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压、身高、体 重、腰围的测量
生活习惯调査
主要包括:①吸烟状况;② 身体活动状况;③饮食习 惯及营养调查:其中要着 重调査脂肪的摄入状况, 以及是否有吃零食、吃 夜宵的习惯;是否喜欢吃 肥肉和油炸食品;④饮酒 状况。
血糖测定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 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患病 时间较长的患者要进行冠状 动脉造影及颈动脉内中膜厚 度检査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 的情况。
血脂异常患者的 生活方式管理
针对血脂异常的主要危险因 素,开展生活方式管理,主要包 括膳食指导、减重、增加体
参活动及运动、戒烟
基本健康信息收集
一般情况调查
年龄、性别、文化程 度、经济收入、婚姻 状况
现在健康状况、 既往史、家族史
调查。
血脂测定
血脂水平受膳食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血脂测 定前的最后一餐,应忌 用高脂膳食且不能饮 酒,空腹12h以上取静 脉血检测。
根据医学杂志《柳叶刀》的调查显示,截止2017年,中国的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拥有4320万肥胖男性和 4640万肥胖女性,分别占全球的16.3%和12.4%。美国则以4170万肥胖男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领导在全国范围 内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为 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 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30.0%和12.3%。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 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由于超重基数较大,预计今后肥胖率将 还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血脂异常临床简易分型
05
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饱和脂肪(奶油、动 物脂肪)的过度摄入
超重与肥胖
危险 因素
身体活动不足 吸烟
危险度评估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 生活习惯进行评估,发现主要 危险因素,评估心血管疾病综 合风险,将人群进行危险度分
层
基本健康信息收集
血脂水平除受遗传、性别、 年龄等不易改变的因素影响 外,常取决于与脂质代谢有关 的可调整和改变的因素,如膳 食、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 此,查明每个个体的健康危险 因素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01 02 03
遗传性肥胖
主要指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发生改变而 导致的肥胖,这种肥胖极为罕见,常有家族性 肥胖倾向。
继发性肥胖
主要指由于脑垂体一肾上腺轴发生病变、 内分泌紊乱或其他疾病、外伤引起的内分 泌障碍而导致的肥胖。
单纯性肥胖
主要是指排除由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外 伤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性肥 胖,而单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全身性脂 肪过量积累。
答案:B
3、根据王女士的健康状况,最为合适的早餐是( ) A、豆浆250毫升,油条一根 B、豆浆200毫升,蒸饼50克,煮熟黄豆10克 C、牛奶250毫升,荷包蛋一个,苹果一个 D、稀饭250克,荷包蛋一个,咸莱50克 E、稀饭250克,荷包蛋一个,油条二根,咸莱50克
答案:B
4、如果为女士建立健康档案,应选择的内容是( ) A、生活习惯、既往病史、最近诊断治疗情况、家庭史 B、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历次诊断治疗情况、家庭史 C、生活习惯、既往病史、最诉诊断治疗情况、家庭史、最近体检结果 D、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历次诊断治疗情况、家庭史、最近体检结果 E、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历次诊断治疗情况、家庭史、历次体检结果
02
肥胖的危险因素
能量摄入过多
营养素及能量摄入过多, 超过机体的需要,剩余 部分便转化成脂肪储存 于体内,导致肥胖。
其他
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 等也可能影响肥胖的发 生。
危险因素
体力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不足使能量消 耗减少,是发生肥胖的 重要因素之一。
膳食结构失衡
1. 脂 肪 比 例 失 衡 : 膳 食 中 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 摄入增加是发生肥胖的重 要 原 因 。 2. 碳 水 化 合 物 摄 入 增 加 。 3.其他营养素 摄 入过少。
戒烟指导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均 表明,吸烟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是负面的,可 使血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升高,HDLC水 平下降。除此之外,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是 多方面的,因此,倡导全人群不吸烟、戒烟、 以及减少被动吸烟。血脂异常者尤其必须 戒烟。
药物治疗指导
血脂调整药主要包括两大类:①降低 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为主的 药物主要是 HMG-COA还原酶抑制 剂(他河类):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 伐他汀,氟伐他汀等;②降低三酰甘油 为主的药物,主要是贝丁酸类:如非诺 贝特,苯扎贝特,吉非罗齐等。
