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与他进化论
- 格式:ppt
- 大小:13.31 MB
- 文档页数:30
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教学反思As a person, we must have 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personality.《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教学反思《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一课的重点是理解达尔文进化论中核心观点:“自然选择”的含义及其与“人工选择”的区别。
并用这些观点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实。
同时通过阅读科学家对云南澄江生物群的研究,发现达尔文这一经典进化论,正受到新的证据的挑战,意识到科学探索是无止境的。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书本上的资料,采用交流、汇报的形式来认识达尔文以及他的进化论。
学生阅读之后,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经典观点。
并要求各小组将讨论、交流的结果记录在实验单里。
在学生充分阅读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汇报。
学生在各组的讨论之后,都记录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
这就是自然选择。
最后汇报时,学生在阐述了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理论之后,我和学生一起把达尔文的进化论用“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总结,形成简洁的板书,更加提炼出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地掌握。
学生知道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什么是自然选择,什么是人工选择。
让学生当一回农场主,养殖一群绵羊,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
如何白色的羊毛好卖,将如何做结果会是什么学生纷纷提出把黑色的羊卖了,把黑色的羊全部宰杀了。
总之都是人为地将黑色的羊消失了。
学生知道了这是人为地将黑色的羊消失。
接着让这些羊回归自然,让他们遇到他们的的天敌狼,很快森林里剩下的是黑色的羊居多。
学生解释:因为狼在夜间经常捕食显眼的白色绵羊。
这就是自然选择。
大自然的法则是“适者生存不适,不适者淘汰”。
这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又介绍了尺蠖蛾为了生存,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体色。
这就是一个为适应环境而生存的典型例子。
苏教版科学六下《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下《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是一篇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文章。
文章通过介绍达尔文的生平、研究经历以及他的进化论观点,使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科学理论,认识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重要性。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理解生物学的重要理论。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细胞学说、遗传学等。
他们对生物进化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进化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此外,学生可能对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评价存在误解,认为进化论与宗教信仰相冲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进化论的科学性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及其进化论观点。
2.理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生物学意义。
3.认识进化论在生物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培养学生对科学理论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进化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2.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进化论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达尔文的生平、研究经历及其进化论观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进化论。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进化论的意义和影响,以及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4.思维导图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科学六下《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2.课件:达尔文的生平、研究经历、进化论观点等。
3.案例资料: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实例。
4.思维导图模板:用于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达尔文的生平及其进化论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展示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析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进化论。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则。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达尔文的生平事迹、进化论的基本观点、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2.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的过程、生物进化的证据。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达尔文的生平事迹资料、进化论的相关文献、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实例。
2. 学生准备:预习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生物进化的历史,提出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2. 课堂讲解:a. 介绍达尔文的生平事迹,如他的探险经历、研究成果等。
b. 阐述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如物种的可变性、共同祖先等。
c. 讲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则,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讨论进化论的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堂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逻辑思维等。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强调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重要性。
2. 引入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生物特征的演变过程。
4. 展示化石记录的例子,解释化石的形成和解读化石信息。
5. 引导学生理解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在揭示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生物进化的证据。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和模型,增强学生对生物进化的直观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亲自体验生物进化的过程。
八、学习活动设计1. 学生通过观察化石标本,记录下关键特征,并尝试解释其形成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