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研究进展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所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大体上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和人际交往性三种亚健康状态,其错综复杂的病因与多样性的主诉症状,给医学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003年10月,美国NIH公布了全球健康的14大挑战,其中“发展可以量化评估人口健康状态的技术”、“发展能评估人体多种状态和病原体的临床检测技术”,就是针对亚健康状态提出的。
目前,如何减少亚健康状态人群,增加健康状态人群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重点。
1亚健康状态的提出及意义1.1亚健康状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上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人们也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首先提出:人体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国外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其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三个阶段。
1.1.1轻度心身失调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是与健康相邻的阶段,常以疲劳、失眠、情绪不稳定等为主要表现,这些表现容易恢复,可转为健康状态。
1.1.2潜临床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若持续发展下去,已存在发展为某些疾病的危险倾向,其症状较复杂,表现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身心失调,且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表现,其生命活力、反应和适应能力减退,还可出现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及免疫功能偏低的倾向。
1.1.3前临床阶段此阶段表示有病变存在,并有向某种疾病发展的高度可能性,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但症状不明显,诊断上较困难。
1.2“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健康新概念及新的医学模式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进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威胁人类健康最大的危险不是具体的疾病,而是体重过轻、不安全的性行为等十大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导致死亡总计占世界范围死亡率的1/3以上。
在中国、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烟草、酒精、血压、胆固醇和肥胖所造成的疾病负担至少占总负担的1/6。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21世纪的重大课题,同时亚健康也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最前沿的有关人类健康的边缘学科。
目前西医对亚健康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学从治未病的角度,对亚健康的诊疗独具优势,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现将近年中医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郑荣华[1]将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其他因素包括遗传、人体的自然衰老、生物钟的低潮、情感生活质量的下降等。
杨红杰[2]将亚健康发生机制归结为1)逆时而作,起居失调。
2)七情过极,情志所伤。
3)饮食不节,脾胃乃伤。
4)劳逸过度,阴阳失衡。
周罗晶[3]认为亚健康状态病因病机主要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七情内伤,加之劳倦、饮食、生活不节等均可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升降失常,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出现心脾气血两亏、脾虚湿盛、肝郁气滞、肝肾阴亏等;如不加调整进一步发展,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将会导致气滞、血瘀、痰湿,郁久化热进而出现热、毒、瘀、虚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奚清等[4]认为人体受自我因素和自然因素多种影响,因此正气的强弱也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于亚健康多属虚证,以内因为主,因此受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影响较多。
李爱萍等[5]认为亚健康与痰和湿密切相关,常见有脾虚湿盛、痰湿阻滞、痰热上扰三型。
分别以归脾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黄连温胆汤加减,均取得满意疗效。
大部分学者认为亚健康状态责之于肝,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精神舒畅。
肝主疏泄功能失常,一方面可表现为肝疏泄不及,肝气郁结,而引起情志抑郁,见情绪低落,忧郁等症。
另一方面可因肝疏泄太过,肝气上逆,引起情志亢奋,可见心情烦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
另外肝血不足,不能满足身体之需,故可见疲乏无力。
肝藏血,血摄魂,肝血不足则可见神志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失眠、焦虑等症;而肝藏血,肾主精,精血同源,肝肾同源,故肝病常累及肾脏,肝血虚可导致肾精不足,故肝肾两虚而见头晕,双目干涩,经不调,性欲减退,腰膝酸软等见症。
神经科学与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但去医院检查却又查不出明确的疾病。
这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被称为亚健康状态。
随着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深入理解亚健康状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疲劳、失眠、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是潜在疾病的早期信号。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亚健康状态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核心,其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令人惊叹。
研究发现,在亚健康状态下,大脑的神经递质水平可能会发生改变。
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失衡,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血清素被认为与情绪调节和睡眠有关,其水平过低可能引发抑郁和睡眠障碍。
多巴胺则在奖赏机制和动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失衡可能导致动力不足和注意力不集中。
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如磁共振成像(MRI)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为研究亚健康状态下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这些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亚健康人群的大脑在某些区域可能存在体积减小、连接异常或活动模式改变。
例如,长期处于压力下的亚健康个体,其海马体可能会出现萎缩,而海马体在记忆和情绪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也与亚健康状态有关。
炎症因子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和存活,导致神经信号传递异常。
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破坏神经系统的平衡,引发一系列亚健康症状。
在神经可塑性方面,亚健康状态可能会影响大脑的适应和修复能力。
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在环境刺激和经验的作用下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亚健康状态下,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期的压力等因素可能削弱神经可塑性,使大脑难以应对外界的挑战和恢复正常功能。
针对亚健康状态,神经科学的研究为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有效的压力管理,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大学生亚健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心理矛盾更加激烈,为了使社会认识和了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本文试图对大学生亚健康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形式等进行阐述。
并且从流行病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角度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大学生亚健康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应力;亚健康;亚健康诊断标准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带来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以及独生子女、社会变革等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冲击,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医学界和心理学界都注意到了环境对人的压力所产生的心理应力已成为损害健康的重要因素,心理应力是导致一些疾病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目前,关于亚健康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研究较少。
因此,笔者拟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学科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进行研究。
