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题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题: A-1. 李×, 女, 18岁, 因发热5天后皮肤巩膜黄染6天, 于2002年4月15日扶行入院。 患者于4月4日受凉后发热, 体温39℃左右, 伴有头痛, 咽痛, 身痛乏力, 食欲减退, 恶心, 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 曾诊断为"上感" 及胃病, 给以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 5天后热退, 精神食欲稍好转, 但旁人发现皮肤黄染, 病后大便稀, 无粘液, 无明显里急后重感, 近二日大便呈黄白色, 病后小便呈黄色, 渐变为浓茶样, 量中等, 无皮肤搔痒及咳嗽吐痰等症状, 无出血似倾向。 既往体健, 其母HBsAg (+), 无长期服药史, 未到过湖区。 查: T 37℃, P 70次/分, R 20次/分, BP 100/70mmHg, 发育营养可, 皮肤巩膜明显黄染, 皮肤未见出血点, 蜘蛛痣, 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 颈软, 心肺正常, 腹软, 肝在肋下1.5cm, 质软, 压痛, 表面光滑, 脾可及0.5cm, 质软压痛, 胆囊区无压痛, 肾区无叩痛, 膝反射存在, 病理征(-)。 化验结果: 血常规正常, 尿常规正常, 尿胆红素(+), 尿胆原(-) 大便常规正常, 肝功能: 总胆红素84μmol/L, 直接胆红素60μmol/L, ALT>200u/L 1.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为确定诊断需作什么检查? 3. 试写出本例的治疗原则(包括隔离, 饮食, 药物)

A-2. 王×, 男, 12岁, 学生, 宁乡县人, 因突起发热头痛、呕吐2天, 于2002年3月15日上午入院。患者于3月13日出现畏寒, 发热, T 39℃, 头痛, 呕吐二次, 为胃内容物。当日坚持上完课, 次日仍发热, 头痛加剧,呕吐频繁, 精神差, 晚上到卫生院检查: BP14/6KPa, T39.5℃, P112次/分,R 30次/分, 神清,胸腹四肢均有出血点, 压之不褪色, 颈有抵抗感,心肺未发现病征, 腹软, 肝脾未扪及, 克布氏征(+) 血象: WBC 18.4×109/L, N 0.86, L 0.14, 大小便常规检查无异常。 1.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应进一步作哪些检查来协助诊断? 3. 本例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B-1. 患者男性, 44岁, 干部, 因不规则发热8天于2002年3月14日入院。3月6日上午突起腹痛, 位于脐周。呕吐二次, 稀便, 4-5次/日,当晚寒战, 高热(42℃), 次晨神志不清, 血压下降,当地医院疑为败血症引起中毒性休克。治疗后,3月8日血压恢复正常, 唯仍有驰张型或不规则高热、畏寒, 腹部持续隐痛, 偶有呕吐, 大便1-2次/日, 黑色。曾用多种抗菌素,考的松激素治疗无效。平素体健。 体查: T 40.2℃, P 124次/分, R 28次/分, BP 90/60mmHg,重病容, 神清, 皮肤巩膜不黄, 咽充血, 颈软, 心肺正常, 腹软,肝脾未扪及, 脐右侧有局限性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肠鸣音亢进。 实验室检查: 血WBC 16.2×109/L, N 0.80, L 0.20, 尿常规(-),大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一、概述 (一)基本原理 收集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发现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这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是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研究类型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 2.病例与对照匹配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1)频数匹配要求对照组匹配的因素或特征所占的比例与病例组接近或一致。 (2)个体匹配以病例和对照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1:1匹配,为每一个病例配一名对照,还可以进行1:2、1:3、…、1:R匹配。 采用匹配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选择对照的难度,且容易匹配过头。 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 2.疾病预后因素研究 3.治疗效果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确定研究人群 1.病例的选择新发病例由于刚刚发病,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可靠。而现患病例易于掺入疾病迁延及存活的因素在内。死亡病例则主要由家属或他人提供信息,准确性较差。因此,病例对照研究中优选新发病例。 病例应该是患同一种疾病的病人,且患病部位、病理学类型和诊断标准要有明确的限制,所有病人都应符合严格的诊断标准。并且有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的可能。 一般以社区来源的病例为优,代表性较好,但实施难度较大。使用医院来源的病例,可节省费用,容易获得,合作好,信息较完整、准确,但容易发生选择偏倚。 2.对照的选择对照应是产生病例的源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 实际来源于①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人;②病例的邻居或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③社会团体人群中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④社区人口中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⑤病例的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 在医疗机构中选择对照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因已知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的病种入院的病人不能作为对照。②对照应由尽可能多的病种的病人组成,以避免因过多地代表某一类病人,而该病种恰与所研究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二)确定样本量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1)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的该因素对疾病的效应强度,即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的大小 (3)显著性水平α (4)把握度1-β

