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

1、气温:大气的冷暖程度测量方法:温度表单位:摄氏度℃

气温状况包括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2、温度测量方法:温度计放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内,观测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水银面平行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曲线

1、一般规律:午热晨凉(日变化),冬寒夏暑(年变化)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的差,反映反映一地区七万日变化的剧烈程度最高气温一般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一般在日出前后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反映一地区气温年变化的剧烈程度北半球月均温最高在7月夏季最低温在1月冬季(南半球相反)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

等温线图:由等温线组成的图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3、气温的影响因素:

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反之。

(基本因素)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2)海陆分布: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冬季反之

3)地形、地势: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赤道雪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5、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南半球地形单一,主要为海洋,温度变化小。

4.2 降水和降水分布

一、降水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

单位:毫米mm

一地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表示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

分类: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少雨型、湿润型

三、降水的空间分布

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等降水量线图: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

2、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地形、地势: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原因:暖湿气流遇山地阻挡被迫爬升时,最地势增高,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增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3、地球雨极——乞拉朋齐因其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4.3 天气

一、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风雨、冷热、阴晴等状况

二、常见的天气符号 见课本59页 图4.13

三、空气质量

1、大气污染来源: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沙尘天气、生活烟尘。

2、说出我们家乡太原的空气质量情况,并分析原因。

答:冬春季节空气质量差,原因是冬季取暖,燃烧煤,春天干旱多风沙; 夏秋季节空气质量较好,原因是雨水多,植物茂盛,污染源较少。 3、针对我们家乡太原空气质量较差,雾霾天气多,请提出治理措施: 答:(1)、对排放废气超标的企业进行改造(2)绿色出行

(3)植树造林 (4)集中供暖或煤改气工程

天气:短时间,不稳定 气候:多年,相对稳定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晴空万里,没有一丝凉风。 太原今天降温……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兰州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羌敌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风: 风向:风的来向 风的符号:

凤尾:表示风级

一道风尾2级,一个风旗8级 凤尾一方指示风向

4.4 气候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气候:指一个地区的多年天气的平均状况(相对稳定性)

差异:气温、降水

2、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基本因素):从低纬到高纬分布着热带、温带和寒带各种气候类型

2、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大陆东部、中部、西部气候类型不同

如亚欧大陆40°N—60°N附近,东部温带季风气候、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3、地形:中纬度地区高大山脉和高原分布着垂直变化明显的高原山地气候

三、人类活动与气候

二氧化碳增加致全球变暖。增加原因:滥伐森林、围湖造田、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

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最为明显,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耕作制度

人类活动对气候也有影响,滥伐森林、围湖造田使气候恶化;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全球气候变暖四、太原------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第4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 A. B. C. D. 2.关于如图风向和风级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 东南风、6级 B. 东北风、6级 C. 西南风、5级 D. 西北风、5级 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经常开展观察和记录地理事象的活动。下图是该兴趣小组观察的当地5日-8日的天气预报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雷雨天气出现在() A. 5日 B. 6日 C. 7日 D. 8日(2)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据此判断这几日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A. 5日 B. 6日 C. 7日 D. 8日 4. 读图,此日呼和浩特的天气状况是()

