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城广场规划分析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6.24 MB
- 文档页数:17
广州市花城广场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姓名:***学号:************学校:华南农业大学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08级建筑学(1)班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1年6月提要:对广州市花城广场植物配置及生长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花城广场多采用乡土植物,植物种类繁多,生长状况除个别植株欠佳外,总体良好,而植物配置则略显不足。
对此,笔者提出了尝试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花城广场,植物配置,现状分析,改进建议一、花城广场概述花城广场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以南、华夏路以东、冼村路以西、临江大道以北,是广州市的新中轴线广场。
如今的花城广场主体部分基本落成,其最宽处250米,总面积约为56万平方米,建有人造景观湖区、大型喷泉和灯光广场等,并种植着数百棵大树。
花城广场的北段有5个花岛,其中3个为樱花岛,2个为桃花岛,配上柳树,以植物的多种类衬托花城美誉,营造桃红柳绿的意境。
二、花城广场植物应用及生长状况(一)植物应用情况经实地调查,花城广场植物种类繁多,数量惊人,仅大树就有数百棵,且多为乡土植物。
如此数量众多的植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观花类、观叶类和观果类等,有木本类(乔木与灌木)、草本类(陆生与水生、一年生与多年生)和藤本类(半蔓性藤本龟背竹)等,分属于约49科、81属、96种(可能有一部分遗漏,未在统计之列)。
植物的具体应用情况见广州市花城广场植物应用情况详表(表1)和广州市花城广场植物应用类型及比例表(表2)。
(二)植物生长状况为了衬托花城的美誉,花城广场除了种植着数量惊人的植物外,还配有园艺师和普通工人专门养护、修剪,以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和优美的形态。
所以,广场上植物的总体生长状况良好,成活率较高。
但是,个别植株却因养护不到位,或土壤不适合植物生长,或植物本身发病而枯萎。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了若干株枯萎的白兰、尖叶杜英和秋枫;除此以外,母亲子、香樟、盆架子、木棉的生长状况也不甚理想,叶子稀少;短穗鱼尾葵和长叶刺葵则因周边建筑施工而受到污染,长相不雅。
浅析广州花城广场规划与景观设计摘要:广州新中轴线在形式上贯穿广州市南北,但实际上由于规划的不同步等原因,新中轴线除了花城广场一段以外,其他的整体性较弱。
作为城市中心以及标志性绿轴,花城广场在宏观的城市规划中起到焦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线性的花园广场,更是广州未来发展以其为中心发散而开。
关键词:中轴线;广场;规划;线性;新旧对比一、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广场—花城广场(一)广州花城广场花城广场--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广场,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以南、华夏路以东、冼村路以西、临江大道以北,广场最宽处250米,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
广场最南端是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州图书馆四个公建所在地。
此处以北为长约1.1公里的榄形轴线广场。
弧形道路两边是公园式绿化,绿化两边是高层商业建筑。
(二)新城市中轴线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的南海心沙岛,以新电视塔为界分为南、北段,全长12公里。
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
北段有3个重要节点,分别是核心商务区、海心沙、新电视塔。
北边“山水城”自成一格,强调宜居、生态;中段则主打“花城绿轴”牌,定位为“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并分五大功能区。
行走在花城广场中,体验大都市中轴线的魅力。
临江边的海心沙广场以及相对而建的四大公建围合而成中轴线最重要的节点也是其浓墨重彩的中心。
此处成为广州现代化的新标签,与老珠江相辉映。
作为轴线设计的最重一笔,无疑达到了意义上的程度。
广州新中轴线在形式上贯穿广州市南北,但实际上由于规划的不同步等原因,新中轴线除了花城广场一段以外,其他的整体性较弱。
作为城市中心以及标志性绿轴,花城广场在宏观的城市规划中起到焦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线性的花园广场,更是广州未来发展以其为中心发散而开。
二、广州新旧中轴线对照(一)广州历史中轴线广州古城区有一条北自越秀山,南至珠江水的传统中轴线,俗称“一条扁担担起山和水”;广州两千多年的建城史中,似乎总有一条通过官府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古城中轴线一直于此不太大的地段内平移延伸。
花城广场讲解词(富迪)第一篇:花城广场讲解词(富迪)花城广场讲解词各位朋友,大家好!大家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来到美丽的花城广州,为了一尽地主之谊,导游小*我当然要带大家到我们广州的城市会客厅去走一走,游一游啦!可能大家会觉得很奇怪,“城市会客厅”是什么地方?那我想请问一下大家,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大家看了吗?没错,咱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就是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举办地—广州花城广场。
在花城广场,大家不仅可以看到当年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场馆——海心沙亚运公园,还能看到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剧院、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等著名的地标式建筑物,还能远观世界第一高电视塔——广州塔的风采,可以说,广州花城广场,是广州后亚运时代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花城广场的概况。