流行病学-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方法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职业、是否吸烟、烟龄及吸烟深浅度等,分别进行成组资料分析和配对资料分析,并按照性别进行分层资料分析。结果吸烟是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性别是该项调查的混杂因素。关键词 吸烟肺癌病例对照研究 自80年代起,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其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合肥等肺癌跃居群癌之首。本次调查研究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调查结果的混杂因素,呼吁全社会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肺癌或降低肺癌发病率。 1.材料与方法 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是否吸烟、开始吸烟年龄、吸烟年限、吸烟数量以及吸烟深浅。 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男女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将病例组序与对照组序一一配对,分别统计对子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2.结果 2.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对照合计 吸烟82 54 136 不吸烟31 59 90 合计113 113 226 χ213.46 OR 2.89 OR 95% CI (1.64,5.09) 2.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男女 病例对照合计病例对照合计吸烟61 40 101 23 14 37 不吸烟21 40 61 10 19 29 合计82 80 162 33 33 66 χ2 5.02 3.12 OR 2.9 3.94 OR 95% CI (1.14,7.36)(1.01,9.62) 2.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 对照 有暴露史无暴露史对子数 有暴露史32 50 82 无暴露史22 9 31 对子数54 59 113 χ210.125 OR 2.273 OR 95% CI (1.366,3.782) 3. 结论 3.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χ2=13.46,OR=2.89(1.64-5.09) 肺癌与吸烟有关系,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2.89倍。这与目前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结果相符,有研究表明,吸烟是肺癌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试题

1.患者女性,16岁,因发热四天后皮肤巩膜黄染7天,于1989年3月15日扶行入院。 患者于3月4日受凉后发热,体温39摄氏度左右,伴有头痛咽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 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给予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4天后热退。精神食欲稍好转,但旁人发现皮肤黄染,病后大便稀,无粘液,无明显里急后重。 两天前大便呈黄白色,现已成黄色。病后尿呈黄色,渐变成浓茶样,量中等,无皮肤瘙痒、 咳嗽吐痰等症状、无出血倾向。 既往体健,其母HBsAg(+),无长期服药史。未到过湖区,同学中有类似病例数人。 体查:体温:37?С,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g,发育营养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肝掌及蜘蛛痣,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颈软,心 肺正常,腹软,肝在肋下 1.5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可及0.5cm,质软,压痛,胆囊 区无压痛,肾区无扣痛,膝反射存在,病理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24g/L,白细胞 5.8X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尿常规:尿蛋白(-),镜检正常,胆红素(+),尿胆原(+);粪常规正常 问题: (1)此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如何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3)请提出正确治疗意见。 1、答案 (1)该例患者的最可能诊断是: 急性黄疸性肝炎,甲型肝炎可能性大。 依据: ①有明显感染中毒症状,食欲减退等前驱期表现; ②有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病程仅11天; ③有流行病资料,同学中有类似患者,支持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④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 (2)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包括抗HA V-IgM、HBV-M、抗HCV、抗HDV、抗HEV等。 肝胆、脾、胰超声检查,有助诊断和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3)治疗:卧床休息;继续隔离治疗2周;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维生素饮食;使用适当 护肝药和对症处理;不进行抗病毒治疗。 2.周某,男,35岁,发热4天,无尿1天,于2月16日入院。 患者于2月12日突起畏寒发热,体温38~39℃,伴头痛、全身不适,咽喉痛,经青霉 素及退热药治疗,病情无好转,15日晨上厕所时昏倒,即送当地县医院,当时BP 60/40mmHg,WBC 19.0×109 /L ,N 0.87,L 0.13,拟诊为“败血症”,给予青霉素及卡那霉素并用升压药后 血压回升,体温降至正常,但仍未解出小便,以“感染性休克”,“急性肾衰”转来我院治疗。 既往体健,当地有类似病患者。 体查: 体温37.2℃,脉搏10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30/86mmHg,重病容,神志尚清,颈软,双结膜充血,胸前可见数个皮疹,压之不褪色,手臂及臀部注射处有多块成片淤 斑,双肺清晰,心率102次/分,律齐,全腹部轻压痛,反跳痛,肝肋下 1.0 cm,质中等,脾未扪及,克、布氏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色素132g/L,白细胞24.0×109/L,中性粒细胞0.79,淋巴细胞0.15,异淋 0.06;血小板50×109/L

