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批评与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6
翻译批评与赏析课程反思报告
《翻译批评与赏析》共由二十个章节组成,书中对于各种不同的译文进行了剖析、对比和评价,其目的是帮助读者解答一个疑问————应该怎样进行翻译、如何评价译文。
全书逻辑严密、实例典型,评价客观而有深度,是广大学生读者和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阐述前人的翻译活动在我国一千余年的翻译历史中不仅为人们
留下了大量论述翻译的文字,也留下大量可供人们慢慢阅读、细细品味、用以对比与分析、批评与赏析的译文,这些译文对于后来的翻译学者来说,无疑是丰富的宝藏第二章至第十章,是《傲慢与偏见》《飙》《名利场》《作者自叙》《Altogether Autumn》《Of studies》《Gettysburg Address》《I Have A Dream》《A Psalm of Life》汉译文对比赏析。
一、什么是翻译批评?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所作的评价。
这种评价必须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胡批乱评和感想式的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
应当同时是一"译者、译文阅读者、译文分析家、翻译理论家与翻译史家"(Berman,1995)(许钧,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年第1期)。
:1)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2)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
前者重在分析出自优秀翻译家笔下的模范之译作,评价其艺术价值、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及采用的相关技巧,意在立为范文,为翻译界同行或初学者视为楷模而学之;后者则重在剖析粗制滥造之译作,分析并纠正其中的错译和误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翻译批评就其思想方法而论可分为3类:1)功能性批评(functional approach), 2)分析性批评(analytical approach)和3)对比性批评(comparative approach)。
功能性批评在分析和评论译文时较为笼统,其重点在整个译作的思想内容而不顾及语言细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个主观的批评方法,类似老师凭印象给学生打分。
分析性批评则是较为细致客观的剖析,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每一语段和段落都会对照原文加以对比和分析,错误的译文被分门别类地挑出来加以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好的译文挑出来加以褒扬。
对比性批评是选择同一原作的若干种译文,同时采用译文与原文对比、译文与译文对比的方法找出各自的优劣之处。
好的加以褒奖,劣的予以批评。
翻译批评有助于克服翻译界存在的滥译、乱译等问题,因而对繁荣我国翻译事业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翻译批评有助于纠正译作中出现的错误、改进不足,因而对提高译文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翻译批评还是联系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重要桥梁,因为任何翻译理论的建立均有待于翻译实践的检验;反之,任何翻译实践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翻译理论。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结合翻译文本就翻译过程中涉及的诸多要素进行评论,旨在促进学生系统地接触各种文体的翻译作品或同一作品的不同译本,帮助他们评析翻译作品中的优缺点以及各不同译者的风格和技巧。
译文体裁尽量多样化,主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名人演说、散文、小说、诗歌、电影和戏剧等。
通过对于各种不同体裁的译文进行剖析、对比、改正、评价,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解答一个疑问一一应该怎样进行翻译,应该怎样评价译文。
并且在此基础上,强调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训练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读者、根据不同的翻译LI的和翻译环境,尽可能准确地进行英汉互译。
2.设计思路: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评析翻译作品中的优缺点以及各不同译者的风格和技巧,涉及的译文体裁尽量多样化,主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名人演说、散文、小说、诗歌、电影和戏剧等。
通过对于各种不同体裁的译文进行剖析、对比、改正、评价,其U的是帮助学生解答一个疑问一一应该怎样进行翻译,应该怎样评价译文。
三、学习要求(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主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教学进度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MJ.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崔永禄.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姜治文、文军.翻译批评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4.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5.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6.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7.许钧.文学翻译批评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六、成绩评定(-)考核方式—:A.闭卷考试B.开卷考试C.论文D.考查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1)作业的评分标准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98现代交际·2019年8期作者简介:李思博,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翻译批评与赏析李思博(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吉林 长春 130103)摘要:翻译批评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作出的评价。
