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 第四章 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 第四章 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知识点汇总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气候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时间变化情况

天气短时间时刻在变

气候长时间相对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3、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

4、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降水

1、气温

(1)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3)气温日变化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4)年变化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5)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6)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2、世界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3、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与生活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2)世界降水的分布

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等

(1)纬度位置: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不同纬度的气温和降水产生异。

①气温情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②降水情况: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2)海陆因素: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异,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①同纬度地带(气温情况):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②同纬度地带(降水情况):近海地带受海洋湿润影响,降水多,远离海洋的陆地,降水少。

③近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3)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①同纬度地带(气温情况):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②同纬度地带(降水情况):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因素

①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降温减湿)

②在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增温增湿)

(5)人类活动

①影响局部气候:缓和或恶化

②导致气候反常:产生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旱涝灾害

③城市热岛效应:城区和郊区气温和降水不同

④地球变暖的结果: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加剧,干旱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6)地球的运动:

二分二至日期太阳直射纬度季节地理现象

春分(B) 3月21日前后赤道春季昼夜等长

夏至(C) 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夏季昼长夜短、北极极昼南极极夜

秋分(D) 9月23日前后赤道秋季昼夜等长

冬至(A) 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冬季昼短夜长、北极极夜南极极昼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从B—D(3月21日到9月23日)是

北半球的夏半年,这半年中太阳直射北半

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从

D到B(9月23日到第二年3月21日)是

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C达到最北,过了这一天开始向南移,到A达到最南点,过了A又开始向北移。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的范围。

热带型:最冷月>15℃,终年高温。

亚热带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温夏热。

温带型:最冷月0℃以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热。

寒带型:最热月0℃以上——苔原气候,最热月0℃以下——冰原气候;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 以下);热带季风气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亚寒带与极地气候。

(注意几种气候类型的判别: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例:

①两种气候都是在七八月气温最高,所以都位于

北半球。

②A为温带季风气候,判断依据:首先根据气温

曲线可以看出其最低温小于0℃,判断其为温带

气候,然后根据其夏季降水多判断其为夏雨型,

温带气候中的夏雨型气候只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判断依据,最低温大于0℃小于10℃,判断其为亚热带气候,然后根据其夏季降水多判断其为夏雨型,亚热带气候中的夏雨型气候只有亚热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的区别在于冬季最低温一个高于0℃,一个低于0℃,降水季节差异A更明显。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复习导航 1.地图 ⑴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⑶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地球 ⑴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⑵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⑶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维度的划分,能够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知识清单 一、学会使用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 ⑴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一般采用“, ”的原则确定方向。 ⑵比例尺: ①定义:比例尺= : ②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③比较: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 ④量算距离: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图上距离为1.2cm,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km。 ⑶图例和注记 二、等高线地形图 ⑴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 B. C. F. ⑵分别沿着AB、BC到达山顶登山线路较缓的是,原因。 ⑶D地位于E地的方向。 ⑷量得B、D两地图上距离为3cm,那么B、D两地的实际距离为km。 ⑸等高线的判读: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为;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为;等高线闭合且数值有外向内递增为;两个山顶之间为;等高线闭合且数值有外向内递减为;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 三、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一个、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表面积约平方千米。 四、地球仪 1.纬线 ⑴定义:在地球仪表面,与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 ⑵形状: ⑶长度:从赤道向两极,赤道,两极。 ⑷指示方向:。 2.纬度 ⑴起始线 ⑵纬度划分:从赤道向南和向北,各分。 ⑶代号:北纬,南纬。 ⑷变化规律:北纬,愈向北,度数愈;南纬,愈向南,度数愈。南极点和北极点各为。 3.经线 ⑴在地球仪表面,连接、两极并垂直于纬线 的。 ⑵形状: ⑶长度:经线的长度。 ⑷指示方向:。 4.经度 ⑴起始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精品复习资料