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述 以现在确诊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的人作为对照,收集既往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并比较两组调查对象各因素的暴露比例是否有差异。 病例对照研究是从某种要研究的疾病出发,去探讨可能的病因,从时间上是回顾性的,所以又称为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 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但不一定是因果联系。因为病例对照研究开始时,疾病已经发生,通过回忆过去的暴露情况来确定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只能就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作出判断。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 2.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病分组; 3.回顾性研究; 4.由果及因; 5.分析的是暴露水平 病例对照研究的适用情况: 1.疾病较少见而暴露较常见,如肺癌与吸烟的关系。 2.当暴露与疾病均罕见,如暴露引起发病的可能性较高时。如肝癌与氯乙烯关系的研究。 3.对一些潜伏期长的慢性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种类 (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此外没有其它任何限制与规定。 (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匹配) 又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匹配分为成组匹配与个体匹配: ①成组匹配(category matching)或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匹配的因素所占的比例,在对照组与在病例组一致。 ②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 以病例和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叫个体匹配。1:1,1:4 ③配比的目的:在于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 ④配比过度(over matching):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配比过度。 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否则不应匹配! 有几种情况不应进行匹配: ①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中间变量不应匹配。如吸烟对血脂有影响,而血脂与心血管疾病有病因关系,如果研究吸 烟与心血管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按血脂水平将病例与对照配对,则吸烟与疾病的关联消失。 ②与可疑病因有关的因素不应匹配。如避孕药的使用与宗教信仰有关,不应将宗教信仰作为匹配因素。 ③可能是疾病的某一危险因素。如在研究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家族史不能作为匹配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 2、单纯病例研究(case only study or case series study)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1、确定某一人群作为研究队列 2、收集队列内每个成员的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 3、随访一段预定时间 4、确定随访期间内发生的所研究疾病的全部病例组成 5、用危险集抽样为每个病例抽取一定数量对照构成对照组 6、抽取已收集好的两组成员的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做必要的检验 7、做统计分析计算暴露率和OR 8、获得研究结果并做出结论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步骤

流行病学-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方法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职业、是否吸烟、烟龄及吸烟深浅度等,分别进行成组资料分析和配对资料分析,并按照性别进行分层资料分析。结果吸烟是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性别是该项调查的混杂因素。关键词 吸烟肺癌病例对照研究 自80年代起,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其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合肥等肺癌跃居群癌之首。本次调查研究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调查结果的混杂因素,呼吁全社会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肺癌或降低肺癌发病率。 1.材料与方法 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是否吸烟、开始吸烟年龄、吸烟年限、吸烟数量以及吸烟深浅。 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男女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将病例组序与对照组序一一配对,分别统计对子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2.结果 2.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对照合计 吸烟82 54 136 不吸烟31 59 90 合计113 113 226 χ213.46 OR 2.89 OR 95% CI (1.64,5.09) 2.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男女 病例对照合计病例对照合计吸烟61 40 101 23 14 37 不吸烟21 40 61 10 19 29 合计82 80 162 33 33 66 χ2 5.02 3.12 OR 2.9 3.94 OR 95% CI (1.14,7.36)(1.01,9.62)2.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流行病学案例分析

流行病学(案例版) 一、章节和人员安排 第一章绪论(黄芬)0.5万 第二章现况调查(李杰黄芬)1万 (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第三章生态学研究(张万军)0.5万 (西德的反应停与出生缺陷的事件) 第四章队列研究(黄永张志华)1万) (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与慢性病的关系)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辛倩倩)1万) (苯丙醇胺(PPA)与出血性脑卒中)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黄朝辉郝加虎)1万 (河南某县营养干预研究) 第七章病因及其推断(张万军)1万 (聚集性不明原因死亡调查) 第八章疾病预防控制(周丽鸿杨林胜)1万 (我们为什么会消灭天花,天花的消灭对我们疾病控制有什么启示)第九章传染病流行病学(周丽鸿杨林胜)1万 (为什么麻疹和流脑出现发病升高的现象) 第十章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张志华)1万 (高血压,心脑血管病) 第十一章个案调查(病例调查)(李杰黄芬)0.5万 (艾滋病是怎么发现的?) 第十二章分子流行病学(辛倩倩)1万 (输血传播疾病的病因) 第十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黄芬)1万 (人感染猪链球菌暴发) 第十四章循证医学(黄永张志华)1万

