”。
它是以太湖石堆叠而成的一座精致小岛。
它的主人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画家、诗人和苏州知府唐寅(字伯虎),他将自己最喜爱的苏州园林——拙政园中的假山借到了苏州。
小莲庄又名“水阁”。
是拙政园中最大、最精彩、最有特色的一处园林建筑。
“小莲庄”高约五米,长约八米,面积约十平方米。
它由三个独立的小池塘组成,每一个小池塘都与另两个小池塘相通。
在每一个小池塘之间都用一条狭长而弯曲的通道连在一起。
—— 1 —1 —。
石为园之魂颐和园太湖石谐趣迭出颐和园占地3平方公里,其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区占地2.97平方公里,是保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宜芸馆的叠石乐寿堂前的太湖石颐和园名石众多,其石景以太湖石为主,分布在园内各处,点缀在美丽的湖光山色中。
夕佳楼前的太湖石颐和园石头的故事奇闻特别多,不信带你转一圈。
涵虚堂的叠石玉澜堂是光绪帝的寝宫,堂前的“子母石”对眼相望,左为钟乳石右为角砾灰石。
这对守门石一雄一雌, 暗指光绪和慈禧。
传说慈禧刻意将其立于堂前,时刻提醒光绪尽孝。
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之处,殿前立有猪猴石,猴石立于左侧,形似顽猴。
猴石猪石则立于右侧,形似二师兄。
猪石猪猴石均高1·5米左右,如同拱卫大殿的门神,有辟邪祈福之意。
仁寿殿前还立有“峰虚五老”,为五尊高约4米的太湖石,象征庐山胜景五老峰,寓意多寿多富。
“峰虚五老”是明朝大藏石家米万钟的勺园遗石,石上刻有乾隆的一首题诗。
其中的寿星石又称鸡鸣石,它宽2米,连石座高约5米,其石背遍布孔洞,其正面形象则状如寿星。
其它四峰立于其四周,象征四季。
寿星石传说摄政王多尔衮是“峰虚五老”在清朝最早的主人。
1886年,光绪将其从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的墨尔根园移至颐和园。
多尔衮死后被顺治掘尸,光绪命运极其悲惨。
因此,懂得这段历史的人都不愿与它们合影,怕触霉头。
乐寿堂曾是乾隆帝侍奉母亲的地方。
堂前的北太湖石“青芝岫”重峦迭障,状若灵芝,它长八米,宽二米,高四米,重二十多吨,是乾隆在北京房山发现的米万钟遗石。
青芝岫此石是有名的“败家石”,米万钟曾为它倾家荡产。
乾隆钟爱江南园林,他以无锡寄畅园为范本,建造了小巧玲珑的“园中园”谐趣园。
谐趣园太湖石谐趣园充满江南水乡风情,园中有不少太湖石叠石景观。
谐趣园原名为惠山园,嘉庆重修后改名为“谐趣园”。
谐趣园太湖石排云殿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是慈禧举行万寿庆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