四、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与气候 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3.最冷和最热 北半球大陆 北半球海洋 1天中 南半球与北半球 季节正好相反 最冷 1月 2月 日出前后 最热 7月 8月 午后2点(14时) 4.气温的年较差=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 5.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①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夏季:海洋<陆地 冬季:海洋>陆 ③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100m ) 6.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7.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8.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详细介绍见课本P63页) 对流雨主要分布在热带气候区(赤道附近) 地形雨主要分布在高大山脉的迎风坡 锋面雨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的春秋两季(大陆中纬度地区) 中国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锋面雨。 9.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0.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中纬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11.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12.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见课本P65-66) 1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 北半球的夏季是6、7、8月,南半球的夏季是12、1、2月。它们的季节相反。 14.影响气候的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 (基本因素) 气温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附近气温高,两极地区气温低 降水 低纬地区较多,高纬地区较少。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地球的形状 气/降 直射的地区,太阳辐射的强度强,气温高;降水多。 地球的运动 气/降 “五带”的形成 海陆分布 气温 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也较大。 降水 近海地区降水丰富,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概 念 特 点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多变、不稳定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1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 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2. 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3. 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 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5.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 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2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0. 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1. 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12. 麦哲伦环球游行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13. 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14. 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5.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16.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17. 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18.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19. 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区,30°~60°为中纬度区,60°~90°为高纬度区。 20.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21. 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22. 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23.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24.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1—6页) 1.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易经·系辞》。 2.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3.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气候炎热、风沙多。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 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地图家族的新成员是电子地 图。 2.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北、东南、 西南共八个方向。 4.地图上的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6.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现有1:1000和1:20000两个比例尺, 较大比例尺是1:1000,较小比例尺是1:20000。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 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注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要将比例尺化成统一表示形式再比较。另注意单位换算, 1km=100000cm。 7.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字。 8. 识记课本P10的图例表。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 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他的船队环球航行 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②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③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经线与纬线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 第四章 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知识点汇总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气候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时间变化情况 天气短时间时刻在变 气候长时间相对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3、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

4、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降水 1、气温 (1)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3)气温日变化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4)年变化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5)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6)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2、世界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上第四、五章复习学案

七上复习提纲(四)第四章世界的气候1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课本67—69页)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天气:短时间、多变性。描述:晴、雨、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等。 气候:长时间,稳定性(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描述:四季温和,冬冷夏热等。 2.常用天气符号(见课本68页) 3.卫星云图的阅读:白色:代表__________、白色越浓降水量越大。 绿色:代表__________,有绿色的地方表示该地区天气晴朗。 蓝色:代表__________;黄色:代表___________。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课本71—77页) 1、气候的两个要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_____月最高,_______月最低。 南半球大陆上_______月最低,_______月最高。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________:夏季陆地气温______,冬季海洋气温________。 ③同纬度地区的海拔高低不一样: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_______。 ④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海洋面积广阔 非洲大陆最炎热的大陆,南极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 4、降水形成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世界“雨极”是_____________,其降水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6、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①赤道附近降水较_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较__________。(影响因素:纬度因素); ②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_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影响因素:海陆因素)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降水_____,大陆的西岸降水______。(影响因素:海陆因素) ④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_______,背风坡降水________。(影响因素:地形因素) 7、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本78—86页)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8页)。 2、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纬度因素) 气温:低纬气温______,高纬气温_________。 降水:赤道地区________,两极地区__________。 3、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公转时的重要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自转----__________更替 公转---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之间来回移动--______________高度和__________ 长短的变化----___________的更替和____________的划分。 4、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 冬至 A B C D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地理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分:数字式、文字式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要比比例尺较小的地图精确一些。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又叫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2.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3. 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6.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7. 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28)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8、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9.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0.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一、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二、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不同表示方式比例尺的比较方法:统一化成数字式再比较。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1.图例: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等的数字。 2.熟记课本的各种图例和注记。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 1.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月食、帆船远航、登高望远、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图片。 2.地球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 3.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图片。 4.地球数据:表面积:约 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1.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越地心的假想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交点。北极:地球最北端。南极:地球最南端。 3.两极方向:站在北极点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站在南极点四面八方都是北方。 二、经纬网 1.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2.区分经线与纬线: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纬线相互平行。经线是半圆,纬线是圆圈。 3.东西经分界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西为西经、以东为东经);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以西为东经、以东为西经)。 4.南北纬分界线: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围成的经线圈。 判断东西半球: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①西经小于20°W、东经小于160°E为东半球;西经大于20°W、东经大于160°E为西半球。 ②经度小于20°都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其他的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6.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 7.两条相对经线围成一个圆圈,叫经线圈。经线圈之和为180°。 8.经度分布规律:经度向东增加为东经;经度向西增加为西经。 纬度分布规律:纬度向北增加为北纬;纬度向南增加为南纬。 三、地球运动 1.地球的运动方式: 2.南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北逆南顺。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洋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71%,陆地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9%。 2.熟记四幅地图。(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分布) 3.熟记大洲大洋分布图。 4.七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5.四大洋面积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6.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北美洲与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 欧洲与非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知识点解析 湘教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知识点解析 1.热带的气候类型 (1)名称 热带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气候资料图 (3)气候特征及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面积最广的是南美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面积最广的是非洲;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 【例1】热带沙漠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在()。 A.亚洲 B.欧洲C.非洲D.大洋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主要的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分布。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西岸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在非洲面积最大。 答案:C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在地球的五带中,温度的较低纬度部分,既不像热带那样炎热,也没有温带其他部分那