A. 多云转晴,气温在28摄氏度以上 B. 晴转多云,气温20至28摄氏度 C. 阴转晴,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下 D. 晴转阴,气温20至28摄氏度 5.下列天气与图中所从事的活动场搭配正确的是() A. B. C. D. 6.一天当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 日出前后 B. 深夜12点 C. 凌晨5点 D. 太阳落山时 7.降水成因有多种,如图所示的降水类型是() A. 地形雨 B. 对流雨 C. 台风雨 D. 锋面雨 8.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不正确的是() A.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B. 近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 D.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多 9.世界上各月降水量都很多的地区是() A. 南北纬30o—40o大陆东岸 B. 南北回归线附近 C. 南北纬40o—60o大陆东岸 D. 赤道附近 10.福建气象台天气预报中说到明天将有寒潮到来,你首先要准备的是 A. 提醒爸妈备好御寒的衣服 B. 带好防晒用具 C. 带好雨伞预防冰雹 D. 尽早关闭门窗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 1、气温:大气的冷暖程度测量方法:温度表单位:摄氏度℃ 气温状况包括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2、温度测量方法:温度计放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内,观测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水银面平行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曲线 1、一般规律:午热晨凉(日变化),冬寒夏暑(年变化)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的差,反映反映一地区七万日变化的剧烈程度最高气温一般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一般在日出前后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反映一地区气温年变化的剧烈程度北半球月均温最高在7月夏季最低温在1月冬季(南半球相反)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 等温线图:由等温线组成的图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3、气温的影响因素: 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反之。 (基本因素)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2)海陆分布: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冬季反之 3)地形、地势: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赤道雪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5、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南半球地形单一,主要为海洋,温度变化小。 4.2 降水和降水分布 一、降水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 单位:毫米mm 一地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表示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 分类: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少雨型、湿润型 三、降水的空间分布 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等降水量线图: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 2、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地形、地势: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原因:暖湿气流遇山地阻挡被迫爬升时,最地势增高,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增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3、地球雨极——乞拉朋齐因其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1、天气的特征是多变,气候的特征是稳定 2、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深,降水可能性越大,白色越浅,降水可能性越小 3、天气符号:识记课本P68天气符号,特别注意雾、雷雨、沙尘暴、霜冻、雪、风台风及其中心等天气符号。 4、画有风尾和风旗的一方,即指示风的方向,风尾和风旗均画在风杆的右侧 5、空气质量Ⅰ级代表优,Ⅱ级代表良,Ⅲ级代表轻微污染, 污染指数0-50代表优;51-100代表良;101-150代表轻微污染;151-200代表轻污染;200以上代表中度污染;300以上代表重度污染。 6、气温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7、日平均气温=2点+8点+14点+20点的气温之和除以4 气温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8、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14时(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9、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除南极洲之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亚洲,世界“雨极”(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南极洲阿塔卡马沙漠. 10、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纬度位置看: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各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不同造成的,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少。) 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陆地升温快。) ③从海拔高度看: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0.6℃) 11、一年中,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南半球相反。 12、根据温度判断半球,温度向北降低是北半球,温度向南降低是南半球,判断依据是由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 13、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14、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分布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 理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阴、晴、冷、热等的变化。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2、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 云层越厚。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4、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 越严重。 5、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6、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最热 月出现在1月,最冷月出现在7月。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 后2点(14时)。 7、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从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③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8、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寒冷区域最 大的洲是亚洲。 9、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10、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地形雨: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产生的降水。 11、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中纬度地区的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12、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①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②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的东北山麓 13、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1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形地势、纬度位置、人类的活动。 15、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小。 16、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17、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保持66.5°的夹角。 18、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①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精选2019-2020年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4气候知识点练习第

精选2019-2020年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4气候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读图,当乙地的气温是26℃时,甲地的气温约是( ) A、18℃ B、20℃ C、22℃ D、24℃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诗句中反映纬度位置对气候影响的是( )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非洲炎热气候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为东北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雪期(从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多年平均雪期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由南向北雪期变长﹣﹣海陆位置 B、由南向北雪期变长﹣﹣纬度因素 C、由南向北雪期变短﹣﹣地形因素

D、由南向北雪期变短﹣﹣海陆位置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全”,形成这种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人为因素 D、海陆因素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造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B、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D、受地球形状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却终年冰雪覆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 第四章 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知识点汇总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气候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时间变化情况 天气短时间时刻在变 气候长时间相对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3、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

