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挂篮方案细讲
- 格式:ppt
- 大小:10.68 MB
- 文档页数:123
菱形挂篮的设计、制作、应用1工程概况1.1 桥型布置巴阳2号特大桥起讫里程为K182+600~K183+177,全长577m,采用双向分离式,左右线桥净距0.5~18.0m。
左线桥平面部分位于直线、部分位于R=3000m的圆曲线上,桥面纵坡部分为R=9700m 的凸曲线、部分为+0.5%和-2.45%双向坡,桥面横坡为单向2%;右线桥平面部分位于直线、部分位于R=4200m的圆曲线上,桥面纵坡部分为R=10000m的凸曲线、部分为+0.5%和-2.35%双向坡,桥面横坡为单向2%。
本桥主跨为100+180+100m的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连续刚构,左右线引桥均为4×30(云阳岸),2×30m(万州岸)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
1.2箱梁结构巴阳2号特大桥主桥采用单箱单室变高度截面,为三向预应力结构。
箱梁顶板高12.1m,底板宽7m,外翼板悬臂长2.55m。
箱梁0号段长15m(包括墩两侧各外伸2.25m),每个“T”构纵桥向分为20个对称梁段,梁段数及梁段长度从根部至跨中分别为5×3.5m+8×4m+7×4.5m,累计悬臂总长81.0m。
1号~20号梁段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施工,悬臂浇注梁段最大控制重量2332.5KN(未考虑施工荷载),挂篮设计自重1000KN。
全桥共有6个合拢段(两幅桥),分别是4个边跨合拢段和2个中跨合拢段,合拢段长度均为3m,边跨现浇段长8.36m。
箱梁根部断面梁高10.5m,跨中及边跨支架现浇段梁高3m(箱梁高均以腹板外侧为准),从中跨跨中至箱梁根部,箱高以半立方抛物线变化。
从1号梁段至6号梁段腹板厚70cm,从6号梁段至13号梁段腹板厚60cm,从13号梁段至21号梁段腹板厚50cm,边跨21梁段号至23号梁段腹板厚60cm,腹板变厚处设50cm渐变段过渡。
每号梁段的腹板上设有抗剪齿口。
箱梁底板厚除0号梁段为150cm 外,其余梁段底板从箱梁根部截面的120cm厚渐变至跨中及边跨合拢段截面的36cm厚。
菱形挂篮施工工艺菱形挂篮是一种在建筑施工工地上常见的悬挂装置。
它简单且实用,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和便利。
本文将介绍菱形挂篮的施工工艺,包括材料准备、悬挂方式、安装步骤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施工技术。
一、材料准备在进行菱形挂篮施工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菱形挂篮装置、扣钩、钢丝绳、安全带、螺栓和螺母等。
确保所有材料都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经过检查合格。
二、悬挂方式菱形挂篮的悬挂方式有多种选择,根据具体需求和施工现场情况来确定。
常用的悬挂方式有两点悬挂和四点悬挂。
两点悬挂适用于较小的工程,四点悬挂适用于较大的工程。
选择合适的悬挂方式是确保挂篮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三、安装步骤下面是菱形挂篮的安装步骤:1. 确定挂篮的安装位置。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设计要求,确定挂篮的悬挂位置,并标记相应点位。
2. 安装钢丝绳。
将钢丝绳穿过挂篮装置,并使用钢丝索夹固定牢固。
确保钢丝绳安装牢固,不得出现任何松动的情况。
3. 悬挂挂篮。
将钢丝绳的末端连接到建筑物的悬挂点位上,通过适当的悬挂方式将挂篮悬挂在空中。
在悬挂过程中要确保挂篮水平、稳定。
4. 固定挂篮。
使用螺栓和螺母将挂篮固定在悬挂点位上,确保挂篮不会晃动或松动。
5. 检查安全性。
在挂篮安装完成之后,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挂篮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必要时可以再次调整悬挂方式或固定装置。
