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中医学干预研究进展_李万林
- 格式:pdf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4
亚健康中医药干预研究现状与思路探析赵晖;梁媛;王筠;薛飞飞;姜幼明;李淳【摘要】从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研究方案、疗效指标、疗效判定标准等方面对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从“主症”、“主证”限定研究对象,从规范化、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疗效筛选性评价等方面开展亚健康中医药临床研究,旨在完善临床科研设计,提高亚健康临床试验质量和证据强度,有助于将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治疗和调整的潜在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5【总页数】3页(P717-719)【关键词】亚健康;中医药;研究方案;疗效指标;诊断标准【作者】赵晖;梁媛;王筠;薛飞飞;姜幼明;李淳【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广州 51063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11亚健康的高发生率及其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使得对其有效干预措施的需求日益凸显。
近年来,有关亚健康中医药临床干预研究的文献很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亚健康中医药干预手段的描述,一类是对某种干预手段调治亚健康的疗效观察,其目的都在于说明中医药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手段,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供疗效证据,对于亚健康的预防、治疗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试从干预方案、疗效指标、疗效评价标准等方面对亚健康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作一述评。
综合当前亚健康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持续时间从2周至半年不等,干预手段分为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干预方案以病例对照研究为主,其中多以小样本的自身前后对照为主。
尽管大部分病例对照研究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手段进行了科学设计,但在病例纳入、干预手段的实施、统计分析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缺陷,因此证据强度不高,这类研究也大都发表在国内非核心的中医药期刊上。
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摘要:目的:对亚健康人群采用中医治未病治疗,并探究该治疗方法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设置研究开始时间为2021年1月,并于2022年1月终止,随机选取80名于我院诊断为亚健康的患者参与研究,将其依照干预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参照组(行常规干预)与研究组(行中医治未病干预),并控制两组人数均为40人。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与干预后,其生活质量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间具有较大差异(p<0.05)。
讨论:亚健康人群在接受中医治未病干预后,其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应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亚健康(Sub-healthy)是除健康与疾病的另一种身体状态,又被称作“第三状态”[1]。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质量较低、易疲劳、食欲下降、便秘等,在影响患者自身健康的同时,对其日常生活与工作能力带来了一定阻碍与不良影响[2]。
导致患者处于亚健康的原因较多,常见原因为过度劳累、不良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基础疾病与不良情绪等。
随着我国群众生活压力的增大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年处于亚健康的人数逐渐增加,并已成为危害我国群众健康的常见病症。
有关研究指出,中医治未病干预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与健康状态的改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于2021年1月1日开展,并于2022年1月1日终止,随机将80名该时期于我院检测为亚健康的患者纳入研究,将所选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同时保障每组人数均为40人。
参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3人与17人,年龄区间为35~56岁,均值(45.50±2.41)岁;研究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1人与19人,年龄区间为36~56岁,均值(46.00±2.37)岁,比较两组数据发现组间差异较小,可进行临床对比(p>0.05)。
中医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是研究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和工作压力的不断提高,亚健康状态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人群,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一组临床症状,介于健康与疾病边缘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灰色状态、第三状态。
根据中医的未病学理论,未病学中潜病态、前病态即是亚健康状态。
其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
可根据症状特点分为肝郁气滞、痰湿内生、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五型进行辨证防治,以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念,在治疗亚健康状态中,充分显示其优势。
【关键词】中医治疗;亚健康状态;临床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院采取65例亚健康患者,男18例,女37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6岁,平均42岁,其中30-50岁42例,病程最长为3年,最短的为1个月。
按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分为脾虚湿盛型19例(纳呆呕恶,脘腹痞闷或胀痛,肢体困重或浮肿,脉濡缓或数,便溏尿黄,舌淡胖苔白腻;肝郁气滞型20例(胸闷喜太息,胸胁少腹胀闷不适,情志抑郁易怒、或咽部梅核气,妇女可见月经不调或闭经、痛经、乳房作胀疼痛、舌苔薄白、脉弦);脾肾阳虚型11例(久泻久痢,面色淡白,或五更泄泻,畏寒肢冷,或下利清谷,腰膝或下腹冷痛,面浮肢肿,或小便不利;肝肾阴亏型9例(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咽干口燥,颧红盗汗,腰膝酸软,耳鸣健忘,女子经少,男子遗精,少气懒言,舌红少苔。
);气血两虚型6例(神疲乏力,或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舌淡白,脉细弱。
)1.2治疗方法中辨证论治原则,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治法。
1.2.1滋肾平肝法适用于终日烦劳过度,阴不制阳而致眩晕、头痛且胀、口苦心烦、肾精暗耗、耳鸣、失眠多梦、生气则头晕头痛加重、情绪易躁易怒、面部潮红、舌红、可以选用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汤等加减运用。
中草药治疗亚健康状态疾病研究进展中草药;亚健康状态疾病;治疗现今媒体多提出亚健康的身体状态,此名称为中国研究人员首先提出的。
其表面患者虽然身体上没有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但其各代谢、生理等方面都出现了降低的表现,此状态可称为在疾病和健康之家的状况。