样有漫长的冬季,非常适宜人类生存,被单独划分出来,称为亚热带。 (1)名称 亚热带的大陆东、西两岸,气候迥然不同。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2)气候资料图 (3)气候特征及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各月气温均在0 ℃以上;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多雨,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 释疑点地中海气候 除南极洲以外,各大洲都有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只是因为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最广泛,我们称之为地中海气候。 【例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 (2)该气候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以风车而闻名的国家是荷兰,其国花是郁金香。 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男子的传统打扮多是身着白色宽大的长袍,头戴头巾,原因是这里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3、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4、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右图) 5、描述公路的走向和河流的流向 公路:XX走向,如: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等。 河流:自___向___,如: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等。 6、地图上的方向的判读 ①有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 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8、比例尺的三种方式: 数字式:1:10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千米。 线段式: 9、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0、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 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 如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上(图幅相等),一个画中国地图,一个画北京市地图 比例尺的大小表示范围表示内容 中国地图 北京市地图 11、要画一幅某学校或者某乡镇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 要画一幅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 12、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2、地球的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情和现象:①卫星图片、②环球航行、③月食、 ④船靠岸,先看到桅杆,船离开,桅杆最后消失、⑤登高望远 4、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1、天气的特征是多变,气候的特征是稳定 2、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深,降水可能性越大,白色越浅,降水可能性越小 3、天气符号:识记课本P68天气符号,特别注意雾、雷雨、沙尘暴、霜冻、雪、风台风及其中心等天气符号。 4、画有风尾和风旗的一方,即指示风的方向,风尾和风旗均画在风杆的右侧 5、空气质量Ⅰ级代表优,Ⅱ级代表良,Ⅲ级代表轻微污染, 污染指数0-50代表优;51-100代表良;101-150代表轻微污染;151-200代表轻污染;200以上代表中度污染;300以上代表重度污染。 6、气温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7、日平均气温=2点+8点+14点+20点的气温之和除以4 气温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8、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14时(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9、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除南极洲之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亚洲,世界“雨极”(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南极洲阿塔卡马沙漠. 10、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纬度位置看: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各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不同造成的,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少。) 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陆地升温快。) ③从海拔高度看: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0.6℃) 11、一年中,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南半球相反。 12、根据温度判断半球,温度向北降低是北半球,温度向南降低是南半球,判断依据是由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 13、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14、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素材 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 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 【例1】)A.地球形状B.地球运动 C.地表起伏D.海陆分布 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 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昼夜更替的原因 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①地球公转特征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如下图所示: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四、五章复习资料

