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11
课文注释:达尔文及其进化论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他早年在剑桥大学学习神学。
1831年起,他随“贝格尔号”考察舰进行环球考察5年。
在整理考察资料和实物标本的基础上,经长期研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确立了生物的进化论。
他还通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和《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等著作,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
他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发现,南美洲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虽然在地理上是隔绝的,但是许多动植物品种十分相像。
他把在化石中发现的古生物和现存的物种进行比较,认为“像这样一些事实,显然只能用这样的假说来说明:物种逐渐起了变化”。
达尔文回国后初期,主要是从事地质学方面的研究。
地质学的研究进一步坚定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看法。
但直到此时,他关于物种进化的观点还只是从感性认识中形成的一个初步的假说,是地质学理论的一个补充,只有在解决了物种是怎样进化的问题后,进化才能成为科学的理论。
为了解决物种怎样进化的问题,为了弥补自己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不足,达尔文广泛地收集了一切有关动植物在人工培养和自然状态下发生变异的事实。
他同育种者和植物园的园丁交换意见。
他还阅读各种著作。
1837年,达尔文认识到人工培育的植物品种进化的关键是人工选择。
他系统地描述了中国关于金鱼人工选择的过程和原理,并且说明中国人曾经运用同样的原理对各种植物和果树进行人工选择。
他在《物种起源》中承认选择原理不是近代的发现,在中国古书中早就有了明确的记述。
但是,在自然界中物种是怎样进化的,对达尔文来说仍旧是个谜。
他这样写道:“1838年10月,也就是开始我的系统探索的15个月之后,我为了消遣而偶然读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而我由于长期不断观察动植物的习惯,对这种到处都在进行着的生存斗争,思想上就容易接受,现在读了这本书立刻使我想起,在这些情况下,有利的变异常常容易保存,而不利的变异就常常容易消灭。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 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运用想像对未来人类的演化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
科学知识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十分奇妙的。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难点是知道自然选择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阅关于人类进化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出示达尔文的照片,问:认识这是谁吗?这是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呢?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达尔文的资料。
3、教师小结: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用进化论学说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诞生作出了精辟的解释。
今天我们学习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板书课题二、认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1、学说读32页资料,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在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是最重要的观点之一,究竟何为自然选择通过下列事例来理解举例: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有一群绵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
如果白色的好卖,你会怎么做?这样做的结果如何?牧民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人类有计划地对养殖动物或种植物选择优良变异个体,从而进行选择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
)假设:你的羊逃到了附近的森林里它们唯一的天敌是狼。
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那些显眼的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是什么颜色了?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叫做“自然选择”)3、学生阅读33页一个自然选择的实例。
4、讨论:为什么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5、学生交流6、教师小结: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可减少热量的流失,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有利于在炎热的环境中散热。
三、了解达尔文理论面临着挑战学生阅读34页资料,说说达尔文经典进化论哪一个观点受到挑战,证据是什么?(澄江化石等考古新发现挑战的是达尔文的“生物的进化是缓慢的、渐进的”这一观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2.掌握生物进化的概念;3.掌握自然选择的概念。
2. 能力目标1.发现生物进化的规律;2.运用自然选择的概念解释生物进化;3.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掌握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2.掌握生物进化的概念。
2. 难点1.运用自然选择的概念解释生物进化。
三、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是指在物种遗传变异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或自然选择、随机漂变、突变等机制,从而使物种适应环境,发生结构、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变异和改变。
2.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是英国的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和伦理学家。
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创立了“进化论”。
他主张生物是通过自然选择来起源和进化的。
他的著作《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对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
3.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物种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性变化,通过对生态位的适应和生殖生物学上的成功,从而获得生存和繁殖的有利条件。
自然选择有利于优胜劣汰,从而推进了物种的进化。
四、教学过程1. 自然状态的观察要求学生到校园里的花坛、草坪、山坡等地方去观察,找到有关生物进化的信息。
2. 开始探索在观察后,可以先让学生谈一下生物进化的概念和理解。
3. 达尔文简单介绍达尔文、生平事迹。
4. 生物进化的历程让学生了解到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的变异因素和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
5. 进行自然选择的实验让学生在几个茶杯里放置两种不同大小、颜色的花籽,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探索自然选择的原理。
6. 思考扩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所发生的原因、方式。
以及进化可能对相应生物的适应性和形态方面的影响。
五、教学方式1. 课堂讲授2. 实验教学3. 讨论答辩六、教学评价1.通过问题演示和简单实验来让学生学习进化论的基础知识;2.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生物进化的规律;3.营造一种积极、勇敢探索、实践探索的教学氛围。
达尔文进化论:物种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原理引言:达尔文进化论是指由查尔斯·达尔文在19世纪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物种起源和进化的学说。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物种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逐渐进化,适应环境的个体将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会逐渐被淘汰。
本文将详细介绍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对生物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深远影响。
第一章:进化的基本原理1.1 变异与遗传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物种存在着遗传变异。
每个个体都具有与其父母不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
这种变异是由基因的组合和突变所引起的。
这个变异会导致个体之间的差异,有些个体比其他个体更适应特定环境。
1.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另一个关键概念。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的选择过程。
在特定环境中,某些个体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因此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这些适应环境的个体会将其有利的特征遗传给后代,并逐渐在物种中占据主导地位。
