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90.52 KB
- 文档页数:2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所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大体上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和人际交往性三种亚健康状态,其错综复杂的病因与多样性的主诉症状,给医学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003年10月,美国NIH公布了全球健康的14大挑战,其中“发展可以量化评估人口健康状态的技术”、“发展能评估人体多种状态和病原体的临床检测技术”,就是针对亚健康状态提出的。
目前,如何减少亚健康状态人群,增加健康状态人群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重点。
1亚健康状态的提出及意义1.1亚健康状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上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人们也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首先提出:人体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国外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其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三个阶段。
1.1.1轻度心身失调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是与健康相邻的阶段,常以疲劳、失眠、情绪不稳定等为主要表现,这些表现容易恢复,可转为健康状态。
1.1.2潜临床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若持续发展下去,已存在发展为某些疾病的危险倾向,其症状较复杂,表现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身心失调,且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表现,其生命活力、反应和适应能力减退,还可出现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及免疫功能偏低的倾向。
1.1.3前临床阶段此阶段表示有病变存在,并有向某种疾病发展的高度可能性,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但症状不明显,诊断上较困难。
1.2“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健康新概念及新的医学模式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进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威胁人类健康最大的危险不是具体的疾病,而是体重过轻、不安全的性行为等十大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导致死亡总计占世界范围死亡率的1/3以上。
在中国、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烟草、酒精、血压、胆固醇和肥胖所造成的疾病负担至少占总负担的1/6。
高血压前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刘倩倩;孙贵香;何清湖;张冀东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是心
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前期作为防治高血压的重要阶段逐渐受到重视。
证候作为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一直是中医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高血压前期发生机制、辨证分型及证本质研究等方面对其证候研究进行综述,为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
【总页数】3页(P745-747)
【作者】刘倩倩;孙贵香;何清湖;张冀东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 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 4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R255.3
【相关文献】
1.高血压与高血压前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进展 [J], 戴霞
2.中医脾系亚健康状态症状证候多样化研究 [J], 刘佳;许越;罗美婷;曾青山
3.中医脾系亚健康状态症状证候多样化研究 [J], 刘佳; 许越; 罗美婷; 曾青山
4.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J], 王天芳;王佳佳;薛晓琳;
韩萍;张雅静;李冠儒;吴秀艳;赵燕;唐利龙;刘豫玥;睢丛璐;付晨;尚永梅;周波
5.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分析 [J], 张雅静;王天芳;薛晓琳;王佳佳;李冠儒;韩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21世纪的重大课题,同时亚健康也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最前沿的有关人类健康的边缘学科。
目前西医对亚健康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学从治未病的角度,对亚健康的诊疗独具优势,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现将近年中医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郑荣华[1]将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其他因素包括遗传、人体的自然衰老、生物钟的低潮、情感生活质量的下降等。
杨红杰[2]将亚健康发生机制归结为1)逆时而作,起居失调。
2)七情过极,情志所伤。
3)饮食不节,脾胃乃伤。
4)劳逸过度,阴阳失衡。
周罗晶[3]认为亚健康状态病因病机主要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七情内伤,加之劳倦、饮食、生活不节等均可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升降失常,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出现心脾气血两亏、脾虚湿盛、肝郁气滞、肝肾阴亏等;如不加调整进一步发展,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将会导致气滞、血瘀、痰湿,郁久化热进而出现热、毒、瘀、虚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奚清等[4]认为人体受自我因素和自然因素多种影响,因此正气的强弱也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于亚健康多属虚证,以内因为主,因此受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影响较多。
李爱萍等[5]认为亚健康与痰和湿密切相关,常见有脾虚湿盛、痰湿阻滞、痰热上扰三型。
分别以归脾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黄连温胆汤加减,均取得满意疗效。
大部分学者认为亚健康状态责之于肝,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精神舒畅。
肝主疏泄功能失常,一方面可表现为肝疏泄不及,肝气郁结,而引起情志抑郁,见情绪低落,忧郁等症。
另一方面可因肝疏泄太过,肝气上逆,引起情志亢奋,可见心情烦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
另外肝血不足,不能满足身体之需,故可见疲乏无力。
肝藏血,血摄魂,肝血不足则可见神志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失眠、焦虑等症;而肝藏血,肾主精,精血同源,肝肾同源,故肝病常累及肾脏,肝血虚可导致肾精不足,故肝肾两虚而见头晕,双目干涩,经不调,性欲减退,腰膝酸软等见症。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多元化应对机制研究作者:李全利等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5年第5期李全利杜氏翠玄(广西民族大学)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心里矛盾更加激烈,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
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很严重的亚健康问题,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