有外国研究人员称其为第三状态。
相关研究表面在全球有70%的人群处于这一状态1。
现今多数研究者认为此状态的涵盖内容比较广泛,人体不管是心理方面还是身体方面的感受出现异常都可划入到此范围中2。
1 形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1.1 出现此状态的各项因素和如下几点有一定关系①其有不良生活习惯。
现今人们的各项压力很大,应酬、工作加班等都要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不规律地生活习惯会导致其出现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从而引起此状态出现。
②社会方面带来的压力。
现今人们都在不断进行学习,以适应现今各行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压力长期会给予人群带来一定的健康影响。
社会方面的各项压力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理、身体等情况。
如经济负担、法律纠纷、失业、丧偶、离婚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从而导致其出现健康影响。
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变少,这就让人们逐渐产生孤独的感觉,没有人可以进行倾述,心理方面的压力积压在心理,长期以往终会出现爆发的情况。
且长期心理抑郁的表现会导致肿瘤疾病的发生。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们出现的亚健康状态追根到底就是其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人们出现的心理问题会致使其出现性格改变、人格缺陷、行为异常、情绪激惹等情况,而长期以往都会导致疾病发生。
③另外因为垃圾污染、废气、噪音、拥挤、住房紧张、物价上涨等因素也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紧张,从而进入此状态3。
1.2 中医对亚健康疾病的认识中医对此状态的主要分析为患者出现了肝失疏泄、情志失调的状态。
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各种情志表现都可导致脏腑受损,抑郁会导致患者的肝脏出现功能失调,导致其进入到此状态中。
这也表明人们的心理影响在此状态中为很关键的因素。
中医外治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进展林小玲;曾家丽;韦贤;刘日娇【摘要】阐述亚健康的定义、我国亚健康患病情况,综述中医外治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进展,指出“治未病”的理念对于亚健康状态出现的症状用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16【总页数】2页(P1946-1947)【关键词】亚健康;中医外治;治未病【作者】林小玲;曾家丽;韦贤;刘日娇【作者单位】537000,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医医院;537000,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医医院;537000,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医医院;537000,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紊乱、饮食不规律、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缺乏锻炼、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及环境污染等影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越来越多,亚健康问题已成为21 世纪的重大课题。
目前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认知和治疗有较大的优势,也发现了不少干预方法和治疗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外治法在亚健康的治疗上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亚健康的定义亚健康是指机体处在疾病及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
亚健康状态的个人并非健康的状态,表现为某个时间内适应性、机体功能及活力下降,但是与目前临床医学有关疾病的诊断标准不一致[1]。
2 我国亚健康患病情况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显示:健康人群只有5%,患病人群为20%,剩余的均为亚健康人群。
我国已有超过半数的亚健康人群[2]。
我国亚健康状态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约70% 职场女性存在亚健康问题,而肝气虚是职场女性亚健康状态的重要证候之一[3]。
市区人口、中青年人、白领、脑力劳动者是亚健康人群发病率较高的[4],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5]。
亚健康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胸闷心悸、气短懒言、失眠健忘、腰膝酸痛、胸胁胀满、食少纳差、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烦躁易怒等;经病史采集、神经精神状态及影像、实验室检查,均与现代医学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不符合[6]。
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第24卷第17期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的阴阳、脏腑、气血等失调所导致的疾病前状态,或某种疾病的征兆[1],虽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却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建立在传统的东方文化和天人合一基础上的中医医学模式,在调治亚健康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中医以临床实践为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取类比象探询求诊者整体的“阴阳偏颇”,并采用自然界的中草药或食品,据其寒热温凉、四气五味来调理人体状态,还可借助于非药物自然疗法如针灸、推拿等丰富的调治手段,通过改善体质、调节机体功能而使亚健康状态转为正常态,最终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1中药个性化治疗和辨证论治的特点使中医中药蕴含着优秀的哲学思想,也是中药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所在。
根据亚健康状态临床症状的五脏侧重表现,灵活采用不同方药,是中药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指导原则。
庞军等[2]对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型相关文献统计分析发现,亚健康的病性属虚证为主,虚证、虚实夹杂证者分别占证型总数的51.80%和36.70%。
亚健康所涉及的病位以脾、肝、心、肾四脏为多,涉及此四脏的证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8.92%、31.65%、19.42%、13.67%。
亚健康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四种证型为主,占证型总数的60.44%;湿热内蕴、脾肾两虚、气滞血瘀、脾肺气虚、肾阴亏虚、心肾不交及脾虚证等7种证型占证型总数的30.92%。
吴童等[3]应用VisualFoxpm数据库软件对90个处方进行药物频数及剂量分析,探讨了在亚健康状态治疗中中医药处方的最佳药物组成。
结果显示,90个处方中包含155味药物,出现频数在10次以上的有26味,在出现频数大于15次及剂量在全方中所占比例的均值大于0.1的药味共有14味。
按照每一味药物出现的频数由高到低排序,其中频数在10次以上的药物有:茯苓、当归、白术、甘草、白芍、山茱萸、山药、陈皮、柴胡、熟地、泽泻、牡丹皮、炙甘草、川芎、黄芪、人参、党参、半夏、枸杞子、远志、丹参、生地、酸枣仁、薏苡仁、枳壳、麦门冬等。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20C HI N A FO REI GN M ED I CA L TR EATM ENT中医中药血润燥,人参、甘草合用可以补脾益气,有四君子之意,是为臣药;同时,炙甘草又有调和药性、止咳化痰之功用,一药而具有多重身份地位;桂枝、生姜有通阳化气之功,可以使养阴益气之品得以通化,使补而不滞,减缓麦冬阴凝之弊,含有佐助与佐制之意,当然,这两味药与生地、麦冬等甘润之品相合也不会有辛燥之弊。