七年级地理自习资料班级:姓名: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是某个地方大气层在内的具体状态,它的突出特点是。 2.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 3.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绿色表示,蓝色表示。 4.在横线上画出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 阴台风及其中心霜冻浮尘多云 5.世界最炎热的大陆是大陆,最寒冷的大陆是大陆。 6.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气温最低出现在。一年中北半球气温最高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南北半球的季节(填“相同”或“相反”)北半球的冬季就是南半球的季。 7.世界主要的降水类型有、、。在赤道地区主要的降水类型是,其原因是 8.地形雨形成时,在的雨大,而在背风坡的雨小。世界上的两个“雨极”是印度东部的,夏威夷群岛的。 9.从“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可以归纳:①气温从向逐渐;②同一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③同一纬度,海拔高的地区气温比周围。 10.从“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可以归纳:①赤道地区降水,降水少; ②中纬度的大陆降水多,大陆的内部降水;③回归线穿过大陆的西部和内部降水。 1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地球的、的分布、以及和人活动等。 12.地球接受太阳辐射强度的大小,主要的影响是。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 13.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运动的方向都是。产生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是,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则是。 14.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夹角成度的固定角。所以太阳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之间移动。 15.地球上的五带有、、、、。有太阳光直射的是带,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带和带。 16.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要,陆地上的气温要,在冬季,陆地上气温要,海洋上气温要。 17.一般情况下,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18.近50年来,由于人类向大气排放的气体增多,成为全球气温增高的主要因素。而在城市中出现的效应,也影响了气候。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地理 1.荷兰以风车闻名,其国花为郁金香。 2.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传统打扮为身着宽松白色长袍和头巾,因为该地区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3.地图的三要素为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4.地图上有八个方向。 5.公路的走向和河流的流向可以描述为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等,河流可以描述为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等。 6.地图上的方向可以通过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或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 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8.比例尺有三种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9.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如 1:1000比1:2000的比例尺较大。 10.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有 关系,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 11.画某学校或乡镇地图时,选用适当的比例尺;画中国 或世界地图时,要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12.地图中的符号表示地理事物,称为图例。地图上的文 字说明和数字称为注记。 13.地图可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 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4.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地球的真实形状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5.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有卫星图片、环球航行、月食、船靠岸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登高XXX。 16.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1. 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6.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9.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2.麦哲伦环球游行路线是西班牙→ 麦哲伦海峡→ 太平洋→ 菲律宾群岛→ 印度洋→ 好望角→西 班牙。 13.地球表面积是5 .1 亿平方千米;半径是6 3 7 1 千米;赤道周长是4 万千米。 14.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5.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 向旋转。 16.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17.赤道的纬度是0 °,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 0 °。 18.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 0 °写作(90°N)和南纬9 0 °写作(90°S)。 19. 人们规定,0 °~3 0 °为低纬度区,3 0 °~6 0 °为中纬度区,6 0 °~9 0 °为高纬度区。 20.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21.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22.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 °经线,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 8 0 °。 23.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 0 °W 和1 6 0 °E 。 24.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25.人们通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粗略说明全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海洋实际占 7 1 %,陆地实际占2 9 %】。 26.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27.全世界共有7 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口溜:亚非北美南;南极欧大洋】。 28.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9.各个大洲的面积:【亚洲:4 4 0 0 万平方千米;非洲:3 0 0 0 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 4 0 0 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 8 0 0 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 4 0 0 万平方千米;欧洲:1 0 0 0 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 0 0 万平方千米】。 30.各个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1.太平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也 最多。 32.大西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形状略呈“ S ” 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33.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身边的地理知识 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系辞》中。 2.古希腊学者XXX是西方第一位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的作者。 3.荷兰是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 扮的原因是气候炎热、风沙多。 第一章:怎样学地理 1.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现在还有电子地图。 2.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西南共有 八个方向。 3.地图上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 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4.确定方向的方法有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5.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表示方式。 6.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说明地 理事物的名称和数字。 7.需要识记课本P10的图例表。 第二章:认识地球 1.葡萄牙的XXX是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 航行的XXX家,他的船队环球航行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2.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 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真实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也叫0°纬线。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包括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 4.经度和纬度是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位置的坐标系统。经 度是指通过某一点的子午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纬度是指通过某一点的纬线与赤道之间的夹角。

度数划分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划分方式,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位置的经纬度。经度是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或向西分别递增180度,最大值为360度,而纬度是从赤道向南或向北分别递增90度,最大值为180度。赤道是纬度为0度的纬线,同时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度西经 和160度东经。 利用经纬网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中找到方向,用箭头标出该点所在经度和纬度度数递增的方向,向哪个方向增就是哪个方向的经或纬。高中低纬度范围划分是指纬度在0到30度的地区为低纬度,30到60 度为中纬度,60到90度为高纬度。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24小时,产生 了昼夜交替、时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地理现象。地球的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为365天,产生了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东(E)、西(W )、南(S )、北(N )。 ①一般定向法 ②指向标定向 ③经纬网定向。 (1)一般地图判断方向。 规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步骤:①确定中心地点 ②对中心地点做出东西南北。 ③判断中心地点与各点位置关系。 举例:A 在B 的什么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判断方向。 右图指向标: 规律: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N ) 方法: 指向标平移法。 步骤:① 确定中心地点②将指向标平移到中心地点,补全指向标。 ③判断中心地点与各点的位置关系。 注意:指向标只能平移,不能旋转。 (3)经纬网判断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野外辨别方向:①指南针定向 ②太阳定向 ③北极星定向 ④植物定向(年轮、树枝的疏密程度) 2.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公式: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应用注意事项: ①统一单位,图上距离常用厘米(cm )做单位,实地距离常用千米(km )做单位。 (1km=100000cm km →cm 加5个零) ②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无单位。 ③比例尺只表示距离缩小的程度,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 变型公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 数字式 线段式 表 示 方 法 文字式 1 10 000 000 或1:10 000 000 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比例尺规律总结: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①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②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 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应用规律:大范围地区地图多用较小比例尺(如世界地图),小范围地区地图多用较大比例尺(如学校平面图)。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名称的文字或标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4.地图的分类 1.地图的分类。 (1)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2)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新型地图:电子地图、遥感地图。 比例尺 中国地图 1:100 000 000 北京及其附近地区 1:10 000 000 表示范围大小 大 小 地理事物详略 简略 详细 比例尺大小 小 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