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评价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关于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研究仍然有待加强。
虽然有一些学者曾经对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进行过调查和分析,但是缺乏系统、全面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有必要借助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为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亚健康问题进行全面探讨和分析,旨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健康快乐地度过大学时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评价方法,为大学生亚健康问题的有效管理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学校和社会机构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还旨在提高大学生对自身亚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使他们更加关注自身健康,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以实现身心平衡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将为大学生亚健康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心健康状况对其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压力的增加,大学生亚健康状况日益受到关注。
通过研究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评价,可以为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还可以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对于完善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概述亚健康状况识别大学生群体中的亚健康状况,对于有效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亚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调整生活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
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
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虽然并未达到明确的疾病诊断标准,但已表现出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不适症状。
中医药膳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调理亚健康状态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系统研究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通过对中医药膳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调理原则和具体实践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现代人提供科学、有效的健康调理方法。
文章将首先概述亚健康状态的定义、特点和成因,然后详细介绍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依据,包括中医药膳的基本原则、常用药物和食物、调理方法等。
文章还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中医药膳在调理亚健康状态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推广中医药膳在健康调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广大亚健康人群提供一种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科学依据的健康调理方法,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也希望通过对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膳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为中医药膳在国际健康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表现亚健康状态,又称为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
这种状态下,人体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表现,但却常常感到身心不适,生活质量下降。
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表现。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等,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进而出现亚健康状态。
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噪音干扰、工作压力大等,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容易使人产生疲劳、焦虑等亚健康症状。
心理因素:如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因素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
人类面对的潜在威胁——亚健康调研报告组员: 梁海钊左亦男李援转 200\前言1.调研的目的据观察,越来越多的学生身心状况处在“亚健康”状态,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受到极大的威胁,学习质量的保障将面临挑战。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其健康状况关系到学生本人的生活质量与个人成长,对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
而其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随着社会竞争越趋激烈,学生的心理承受着超负荷的压力,导致一系列心身变化和心理问题,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
我们小组于2008年5月对广州市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进行网络普查,对有关亚健康内容进行了分析,了解其亚健康现况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大学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2. 时间 : 2008年5月3. 调查方式: 网络问卷调查4. 对象及范围: 广州市在校大学生5. 调查方法:参照有关健康的内涵,并依据相关资料中关于亚健康的表现,结合大学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问卷。
内容包括疾病现状及亚健康有关的身体、心理方面的症状。
健康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行为、生活习惯、自我保健等。
问卷形成初稿后,找进行第一次预调查,然后发放上网进行调查。
调查分析研究得出的基本情况:1. 由我们的数据可以得知,有两项或以上亚健康症状的同学占总体的58%,可以得知亚健康已经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了,而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具有四项或以上的症状。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以下人群最容易患亚健康:1、是精神负担过重的人; 2、是脑力劳动繁重者; 3、是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的人; 4、是人际关系紧张、造成负担比较重的人; 5、是长期从事简单、机械化工作的人(缺少外界的沟通和刺激); 6、是压力大的人; 7、是生活无规律的人; 8、是饮食不平衡、吸烟酗酒的人。