花城广场位于黄埔大道以南、华夏路以东、冼村路以西、临江大道以北,广场最宽处250米,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是人民公园面积的8-10倍。
周边规划建有39幢建筑,其中,少年宫、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8幢已建成,28幢在建,3幢正在筹备开工。
除了地面上的建筑,它还建有三层地下空间。
负一层是地下市政通道,包含隧道、掉头车道、车行通道,与周边项目连接,并建有15万平方米的购物商业城。
负二层是以小车为主的停车场,共有3000多个车位,与周边38幢建筑地下停车场相通,可提供5000个车位。
负三层是广州APM线,广州APM线,全称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旅客自动输送系统。
APM南起赤岗塔,北至林和西,共设9座车站,其走向最大特点是,以地下通道的形式打通了海珠区和天河区,充分发挥了CBD区的辐射和集聚作用。
广场的地面建有人造景观湖区,大型喷泉、灯光广场,冷雾降温系统,并种植600多棵大树。
在花城广场的北端,有5个花岛,其中3个为樱花岛,2个为桃花岛,配上柳树,以植物的多种类衬托花城美誉,营造桃红柳绿的意境。
将打造成广州面积最大、品种最多、造型最美、花城特色最鲜明的花卉观览场所,做到四季花开、群芳争艳,擦亮花城品牌。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11年1月8日修正版)[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6,2(01):64-68.[3]常学礼,邬建国.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1998(03):3-10.[4]俞孔坚,张蕾.黄泛平原古城镇洪涝经验及其适应性景观[J].城市规划学刊,2007(05):85-91.[5]刘汉湖,黄润秋.汶川桃关震区生态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与生态地质环境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20(02):104-111.[6]王绪高,李秀珍,贺红士,等.1987年特大火灾后不同树种种植比例对大兴安岭森林景观的长期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05):855-861.[7]苏珊.K.韦勒,刘博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康复花园[J].中国园林, 2015,31(1):18-23.[8]乔昕,张德顺.药用植物在康复花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以新加坡植物园康复花园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4(02):222-226.[9]雷艳华,金荷仙,王剑艳.康复花园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园林,2011,27(4):31-36.[10]李霞,李剑峰.传染病医院规划的特点———由北京地坛医院总平面规划谈起[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08):53-56.[11]高相铎,陈天,胡志良,等.复合功能视角下天津市郊野公园游憩空间规划策略[J].规划师,2015,31(11):63-66.[12]黄锡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医院及应急医疗设施设计[J].新建筑,2004,(4):5-8.[13]张文英,巫盈盈,肖大威.设计结合医疗———医疗花园和康复景观[J].中国园林,2009,25(8):7-11.[14]赵文斌,史丽秀,李存东.传染病医院景观环境设计———以北京地工程为例[J].建筑技艺,2009,(07):114-119.王钧(1987-),男,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景(1988-),男,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高颖(1972-),男,汉族,天津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对花城广场交通思考-图文摘要近年来,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向地上地下综合体方向发展,以求更加立体更加有效的利用城市空间。
同样,城市中心广场在城市中心区内,规划设计也向立体化的发展。
广场被誉为城市的客厅,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有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的开放空间。
花城广场处于广州珠江新城的核心区,也是广州CBD的中心,如何解决车流、人流在这个区域内的运转,也是花城广场设计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以广州花城广场为例,对现代城市中心公共空间的交通规划作出思考。
关键词花城广场交通规划1花城广场交通与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近年来,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向地上地下综合体方向发展,以求更加立体更加有效的利用城市空间。
同样,城市中心广场在城市中心区内,规划设计也向立体化的发展。
城市中心广场与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商业街综合设计,形成了多功能的综合环境。
在1998年颁布的《广东省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指引中》,关于地下空间的利用,也做了指导:“城市广场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广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可用以安排辅助设施、停车场和商业设施等。
当地下空间的开发未能纳入广场建设计划时,地下管线的安排应集中,以便于将来对地下空间的开发。
”根据《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的要求,核心区市政交通的设计目标是:“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公共交通为主体、结合其它交通形式并行以及完善的人行系统和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并且实现快慢交通分离即过境交通和进出地块交通分离,公共通道、停车场等资源共享的目标。