1.3 适应性进化适应性进化是指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需要通过遗传变异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适应性较低的个体会逐渐被淘汰,而适应性较高的个体会在新环境中获得生存和繁殖的优势。
第二章:达尔文进化论的证据2.1 化石记录化石记录是研究物种进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通过研究不同时期的化石,科学家们能够追溯物种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例如,化石记录显示了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随后出现了多细胞生物,再到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
2.2 比较解剖学比较解剖学是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形态结构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演化的方法。
例如,人类的手臂和鸟类的翅膀具有相似的结构,这表明它们是共同祖先的后代。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科学家们能够推断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
2.3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研究物种进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和蛋白质结构,科学家们能够确定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和演化历史。
达尔文: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Charles Darwin),英国天文学家、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被公认为进化论的奠基者。
他的理论和研究对整个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生物学的新纪元。
本文将介绍达尔文的生平、进化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对现代科学和人类认知的重要意义。
一、达尔文的生平达尔文于1809年出生在英国的沃斯,从小就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
他在父亲的鼓励下,进入了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
然而,在大学期间,他对动物学和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投身于科学研究的道路。
随后,达尔文加入了一次环球航行的科学考察队,并在此次考察中积累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数据。
这次考察经历成为了他后来发表进化论的基础。
二、进化论的基本原理达尔文的进化论以观察和研究自然界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变异为基础。
他提出了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认为物种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适者生存的原则,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各种生物多样性。
自然选择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具备有利特征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逐渐改变了整个物种的遗传特征。
适者生存则意味着那些能适应环境的物种将更有可能生存下来、繁衍后代。
这种逐渐的适应和改变,最终导致了新的物种的形成。
三、进化论的重要意义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科学界和人类认知的影响深远。
首先,在科学界,进化论成为了生物学的基石,对于理解物种的起源、进化和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解释和理论支持。
进化论的提出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为其他相关学科如遗传学、生态学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次,在人类认知方面,进化论改变了人们对自身和自然界的认识。
人类也被看作是自然选择的产物,适者生存的法则也适用于人类社会。
进化论的思想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进化论还对宗教观念和哲学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
进化论提出了一种自然的、没有神秘因素的物种演化理论,挑战了传统的宗教观念和解释。
课文注释:达尔文及其进化论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他早年在剑桥大学学习神学。
1831年起,他随“贝格尔号”考察舰进行环球考察5年。
在整理考察资料和实物标本的基础上,经长期研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确立了生物的进化论。
他还通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和《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等著作,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
他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发现,南美洲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虽然在地理上是隔绝的,但是许多动植物品种十分相像。
他把在化石中发现的古生物和现存的物种进行比较,认为“像这样一些事实,显然只能用这样的假说来说明:物种逐渐起了变化”。
达尔文回国后初期,主要是从事地质学方面的研究。
地质学的研究进一步坚定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看法。
但直到此时,他关于物种进化的观点还只是从感性认识中形成的一个初步的假说,是地质学理论的一个补充,只有在解决了物种是怎样进化的问题后,进化才能成为科学的理论。
为了解决物种怎样进化的问题,为了弥补自己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不足,达尔文广泛地收集了一切有关动植物在人工培养和自然状态下发生变异的事实。
他同育种者和植物园的园丁交换意见。
他还阅读各种著作。
1837年,达尔文认识到人工培育的植物品种进化的关键是人工选择。
他系统地描述了中国关于金鱼人工选择的过程和原理,并且说明中国人曾经运用同样的原理对各种植物和果树进行人工选择。
他在《物种起源》中承认选择原理不是近代的发现,在中国古书中早就有了明确的记述。
但是,在自然界中物种是怎样进化的,对达尔文来说仍旧是个谜。
他这样写道:“1838年10月,也就是开始我的系统探索的15个月之后,我为了消遣而偶然读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而我由于长期不断观察动植物的习惯,对这种到处都在进行着的生存斗争,思想上就容易接受,现在读了这本书立刻使我想起,在这些情况下,有利的变异常常容易保存,而不利的变异就常常容易消灭。
3.1《消失了的恐龙》胜利小学学校陈丽崔静【教材分析】恐龙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庞大身躯,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至于人们一提起它就会产生敬畏和神秘感,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个无尽的谜团……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生活、恐龙的灭绝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流有关恐龙的信息,举办一个“恐龙展”。
主要是让学生将收集和查阅到的关于恐龙的文字、图片以及模型等带到教室里,在班内进行交流,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恐龙,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知识。
教材中展现的五种恐龙复原图只是恐龙家族中的很少一部分,可结合其他图片来进行展示,引发学生关注恐龙,激发学生了解恐龙的兴趣。
教材在最后提出的问题:“恐龙已经灭绝了,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既反映出学生的疑问,也引发出下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
该部分内容上接第一部分,回答了第一部分最后提出的问题。
教材首先说明第一块恐龙化石被发现的时间以及科学家的研究。
然后,结合图片说明恐龙骨架是怎样被还原的,阐明人们对恐龙的认识和了解源于科学家的不断发掘和研究。
教材中的四幅图片分别是科学家在挖掘恐龙化石、为运输包装化石、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化石和化石被还原成恐龙骨架以供参观、研究、教学的内容,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可以使学生了解恐龙化石从被发现到被还原成骨架的过程。
从而让学生知道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对化石的研究,为下一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为不同形态的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教材展现了一些恐龙形态及其骨架的图片,包括梁龙、霸王龙、剑龙、三角龙和似鸡龙,这些恐龙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独特之处,如梁龙的长颈、霸王龙的巨颚、三角龙的尖刺等,让学生根据这些特征寻找对应的化石模型,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合理的想象、推断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恐龙的一些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恐龙并非是一无所知,本课以学生在课外对恐龙的零星认识为基础,为他们交流有关恐龙的经验搭建了一个平台,帮助他们梳理零散的点滴知识,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