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歌剧院-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4.13 MB
- 文档页数:56
参数化建筑设计国外研究案例一、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广州歌剧院。
1. 背景和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那可是建筑界的大神级人物啊。
她设计广州歌剧院的时候,就把参数化设计玩得贼溜。
这个歌剧院的设计灵感呢,有点像是两块被珠江水冲刷过的石头。
她想要创造出一种流动、动感的建筑形态,就像水一样灵动。
2. 参数化设计的应用。
在设计过程中,他们用参数化软件来控制建筑的曲面。
你想啊,要做出那种复杂又自然的曲面,靠传统方法可太难了。
通过设定各种参数,比如不同点的坐标、曲线的曲率啥的,就能精确地塑造出歌剧院那独特的外形。
就像是给建筑做了一个超级精细的3D模型,每个细节都能通过参数来调整。
而且这个参数化设计还能让建筑在不同的视角下都呈现出独特的美感,从远处看像两块大石头,走近了又能看到那些精致的曲面线条。
3. 成果和影响。
广州歌剧院建成后啊,那可成了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它不仅在建筑外观上非常惊艳,而且内部的声学效果也很棒。
这个案例也让很多中国的建筑师开始关注参数化设计,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大家看到原来建筑还能这么玩。
二、福斯特事务所瑞士再保险总部大楼(“小黄瓜”)1. 背景和设计理念。
这栋楼在伦敦可是相当有名,大家都亲切地叫它“小黄瓜”。
福斯特事务所的想法呢,是要打造一个既环保又具有独特造型的办公大楼。
他们想要让建筑与周围的城市环境和谐共处,同时又能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标。
2. 参数化设计的应用。
在设计“小黄瓜”的时候,参数化设计起到了关键作用。
建筑的外形是那种流线型的,就像一个巨大的黄瓜(哈哈,所以才有这个昵称)。
为了实现这个外形,设计师们通过参数来优化建筑的结构。
比如说,根据不同高度的风力荷载、采光需求等因素来调整建筑的形状。
他们用参数化软件计算出最合理的结构形式,这样既能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又能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
而且这个建筑的表皮也是通过参数化设计的,那些菱形的玻璃幕墙单元,它们的大小和角度都是根据采光和视野等参数来确定的。
扎哈·哈迪德建筑——广州歌剧院简介扎哈·哈迪德建筑——广州歌剧院简介一、扎哈·哈迪德背景简介扎哈·哈迪德是一位不停拓展建筑和城市设计边界的建筑师。
她的作品尝试以新的空间概念来强化既有的都市地景,围绕着从城市尺度直到产品、室内和家具的一切设计领域,追求梦幻美学。
她因开创性的作品而享有盛名,如维特拉消防站、园艺博览会展览馆、伯金斯滑雪台、斯特拉斯堡有轨电车终端站和停车场、辛辛那提罗森塔尔当代艺术中心、莱比锡宝马汽车公司中央大楼、马德里普埃塔·阿梅里卡酒店室内设计、哥本哈根奥德鲁普戈德博物馆扩建工程、沃尔夫斯堡斐诺科学中心等。
她的核心作品都是在实践、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
扎哈·哈迪德,出生在1950年的巴格达,从小她就接受着伊斯兰民族的熏陶,这是一个坚强、刚毅的民族,曾经是世界最发达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所在地,两河流域曾经给过这快土地以无限的荣誉和骄傲。