一、亚健康研究现状亚健康(sub-health)是人类存在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亚健康多处于一种轻度心神失调阶段,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即机体并没有发生器质性的改变,但陷入一种易疲劳、没活力、情绪不稳定、失眠的“灰色状态”。
在生理方面,会表现为失眠、头昏、乏力、困倦、心悸等。
在心理方面,则是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神经质,出现冷漠、孤独、轻率等,甚至已出现了与某些疾病相关的高危倾向。
亚健康问题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关键的有以下几点:首先,对导致亚健康状态的确切病因没有达成共识。
例如,关于亚健康状态中的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成因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有人认为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目前至少有9种DNA或RNA病毒被认为与亚健康有关,但都没有证实是致病因子。
其次,诊断标准未统一。
关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各国的诊断标准都有一定的区别,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导致亚健康的原因一直没有彻底弄清,在确定治疗方法上缺乏针对性,只能对症治疗,如小剂量药物改善睡眠,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疲劳和抗抑郁治疗及支持疗法。
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相关研究综述摘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30岁以下的青少年则比较少见。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地改变,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导致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颈椎造成了损伤,使得大学生颈椎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甚至有广泛发病的趋势。
但多处于颈椎亚健康状态,因此充分认识和加强对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的深入了解,对提高青少年颈椎亚健康的预防、诊断、治疗、维护大学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8-110-021 颈椎及颈椎病概述1.1 颈椎的解剖结构颈椎:指颈椎骨,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
颈椎共有七块颈椎骨组成,除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
1.2 颈椎病的正常生理功能在人体中,颈椎向上支撑头颅,向下连接后背腰腹,颈椎的整成生理功能主要有:(1)支架功能;第一颈椎与头颅的枕骨相连接,与下面几节一起支撑着头部和后背。
(2)保护脊髓神经、血管;颈椎椎体相互连接,之间构成的神经、椎动脉血管和脊髓的通道。
(3)运动杠杆功能;颈椎最上面两节,是颈部活动的枢纽,帮助颈部屈伸和旋转,完成点头、仰头、左右转头的动作。
颈椎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
正因如此,加上它特殊的解剖结构,复杂的生理功能,以及现代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所以容易引起劳损和和外伤,导致颈椎病。
1.3 颈椎病的表现及危害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的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浅谈社区亚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亚健康状态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地区中普遍存在,人数一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亚健康状态中的精力衰惫、抵抗力减弱、工作效率下降,如不及时干预,进一步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引起器质性的改变导致疾病的发生。
亚健康成为国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也己成为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关键词】社区健康;亚健康;流行病1亚健康的内涵1989年,who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将“道德健康”纳入健康概念之中,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也就是说,现代健康的概念至少包含了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4个层次的健康。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通过研究发现,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也叫做灰色状态、亚临床状态、第三状态、中间状态、中介状态、亚疾病状态、浅病状态等。
它是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机体处于一种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心理失衡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状态及其体验。
2亚健康表现及危害目前认为,亚健康状态的范围很广,躯体上、心理上的不适感觉在长时期难以确诊是哪种疾病者均可以概括其中。
综合多数学者的意见,依据who提出的健康概念,亚健康状态包括以下范畴:①躯体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懒于运动,容易困倦疲乏,睡眠障碍,代谢紊乱,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②心理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烦躁、不安、易怒、恐慌、焦虑、抑郁、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
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
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相关研究综述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大学生颈椎亚健康流行病学研究•大学生颈椎亚健康临床诊断与治疗•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相关调查研究•结论与建议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颈椎亚健康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大学生是颈椎亚健康的高发人群之一通过对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相关研究综述,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针对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的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内研究在颈椎亚健康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中医干预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研究目的与任务研究目的探讨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研究任务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总结出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的相关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02大学生颈椎亚健康流行病学研究大学生颈椎亚健康发病率较高,不同年级、性别和地区的大学生发病率存在差异。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正确的坐姿和缺乏运动是导致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的主要因素。
生活习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正确的坐姿和缺乏运动是导致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学习压力、焦虑和抑郁等社会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大学生颈椎亚健康。
身体形态身体形态与颈椎健康密切相关,如身高、体重等因素。
010203改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保持正确的坐姿和增加运动量。
积极应对学习压力和其他心理问题,可采取适当的心理调节方法。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学习。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颈椎亚健康。
心理调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增加体育锻炼03大学生颈椎亚健康临床诊断与治疗基于症状常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以及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基于体格检查包括颈椎活动度、旋转度、倾斜度等检查,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如肌力、感觉、反射等。
基于影像学检查如颈椎X线、CT、MRI等,可发现颈椎曲度变化、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异常表现。
如电疗、热疗、冷疗等,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
亚健康现象研究报告总结
根据亚健康现象的研究报告,以下是一些总结:
1. 亚健康现象普遍存在:研究表明,亚健康现象在不同年龄段和职业中普遍存在。
人们普遍感到疲劳、头痛、失眠、焦虑等症状,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2. 多因素导致亚健康:亚健康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包括生活习惯、工作环境、饮食结构、心理压力等。
缺乏运动、长时间工作、饮食不均衡等因素被认为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原因。
3. 亚健康与慢性疾病存在关联:研究发现,亚健康现象与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存在关联。