四、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菱形挂篮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 定期检查挂篮的固定装置和连接件,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2. 使用挂篮时,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带,并正确系好。
3. 严禁超载使用挂篮,根据挂篮的额定载荷进行施工操作。
4. 避免在风力较大的天气条件下使用挂篮,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5.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工作平台上没有尖锐物品和杂物,以防碰撞和跌落。
总结:菱形挂篮施工工艺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装置。
通过正确的材料准备、悬挂方式选择和安装步骤操作,可以确保挂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菱形挂篮课程设计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学会如何运用菱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菱形的对称性和对角线的性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能够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首先,介绍菱形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次,讲解菱形的性质,包括对角线的性质、对称性等;然后,教授菱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菱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应用,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菱形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菱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互动讨论法: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实验法: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菱形模型的制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菱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数学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菱形的性质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菱形模型、剪刀、胶水等实验设备,让学生动手制作菱形,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菱形挂篮该型挂篮主要由菱形桁架、提吊系统、走行及后锚系统、模板系统和张拉操作平台等六部分组成(见附图3)。
⑴构造:①菱形桁架:菱形主构架是挂篮的主要承重结构,由两片桁架、横联和门架以及前上横梁组成,桁架间距和腹板竖向预应力钢筋位置相对应。
各杆件间采用普通螺栓联结。
前上节点和前上横梁联结,挂篮前吊点(底模架4个、内模2个、外模2个)均设在前上横梁上。
所用材料均为A3型钢。
②提吊系统:a.底模前吊带。
前吊带的作用是将悬灌的底板、腹板混凝土及底模板重量传至主桁架上。
吊带采用8根φ25精轧螺纹钢每两根为一组,共4组,每组吊带用2个LQ32千斤顶通过扁担梁调节底模的标高。
b.底模后吊带。
后吊带的作用是将底模架荷载的一部分传至已成箱梁的底板上。
已成箱梁底板靠近腹板位置预留两个方型孔洞,16Mn吊带穿过箱梁底板和底模架后横梁销接,上端每组吊带用2个LQ32千斤顶通过扁担梁调节底模。
③模板系统。
箱梁外侧模采用大块钢模板,纵向长度4400mm,在梁高范围分为三块,以便梁高变化时调整。