同时,本方还可以根据临床见证适当加用地骨皮以养阴除蒸、五味子敛肺生津。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本方在用来治疗肺痿的时候,随着君臣配伍关系的改变,用药剂量也应随着发生适当的改变,以适应疾病的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通过炙甘草汤在治疗不同疾病时对方中药物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方剂配伍中君、臣、佐、使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临床的主病、主证加以具体分析,同一个方剂中的君药往往在此方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另一病证中的治疗和应用时退居为次要地位,成为臣药或是佐使药,这提示我们在临床使用中不要拘泥于单一的配伍关系,要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的改变进行合理的配伍,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对古方、名方的使用将会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不会深刻体会到经典方剂在临床使用中的精妙之处,只有活学活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让经典方剂在临床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不负“经典”之名。
参考文献[1]张尊如,王永梅.关于炙甘草汤中清酒问题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2]李永堂.炙甘草汤为何生地黄用量最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3]杨宏宝,张炳填.张仲景炙甘草汤立方本意之蠡测[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4]张放,梁茂新.试论方剂君臣佐使法则的沿革与规范[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6.[5]郭淑珍.肺痿病机及辨治初探[J ].新中医,1994.[6]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之三[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黄宫绣本草求真[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收稿日期】561“亚健康”的基本表征一般认为,亚健康就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但找不出实质性病变却有种种不适感。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研究
杨丽蓉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17)4
【摘要】据WHO一项全球性调查示,人群中处于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患病状态(第二状态)者总计不足25%,有75%以上的人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也称之为“第三状态”,国内习惯叫做“亚健康状态”。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正逐年上升,亚健康已成为医学界新的课题,对它的研究正成为一个由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人体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最前沿的有关人类健康的边缘科学。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杨丽蓉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学院,福州,3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J], 都旭;马建华
2.现代人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分析 [J], 赵崇金
3.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研究现状 [J], 马寰;张伯礼;雒明池
4.亚健康状态及其中医学干预的优势 [J], 祝世讷
5.中医学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J], 姜海华;刘日才;毛致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诊疗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
许家佗;李蕾;包怡敏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0(016)001
【摘要】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重大问题.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状态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传统中医药学在预防、诊断和治疗亚健康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本文对中医药认识干预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页数】3页(P85-87)
【作者】许家佗;李蕾;包怡敏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1
【相关文献】
1.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实施中医药干预效果评价 [J], 王玲;马常宝;杨宏巍;李健;郑艳;黄平;康志平
2.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 [J], 刘涛;胡晓灵
3.中医非药物干预亚健康状态失眠的研究进展 [J], 王芹芹;郑伟;余葱葱;王超
4.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 [J], 王钦鹏
5.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现状与展望 [J], 赵晖;陈家旭;郭铭隆;王小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状态60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未病”方法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中医内科门诊在2016年8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患者所使用的是中医“治未病”调治来进行个体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
而在对照组的患者使用服用六味地黄丸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经过1年的治疗之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亚健康”状态治疗有效率是93.00%,对照组“亚健康”状态治疗有效率是80.00%,观察组“亚健康”状态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亚健康”状态治疗有效率。
结论:中医“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方式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中医“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方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亚健康状态;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049-02亚健康又被称之为第三状态、病前状态等。
主要指的就是在身体和精神上都感觉到不适,一部分的患者还会出现诸如失眠、心烦、便秘等病理现象,但是患者虽然有许多的异常表现,但是在经过常规物理和化学检查之后,却未得到阳性结果,因此很难进行疾病诊断[1]。
