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学案 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9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教材预览导言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具有一定的,而且在下能够,并能够产生出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生活在一定的个体的总和。
思考:①马和驴是同一物种吗?为什么?②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吗?提示:①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②不是,鱼有许多种。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思考: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一般适用于调查什么生物?提示:植物;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2. 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3. 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4.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
预览答案自然区域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自然状态相互交配和繁殖可育后代自然区域同种生物单位面积(或体积)数量特征新产生死亡迁入和迁出个体数目的比例比例问题探讨怎样估算这地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本节聚焦本节学习重点是:种群的特征;学习难点是: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学习时要从探究方法着手,理解种群的概念和特征,发展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间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样方法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
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
第1节种群的特征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和实例:(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举例:一个池塘中全部鲤鱼,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菌落。
2.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③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4)年龄组成。
①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②意义:可以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
连一连:将种群的空间特征与实例连起来:“一块麦田中所有的蝗虫”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解释原因。
提示:不是。
因为种群密度的概念强调的是“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而一块麦田不是对“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描述。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1)调查对象:宜选用双子叶草本植物,因单子叶植物多为丛生或蔓生,难以计数。
(2)样方选取:草本植物样方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
(3)取样原则及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4)数据收集、分析: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标志重捕法:(1)调查对象: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
(2)调查步骤: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来环境→一段时间后重捕→根据捕到的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种群的特征》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列举种群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抽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了解生物环境的稳态,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课型、课时】新课,两课时。
【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幻灯片等【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回顾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从细胞到生物圈: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学生阅读P59,特别强调种群的概念。
物种: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组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一物种同时生活的个体总数。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教材中介绍的两种抽样方法,可以用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和估计。
也可以将模拟的草原分成若干等份,在得到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出整数。
种群密度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种群密度: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种群的个体数量。
(人口密度是人口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探究:学生阅读、思考、讨论,老师提示。
讲述1:样方法取样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物种和具体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常用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样方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形等,但每种方法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样方法的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要调查的种群是哪一种双子叶植物;(2)取样:确定样方数目、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3)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4)平均:将样方平均。
例如,假设随机抽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为X1、X2、X3、…Xn,则样方的平均数X=∑Xn/n。
讨论讨论: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1.样方数量会影响调查结果吗?会,一般来说样方数越多,调查结果越准确2、样方多大适宜?草本植物样方的大小以1m2的正方形为宜,每个样方的面积应一致,可根据调查对象适当调整3、取样的原则是什么?做到随机取样;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4、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哪些?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讲述2:标志重捕法标记再捕获法:将一定数量的生物个体捕获并标记在边界清晰的区域,然后放回,经过适当的时期后再捕获(标记的个体与未标记的个体充分混合后再次分配)。
高中生物种群与群落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必修3第一节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数量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2、种群的特征年龄组成(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性别比例空间特征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运动能力强的动物)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条件下(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增长率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值:环境容纳量)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速度时最快,K时为。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4、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增长第三节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在内、占据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生物种群的集合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XXXXX: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捕食(如图乙)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寄生:蛔虫,绦虫、虱子、蚤4、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1)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的特征学案1份无答案 1 / 3 【学习目标】 1、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2、列举种群其他数量特征,并分析其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学习重点】 种群其他数量特征,并分析其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学习难点】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问题设计】 一、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1、温故而知新 ①、下列生物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一块稻田中的全部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花田中的幼蚜虫、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虫 ②、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 B、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 ③、调查草地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正确的做法( ) A、选取40m×40m为最佳样方面积 B、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样方 C、分别计算各样方的种群密度,计算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 D、计数草地上所有的该植物的个体数 2、标志重捕法 ①、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如何实施? ②、估算P62“学科交叉”中鼠的种群密度? ③、标志重捕法中做标记应注意什么? 二、其他种群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1、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如何影响种群密度? 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政策通过影响哪项种群数量特征来控制我国人口密度? 迁入率和迁出率 1、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两者如何影响种群密度? 2、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的特征学案1份无答案 2 / 3 年龄组成 1、什么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分别是什么? 2、结合课本P63“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分析并填表。
种群 类型 各年龄期的分布特点 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 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A
B C 性别比例 1、什么是性别比例?分析性别比例如何影响种群密度? 2、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 三、完成课本P86画概念图,总结各种群数量特征的相互关系