面板采用厚4mm钢板,加劲肋为∠75×6和[10钢框架焊接,整个外侧模支撑在外模走行梁上,走行梁前端悬吊在主构架前上横梁上,后端悬吊在已成梁段顶板上(在浇注顶板时预留孔),后吊杆与走行梁间设有后吊架,后吊架上装有滚动装置,挂篮走行时,外侧模走行梁与外模一起沿后吊架滑行。
内模由内模架、模板、横、竖带及调整丝杠等组成。
内模架吊在两根内模走行梁上,走行梁前端吊在主构架前上横梁上,后端吊在已浇梁上(顶板预留孔),内模架可沿走行梁滑行,模板除上、下梗肋,顶板张拉台座处用特制模板外,余均为组合钢模板。
底模板由底模架和底模板组成,底模架由纵梁和前后横梁组成,底模板为木模,下垫方木分配梁,模板上钉1mm厚的白铁皮,底模宽度比箱梁底宽少8mm,两外缘固定6mm橡胶条,在浇筑混凝土时,外侧模与底模夹紧,以防漏浆。
④走行及锚固系统走行系统。
在主构梁的两片桁架下的箱梁顶面(腹板竖向预应力筋位置)铺设两根轨道,轨道用钢板组焊成Ⅱ型截面。
新建铁路客运专线CMLZQ-1标(32+48+32)m连续梁挂篮预压专项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十七局集团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二○一○年七月(32+48+32)m连续梁挂篮预压专项方案1、菱形挂篮总体构造本连续梁采用的挂篮均为菱形挂篮,结构简单,杆件受力明确,承载能力大,弹性变形小,安装与拆卸方便,移动灵活,定位准确,调整方便。
在10m长的起步长度内,同时安装2只挂篮,前后作业面开阔,便于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适用于最大梁段重145吨(本连续梁最大梁段3#段重98.19t);箱梁最大梁段长度4.0m;箱梁梁高:3.7~2.7m;挂篮行走方式:自行式;提升模板方式:吊车吊装;挂篮总重48.9t【主桁系统重11.4t、前横梁 2.6t、底托系统12.3t、侧模及底模重(8.7\1.7t)、内模系统重 3.7t、端模重0.5t (估算),吊杆及吊具重8.0t(估算),整个挂篮系统重48.9t】;挂篮顶梁最大挠度:<20mm;工作纵坡:≤14.9‰。
本挂篮主要由三个系统组成,即主桁承重系统、底篮和模板系统。
㈠、菱形挂篮主桁承重系统挂篮主桁承重系统包括主桁与前后横梁、行走装置、锚固装置、遮阳雨棚等。
⑴、主桁与前后横梁由两片外型呈菱形的桁片在其横向设置前后横梁组成一空间桁架,并在前后横梁设上下两层平面联结杆件,主桁杆件采用H型钢(H250×250×9×14/16Mn)与两块钢板组焊成抗扭性能良好的箱形截面,横梁采用焊接薄壁方钢管(B160×5/16Mn)组成平面桁架。
主桁节点采用销子联结,平联则采用普通螺栓联结。
这种结构达到了使挂篮重量减轻的目的,且杆件布置合理、受力均匀,较好的发挥材料特性。
⑵、挂篮行走装置依靠葫芦牵引前支点,向前移动。
挂篮后支点设固定小车可在工字钢轨道上翼缘底面滚动前移,通过压在轨道上的锚梁与预埋在箱梁里的钢筋连接而锚固,从而取消了挂篮尾部配重,有效减轻了挂篮自重。
菱形挂篮该型挂篮主要由菱形桁架、提吊系统、走行及后锚系统、模板系统和张拉操作平台等六部分组成(见附图3)。
⑴构造:①菱形桁架:菱形主构架是挂篮的主要承重结构,由两片桁架、横联和门架以及前上横梁组成,桁架间距和腹板竖向预应力钢筋位置相对应。
各杆件间采用普通螺栓联结。
前上节点和前上横梁联结,挂篮前吊点(底模架4个、内模2个、外模2个)均设在前上横梁上。
所用材料均为A3型钢。
②提吊系统:a.底模前吊带。
前吊带的作用是将悬灌的底板、腹板混凝土及底模板重量传至主桁架上。
吊带采用8根φ25精轧螺纹钢每两根为一组,共4组,每组吊带用2个LQ32千斤顶通过扁担梁调节底模的标高。
b.底模后吊带。
后吊带的作用是将底模架荷载的一部分传至已成箱梁的底板上。
已成箱梁底板靠近腹板位置预留两个方型孔洞,16Mn吊带穿过箱梁底板和底模架后横梁销接,上端每组吊带用2个LQ32千斤顶通过扁担梁调节底模。
③模板系统。
箱梁外侧模采用大块钢模板,纵向长度4400mm,在梁高范围分为三块,以便梁高变化时调整。
面板采用厚4mm钢板,加劲肋为∠75×6和[10钢框架焊接,整个外侧模支撑在外模走行梁上,走行梁前端悬吊在主构架前上横梁上,后端悬吊在已成梁段顶板上(在浇注顶板时预留孔),后吊杆与走行梁间设有后吊架,后吊架上装有滚动装置,挂篮走行时,外侧模走行梁与外模一起沿后吊架滑行。
内模由内模架、模板、横、竖带及调整丝杠等组成。
内模架吊在两根内模走行梁上,走行梁前端吊在主构架前上横梁上,后端吊在已浇梁上(顶板预留孔),内模架可沿走行梁滑行,模板除上、下梗肋,顶板张拉台座处用特制模板外,余均为组合钢模板。