4、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降水 1、气温 (1)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3)气温日变化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4)年变化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5)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6)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2、世界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降水量测定通常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A.储水瓶 B.储水筒 C.雨量器 D.盛水器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判读该图时,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日降水量 B.月降水量 C.年降水量 D.降水的季节变化 4.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毫米左右毫米左右毫米左右毫米左右 5.关于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地带终年高温,降水少 B.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C.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 D.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 6.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B.全球各地夏季降水多 C.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 D.大陆内部地区降水多 7.下列有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B.从赤道向两极呈减少的趋势 C.高纬度地区的降水量一定少于低纬度地区 D.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一定多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 8.关于下图中A、B、C、D四处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位于迎风坡,降水最多 B.B处位置最高,降水最多 C.C处处于迎风坡的较高地点,降水最多 D.D处离海洋最近,降水最多 二.读图综合题。 9.读“北半球某地各月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7月的降水量约是________毫米,该地1月的降水量约是________毫米。 (2)该地________月的降水量约是140毫米。 (3)分析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4)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与上海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致吗?

精选2019-2020年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4气候知识点练习第二十

精选2019-2020年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4气候知识点练习第二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东部某山地的地形剖面图。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常到甲、乙两地避暑的原因是( ) A、甲地气温高,乙地空气湿润 B、甲地气温低,乙地有海洋对气温的调节 C、甲地可以观雪景’乙地适宜阳光浴 D、甲地可以眺望大海,乙地可以观赏日出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降水量比北坡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关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的迎风坡气温都比背风坡高 B、山地的迎风坡气温都比背风坡低 C、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少 D、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为“安第斯山脉南段”示意图,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稀少,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纬度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纬度因素是影响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纬度地区,气温高 B、中纬度地区,气温最高 C、低纬度地区,气温最低 D、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步降低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赤道雪峰”景观的主要形成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地形地势 C、海陆因素 D、纬度因素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满眼金色油菜花是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读图回答下题。 造成我国东部地区油菜开花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根据图中信息,可计算出此时此地区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约降低( )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天气与气候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天气与气 候 一、多变的天气 .天气与咱们的生活:明白“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址短时刻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一个地址连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短时刻 2.常常转变 .长时刻2.转变不大 联系 二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刻天气的综合 2.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识别经常使用天气符号P49图3);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形。

明白: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样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式。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风向标的读法:风尾,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品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二、气温和气温的散布 .气温的转变 气温的日转变:一天中,最高气温出此刻午后2时左右(14时);最低气温出此刻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气温的年转变: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那么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一个地址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2.会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转变规律。 3.气温和气温的散布: (1)等温线:同一时刻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路组成的

七年级地理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特点、主要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 理解天气和气候等概念,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3 了解天气、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会举例说明 二、自主平台(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_______内的具体形态,其突出特点是_____. 2气候是指一个地方_____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______性. 3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____、阴天和晴天,___________、降水强度、__________、空气的能见度等。 4最近几年,在天气预报中我国北方地区的浮尘、扬沙、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频繁发生,这表明我国的_______问题越来越严重. 5空气污染指数反映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_____. 三探究讨论 探究一如何区别天气和气候? 例1 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 A小雨夹雪B雨热同期C四季如春D长夏无冬 例2 下列叙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 A这里天空湛蓝,偶尔有云飘过B这场大雪真厉害,把马路两边的座椅都掀翻了 C一场冷空气过后,气温下降了十几度D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 探究二怎样观察卫星云图?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像.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真实地显示云雨区域的位置、分布。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的程度越厚,表明云层越厚,这种云层下面往往雨量就越大。 例3 在卫星云图上,华北平原是一片绿色,这说明华北平原的天气状况是() A阴天B晴C下雨D下雪 例4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几天阴雨连绵,那么在卫星云图上,长江中下游地区应呈() A绿色B蓝色C白色D黄色 探究三识别天气预报符号填出下列符号代表的天气 四训练题 1.下列天气预报符号表示降雪的是()A B C D 2.下列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与天气一样,都是时刻在变化的B天气与气候一样,一般变化不大 C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D天气与气候,二者不存在任何联系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A天气B气候C温度D季节 4.当烟柱随风往东南方向飘去时,当时的方向为()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5.下列地形中最容易发生空气污染的是()A高原B平原C盆地D山地 6.下列做法,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A发展沼气,杜绝焚烧秸秆B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应大量烧煤C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小汽车数量越来越多D我国植被破坏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 7.一位气象爱好者,每天都用气象符号记录当地的天气。下面是他的一周天气记录,请你根据他的记录,写出一周的天气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般来说,污染物的排放量越大,空气污染指数就越____,空气质量就越____. 9.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秋收期间遇上了连续的阴雨天气,当地玉米不能及时收获. 材料二: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度,提醒居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 材料三:2002年1月16日,山东境内突降大雪,京沪高速公路临沂段,滞留了约500辆汽车. ⑴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天气与农业、天气与_____、天气与_____的关系。 ⑵你认为天气还与人们的哪些活动有关系?(至少写出两点)