为了使社会认识并解决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就要具体分析大学生群体的亚健康问题在其生理、心理及其精神情感方面的表现。
在分析构成大学生亚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其应对机制;通过大学生自身的调节、家庭的参与、学校的干预以及社会的保障等多元化应对机制是解决大学生亚健康问题的最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多元化应对机制0 引言无论是大学生还是老年人,健康是生命的根本。
早在1985 年,前苏联学者布什赫曼就认为在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还存在一个中间状态,并称其为第三状态。
之后对于第三状态的研究越来越多,这种看似没病,但是又变现为一种类似病态的状况就被习惯性的称为“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指出:世界上真正完全没有疾病人仅占5%,有病的占20%,剩下的表现为“亚健康”状态的就占据75%。
[1]近些年,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十分突出。
范存欣等对广州市5 所高校的1712 名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有60%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
[2]李玉良等对郑州市2005 名大学生进行了亚健康状态调查,发现亚健康发生率为62.44%,亚健康状态发生频率与大学生性别、不同专业、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有关。
[3]可见,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不但普遍而且影响因素也较多。
1 当代大学生群体亚健康状况及表现1.1 心理状态表现。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从中学步入大学,可以说大学生是首次在地域上脱离家庭。
小时候靠父母的呵护,但走进大学的学生往往一下子适应不了父母不在自己身边的状况,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度落后于自己的生理成熟度。
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分析题:1、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2、是否需要治疗?参考答案:1、处于亚健康状态.2、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细胞凋亡—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王某,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
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参考答案: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
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
5℃(肛)(正常36。
5-37。
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
5/6。
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参考答案: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和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综述.肠道菌群与亚健康状态关系的研究进展张星星42,何璇昱5,杨秋玉5,蔡文文42,白杨5,阮伟清*2作者单位:517515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 517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8 517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通信作者:阮伟清,E-mail :jamela@ sina. com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No. 2217B22229728)【提要】亚健康状态是从健康到疾病的过渡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多伴有消化道症状,在此过程中,很可能是肠道内某些特殊菌群的异常变化促使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开展关于亚健康状态与肠道菌群关联的研究。
本文从肠道菌群与亚健康状态的机制、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在改善亚健康状态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热点,为亚 健康状态的菌群治疗、靶点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肠道菌群;慢性疲劳综合征;脑肠轴;益生菌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志码:A DOI : 12. 3969/j.Wsu 1672 -2159. 2228 22. 230亚健康状态-ub-PeaBh status , SHS )是指人体处于健康 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 可影响生理、心理、社会交往方面。
机体虽无明确疾病,却呈 现活力降低、适应力不同程度减退,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 身心疲劳,影响工作能力和生存质量5]。
若机体长时间处于 亚健康状态,则可发展为亚临床状态,进而发展为疾病状态,如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严重时影响寿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 的人暴露在亚健康状态中J ]。
WHO 的一项预测性调查显示 全球亚健康比例已达75%,健康者只有5% 2 ]。
调查显示我国约82%的成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J ],其中22 ~45岁中青年的亚健康状况较严峻2 ]。
目前,亚健康状态是一个不可忽 视的潜在的健康威胁,亟需重视和及时干预。
医学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摘要】本文旨在调查医学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亚健康症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学业压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因素对亚健康的影响较大。
结合预防与干预措施,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饮食结构、规律作息等建议,以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
研究结论表明,亚健康状况普遍存在于医学院校大学生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
未来可深入探讨亚健康与慢性疾病的关联性,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管理的重视,为提高青年群体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症状、影响因素、预防、干预、研究结论、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医学院校是一个重要的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地方,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疗从业者,身体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导致了亚健康现象的普遍存在。