底模板由底模架和底模板组成,底模架由纵梁和前后横梁组成,底模板为木模,下垫方木分配梁,模板上钉1mm厚的白铁皮,底模宽度比箱梁底宽少8mm,两外缘固定6mm橡胶条,在浇筑混凝土时,外侧模与底模夹紧,以防漏浆。
④走行及锚固系统走行系统。
在主构梁的两片桁架下的箱梁顶面(腹板竖向预应力筋位置)铺设两根轨道,轨道用钢板组焊成Ⅱ型截面。
连续梁菱形挂篮施工工法(部级)全解连续梁菱形挂篮施工工法是目前在清华大学校内建设工地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施工方式。
该工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施工质量,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是目前施工行业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施工工法。
1. 工法原理连续梁菱形挂篮施工工法是一种利用钢丝绳将菱形挂篮吊装在连续梁上进行施工的工法。
使用该工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该工法的原理:1.1 挂篮吊装连续梁菱形挂篮施工工法最主要的原理是通过钢丝绳将菱形挂篮吊装到连续梁上方进行施工。
由于挂篮可以悬挂在连续梁的上方,所以可以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堆场,减少人员的活动范围,提高施工效率。
1.2 构造合理连续梁菱形挂篮施工工法对挂篮的结构设计有一定要求。
挂篮的结构应该合理,能够适应梁的形状和施工需要。
在施工过程中,挂篮的安装和拆除应该方便快捷,能够满足施工的需求。
1.3 施工安全在连续梁菱形挂篮施工工法中,施工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要保证施工安全,应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吊装、固定和拆卸的安全可靠。
2. 工法步骤连续梁菱形挂篮施工工法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2.1 搭设脚手架在施工现场搭设脚手架,为后续的作业做好准备。
2.2 安装钢丝绳在连续梁上方安装钢丝绳,并将其悬挂于脚手架上方。
钢丝绳的选择要符合规范要求,并对钢丝绳进行检查。
2.3 安装挂篮将挂篮安装在钢丝绳上,并进行固定。
固定应该牢固可靠,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
同时,还要对挂篮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其适应梁的形状和施工需要。
2.4 确认安全在进行其他施工之前,应该对钢丝绳和挂篮固定件进行检查,确保施工的安全。
2.5 进行施工在安全确认之后,进行施工作业。
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清理、移除挂篮。
3. 工法优点使用连续梁菱形挂篮施工工法,有以下几点优点:3.1 提高效率该工法可以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堆场,减少人员的活动范围,提高施工效率。
筑龙网 W W W .ZH U L O N G .C O M 菱型挂篮设计及施工方法一、挂篮及模板设计挂篮采用我公司在某大桥施工中使用过的全液压式菱形挂篮QL235,按本桥箱梁结构尺寸等相关参数进行改装后使用。
该菱形挂篮是我单位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和参考其他类似桥梁的成功范例自行设计的,经过荷载试验和公路大桥施工中使用验证,该挂篮承载能力和刚度均较理想,且行走方便快捷、拆装灵活、安全可靠。
①挂篮技术参数及性能简介: 按照大桥的设计要求,挂篮按以下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改装:承载力大于2700kN ;挂篮自重500KN ;悬臂段最大荷载1300k ,全部施工荷载约1350KN ;浇注箱粱分段长度、3.0m 、3.5m 、3.5m ;挂篮浇注箱粱高度:6.2m ~2.4m 。