继承有东方民族心理的他在1972年进入了代表西方建筑高水平的AA建筑学院,使她又幸运的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文化的教育。
这样的经历在时间趋同的一体化年代显得是异常宝贵,这也为她的设计思想的双面性产生了基础性的影响。
简历:1977 从伦敦AA毕业并获得特许证书奖,之后成为OMA的合伙人1980 开始自己的实践1982 伦敦59伊顿广场获英国建筑设计金奖,获“香港山顶俱乐部”竞赛一等奖1992 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苏俄先锋设计展1993 德国莱茵威尔城的维特拉消防站建成。
获威尔士的加的夫湾歌剧院竞赛一等奖、伦敦“泰晤士河适居桥梁竞赛”并列一等奖1998 德国威尔城Landesgartenschau建成。
成为德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1999 伦敦千年穹思维区竞赛A奖;获罗马当代艺术中心一等奖;德国沃尔夫斯堡斐诺科学中心一等奖2000 伦敦蛇形线画廊临时建筑;意大利罗马美第奇别墅装置。
成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荣誉会员,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伦敦千年穹思维区获RIBA奖。
⼴州歌剧院案例分析⼴州歌剧院案例分析作者:扎哈?哈迪德李慧萍室内设计1241403010⽬录简介外部环境建筑形体造型及艺术效果建筑整体布局结构概况单层刚架结构的受⼒特点单层刚架结构的型式单层刚架结构的⽀撑系统单层刚架结构的选型及布置简介⼴州歌剧院是由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源⾃“被江⽔冲刷形成的圆润双砾”的理念。
扎哈作为当今建筑界最杰出的解构主义⼤师,是⼀位极其具有争议性的⼈物。
她的思想超越现实,曾经被称为“纸上建筑师”。
⼴州歌剧院总占地⾯积约42000m2,总建筑⾯积约70,781m2,包括⼤剧场36400m2,多功能剧场7400m2,其他配套建筑26100m2。
外部环境⼴州歌剧院位于珠江新城J4地块,新城轴线起点的两侧,与中央⼴场、滨江绿带共同形成⽂化艺术⼴场,成为⼀个开放、⾃信的国际都市展⽰⾃⾝魅⼒的舞台。
艺术⼴场的设计秉承了⼴州珠江新城城市设计的精神与理念,在三个⽅⾯丰富并深化了城市设计的成果。
其外部形态独特,就像被珠江冲上沙滩上的两颗宝⽯,被形象地称为“圆润双砾”。
建筑形体造型及艺术效果建筑造型⼒图体现歌剧院建筑的开放、浪漫和雍容华贵。
其形态上,是由⼀个舒展的弯⽉形的体形、围绕着由5个花瓣形的墙体组成的歌剧院主体。
钻⽯形屋⾯天窗有利于将室内灯光折射向夜空,同时照明设计着重于对整体造型的烘托。
夜晚⼤厅内的灯光透过透明的玻璃和⾦⾊的格栅,把歌剧院⾼雅⽽热烈的⽓氛传达给城市的⼈们,与珠江夜景相互映衬,浪漫且富于诗意。
剧院由两部分组成,像是⼀个贝含珍珠的圆润造型。
⼀⼤⼀⼩,⼀⿊⼀⽩。
它紧贴着南⾯的珠江,西边⼤贝含着的珍珠是演出⼤厅,⽽东⾯⼩贝含着的珍珠则是多功能厅。
为了突破它过于圆润的造型,两个贝壳中间设计了⼀注百⽶喷泉冲天⽽起。
建筑整体布局⼴州歌剧院外部形态犹如⼀座平缓的⼭丘上放置的⼤⼩不同的两块“砾⽯”。
“⼤⽯头”为1800座的歌剧场及其配套设备⽤房、剧务⽤房、演出⽤房、⾏政⽤房、录⾳棚及排练厅;“⼩⽯头”为400座的多功能厅及西餐厅。
建筑设计--广州歌剧院的魅力
由Zaha Hadid Architect设计的广州歌剧院已经在广州对外开放了。
建筑造型象是珠江河畔的两块鹅卵石,其内部包括一个1800座的剧院以及400座的多功能厅、排练室及入口大厅等。
主观众厅表面衬有增强石膏玻璃纤维模板(GFRC),形成一种折线且流动的表面。
让我们进入这梦幻般的殿堂!