第十五章伤害流行病学(杨林胜) 二、事件安排: 1.初稿,要求全体人员8月底交稿。 2.由研究生主写的章节,请研究生写好后,主动交给后面安排的各老师阅读和修改。截至时间为为9月15日。 3.互审:1-3,5,6章由张志华老师审,4,7-10章由黄芬老师审,11-13由杨林胜老师审,14和15请郝加虎老师审。所有稿件按照安排,国庆前交给各位老师,请各位老师多辛苦9月底将稿件交回。 4.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按照所提的意见进行修改,10月份15前将所有稿件叫道黄芬老师处。 5.安排适当时间利用案例进行课堂教学 三、周丽鸿同学为本书秘书,负责提醒和监督各位老师和同学按时完成任务,并承担同各位老师联络和取送各位老师稿件的任务。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复习过程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 3.入院率偏倚 4.匹配过度 5.分层分析 6.OR 选择题 1.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人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 A.高估RR值 B.高估OR值 C.低估RR值 D.低估OR值 E.对结果影响不大 2.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 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 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 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 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3.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A.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 B.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 C.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 D.很难避免某些偏倚的发生 E.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 4.选择100例新诊断的结肠癌病例与200例需做整形手术的病人进行饮酒史的比较,探讨饮酒与结肠癌的关系,这样的研究设计属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临床试验 D.现况调查 E.筛检试验 5.在估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时,不需要下列哪项参数? A.对照组暴露率 B.OR值 C.α值 D. 值 E.x2值

6.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包括 A.患者母亲年龄 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 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7.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倚的措施?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D.分层分析法计算OR值 E.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8.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设计是为了控制哪种偏倚? A.选择偏倚 B.错分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 9.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 A.回顾性研究 B.前瞻性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描述性研究 E.干预性研究 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吸烟与许多疾病有关,但与肺癌的联系中,只与肺癌中的鳞状腺癌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这种情况属于 A.虚假的联系 B.间接的联系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特异性 E.剂量反应关系 11.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A.病例组应是医院中确诊的所研究疾病的病例 B.病例组应是具有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C.对照组应是不患其他疾病的健康人 D.对照组应是无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E.病例与对照均不考虑是否有危险因素暴露史 12.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A.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 B.研究对象是按有无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 C.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常常是通过研究对象的回忆获得的

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试行)

附件4 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试行) 1、核实诊断 2、病例个案调查 (1)病例基本情况 (2)发病治疗情况 (3)接触者调查 (4)有关因素调查 3、对于暴发疫情的病例要重点调查职业史、禽畜接触情况、类似病例接触情况 4、样本的采集送检、检测 (1)发病早期要及时采集血清、鼻咽拭子、痰液、胸液、支气管冲洗液 (2)聚集性病例要采集病例的双份血清 (3)死亡病例要采集尸解组织:肺组织等 (4)必要时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有关检材 5、分析总结要点 (1)三间分布 (2)临床分析 (3)有关因素分析:职业因素、接触者发病情况分析 (4)病例间相互关系 (5)潜伏期分析 附: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编号: 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姓名: 性别:1.男 2.女 年龄: 岁 月 户主姓名: 职业:A.医院工作人员:a.医生 b.护士 c.护工 d.行政管理人员 e.其他 科室: B.非医院工作者:a.幼托儿童 b.散居儿童 c.学生 d.教师 e.保育保姆 f.饮炊食品业 g.商业服务 h.工人 i.民工 j.农民 k.牧民 l.渔(船)民 m.干部职员 n.离退人员 o.家务待业 p.其他 q.不详 家庭地址: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户口所在地: 发病地点: 市 县(区) 一、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有打√) 发热描述:最高: ℃ 入院: ℃ 咳痰性状描述(颜色、性状、量等) 2.治疗情况 是否住院治疗: 有□ 无□ 不详□ 如果是,收治医院: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病人处于隔离病房: 有□ 无□ 不详□ 上呼吸机: 有□ 无□ 不详□ 如果病人没有住院治疗,是否在家隔离: 有□ 无□ 不详□ 使用抗菌素治疗: 有□ 无□ 不详□ 使用抗病毒药物: 有□ 无□ 不详□ 二、流行病学因素调查 1.发病前2周有无与类似病人接触: a.有 b.无 c.不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