②挂篮构造挂篮主要由主桁架、行走及锚固系统、吊带系统、底平台系统、模板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挂篮构造示意图如下:10吨倒链10吨倒链10吨倒链5吨倒链5吨倒链47015015050505050135135600500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主桁架是由两片外型呈菱形的桁片在其横向设置前后横梁组成一空间桁架,并在前后横粱上设置上下两层平面联结杆件以提高主桁的稳定性和刚度。
主桁杆件采用H 型钢两侧焊钢板,杆件间采用30CrMTi 销子销接,前后横粱桁片及其平联采用焊接薄壁方钢管和角钢。
在前后横粱下方设置分配梁,用于悬挂底蓝、模板。
为改善露天施工条件,桁架项部设置遮雨棚。
B 行走及锚固系统挂篮在悬浇完一段箱梁,混凝土强度达到50MPa ,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开始前移。
挂篮前移时,通过后锚千斤顶将上拔力转换到行走小车上,由反扣于工字型钢轨道上的行走小车来平衡倾覆力矩,前支点采用底贴四氟板组合滑船,由液压油缸顶推前移。
采用焊接犁钢的轨道分长轨和短轨两种,由锚固粱与箱粱竖向预应力筋连接并锚同。
浇筑混凝土时,需通过箱粱顶板上预留的孔道,穿锚杆与主桁后结点锚固。
挂篮简易计算稿一、主桁计算:(一) 荷载1、箱梁重量:1#节段最重,砼方量29.5m3,重29.5×2.6=76.7t。
2、上前横梁及吊带:双拼45#工钢,长15米,重:80.4×15×2=2412kg,吊带重:1500kg。
3、底模系统:(1)后下横梁:双拼45#工钢,长15米,重:80.4×15×2=2412kg (2)前下横梁:双拼27#工钢,长15米,重:43×15×2=1290kg (3)底模纵梁:26根22#a工钢,长6米,重33×26×6=5148kg (4)面板: 4500×6×6000 重:4.5×6×0.006×7850=1272kg (5)其它:1000kg(6)底模系统总重:11.122t(二)前吊点受力计算:1、箱梁传递重量:P1=76.7×2.05/6=26.2t2、底模系统传递重量:P2=11.122/2=5.56t3、上前横梁及吊带:P3=2.4+1.5=3.9t总计:P1+P2+P3=35.66t。
取2倍安全系数。
取总重量为80t。
单榀挂篮主桁受力为40t。
(三)挂篮主桁计算:单榀挂篮主桁受力如下图:如图所示,最大受拉杆件为AB杆,最大受压杆件为CD杆。
各杆件均采用双拼28#a槽钢。
A=80.4cm2。
AB杆:ƒ=N/A=68/80.4=0.846t/cm2<[ƒ]=2.15t/cm2 满足要求。
CB杆,长度为400cm,组装如下图:r x=0.38h=0.38×28=10.64cmr y=0.44b=0.44×32=14.08λ=L/r x= 400/10.64=37.6 查表得φ= 0.906ƒ=N/φA=60/(0.906 ×80.4)=0.824t/cm2<[ƒ]=2.15t/cm2满足受力要求。
菱形挂篮技术方案设计方案一、挂篮结构组成根据招标要求,本挂篮设计为菱形。挂篮主要由主构架、行走及锚固系统、吊杆系统、底托系统、内模支架系、内滑梁及提吊系、前横梁、模板系统等部分组成。挂篮构造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挂篮结构图1、主构架系统菱形主构架各杆件间采用直径79mm材质为40Cr的钢销轴销接。在主构架上弦杆前端设有前横梁,用于悬吊各前吊杆,前横梁上设操作平台及护栏以便于施工及安全。主构架竖杆之间采用中门架连接,以加强两片菱形架的稳定性。竖杆两侧各设一侧面吊架,用于悬吊挂篮底托系统及外侧模,便于挂篮的行走及倒退。后斜杆与侧面吊架采用角钢组焊的桁架连接,防止侧面吊架在挂篮行走过程中出现失稳现象。在靠近竖杆内侧设可拆装式爬梯,方便施工人员上下操作。2、行走及锚固系统在梁体腹板两侧各预埋2根直径25mm的精扎螺纹钢筋,通过扁担梁锚固于挂篮的尾部连接墩处。挂篮在悬浇完一段箱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且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利用4付10吨倒链(下弦杆每侧各1付)缓慢均匀地牵引两片主桁架向前移动,倒链着力点分别为下弦杆上的耳板和在挂篮前进方向预埋的弧形钢筋。为减小摩擦阻力,挂篮尾部设反扣轮系统,行走轨道表面及滑移支座与轨道之间设4mm厚不锈钢板。3、吊杆系统由吊带和吊杆,用千斤顶提升装置来调节底模系统的标高。4、底托系统底托系统由前后托梁、底纵梁、平台梁、前操作平台、后操作平台、侧护栏等几部分组成,底纵梁与前后托梁采用螺栓连接。