这种评价须避免随意和盲目性,杜绝胡乱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客观、全面、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以及公正。
本文将从介绍什么是翻译批评,翻译批评方法步骤、原则、目的、翻译批评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来论述翻译批评与赏析。
关键词:翻译批评 目的 原则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098-02一、什么是翻译批评1.翻译批评的定义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和翻译练习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它也是一种有利的娱乐性的练习。
尤其是当你正在赏析一个人的翻译时,或者说,在给同一个文本的两种或多种译文做翻译批评时。
2.翻译批评的方法步骤翻译批评是指“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以下四个方法步骤:(1)分析原作,批评者必须了解原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态度、写作的读者对象、准确评估原作的语言水准和语言风格。
(2)分析译者翻译原作的目的,翻译者是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还是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
前者是重在分析优秀作家的模范翻译,评价其艺术价值,后者重在纠正翻译中的误译和错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3)比较原文与译文。
从原文与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进行具体分析。
(4)评估译文。
从宏观、微观的角度评价译文的翻译技巧、翻译质量等。
二、翻译批评的种类翻译批评有功能性批评、分析性批评、对比性批评。
从某种角度看,功能性批评是一种主观性批评方法。
分析性批评是细致客观的分析,译文中的每一个用词都会对照原文,进行对比分析。
翻译批评与赏析-习题:牛仔裤的意义Directions: Pleas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parts underlined.(补充-知识背景:莱克星顿(Lexington,又被翻译为列克星顿),美国马萨诸塞州一小镇,因美国独立战争在此打响而著名。
据2000年统计,人口30355人,面积42.8平方公里。
莱克星顿建立于1642年。
)牛仔裤的历史表明,美国人对工作的态度比表面上复杂得多。
1.在职业生涯接近尾声的一次采访中,时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坦诚了一个遗憾:他没有发明蓝色牛仔裤。
“它们有表达力、性感、简洁,”这位长着一张猫头鹰脸的法国人叹息道。
“都是我希望在我的服装中所具备的。
”美国的牛仔裤爱好者可能会加上其他一些属性。
上溯至上世纪30年代,也就是大受欢迎的西部片帮助牛仔裤工装成为好莱坞明星服饰的年代,牛仔裤就被理解成了代表着大于美国精神的东西:不服输的个人主义,无拘无束和一种部分阶层的对于勤奋工作的尊敬。
2.“深藏在每一位美国人的内心深处……的是一种对于边疆的渴望。
”1925年,《时尚》杂志在指导读者如何穿出真正的“西部品味”(它当时的建议是牛仔裤外加斯泰森毡帽和一种大无畏的冒险精神)时兴奋地谈论道。
在1873年发明了当代蓝色牛仔裤的旧金山企业李维·施特劳斯公司,曾在设计出手提马鞍和亲吻女牛仔的牛仔裤牛仔的海报后,见证了销量的大涨。
3.回到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消费者从全国性的杂志和电视广告大战中了知道了牛仔裤的英雄历史。
他们被告知,这种结实的蓝色粗布,在装备驯服西部的先驱之前,是作为“尼姆斜纹布”在与之同名的法国城镇开始其声明的,并曾被哥伦布用作船帆。
在一个如此经常地被文化战争所撕裂的国家中,牛仔裤打通了意识形态、阶层、性别和种族的界限。
从吉米·卡特开始的每一位美国总统都会在钓鱼、修剪灌木或是参加体育活动时穿上牛仔裤,以显示他们的普通人身份——尽管奥巴马曾因为穿着他后来承认“有点邋遢”的肥大牛仔裤而遭到嘲讽。
翻译批评与赏析学期论文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专业: 2014 级英语笔译姓名:王红伟学号: Y140254前言学习感悟本学期有幸选了陈老师开设的选修课—翻译批评与赏析,陈老师授课方式新颖独到,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凯瑟琳娜·赖斯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为主线,以学生讲解老师总结答疑为主要方法,并穿插有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学期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在未上陈老师的课之前,自己的翻译批评往往多是感性的翻译评论,没有系统的批评理念与批评模式,面对一个译本,只会从表层进行主观评判,既缺乏系统性又不具有客观性,难以服众。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翻译批评绝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更不能带有学术偏见而起意气之争,相互攻讦,翻译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必须公正、客观、全面,有理有据。