在我们学生和教师群体当中,以上8项至少占了4项,我们也属于易感人群,所以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2. 在有两项或以上亚健康症状的同学中,有接近五成的同学确定症状会很快的恢复,说明有可能是生理周期上短时期的紊乱而已。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伴随着现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各类群体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亚健康状态的存在已经发展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篇11.1 调查对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1.2 调查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法,由调查人员统一收发问卷,被调查学生独立完成, 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在校园论坛上设立了一份调查问卷,便于更多的学生参与。
1.3 资料收集:本次调查共分发调查表100份,回收有效答卷100份,并对网上的问卷进行汇总本次调查杭电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66 %。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本研究遵义医学院医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低于平均水平,可能是大学生经历少,正接受教育,加上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 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动态变化时期。
即便如此,本次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相对单纯,出现66%的亚健康发生率该引起高度重视。
本次被调查者中女生亚健康状态者占73%,男生亚健康状态者占61%,女大学生亚健康人群比例高于男大学生,不同性别之间亚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调查表明,女生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经前期出现疲劳乏力、抑郁、焦虑、猜疑和情绪不稳等症状,对学习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尤其要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现代医学中的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
二、导致亚健康的因素及大学生健康状态现状对于亚健康的认识及大学生健康状态的现状,我们以问卷(100份)的形式做了调查,以下为部分问题及调查结果1.你认为现在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如何不好 23% 很好 4% 一般 73%2.你对亚健康的认识有多少很清楚 3% 知道一点 47% 不清楚 50%3.你平时关注自己的合理膳食吗不怎么关注 21% 无所谓 7% 很关注 20%4.你认为大学生忽略吃早饭的原因是什么饭菜不可口 14% 省钱 3% 没时间 83%5.你晚上一般几点休息看情况偶尔晚点 40% 十一点 36% 凌晨或熬夜 24%6.你经常运动吗很少 41% 经常 12% 偶尔 47%导致亚健康的因素主要有:饮食不合理,休息不足、特别是睡眠不足,过度紧张、压力太大,长久的不良情绪影响等,而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这一系列的诱因都有或多或少的反应。
高校女大学生的身心亚健康现状调查【摘要】本文对高校女大学生的身心亚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在研究背景中指出,随着社会压力增大,高校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其身心亚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在分析了生活压力、社交关系、运动等因素与身心亚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高校女大学生的身心亚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建议加强对其身心健康的关注和管理,同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篇研究,希望引发社会对高校女大学生身心亚健康问题的关注,促进其健康发展和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校女大学生、身心亚健康、调查、生活压力、社交关系、运动、心理健康、关注、管理、研究、建议、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教育在中国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走进校园,接受各种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校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据统计数据显示,高校女大学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营养不良、压力过大等问题,身心亚健康现象较为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高校女大学生的身心亚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高校女大学生的身心亚健康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女大学生身心亚健康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其生活压力、社交关系、运动习惯等方面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为相关管理部门和学校提供参考,促进高校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高校女大学生的身心亚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她们的生活压力、社交关系、运动习惯以及心理健康状态,我们旨在揭示高校女大学生身心亚健康问题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困扰。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高校女大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她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大学生身体亚健康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身体亚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然而,调查显示,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现象日益严重,成为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一些改善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未来人才做出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进行简要的介绍。
可以提及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分别对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改善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同时,也可以说明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和重点论点,以帮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请编写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1.3 目的部分:本文旨在调查和分析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的现状,探讨影响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的因素,提出改善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的方法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引起人们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关注,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健康意识,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健康的基础。