问题解决导学方案七年级地理上册晋教版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问题解决导学方案七年级地理上册晋教版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4.3天气 板块一创设问题,引领目标 问题导学,明确目标 你能从图片中判断出每一个地方的天气状况吗?你知道天气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哪些影响吗? 板块二自学思疑,初探问题 自主学习,亲身感悟 自学提示 阅读教材,关注下列核心词语。 天气天气状况天气特点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指数大气环境 问题呈现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天气有什么特点?

2.大气的污染来源主要有哪些? 基础自测 1.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A.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D.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2.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昨夜雨疏风骤,今日绿肥红瘦D.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3.读我国部分城市2015年3月5日空气质量日报。下列城市中,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是() A.北京B.天津C.长沙D.广州 4.下列措施有利于降低空气质量指数的是() A.用煤炉做饭B.焚烧秸秆肥田C.植树造林D.增加私家车数量 板块三合作探究,共析问题 主动合作,协同探究 与图对话 阅读教材图4.11~图4.14,思考下列问题。 1.图4.11中的这些信息,说的是哪些天气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有关系?

2.天气预报通常要预报哪些内容? 3.归纳天气的特点。 探究发现 天气预报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许多便利。如果能识记这些天气符号,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1.对照图中的天气符号,想想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并说明原因。 甲乙 丙丁

2019-2020学年度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4气候复习巩固四

2019-2020学年度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 的风云变化》4.4气候复习巩固四 第1题【单选题】 “一山有四季”说明越往高处走气温越低,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近年来,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海洋影响增大 C、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D、各地降水量减少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某山山脚、山顶的温度分别为22℃、10℃,这座山的相对高度是( )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主要受海拔高度影响最大的是( ) A、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 B、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 C、台湾岛上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D、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影响“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 ) A、纬度位置高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人类活动受气候影响很小的是( ) A、种植业 B、房屋建筑 C、畜牧业 D、汽车制造业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降水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 A、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岸和西岸 B、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 C、中纬度地区和两极地区 D、全球降水分布均受纬度因素影响【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喜马拉雅南坡降水量远远多于北坡的降水量,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位置 D、地形因素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长沙气温比北京高,其主要原因是( )

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3 天气-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中央电视台在某日的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上,南京的天气符号和气温状况如下图所示,说明南京该日的天气情况是 A.阴转晴,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 B.晴转阴,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 C.多云转晴,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 D.晴转多云,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 【解答】图示的信息为:多云转晴,气温13到21摄氏度,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 2.【答题】下列描述天气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昆明四季如春 C.太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南极洲终年严寒 【答案】A 【分析】本题是对天气知识考查。 【解答】天气是某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以上四句话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示的是天气状况,其他三句话表示的是长时间内的气候特征,选A。 3.【答题】下列行为不能了解某地天气变化的是()