浇注混凝土时,后托梁通过后吊杆锚固于已浇注好梁体的顶板及底板,前托梁通过前吊杆与前横梁相连。5、模板系统外侧模面板采用6mm厚钢板,纵肋采用[10#,背楞采用2[10#,背楞间距为1米。外侧模与底托系统的限位纵梁用调节支撑连接,可使侧模准确定位,并实现侧面吊架通过底纵梁与外侧模的受力转化过程。外侧模提吊梁前端锚固于前横梁,后端悬吊于已浇箱梁表面,拆模时放松锚固端,随平台下沉和前移。内模模板由施工方提供竹胶板及方木组合板,内部采用腹板及底板可调节型内模支撑架,外侧模与内模用对拉螺栓连接,采用内滑梁形式整体移动内模系统。二、挂篮动作过程1.当1#块预应力张拉、压浆完成后,拆除锚固在梁体底板的内后吊杆,拆除锚固在梁体顶板的外侧模后提吊杆,调节前横梁上千斤顶的高度,使外侧模、底模及内模脱离混凝土表面。2.拆除后锚钢筋,将倾覆力传递给反扣轮。3.在已浇注好的1#块铺设一根与最长混凝土块等长的轨道,并与原有轨道焊接为一整根轨道。4.下弦杆两侧均焊有耳板,两侧各配有一根10吨倒链,倒链一端固定于预埋在已浇筑好的梁体的弧形钢筋上,一端固定于下弦杆的耳板上。挂篮行走时,内滑梁在顶板预留孔处及时安装滑梁吊点扣架,保证结构稳定;挂篮移动必须匀速、平移、同步,采取划线吊垂球或经纬仪定线的方法,随时掌握行走过程中挂篮中线与箱梁轴线的偏差,如有偏差,使用千斤顶逐渐纠正;为安全起见,挂篮尾部用钢丝绳与竖向蹬筋临时连接,随挂篮前移缓慢放松。底模、侧模、主构架及内模系统同时向前移动,直至2#块浇筑位置。5.挂篮就位后,进行后锚,将倾覆力由反扣轮传递给后锚钢筋。6.安装底模后吊杆。7.调整模板位置及标高。8.待梁段底板及腹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将内模拖动到位,调整标高后,即可安装梁段顶板钢筋,做好浇注准备。9.当2#块浇注完毕挂篮准备行走时,保持后锚钢筋的锚固状态,拆除锚固轨道的钢筋,将挂篮前支点用千斤顶顶起,将轨道向前拉出并到达浇注位置,将轨道锚固。调节挂篮前支点的千斤顶,将挂篮落于轨道上,拆除后锚钢筋,用倒链牵引挂篮行走至3#块浇注位置。三、挂篮的拆除1.挂篮内模在和垄断时采用散拆形式拆除。2.挂篮主构架、外侧模及底模待挂篮退回到0#块后拆除,拆除时需保证T构两侧力矩平衡。四、挂篮施工注意事项1.挂篮的安装、行走、混凝土入模及拆除过程均系高空作业,必须有安全护栏、护网,使作业在安全封闭环境下进行;2.挂篮模板应与已浇注好混凝土搭接100mm。3.挂篮设计中要求梁体预留的孔位,预埋位置必须准确。4.在前移时,轨道表面最好抹一层黄油,下弦杆两侧的倒链应同时受力,保证挂篮两片主构架达到能够同步行走。5.吊杆或吊带高度用32t千斤顶进行调节。6.浇筑前在模板底部设φ25mm的通长对拉精轧螺纹钢,在内模处要有适当支撑。7.走行悬挂处的钢丝绳位置,要有弧形板,防止刻绳。8.提前准备好挂篮施工所需的机具配件:1)备用φ32和φ25精轧螺纹钢及相应螺母和连接螺母。2)备用10t倒链和5t倒链适量。3)备用平台梁木板等。4)备用粗细钢丝绳,吊装工件用。9.使用的机械设备随时检查,及时维修保养;千斤顶、倒链、钢丝绳、钢吊带必须具有足够的使用强度和安全系数,动力和照明必须达到作业安全要求。10.挂篮行进中途停止时,应采取一定的防滑措施,是主构架与轨道固定,避免挂篮发生滑动。11.悬臂施工时,认真控制截面的施工尺寸,并注意梁上施工机具的布置,做到平衡施工,以减少附加弯矩对结构抗风能力的影响。12.对挂篮位置、前后吊带、吊架及后锚杆等关键部位,及时检查,及时解决问题,不得留有隐患;13.由于精轧螺纹钢筋物理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焊接时应尽量远离受力的精轧螺纹钢筋。14.对竖向应力筋的位置、数量及时进行检查,是否符合位置要求,对预留吊带洞及其它预留孔洞应保证位置并垂直;15.按规定时间、部位、工况及时进行测量,收集标高,中轴线及挠度的信息数据,并做好记录;16.模板与已成梁段混凝土必须密贴,避免出现错台;。
大桥菱形挂篮施工工艺细则大桥菱形挂篮施工工艺细则提要:挂篮的安装、行走、使用及拆除过程均系高空作业,因此一定要按规定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教育。
随时进行安全检查源自管理资料大桥菱形挂篮施工工艺细则某大桥主桥采用64+115+64m连续刚构箱型梁,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方法采用先"T"构,后连续的方法,即先按"T"构悬臂浇注施工,然后合拢成为连续梁。