2.正文2.1 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现状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现状大学生身体亚健康是指身体功能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没有患病,但体质轻微不适,抵抗力下降,容易感觉疲倦、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身体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的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造成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学习压力大。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学习上承受着沉重的压力,长时间的用脑过度,导致身体忽视休息和自身需求。
其次是生活不规律,追求时尚潮流,不良的生活习惯成为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亚健康学的发展现状首先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问,什么是亚健康呢?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提出,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国内学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人体生命活动和功能的异常状态,不仅表现在生理功能或代谢功能的异常,也包含了心理状态的不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异常。
又称“次健康”、“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
亚健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亚健康。
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性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
近年来,伴随人类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医疗卫生服务等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的改变,人类对自身健康状态的关注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健康观也从既往的“已病图治”转变为“养生保健,未病先防”。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科技越来越进步,医疗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却越来越多。
统计表明,我国人口只有15%属于健康,70%的人处在亚健康的状态中,这是一个多么震惊的调查结果。
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亚健康这个概念的存在,每每总是等疾病拖到很严重的地步的时候才去就医。
由此可见,亚健康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质量,因此,应该向大众普及亚健康的有关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惠泽人民大众。
那么亚健康有哪些流行特点呢?在中国,区域性亚健康发生率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人亚健康率为75.31%,上海人亚健康率是73.49%,广东人亚健康率为73.49%。
我们可以看出,北京高居首位。
据调查上海、无锡、深圳等城市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表明2000人中60%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或白天打瞌睡,他们中以白领、知识分子为主。
“白领阶层”是亚健康的主要人群,而企业管理者中有85%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近期以来,上市公司、知名企业的高管频频出现早逝案例,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从2010年1月到2011年7月的19个月时间里,就出现了19名总经理/董事长级别的高管离世。
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心理亚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表现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状态,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标准。
本文将综述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的相关文献。
研究表明,中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普遍存在。
一方面,学业压力成为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负担和竞争压力,这使得他们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另一方面,社交问题也是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同伴关系、人际交往等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研究发现,中学生常常出现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
他们可能经常感到疲劳、厌倦,注意力不集中,且容易犯困。
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较低,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此外,中学生还可能出现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失眠等,这些症状往往与心理亚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心理亚健康问题对中学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中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与学业成绩下降、缺乏积极的人际关系、自卑和自杀等不良后果密切相关。
心理亚健康状态下的中学生往往学习效率低下,缺乏自信心和动力,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和人格形成。
针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首先,学校和家长应该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中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扰和需求。
此外,社会也应该加强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的关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总结起来,中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学业压力和社交问题。
中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负面情绪、身体症状等。
这些问题对中学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摘要】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心理和躯体的亚健康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360名大学生及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医学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结果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占17.4%,主要表现在躯体上的眼和耳、消化系统,心理上的不适应和紧张,一些不良习惯、生活方式和学习压力对大学生健康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结论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定期健康体检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mental subhealth statu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ethods Random sampling was taken in investigating 360 students in college through questionnaires.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subhealth status in college students is 17.4%. The manifestations include physical symptoms of eyes, ears and digestive system, and mental inadaptation and tension. Infaust lifestyle, habits and stress have significant consequences on students’health.Conclusion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regularly.【key words】Subhealth; Ment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动态变化的生理功能低下状态,虽然不是一种明显的病态,但毕竟是现代人身心不健康的一种表现。
