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26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26
传播学方法研究PPT文字版媒介研究里的实验法心理学取向的效果研究微观效果研究实用研究什么是实验法?实验法--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三个条件:–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够与其他变量隔离开,以确保研究者观察到的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其他无关的关系;–自变量能够被控制实验的基本要素刺激变量(实验刺激,自变量),反应(因变量),外来变量前测,后测实验组,控制组实验法的特点基本逻辑:在控制外来变量的情况下,有意地改变变量一(自变量),如果变量二(因变量)也随之变化,就说明变量一是变量二的原因优点:–因果关系–信度高–节省经费,时间短缺点:–人工环境–研究者难以―控制‖–一次实验仅能回答不超过5个研究假设–非概率抽样–研究伦理实验法中的控制对实验环境的控制:实验室实验还是田野实验?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控制–明确、清晰、具体的操作性定义对实验主体的控制–随机分组–配对(Matching)分组不如随机分组好对研究者的控制–双盲法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完全实验设计–对等群体前测-后测设计(最基本)–所罗门四组设计(最全面)因子设计实验法里的误差测量工具不准确外来变量不受控制分组过程中的随机误差定性田野研究(qualitative field research)2010-5定性田野研究与媒介研究社会科学里的田野研究田野研究与受众研究–柯克·约翰逊,《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对印度两村庄的民族志调查》,展明辉、张金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田野研究与媒体组织研究–Gaye Tuchman (1978)Making News: A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New Y ork: Free Press. –郭建斌,《独乡电视:现代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日常生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研究生课程《传播理论与方法研究》课件主讲教师:李正良教授(副院长)专题1 传播与传播学概述一、传播的定义●二、传播的特点●三、传播的作用●四、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五、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六、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一、传播的定义●Communication :通信、交流、会话、交往、沟通。
●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美国社会学家库力《社会组织》1909年●传播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的集合。
●————美国学者皮尔士《思想的法则》1911年●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传播学家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
●————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
徐耀魁1990●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
李彬1993●美国传播学者丹斯(FrankDance)就在《人类传播功能》一书中对传播的定义作过统计,结果有126个各不相同的定义。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宣”、“扬”等。
通常,“传”表示纵横地传播,“播”表示广泛地传播,“布”表示伸展地传播,“流”表示连续地传播,“宣”表示庄重地传播,“扬”表示宏大地传播(黄金贵,1994)。
●《墨子·所染》:“此王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此为纵向传播;●《礼记·祭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
知而弗传,不仁也。
”此为横向传播。
●《国语·晋语三》:“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
《文心雕龙·檄移》:“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
”其义为广泛地宣传和散布。
●“传”与“播”合成为“传播”一词,大约最早见于〈〈北史·突厥传〉一书:“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
”含义为长久而广泛地宣布、传扬。
此义已与今义相近。
小结:●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