我院中医内科门诊在2016年8月到2017年3月收治了6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在其中进行了个体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以及调查跟踪,以下就是相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中医内科门诊在2016年8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2.21±3.47)岁。
在对照组中有17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7.54±4.23)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12±1.62)。
在观察组中有1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16~54岁,平均年龄(35.76±3.72)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95±1.34)。
近5年中医外治法干预亚健康态的临床研究概述
梁凡;赖小燕;杨万芳;周浩;王超;余葱葱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6(031)005
【摘要】亚健康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近年来传统中医药因其"简便廉效"特点在亚健康诊疗方面发挥巨大优势,多种外治法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耳穴、穴位贴敷等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综述亚健康态的
最新临床常用多种外治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总页数】3页(P748-750)
【作者】梁凡;赖小燕;杨万芳;周浩;王超;余葱葱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37;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
拿学院成都 610037;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37;四川医科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泸州 646000;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亚健康中心成都 610041;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亚健康中心成都 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医外治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进展 [J], 林小玲;曾家丽;韦贤;刘日娇
2.中医外治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概述 [J], 刘芳英;黄海茵;姚亮;杨佩兰;钱叶长
3.亚健康状态中医外治法的临床干预进展 [J], 何昌禄
4.中医外治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研究概述 [J], 唐景潇;刘斯文;萧玮泽;李
华南;王金贵
5.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临床应用研究概述 [J], 何杰;陈新日;李广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54第13卷 第6期 2011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6 Jun .,2011亚健康状态中医学干预研究进展李万林,黄靖宇(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摘 要:作者将近年来关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干预研究进展的文献进行了综合述评。
介绍了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认识,亚健康的中医影响因素,中医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方法及其他综合疗法等目前关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干预的现代研究概况。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中医学干预;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6- 0254- 04收稿日期:2010-12-10作者简介:李万林(1971-),男,湖北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骨伤科,康复方向。
20世纪70年代末,医学界依据疾病谱的改变,将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学者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着“第三状态”,我国学者王育学[1]首先提出“亚健康”这一名词。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健康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的一项全球性调查也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我国人口15%属于健康,15%属于非健康,70%属于亚健康,亚健康人数超过9亿。
亚健康是一个新病种,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殊的治疗手段,而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平衡观等基础理论在指导调治亚健康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1 亚健康在中医的定义西医角度目前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普遍的观点是指人们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低质状态及其体验,是处于欲病而未作的中间阶段。
王育学[1]认为:亚健康状态就是不健康但又没有疾病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动态过程,又是一个独立的阶段。
相对于西医的认识,传统中医虽无亚健康之名,但中医理论体系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关论述。
亚健康在《黄帝内经》中称之为“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显而易见的疾病,是机体出现了阴阳、气血、脏俯等不平衡的状态,中医强调心身一体,强调辨证论治,注重人体的功能状态和治“未病”。
张庆祥等[2]认为亚健康属于中医学疾病的范畴: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疾亦病也”(《说文解字》),即是指“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疾,“病”则是有明显表现的、程度较重的病变。
“疾”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亚健康,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表现明显的大病,按中医学理论分析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
2 中医认为亚健康影响因素《黄帝内经》认为引起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是在气候、饮食、起居、劳逸和情绪等方面违背了正常的规律。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有:“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2.1 六气不顺一般而言,人体顺应四时即可安然无恙。