中国心理亚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心理亚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压力的持续增大,中国青少年面临着来自多个方面的压力,并逐渐发展出一系列影响其体质健康的心理亚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篇章1: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现状在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亚健康问题的逐渐突出,许多青少年出现了心理压力、应激反应、情绪失控、学习负担过重以及缺乏适当运动等问题。
心理问题的加重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他们的体质健康。
篇章2:影响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2.1 学业压力中国教育系统的竞争激烈导致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
学生们在追求高分数的同时,忽视了身体锻炼和休息,造成体质下降。
2.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和家庭成员的教育理念、家庭氛围、饮食结构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2.3 网络与社交媒体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青少年更容易陷入沉迷于虚拟世界中,长时间盯着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视屏幕。
这会导致运动减少,引发近视、肥胖等问题。
2.4 心理压力与情绪失控青少年面临诸如高考、升学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压力,长期处于紧张情绪状态,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对体质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篇章3:解决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策略3.1 教育改革教育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学生学业压力,例如少量多餐政策、减少作业量、提供更多体育锻炼时间等,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2 家庭教育家长应注重平衡子女的学习和身体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提供心理支持。
3.3 网络管理学校和家长可以联手共同管理和引导青少年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合理控制他们的使用时间,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和运动时间。
3.4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各类压力和挑战。
高校研究生亚健康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普通高校研究生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失调、逆时而作、不良生活方式、保健意识淡薄、缺乏科学体育锻炼等。
通过调解心理压力,维持心理平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等,会逐步改变高校研究生的亚健康状态。
关键词:研究生;亚健康;影响因素;对策为探讨普通高校研究生的亚健康状态,我们选取了14所普通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 400份,(每校男、女各50名),回收有效问卷1 244份,有效率88.86%。
问卷分半信度为0.7307,其信度符合社会学研究要求。
问卷发放前,设计内容由8位医学、体育教育学专家进行修改和增删,并对问卷进行了专家效度检验。
将有效问卷做统计处理的数据为依据,分析归纳得出的研究结果如下:一、结果与分析“亚健康”,又称“机体第三种状态”、“病前状态”或“灰色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一般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却呈现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这是由于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低下所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用现代各种先进的检测方法很难确诊这种状态是某种疾病,其表现是疲乏无力、情绪不稳、烦躁失眠、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健忘、胸闷、心悸等。
亚健康可发生于任何人群,尤其是在高学历知识分子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2000年调查的1 800名白领员工中,70%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
惊人的数据警示我们,对于“亚健康”问题绝不能等闲视之,必须认真对待。
导致“亚健康”状态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日趋激烈,它使人们长期处于心理压力过大、超负荷运转的紧张状态中。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的不断变化,也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面化、形式化、物质化的倾向加剧,人们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冷漠使人游离健康。
自然生态的破坏、城市人口密集、住宅高层化、环境污染等,也使人的身体机能逐渐受到伤害,人的健康状况因之下滑为“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所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大体上
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和人际交往性三种亚健康状态,其错综复杂的病因与多样性
的主诉症状,给医学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2003年10月,美国NIH公布了
全球健康的14大挑战,其中“发展可以量化评估人口健康状态的技术”、“发展能
评估人体多种状态和病原体的临床检测技术”,就是针对亚健康状态提出的。目
前,如何减少亚健康状态人群,增加健康状态人群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重点。
1亚健康状态的提出及意义
1.1亚健康状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上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人们也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
理解。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首先提出:人体存在
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国外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其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三个阶段。
1.1.1轻度心身失调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是与健康相邻的阶段,常以疲劳、