作为翻译专业研究生,更应该对翻译批评认真加以学习,用全面的眼光看待翻译,树立科学的翻译批评观,并将其用于指导、审视自己的翻译活动。
翻译批评的文本功能视角—兼评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摘要:凯瑟琳娜·赖斯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在其扛鼎之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中赖斯借鉴德国心理学家布勒的语言功能划分模式将文本划归为三种基本类型: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并建议根据文本功能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
本文从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着手,结合不同文本译例,并对之加以述评。
关键词:赖斯;翻译批评;文本类型;文本功能;《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1. 引言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研究的先驱,1971年赖斯出版了其扛鼎之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是德国从语言功能角度切入翻译研究的开端作品”,(陈吉荣,2007:3)赖斯在该书中以文本类型理论为基本框架,试图建构一个客观、可行、全面的翻译批评模式。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基本沿用了德国心理学家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影响,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赖斯把文本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亦称感染型)。
翻译批评与赏析作者:李思博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08期摘要:翻译批评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作出的评价。
这种评价须避免随意和盲目性,杜绝胡乱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客观、全面、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以及公正。
本文将从介绍什么是翻译批评,翻译批评方法步骤、原则、目的、翻译批评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来论述翻译批评与赏析。
关键词:翻译批评目的原则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098-02一、什么是翻译批评1.翻译批评的定义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和翻译练习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它也是一种有利的娱乐性的练习。
尤其是当你正在赏析一个人的翻译时,或者说,在给同一个文本的两种或多种译文做翻译批评时。
2.翻译批评的方法步骤翻译批评是指“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以下四个方法步骤:(1)分析原作,批评者必须了解原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态度、写作的读者对象、准确评估原作的语言水准和语言风格。
(2)分析译者翻译原作的目的,翻译者是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还是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
前者是重在分析优秀作家的模范翻译,评价其艺术价值,后者重在纠正翻译中的误译和错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3)比较原文与译文。
从原文与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进行具体分析。
(4)评估译文。
从宏观、微观的角度评价译文的翻译技巧、翻译质量等。
二、翻译批评的种类翻译批评有功能性批评、分析性批评、对比性批评。
从某种角度看,功能性批评是一种主观性批评方法。
分析性批评是细致客观的分析,译文中的每一个用词都会对照原文,进行对比分析。
对错误的翻译会提出意见,对出色的翻译加以褒扬。
对比性批评是指对不同译者的不同版本的译作进行对比,对比其中的翻译方法、翻译技巧、翻译质量等。
从任务塑造的角度对译文进行批评赏析翻译批评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作出的评价。
这种评价须避免随意和盲目性,杜绝胡乱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客观、全面、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以及公正。
本文将从介绍什么是翻译批评,翻译批评方法步骤、原則、目的、翻译批评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来论述翻译批评与赏析。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和翻译练习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它也是一种有利的娱乐性的练习。
尤其是当你正在赏析一个人的翻译时,或者说,在给同一个文本的两种或多种译文做翻译批评时。
翻译批评是指“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以下四个方法步骤:
(1)分析原作,批评者必须了解原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态度、写作的读者对象、准确评估原作的语言水准和语言风格。
(2)分析译者翻译原作的目的,翻译者是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还是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