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节种群的特征(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种群的特征内容2.理解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操作3.理解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对种群数量的影响4.记住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知识点预习】1.种群密度(1)概念: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_________,是种群________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①样方法⎩⎪⎨⎪⎧ 适用于 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取样方法有 和 两种②标志重捕法:适用于 。
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________________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数总数的比例。
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①增长型:种群中________个体很多,________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________。
②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________,种群正处于________时期。
③衰退型:________个体较少,而____________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________。
【思考题】1、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预习自测】1、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正确方法是:A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B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野兔的种群密度C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D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昆虫卵的种群密度2、用样方法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 )A .样方的大小B .随机取样C .五点取样D .等距取样3、为了调查某一地区鼠群的数量,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第一次捕获100只,并进行标志,然后放回原地区;过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志鼠2只。
则可以推断该地区鼠群约为()A.200只B.400只C.1000只D.1500只4、a具有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A.一条鲤鱼,一个鲤鱼种群B.一条鲤鱼,一条鲤鱼C.一个鲤鱼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一个鲤鱼种群,一条鲤鱼5、下图反映了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1节种群的特征1.阐述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难点)2.掌握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
①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②渔业上的捕捞强度的确定。
3.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①概念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对点连线)【提示】A—c—ⅡB—a—ⅠC—b—Ⅲ(4)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4.种群的空间特征(1)随机分布,如杂草的空间分布。
(2)均匀分布,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如飘虫的空间分布。
[合作探讨]探讨1: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①~④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④某中学高一·(五)班所有学生。
提示:①~④均不属于种群,理由如下:①不属“同一区域”;②不属“同一物种”(鱼有很多种类);③不属“全部个体”。
④“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探讨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提示: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因为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高中生物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分析种群特征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学会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3、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物种的数量变化;快乐学习,享受成功。
【重点难点】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种群特征的内在联系【学法指导】1、预习案由每位同学在课前自学独立完成;探究案在课堂合作交流进行(小组长及具备能力的同学要先预习);训练案是课后作业,同学们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独立限时完成。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而掌握关键句。
3、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标识出来并填写到预习案“我的疑问”处,待课堂小组讨论或老师点拨予以解决。
预习案(限时2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 教材梳理(通读教材,夯实基础)一、种群及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生物的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3、种群密度的概念:种群在单位_________或单位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
其表示方式:种群密度= 。
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①样方大小:一般以的正方形为宜。
②取样方法:取样法和取样法等。
③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样方,计算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作为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①应用范围: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的动物。
②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进行,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学案人教版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种群的特征;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新课自主学习】
一、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
例: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
C、一棵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的树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概念:种群密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
是种群的特征。
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一样。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内的数量。
调查方法:
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如下图如果要调查面积为100m草地中播娘蒿这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_法,根据样方法步骤算出该杂草的种群密度:(2)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_法。
计算公式:N/a=b/c例: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____________只/公顷。
3、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出生率:单位时间内的占
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
_________种群密度。
4、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5、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
分析图中
A、
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ABC种群年龄组成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所属类型ABC 由此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_________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2)性别比例概念:种群中个体数目的比例。
分析以下三个例子的性别比例情
况:①老虎_______________ ②养鸡场的鸡_________________ ③蜜蜂_______________分析性别比例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
【课后练习】
1、种群是指一定环境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2、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3、下面是对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步骤正确的是()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②④
4、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
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
5、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6、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N=39341
57、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平方公里内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C、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
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8、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9、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0、与种群密度有关的非种群特征是( )
A、年龄组成
B、施用农药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1、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2、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① 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 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 迁出和迁入数量•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④
1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食物减少
B、出生率下降
C、死亡率增大
D、天敌增加
14、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
哪个种群绝灭的机会最大() A B C D
15、一个种群中如果幼体较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那么这个种群密度会( )
A、越来越大
B、保持稳定
C、越来越小
D、无法预料
16、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17、在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
1、N
2、N
3、N
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8、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________型,C表示
________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
(3)A型的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
(4)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调查B 草原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
1、N
2、N
3、N
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一个种群中如果幼体较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那么这个种群密度会( )
A、越来越大
B、保持稳定
C、越来越小
D、无法预料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