主桥连续刚构箱梁受工期限制,所包括的四个"T"构需同时施工,挂篮无法周转使用,因此需加工八套挂篮。
根据本桥的特点并吸取国内外各式挂篮的优点,本桥挂篮选用菱形桁架式挂篮。
一、挂篮的主要技术参数1.适用最大梁段重:200t2.最大梁段长:3.梁高:~4.适用梁宽:12m5.走行方式:无平衡重走行6.挂篮自重:60t7.挂篮的倾覆稳定系数:空载时:灌注时:二、挂篮的构造挂篮由主构架、行走及锚固装置、底模架、外侧模板、内侧模板、前吊装置、后吊装置、前上横梁等组成。
详见挂篮设计图。
(一)主构架主构架是挂篮的主要承重部分,由两片桁架及联结系和门架组成。
桁架的构件用2.[.30b组焊而成,为便于安装和运输,节点处均采用栓接。
(二)底模架及底模板1.底模架底模架的纵梁是用[12和∠75×75×8组焊而成的桁架式结构,桁高,桁架长。
底模架的前后横梁由2[40组焊而成,挂篮的前后吊点均设在前后横梁上,前横梁设2个吊点。
2.底模底模为钢框竹胶板,下垫180×160mm的方木,钢框竹胶模板和方木用铁丝固定在纵梁上,以便脱模和固定。
为使箱梁端部张拉、立模时操作方便,底模架前端设置平台,周围用栏杆保护,张拉时,用角钢焊一梯子以便张拉。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装卸后吊带时上下,在底模架后端下部悬挂两个吊栏,此吊栏及底模架下端的人行通道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三)前上横梁前上横梁由工字钢组焊而成,联结于主构架前端的节点处,将两片桁架连成整体,上布6个吊点,其中2个吊点吊底模架,2个吊点吊外侧模,2个吊点吊内模。
第一章菱形挂篮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工程图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3、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4、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214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6、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7、机械设计手册9、路桥施工计算手册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二、主要技术性能1、适应最大梁段重: 145吨2、适应最大梁段长: 3.5米3、梁高变化范围: 3.228—6.228米4、最大梁宽:顶板12.0米、底板6.7米。
5、走行方式:无平衡重走行三、挂篮结构⒈桁架:主桁架采用菱形架结构,二力杆件采用槽钢加钢板焊接成箱形梁,其刚度大、重量轻,其余横联杆采用型钢螺栓联接而成。
⒉挂篮及锚固系统:底模吊杆采用带板,材料为Q345B。
侧模、内模吊杆及桁架、走行轨道锚杆采用φ25精轧螺纹钢筋,材料为40Si2MnV。
内、外模和底模前锚点采用16吨千斤顶张拉后锚固,底模后锚点采用32吨千斤顶张拉后锚固,保证砼接口平顺。
锚具采用YGM-25精轧螺纹钢专用锚具。
⒊走行系统:挂篮走行采用前滑后滚方式,前支点为滑船结构,后支点为滚轮结构。
桁架移动由两台5吨手动葫芦牵引,桁架后部设两台5吨手动葫芦保护,防止桁架倾覆。
⒋外模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内模采用钢骨架加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底模采用平面钢模板,端模采用木模板。
四、挂篮特点⒈挂篮结构简单,受力明确。
⒉挂篮前端及中部工作面开阔,可以从挂篮中部运送混凝土,便于轨道安装以及钢筋的吊装,加快施工进度。
⒊设有走行装置,后支腿为反扣轮沿轨道行走,前支座采用钢板与钢板相对运动(轨道上面涂黄油),磨擦力小,移动方便,外模、内模、底模可以一次到位。
⒋取消了平衡重,利用预埋竖向预应力筋锚固轨道和菱形架。
进一步减轻了重量。
⒌拼装后,就可浇注1~10号段梁,施工更加方便。
只要稍加处理还可用于合拢段施工。
⒍本结构拼装简单,重量轻,施工速度快,经济实用。
五、加工要求1、挂篮各部件多属组焊件,要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减少其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