前者是重在分析优秀作家的模范翻译,评价其艺术价值,后者重在纠正翻译中的误译和错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3)比较原文与译文。
从原文与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进行具体分析。
(4)评估译文。
从宏观、微观的角度评价译文的翻译技巧、翻译质量等。
经典英美文学的译文批评与赏析之方法经典英美文学的译文批评与赏析之方法在我国,英美文学的经典作品赢得部分中文作家和学者普遍认可,本文浅谈谈经典英美文学的译文批评与赏析之方法,欢迎阅读。
【摘要】通过使用中文进行英美经典文学的翻译,也让越来越多人的开始认识和了解经典的英文文学作品,但是因为不同的理解角度不同的翻译方式也让翻译的文本呈现出不同的赏析内涵,以及不同的翻译理念。
本次研究就针对翻译批评和赏析方式进行研究探讨,希望掌握其中的内涵价值。
【关键词】经典英美文学译文批评赏析方法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在满意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同时开始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层面的享受。
伴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典的西方文学在我国迅速普及,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层面的迫切需求。
但是,因为西方文学经典在创作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体系与我国人民的母语体系存在很大差别,所以需要在语言结构和内涵上进行深入理解和研究。
一、批评与赏析1.大众理解角度的翻译批评和赏析。
根据我国中文语言体系的理解范畴和认知进行分析,目前我国文学研究工作者对于翻译批评和赏析两种研究体系的概念理解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
因为翻译批评和翻译赏析的概念存在相似的内容,所以需要深入的进行分析和理解才能够掌握两种概念的内涵。
这两种翻译文学的概念存在很高的专业性,翻译批评在我国英汉翻译词典中的解释为相关的翻译工作者通过一些固定的翻译参考标准进行外文内容和词语的翻译,与此同时应当关注文本翻译的文学质量,通过文学翻译和理解的模式翻译出需求的文学文本,并针对翻译的文本进行翻译价值的全面评估。
2.文学中的翻译批评。
从文学翻译批评的工作角度进行分析,针对翻译的文学作品和原作者的思维进行深入的体会和理解,才能够达成翻译批评和赏析的需求。
很多时候不能够完全的理解和掌握翻译文学原作者的思维,就需要进行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通过联系常这个文学作品、翻译文本工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在翻译文学作品中体会其文学价值和内涵,这也是翻译批评工作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翻译批评与赏析翻译的作品既有批评也有赏析的一面。
批评在评价作品的同时也反映了翻译者对作品的不满之处,赏析则探讨了作品的亮点和其独特的价值。
批评的部分通常集中在作品的翻译质量、表达准确性以及语言的流畅性等方面。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翻译者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同时还要确保译文在目标语言中的流畅度和可读性。
因此,如果翻译者的译文与原文相比存在明显的错误、不通顺或难以理解的地方,就很可能会受到批评。
对于这些问题,批评文章可能会针对具体的例子进行拆解和讨论,并指出翻译者应该如何改进。
然而,翻译的批评并不仅仅局限于指出问题所在。
批评文章也会探讨翻译作品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困难,并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
这种批评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对翻译工作的更深刻理解,也可以为翻译者提供改进自己工作的方向和建议。
与批评不同,赏析部分则着重于翻译作品的价值和亮点。
赏析可能从翻译作品的创新性、表达方式、传达感情的能力以及对原著的忠实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赏析不仅关注翻译作品自身的价值,还可以探讨其对文化传播和对读者的影响。
翻译的批评与赏析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依存。
没有批评的话,赏析可能会变得肤浅,只满足于简单陈述某些翻译作品的好处。
而批评则可以通过指出问题所在,引发深入的讨论和批判性思考,并促使翻译者和读者对翻译作品有更全面的理解。
赏析则可以为翻译者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工作动力和翻译质量。
总之,翻译的批评与赏析一起构成了翻译作品评价的完整体系。
批评提供了指导和改进的建议,而赏析则赞赏和强调翻译作品的价值。
通过批评与赏析的结合,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翻译作品,并提高翻译的质量和价值。
“翻译批评与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翻译学院课程名称:翻译批评与赏析课程编号:04222148英文名称:Stylistics and Translation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总学时:32 理论学时:8学分:2开设专业:翻译专业先修课程:英汉笔译、汉英笔译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翻译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也是学生提高翻译能力的必备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各类文体的翻译方法的基础上,对翻译文本进行批评和赏析,懂得比较和欣赏译文的多样性,通过欣赏和比较不同译者的对同一原文给的不同译文,进而启发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能力。