””图12花城广场交通规划现状2.1总体交通特征花城广场处于广州珠江新城的核心区,也是广州CBD的中心,规划设计交通需要车流、人流在这个区域中的运转。
所以花城广场采用了三层交通系统:人行交通由地下、地面和空中走廊共同形成立体化的步行系统;地面车行系统由一大循环加三个小循环组成;地下交通以公交系统与轨道交通为主;APM线与地铁三号线实现无缝换乘。
2.1.1轨道交通设计花城广场通过地铁三号线、五号线轨道交通及其站厅、地下集运系统(APM线)、核心区地下空间的结合设计,大大提高了整个核心区进出人流利用轨道交通体系的疏导能力。
广州花城广场区域交通组织设计要点探讨施勇【摘要】广州花城广场位于城市新中轴线的中心,作为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的内核,规划定位为"城市客厅"和国际都市形象的窗口.由于其土地开发利用强度高,密度大,使该区域商业、办公功能与城市交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和制约该区域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大城市CBD地区交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阐述花城广场区域交通组织设计的构思、原则、组织规划及交通布局的基础上,对该区域交通系统投入使用的效果进行分析,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成因思考.%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new city axis, as the core of Guangzhou's CBD in 21st century, Guangzhou Huacheng Square is planned as "City Living Room" and "Window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Owing to its comprehensive, high-intensity and high-density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Guangzhou Huacheng Square is expected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oordinating the region commercial, offices functions and city transportation as well as in affecting and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region. In view of the particular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 CBD area of metropolitan, on the basis of elabrating the plan, principle, organization and layout of traffic design in area of Huacheng Squa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the traffic system after its putting into operation and the causes of existing practical problems.【期刊名称】《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3)002【总页数】5页(P94-98)【关键词】花城广场;中央商务区;交通组织【作者】施勇【作者单位】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2随着城市建设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可开发用地逐步日益减少,而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城市中心逐渐形成若干土地开发高密度化、社会经济文化资源集中化及功能复合化的区域,这些区域被定义为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
花城广场-越秀地产花城广场楼盘
花城广场—广州的“城市客厅”
花城广场由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广场更名而来,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黄埔大道以南、华夏路以东、冼村路以西、临江大道以北,广场最宽处为250米,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
在花城广场周围,规划有39栋建筑物,而广州的新地标,也是广州第一高楼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IFC),又称西塔,便是坐落在花城广场南端。
一个新地标的呈现,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物的规模、高度、功能、结构布局,更体现在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速度、宏观经济氛围上。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建造功能布局都使之成为广州当之无愧的新地标建筑。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与花城广场相辅相成,铺建了“一商一景”的美好局面。
在2010年10月25日,被誉为广州“城市客厅”的全市最大广场―――花城广场全面向市民开放,落成后的花城广场地面建有人造景观湖区、园林、大型喷泉、灯光广场等,俨然成为广州市民最新的休闲场所。
而早在2005年,越秀地产便慧眼识珠,成功竞得紧邻花城广场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地块,并于2007年开始动工建设。
随着2012年9月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正式亮相,其超甲级写字楼、超五星级酒店、服务式公寓、国际会议中心、高档商场的投入使用,使花城广场人流量激增,为花城广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强大的发展潜力。
花城广场被誉为广州的“城市客厅”,而西塔则如同广州的“上书房”,它的办公、商务功能与花城广场的休闲娱乐功能相辅相成,使广州城市的商务、服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