亚健康的人更容易患上这些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4. 健康管理对亚健康有积极影响:定期进行健康管理和检查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亚健康的早期迹象,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和管理亚健康的重要手段。
5. 心理健康与亚健康密切相关: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与亚健康现象密切相关。
心理压力是亚健康的重要诱因,需要采取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措施。
综上所述,亚健康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关注和采取积极的健康管理措施。
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提高心理健康、定期进行健康管理,可以预防和管理亚健康的发生。
亚健康产业研究报告
一、概述
中国亚洲健康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它集健康食品、保健品、医药保健、体育健身、康复护理、健康服务等综合性的概念为一体,以促进和维护公众健康为目标。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中国亚洲健康产业市场正在迅速扩大,并受到投资者青睐。
2023年,中国亚洲健康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4.2万亿元,比2023年增长了12.0%。
包括保健品、健康食品、健康服务等在内的健康产业持续成长,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二、竞争分析
(1)行业竞争格局
2023年,中国亚洲健康产业规模已达到14.2万亿,增长了12.0%,保健品上市公司达到300家以上,投资者对保健品的投资热情高涨。
但是由于保健品市场受到了充满不确定性的严格管制,监管环境严苛,大量的小企业正在逐渐消失在市场中,国有企业资源也正在向大型企业集中,对投资者的投资投入越来越大。
(2)行业环境
随着政府强调健康,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中国亚洲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未来几年,预计中国亚洲健康产业将持续稳定增长,2023年至2023年,总体增速预计保持在8.5%以上,总规模预计将超过20万亿。
亚健康状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林沅锜;许军;李文源;夏聪;储雪琴;向前;吴伟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开展亚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的方法,总结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导致亚健康状态发生的途径,为后续亚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对近期有关亚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从亚健康概念的界定方法、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导致亚健康状态发生的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发现,针对易发人群的亚健康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亚健康多因素分析模型不够深入.因此,进行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标准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是学术界探讨亚健康影响因素的未来方向.%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ethods to carry out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b-health,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sub-health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way resulting in sub-health,in order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investigation study design of influence factor of sub-healt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cent research literature related influence factors of sub-health,summarizes them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sub-health,the influenc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d result in sub-health by several ways,and so 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few articles study the sub-health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and the analysis model of sub-health is not deep enough.Therefore,a large number of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ub-health status,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nalysis model of the influencefactors are the future directions of the study of sub-health factors in academia.【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7(014)033【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亚健康;健康管理;影响因素【作者】林沅锜;许军;李文源;夏聪;储雪琴;向前;吴伟旋【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办,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科,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1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及医学模式由传统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健康与疾病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最新资料推荐------------------------------------------------------
亚健康研究进展综述
510650 通过对亚健康现状及研究进展的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为人们的健康人生指明一条健康生活之路。
本文从亚健康概念、发病因素、流行病学、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对亚健康研究发展趋势做了总结,为亚健康研究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发病因素诊断标准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ub-health Abstract: To improve human cognition of sub-health condition and point out a healthy road to human healthy lif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ondition and progress of sub-health. The article sum up the concept of sub-health, etiological factor, epidemiology, diagnostic code and other sides, summarize the tendency of sub-health and provide theoretically foundation for researchers. Keywords: sub-health condition, epidemiology, etiological factor, diagnostic code 亚健康一词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提出之后,很多学者致力于它的研究。
亚健康状态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而且亚健康人群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全世界已经成为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在问卷调查和体
1 / 3
质健康咨询中发现,亚健康正悄悄地侵蚀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虽然每个检测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亚健康检测手段,但缺乏统一的评价标注,对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有待于解决。
下面将近20 年来的研究从亚健康概念、发病因素、流行病学特点、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1.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度状态,WHO称之为第三状态(thethird-staus)一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布赫曼教授研究发现,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即亚健康状态[2]。
这一发现被后来的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实。
在2019年的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上有学者指出:
我国目前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只有15%的人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呈现上升趋势,并具有双向性。
因此,应重视它,把它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课题来研究。
.亚健康又称为灰色状态、中间状态、亚疾病状态、次健康等。
赵瑞芹等[3]等认为,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临床前期、潜病期等,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
---------------------------------------------------------------最新资料推荐------------------------------------------------------ 它的内涵广泛,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