同时,让学生了解开展翻译批评的重要性。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掌握翻译批评的基本的理论2.掌握各类文体具体的翻译批评方法3.发现并解决翻译实践中的具体问题4.提高翻译综合能力5.了解翻译批评的重要性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翻译批评与赏析的定义1.理论与实践结合,介绍翻译批评、翻译赏析的定义;2.引导学生了解翻译批评与赏析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四章翻译批评与赏析概论的对象与原则1. 理论与实践结合,介绍翻译批评与赏析的原则、对象;2. 引导学生掌握翻译批评与赏析的内容与原则。
第三章翻译批评与赏析的方法1. 理论与实践结合,介绍翻译批评与赏析的方法;2. 引导学生掌握翻译批评与赏析的各种具体方法及其综合利用。
第四章翻译批评与赏析的标准1. 理论与实践结合,讨论翻译批评与赏析标准的重要性;2. 回顾翻译批评标准,引导学生了解翻译的多样性以及翻译批评标准的多样性。
第五章散文翻译批评与赏析1. 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翻译批评与赏析的方法;2. 针对具体散文翻译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善意、合理的批评与赏析。
第十章小说翻译批评与赏析a) 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小说翻译批评与赏析的方法;b) 针对具体小说翻译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善意、合理的批评与赏析。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翻译批评与赏析》(英文名称: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and Criticism)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5511133052、学分:2 学时:36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4、开课学院:翻译学院5、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重点的专业课程,旨在结合学生过去所学过的基本翻译理论和技巧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懂得比较和欣赏译文的多样性,通过欣赏和比较不同译者的对同一原文给的不同译文,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
同时让学生了解采用积极的、进取的态度开展翻译批评的重要性。
6、预备知识: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口译、基础笔译7、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通过各种文体的翻译批评与实践,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翻译原则和不同文体的翻译,要求译文忠实于原语,能够将相关领域的原文表达流畅。
8、考核方法:平时作业(60%)和课堂表现(40%)9、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李明. 翻译批评与赏析.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主要参考书: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翻译批评与鉴赏概述(学时:4)第一节 20世纪前半期的翻译批评第二节翻译批评与鉴赏的翻译文化理论第三节翻译批评与鉴赏的功能翻译理论第二章翻译鉴赏(学时:16)第一节政论文译作赏析第二节诗歌译作赏析第三节散文译文赏析第四节小说译作赏析第三章翻译批评(学时:16)第五节翻译批评的种类第六节翻译批评目的及其应注意的问题第七节翻译批评的步骤及其实例分析。
一、什么是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所作的评价。
这种评价必须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胡批乱评和感想式的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
应当同时是一"译者、译文阅读者、译文分析家、翻译理论家与翻译史家"(Berman,1995)(许钧,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年第1期)。
:1)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2)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
前者重在分析出自优秀翻译家笔下的模范之译作,评价其艺术价值、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及采用的相关技巧,意在立为范文,为翻译界同行或初学者视为楷模而学之;后者则重在剖析粗制滥造之译作,分析并纠正其中的错译和误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翻译批评就其思想方法而论可分为3类:1)功能性批评(functional approach), 2)分析性批评(analytical approach)和3)对比性批评(comparative approach)。
功能性批评在分析和评论译文时较为笼统,其重点在整个译作的思想内容而不顾及语言细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个主观的批评方法,类似老师凭印象给学生打分。
分析性批评则是较为细致客观的剖
析,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每一语段和段落都会对照原文加以对比和分析,错误的译文被分门别类地挑出来加以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好的译文挑出来加以褒扬。
对比性批评是选择同一原作的若干种译文,同时采用译文与原文对比、译文与译文对比的方法找出各自的优劣之处。
好的加以褒奖,劣的予以批评。