失眠、情绪不稳定等为主要表现,这些表现容易恢复,可转为健康状态。
1.1.2潜临床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若持续发展下去,已存在发展为某些疾
病的危险倾向,其症状较复杂,表现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身心失调,且伴有慢性
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表现,其生命活力、反应和适应能力减退,还可出
现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及免疫功能偏低的倾向。
1.1.3前临床阶段此阶段表示有病变存在,并有向某种疾病发展的高度可能
性,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但症状不明显,诊断上较困难。
1.2“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健康新概念及新的医学模式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进
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威胁人类健康最大的危
险不是具体的疾病,而是体重过轻、不安全的性行为等十大风险因素,这些因素
导致死亡总计占世界范围死亡率的1/3以上。在中国、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发展程
度较高的国家,烟草、酒精、血压、胆固醇和肥胖所造成的疾病负担至少占总负
担的1/6。世卫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
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该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因此,正确
认识健康的内涵、干预亚健康状态、降低发病率将成为全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2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2.1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亚健康状态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
地区中普遍存在,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WHO章程序言中提到:全世界属于
健康状态者仅占5%,找医生诊病者约占20%,剩下的75%就属于亚健康状态
者。
1)近年来,山西省妇幼保健院亚健康检测指导中心对1 600多例的检测提
示,约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患病状态,其中中年知识分子居多。日本国
立公共卫生院在政府支持下,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在5 000
余名15~65岁人士中,表示感到“非常疲劳”的竟高达60%,其中因学习压力过
重、工作量大、家务重、精神紧张者占44%,还有16%说不出原因。
2)我院2002年调查136名飞行人员的亚健康状态,其亚健康状态阳性者
91例,占66.91%;其中25~30岁的发生率最高,为67例;从飞行时间看,飞
行500~1 500 h的飞行员为75例;这组数椐提示,飞行人员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率较高,且存在年轻化倾向。
2.2亚健康状态研究存在的问题综合各家调查结果分析,亚健康人群多存在
“六高一低”的倾向,即接近疾病临界水平的高负荷(体力与心理)、高血压、高
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高体重以及免疫功能偏低。由于亚健康的医学研究起
步较晚,还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2.2.1亚健康的确切病因、发病机理和危险因素未达成共识亚健康状态是多
种因素中和作用的结果,既有社会学、心理学因素,也有环境、生活方式、自身
体质和遗传学因素等影响。至于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主要是人体调控功能的紊乱
或者异常,当人体调控功能储备力、适应力和自愈力出现减退时,人体对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对疾病防御能力降低以及稳定内环境的能力下降;
而当人体调控功能出现紊乱或长期异常未得到纠正和控制时,外界各种因素对人
体的刺激会逐步导致某组织或器官产生一系列改变,这些组织器官所负载的基本
生理功能也随之发生紊乱和异常,容易引起亚健康状态或导致疾病。但是,对导
致亚健康的确切病因、发病机理和危险因素,目前既没有达成共识,也还存在着
一些不明确的地方。
2.2.2评估与诊断标准未能统一目前,各国在评估标准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我国也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如果照搬国外标准的话,由于不符合中国国民的身
体素质特点,有可能在诊断上出现偏差,不利于较好地开展研究和治疗工作。
2.2.3治疗上还缺乏针对性有关亚健康的研究多数局限于中高等教育水平的
人群和高收入人群,而对整个社会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研究甚少,仍缺乏对亚健康
干预、治疗规范化与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3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展望
3.1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可逐步趋于量化和统一人群及个体亚健康状态进行量
化评估和网络监控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方向将沿着“可以量化评估人
口健康状态的技术”、“能够评估个体多种状态和病原体的临床检测技术”等方面
发展。据悉,为保证我国卫生健康从以疾病为主导向以健康为主导的战略顺利实
施,我国将对人群亚健康状态进行系统监测研究,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管
理与健康促进新模式。
3.2亚健康的干预及治疗将向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症
状的亚健康问题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当前,“减少风险,延长健
康寿命”已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面临的任务。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1997年5
月才举办全国首次关于亚健康状态的研讨会,同年,中国药学会成立了研究亚健
康状态的专门机构;全国首家亚健康康复中心于2002年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成
立,该中心设有身心健康评估、心理治疗、生物-物理治疗科目,集治疗和康复
为一体。通过深浮疗法、音乐疗法、大肠水疗、生物反馈疗法等先进手段,对前
来检查的人实施未病先治。北京东华医院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亚健康取
得了一定疗效,它能使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自然治愈能力,增强防御机能,起到调整血压,治疗便秘,改善睡眠,增加
食欲的作用,大部分人做12次治疗即可显著改善症状。同时,中医药对亚健康
的诊治有一定价值,其效果正在广泛调查研究中。此外,“五维系统护理”值得推
广应用,它是按照人体系统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特性,通过饮食、营养、运动、
心理、空气五个方面对亚健康人群进行系统控制和指导的一种方式,其中以健身
运动、心理训练、景观疗法最为重要。
3.3亚健康状态的检测仪器逐步完善近10年来,我国可评估人体多种状态的
检测技术有一定进展,从简单的MDI一滴血检测仪发展到QY-MDI一滴血检测
仪及清华多媒体显微诊断仪(THMMDI),可完全由计算机10 min内测出评估亚
健康的数据,并对多种疾病作出提示,比人为判断更为客观。还有一种同康信息
检测仪,它将内置的某种人体标准生物波形作为诱导电波加于人体,在这种诱导
电波的刺激下,人体作出非意识的生理回馈,检测仪采集这种被激发的信号,与
标准生物波比较来获取这些复合生物电波信息,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分析运算,计
算出差异,以-22~+22的量化值来表示,并将结果进行显示、保存以及打印。
目前,量子亚健康检测仪可直接采集人体皮肤表面生物电信号,能够在几分钟内
迅速检测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对被测者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的健康问题作出合理判
断,并提出规范的防治建议,这有利于广泛开展亚健康状态的普查分析和医学研
究工作,为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