1、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的我国成人肥胖为( ) A、体质指数(BMI)≥27 B、体质指数(BMI)≥24 C、体质指数(BMI)≥28 D、体质指数(BMI)≥30
答案:C
(2—5题共用题干)王女士,56岁,汉族,四川人,高中文化,原某厂职工现退休在家。身 高154厘米,体重62公斤,血压125/80mmHg,总胆固醇190mg/dl,餐后两小时血糖 9.1mmol/L,空腹血糖6.3mmol/L,爱吃油腻和辛辣食品,很少吃蔬菜水果,爱打麻将,爱看 电视与录像,几乎没有参加过体育锻炼。父母及兄妹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2、根据王女士体重与身高,按照我国的标准,她属于的类型是( ) A、标准 B、超重 C、肥胖 D、偏瘦 E、特瘦
血脂水平受膳食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血脂测定前的最后一 餐,应忌用高脂膳食且不能饮 酒,空腹12h以上取静脉血检 测。 首次检验如发现血脂异常,应 在其后的2~3周内进行复査, 若仍属异常,即可确诊为血脂 异常。
高脂蛋白血症表型分型
WHO制定了高脂蛋白血症表型分型,主要基于各种 血浆脂蛋白升高的程度不同分型,共分为工、Ia、 Ib、Ⅲ、Ⅳ、V6型,其中临床上常见的是Ia和Ib型。 Ia型血脂测定呈TC升高、TG正常;Ib型血脂测定呈 TC和TG均升高。
非药物疗法
主要有针刺疗法、耳穴贴压法、艾灸疗法、 指针减肥法、推拿按摩法等多种方法,用于治 疗单纯性肥胖症有一定疗效
外科疗法
外科治疗肥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胃肠外 科手术,另一种外科手术疗法是局部脂肪切 除术
04
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危害
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 cholesterol,C)和三酰甘油 ( triglyceride,TG)。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是疏水分子,必须与血液中的蛋白质和 其他类脂(如磷脂等)组合成亲水性的球状巨分子复合物——脂蛋白,オ能在血 液中被转运,所以,血脂异常通常是指血中胆固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LDLC)]或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 低。既往采用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的概念,主要是指TC、LDL-C、TG水 平升高。因血浆中HDL-C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素乱。近年来,为全面准确 地反映血脂代谢紊乱状态,统称为血脂异常。
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行为不良也是影响 肥胖发生的重要因素。 如经常性的暴饮暴食、 喜食零食、夜间加餐等。
肥胖的诊断
国际上常用指标为 身体质量指数,即
= BMI 体重公斤数 身高米数平方
如:某人身高1.7米,体重60公斤,则其BMI指数为20.8。
中国成年人的BMI 指数参考范围:
适宜范围 超重
肥胖
18.5-23.9 24.0-27.9 ≧28.0
评定标准: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肥胖度在±10%之内,称之为正常适中。肥胖度超过10%,称之为 超重。肥胖度超过20%-30%,称之为轻度肥胖。肥胖度超过30%-50%, 称之为中度肥胖。肥胖度超过50%,以上,称之为重度肥胖。肥胖度小 于-10%,称之为偏瘦。肥胖度小于-20%以上,称之为消瘦。
(4)生胆固醇指数与食物的选择
选择生胆固醇指数低的食物更有助于 控制血胆固醇水平
血脂异常膳食控制方案
食物生胆固醇指数、胆固醇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2、减轻体重指导
中国人中心性肥胖的标准是:腰围男性 ≧90cm,女性≧80cm。三酰甘油血症和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代谢综合征的组 分,因此控制体重是防治血脂异的主要目标。
(1)膳食治疗的原则和目的 (2)膳食治疗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3)合理膳食习惯和膳食结构 (4)生胆固醇指数与食物的选择
(1)膳食治疗的原则和目的
血脂异常的膳食治疗首先应以满足人 体生理需求,维持身体健康和保持体重 为原则。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同时针 对血脂异常的临床类型,全面考虑各种 营养素对血脂作用的相互影响,制定相 应的膳食谱,以达到调节血脂的目的。
减少能量摄 于积极参加 体育运动
改变不良膳 食习惯
保持长期营 养素分配比
例均衡
养成经常测 体重的习惯
03
04
05
体力活动及运动指导
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人体脂质代谢,使 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 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而使高密度 脂蛋白水平升高,从而有利于减少冠心 病等发病的危险。 因此,坚持长期规律的体育运动不仅对 血脂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也有利于提高 人体素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风险。
对血脂异常者生活方式管理效果评估
健康管理的核心是长期、连续的过程,因此,开展生活方式管理一定时期后,应进行效果评 估(与健康管理的工作程序一致:收集信息、资料分析与评估),评估指标包括血脂控制情况、体 重变化情况,生活习惯的改变情况等,通过与管理前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修正管理计划和方案, 继续下一步的健康管理、健康促进。要强调的是,各指标的改善状况,无论大小,都应给予充分的 肯定,并鼓励被管理者坚持下去,以取得更大的健康效应。
肥胖、 血脂异常
张勇
目录
CONTENTS
01 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及 危害
02
肥胖的危险因素
03 肥胖的预防与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