若六气不顺,寒温不适,燥湿不调,再加不知调摄,则有碍脏腑功能,适应能力下降。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木,坏其真矣……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Intervention Study Progress of TCM on Sub-health StateLI Wan-lin,HUANG Jing-yu(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Guangdong,China)Abstract:The author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 about the sub-health state intervention study progress of TCM nearly year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ub-health state of sub healt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knowledge factor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including the TCM medication ,the non-drug therapy method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s on the sub-health state intervention of the modern research profile in TCM at present.Key words:subhealth state;TCM intervention;research progress;review13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2饮食失宜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人的生命活动与饮食结构密不可分。
但饮食失宜或不节或偏嗜,则脏气偏颇,日久可致诸脏之虚。
如过饥,则摄食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抗病力降低;过食肥甘厚味,则生痰生湿,湿热中阻,阻滞气机,致热闷郁烦;嗜食生冷,寒湿内停,脾胃失其健运,脾运失常则气血生化不足,可出现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易疲劳等不适。
2.3劳逸失度必要的劳动和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
而劳力过度则伤气,久之则气少力衰;劳神过度则伤脾,日久耗伤气血,过度安逸则气血流通不畅,久之气虚推动无力,变生诸病。
诚如《素问·举痛论》云:“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但是“久卧伤气”,过度的安逸则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精神不振。
2.4情志失调人体的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血为物质基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适时适度的情志表露是人体调节脏腑功能的重要形式。
但若失时或失度,如过激或过久,即可对脏腑、气血产生不良影响,致情志所伤的病证,《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2.5先天禀赋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强弱及心理素质等机体反应性与亚健康的发生有明显关系。
《内经》谓“人之生也,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勇者脏气充盛,能够迅速调节,怯者脏气脆弱,易偏易滞。
七情是否发病,首先取决于机体的耐受性,即体质状态。
体质阴阳的不同,直接影响人的气质、性格,影响人体的七情和接受刺激时的反应方式,从而关系着情志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等。
3 亚健康中医评估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及对亚健康的普遍关注,有关亚健康状态测量与评价研究也日益增多,许多学者开始寻求更加敏感的健康评价指标,研究更加客观准确的亚健康测量方法。
但是亚健康的症状多样,不同的人群在病因病机、症候表现上均有不同,对亚健康的评价量表也就难以界定。
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在设计亚健康问卷时都有考虑到有关中医症候的问题,并安排在调查中由中医师介入进行舌象脉象的判断,为中医对亚健康的干预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3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承担的“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课题启动,刘保延等[3]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体现中医特色的亚健康调查问卷为工具,通过对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中医临床专家的判断,并应用聚类及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亚健康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主要证候要素及其基本证候特征,对有共同特征的亚健康人群的功能状态进行概括和描述,形成中医的基本证候判断。
李海峰等[4]认为亚健康状态呈现一种多层和多维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既与亚健康不是疾病而是状态的特点相符,又包含心身多维的特性。
运用中医证候为纲来编制亚健康量表,符合亚健康多层和多维的要求,并可为辨证论治调治亚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其编制的中医量表中包含了亚健康状态最常见的一些主观症状,也包括中医证候诊断时的问诊的主要内容,经过分析得出在内部信度、折半信度与结构效度各方面都比较合理可信,可以做为亚健康自测与人群调查的测量用表。
王学良等[5]根据参考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健康测量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并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在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疾病的概念及亚健康的定义,结合目前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成果,将调查表结构分为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和社会症状3个部分,并加上中医脉象舌象等内容制成一份中医症候的亚健康调查问卷表,亦达到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4 亚健康中医干预中医历来主张整体观念,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形成,主张及早治疗即将发生而尚未发生的疾病,如《黄帝内经》中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对待疾病的认识几千年以前就已形成了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高瞻远瞩的伟大思想。
4.1药物治疗亚健康是一种低质健康状态,西医无法对其作出疾病诊断,无亦无法对症对病治疗;而中医重视整体观念,综合患者的症状、舌脉象等辨证而达到论治的目的。
中药是中医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一种重要手段。
很多学者通过辨证论治对亚健康进行调节达到了很好的疗效。
邱勇玉等[6]经过门诊筛选出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异常的91名亚健康人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其的影响,其中随机选出48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异常的亚健康人口服参松养心胶囊,剩下的43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异常的亚健康人为对照组,3个月后比较参松养心胶囊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心律变异性时域指标,结果参松养心胶囊能改善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除RMSSD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参松养心胶囊能改善亚健康人部分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
嵇冰等[7]认为:亚健康状态属于中医学“虚劳”、“不寐”等范畴,故选用归脾汤对46名亚健康状态的患者进行干预,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46例中,治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2例中途自行中断治疗,总有效率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