翻译批评有助于克服翻译界存在的滥译、乱译等问题,因而对繁荣我国翻译事业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翻译批评有助于纠正译作中出现的错误、改进不足,因而对提高译文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翻译批评还是联系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重要桥梁,因为任何翻译理论的建立均有待于翻译实践的检验;反之,任何翻译实践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翻译理论。
翻译批评还是翻译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有助于增强学习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提高其翻译水平,扩大其知识范围,加深对所译作品或材料的了解,学习新知识,提高译出语和译入语的水平。
比较语言学、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也离不开翻译批评。
因此,做好翻译批评与做好翻译应是同等重要的,是相辅相成的,切不可等闲视之。
翻译批评--翻译批评原则(2)
二、翻译批评的原则
正如从事翻译实践必须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一样,翻译批评同样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
不过,从翻译批评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我们至今还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有一个公认的统一标准。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而言,我们已经有着多种翻译标准的存在: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uthor-and-reader-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以译出语或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source-language-oriented or the target-language-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esthetic-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以社会符号学为取向的原则(the sociosemiotic-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
不同的翻译标准对译者、翻译过程和结果影响极大。
其次,翻译批评原则的确立和选择往往是因人而异,因时空条件而异,因原作的体裁和内容而异。
所谓因人而异,主要是指不同的翻译批评者在确立翻译批评原则时往往带有一定的个人主观色彩;所谓因时空条件而异,主要是指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因素(如政治、文化政策、读者、市场需求等)对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的确立有着不同的要求;所谓因原作的体裁和内容而异,则是指所译作品因体裁、题材的不同而对翻译批评标准的选择不一。
例如文学家批评翻译作品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批评原则,而传播学家则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以读者为取向的翻译批评原则;再如有人批评文学译作时可能多遵循以美
学为取向的原则,批评科技译作时多遵循以原作为取向的原则,批评商贸译作时多遵循以读者为取向的原则;还如"五·四"时期的翻译批评原则就与21世纪初的翻译批评原则不完全一样。
"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翻译原则",即译作必须在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上忠实于原文,在表达上明白晓畅,符合译入语的语法和习惯表达方式。
这种批评无疑是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意在立为范文,为翻译界同行或初学者视为楷模而学之。
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1)
一、翻译批评的方法
翻译批评应采用"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剖析相结合的批评方法"(许均,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年第1期),换言之,批评者既要见树又要见林,切不可将二者分割开来。
这里所说的林(宏观视野)既可以理解是语篇的整体结构和全部思想内容,也可理解为包括语篇、超越语篇结构的拌语言要素、超语言要素以及相关社会因素等内容。
由于翻译不能脱离社会,因此翻译批评同样也不能脱离社会,必须按社会的规范去进行翻译批评。
这里所说的树(微观剖析)是指语篇范围内的词语、句子、段落、语义、修辞手法、文体等个体单位内容。
译文与原文比较
(选自马红军著《翻译批评散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第119-121页)
上述翻译批评方法为翻译批评家所普遍使用。
值得指出的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统计语言学等学科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翻译批评的不断加深的认识,人们批评翻译的方法也将会不断地更新和进步,也必将变得更为科学。
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2)
二、翻译批评的步骤
翻译批评的步骤大体可分为:1)分析原作,2)分析译者的目的,3)比较原文与译文,4)评估译文。
1)分析原作。
批评者必须了解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态度、写作的读者对象、写作的类别,准确评估原作的语言水准和语言风格。
这些内容也是我们作传统的文学批评时必须要弄清的几个问题,
即: Who wrote the text?
When was it written?
Where was it written?
For whom was it written?
For what purpose was it written?
How was it writ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