亚健康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还会对未来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亚健康问题,然而针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现状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有必要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亚健康问题的主要症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亚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医学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群体的亚健康状况,探讨亚健康在该群体中的表现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和干预亚健康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医学院校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帮助揭示亚健康的具体表现,从而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通过这次调查也可以深入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在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为学校和社会制定更有效的健康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中国心理亚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心理亚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压力的持续增大,中国青少年面临着来自多个方面的压力,并逐渐发展出一系列影响其体质健康的心理亚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篇章1: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现状在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亚健康问题的逐渐突出,许多青少年出现了心理压力、应激反应、情绪失控、学习负担过重以及缺乏适当运动等问题。
心理问题的加重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他们的体质健康。
篇章2:影响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2.1 学业压力中国教育系统的竞争激烈导致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
学生们在追求高分数的同时,忽视了身体锻炼和休息,造成体质下降。
2.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和家庭成员的教育理念、家庭氛围、饮食结构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2.3 网络与社交媒体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青少年更容易陷入沉迷于虚拟世界中,长时间盯着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视屏幕。
这会导致运动减少,引发近视、肥胖等问题。
2.4 心理压力与情绪失控青少年面临诸如高考、升学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压力,长期处于紧张情绪状态,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对体质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篇章3:解决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策略3.1 教育改革教育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学生学业压力,例如少量多餐政策、减少作业量、提供更多体育锻炼时间等,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2 家庭教育家长应注重平衡子女的学习和身体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提供心理支持。
3.3 网络管理学校和家长可以联手共同管理和引导青少年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合理控制他们的使用时间,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和运动时间。
3.4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各类压力和挑战。
亚健康现象研究报告总结
根据亚健康现象的研究报告,以下是一些总结:
1. 亚健康现象普遍存在:研究表明,亚健康现象在不同年龄段和职业中普遍存在。
人们普遍感到疲劳、头痛、失眠、焦虑等症状,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2. 多因素导致亚健康:亚健康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包括生活习惯、工作环境、饮食结构、心理压力等。
缺乏运动、长时间工作、饮食不均衡等因素被认为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原因。
3. 亚健康与慢性疾病存在关联:研究发现,亚健康现象与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存在关联。
亚健康的人更容易患上这些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4. 健康管理对亚健康有积极影响:定期进行健康管理和检查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亚健康的早期迹象,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和管理亚健康的重要手段。
5. 心理健康与亚健康密切相关: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与亚健康现象密切相关。
心理压力是亚健康的重要诱因,需要采取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措施。
综上所述,亚健康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关注和采取积极的健康管理措施。
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提高心理健康、定期进行健康管理,可以预防和管理亚健康的发生。
论大学生“亚健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调查,不少大学生出现了亚健康状态,这不仅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对社会发展构成了一定挑战。
本文将从大学生“亚健康”的原因及对策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亚健康”的原因1. 学业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竞争压力,长时间的学习和考试紧张使许多大学生陷入疲劳状态。
这导致他们的身体机能出现失调,表现出亚健康状态。
2. 饮食结构不合理由于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交压力下,往往存在不规律饮食的问题。
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导致营养失衡,久而久之,身体变得虚弱,易患疾病。
3. 运动不足大学生普遍存在久坐不动、缺乏锻炼的问题。
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和上课上,缺少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意识。
长期缺乏运动会引发代谢紊乱,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出现。
4. 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成为大学生亚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不良习惯会削弱大学生的机体免疫力,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况。
二、大学生“亚健康”的对策分析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并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同时,倡导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
2. 优化饮食结构学校食堂应提供多样化、均衡的饮食选择。
同时,鼓励大学生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合理安排三餐,避免过多食用垃圾食品。
3. 引导积极锻炼学校应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和推广,提供多种形式的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
此外,鼓励大学生养成每天坚持适量运动的习惯,增强体魄。
4.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育他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规律作息、不熬夜的生活习惯。
5. 加强家校合作大学和家庭在大学生亚健康问题的处理中应当形成合力。
学校和家长要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