A.查看卫星云图 B.听天气预报 C.浏览“中国气象在线”网站 D.阅读空气质量日报 【答案】D 【分析】本题是对天气变化的知识。 【解答】查看卫星云图、收听天气预报、浏览“中国气象在线”网站都可以了解某地天气变化,但是空气质量日报只能提供当地的空气质量或污染情况,故答案选D。 4.【答题】下列对于天气符号和表示的相应天气不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D.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常用的天气符号,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 【解答】风的方向是风吹来的方向,因此题中应该是西风,选择答案C。 5.【答题】下列描述中,能较科学描述天气的是() A.晴空万里 B.常年干旱 C.终年寒冷 D.地中海地区冬雨夏干 【答案】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解答】天气往往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阴晴云雨等具体状况,具有多变性;而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只有A项表示的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2019年精选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晋教版巩固辅导

2019年精选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晋教版巩固辅导八十八 第1题【单选题】 观察图,下列正确描写该图气候特点的选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全年气温温和,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带终年高温,降水少 B、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C、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 D、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全年高温多雨 B、该地极有可能是在赤道地区 C、该地一定在南半球 D、该地一定在北冰洋内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读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在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比西岸降水少 B、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C、南极洲地面上覆盖巨厚的冰层,年降水量大 D、在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少于内陆【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我国降水类型主要是( )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中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规律是( ) A、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B、南丰北缺 C、夏秋多,冬春少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14年2月7日20时14分(当地时间)第22届冬奥会在俄罗斯的索契开幕,与北京相比较,索契的( ) A、7月气温更高 B、1月气温更高 C、2月降水更少 D、降水季节变化大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天气和气候》知识点解析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解析 1.天气 (1)含义: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 (2)描述语言: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 (3)特点: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释疑点天气的多变性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天气变化很大。【例1】下列叙述中,描述天气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它是经常变化的。选项A、B、C描述的都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选项D描述的是一夜之间树枝上都挂满了雪花,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 答案:D 2.气候 (1)含义: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特点: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 析规律天气和气候的共同点 天气和气候都是描述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 【例2】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多云转晴B.四季如春 C.暴风骤雨D.风和日丽 解析:多云转晴、风和日丽、暴风骤雨是对短时间内天气状况的描述,四季如春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答案:B 3.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1)卫星云图: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大气的图像。 谈重点卫星云图上的颜色 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代表陆地,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2)天气预报 ①主要内容:天气预报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 ②天气符号:天气符号是指在天气预报时,表示阴、晴、风、雨、雪等大气状况的各种符号。 常用天气符号如下图: 谈重点天气符号的组合 由于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经常出现两个天气符号组合在一起的情况,是指左面的符号表示的天气转右面的符号表示的天气,如下图表示的是多云转晴的天气。 ③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根据污染指数的大小,把空气分成五级质量级别和七种质量状况。具体见下表: 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Ⅰ)0~50 优

晋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串讲 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专题 (解析版)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串讲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知识梳理 一、气温 概念:指大气的冷暖程度 单位:℃(读作摄氏度) 测量仪器:温度计 气温日平均气温 表示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二、气温时间变化 日变化最高气温:午后2点左右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气温最高月:7月(陆地) 气温最低月:1月(陆地)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规律总结】 1、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是从赤道地区向南北两极地区递减;北半球等温线弯曲且密集,气温差异大;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且稀疏,气温差异小,主要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广阔。 2、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从赤道地区向南北两极地区递减;除南极洲外,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多在0℃以上。 3、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

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等温线图。 气温不同纬度地区:低纬——高纬(气温逐渐降低)(纬度位置) 的空分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间分布同纬度地区海陆分布 布规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律山地:海拔升高,气温低(地形因素) 四、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规律总结】 日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每天8时和20时观测到的降水量数值相加。 含义: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 形式:雨、雪、冰雹等 降水单位:毫米(㎜) 表示: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五、降水的季节变化 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降水量不同 降水全年多雨型 的季不同地区的不同季节全年少雨型 节变降水量不同夏季多雨型 化冬季多雨型 六、降水的空间分布 【规律总结】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起来的线。 降水分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 的空布亚欧大陆的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分布) 间分规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案降水少 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七、天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