以下叙述内容来自设计师:
就像河流中被冲刷平滑的鹅卵石,广州歌剧院十分完美和谐的座落在河畔的基地上。
歌剧院是广州文化发展的中心。
其独一无二的双鹅卵石设计坐落于珠江畔,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化艺术水平,同时与临近的位于珠江新城的国际金融塔交相辉映。
歌剧院的1800座剧场拥有最先进的声学技术,小一些的400座多功能厅用于艺术表演,歌剧和演唱会。
设计理念来源于自然景观的概念以及建筑与自然之间有趣的相互作用;运用了侵蚀和模拟地形与地貌的手法。
设计主要受到了河谷概念以及卵石在水中受到侵蚀过程的影响。
河谷的折线限定了歌剧院的轮廓及区域,切割强烈的内部和外部峡谷,便形成了交通,大堂和咖啡馆空间,并将自然光线引入到建筑的内部。
圆滑的过度贯穿在不同的元素和不同的楼层间,使得流动的感觉在空间内得以延续。
定制的增强石膏玻璃纤维模板(GFRC)用在建筑内部和观众厅里,这使得流畅动感的建筑语言可以无缝衔接,很好的统一在一起。
广州歌剧院是Zaha Hadid Architects最新完工的实际工程,是一种对城市文脉的独特探索,对未来充满了雄心壮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项目建筑面积70000㎡;占地面积42393㎡摘自:灵感日报。
part8:新世界——扎哈·哈迪德与广州歌剧院它有着颠覆常规的梦幻空间,它将成为一座承载梦想的先锋建筑,这座造型奇异的歌剧院,出自一位伊拉克裔女建筑师之手,她被称为建筑界的时尚女魔头,她的设计常常因惊世骇俗而难以实现,她是世界唯一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
广州,作为中国华南最大中心城市,最早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自古以来,广州以其开放、自由、包容的姿态公众于世.在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百舸争流的今天,广州如何彰显自己的文化特色。
广州歌剧院被寄予了重任.广州歌剧院选址定于珠江新城这一文化汇聚点和中轴线的节点。
基于歌剧院要求具有独特的现代感,并要求成为广东的地方文化基地,设计方案如果只是忠实地表现歌剧院的功能性和逻辑性,但外观和造型平淡中庸缺乏动感,此类方案必会淘汰.广州歌剧院方案设计的挑战是明确的。
2002年11月底,广州歌剧院设计方案开始公示。
来自国内外的9个设计方案参与角逐。
经过甄选,评审从九大方案中初定三大方案,分别是奥地利Coop Himmel blau事务所的“激情火焰”、英国设计师扎哈·哈迪德的“圆润双砾”和来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方案“贵妇面纱”。
最终扎哈的“圆润双砾”方案中标。
广州歌剧院外部地形设计成跌宕起伏的“沙漠”形状,与周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形象构成鲜明的对比。
主体建筑——造型自然、粗野,为灰黑色调的“双砾”,它隐喻由珠江河畔的流水冲来两块漂亮的石头,这两块原始的、非几何形体的建筑物就像砾石一般置于开敞的场地之上。
设计既融合了勒·柯布西耶的粗犷主义风格和后现代建筑的隐喻理论又发挥了自己的动态构成设计手法。
虽然扎哈把歌剧院比做两块宁静的石头,但极具动感的流线造型仍然可以让人们联想到石头被冲刷的过程和流动的珠江。
广州歌剧院设计师扎哈是一位来自伊拉克的女人。
她在建筑界的顶峰与男人们高谈阔论.她出生于巴格达,阿拉伯血统刚劲热烈,童年接受伊斯兰文化教育背景.在伦敦生活了20年的扎哈,却未有一件作品在英国问世。
广州歌剧院设计方案1.引言广州歌剧院作为一座艺术文化场所,其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广州歌剧院的设计理念与具体方案。
2.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广州歌剧院的设计将注重古典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以展示广州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现代城市的繁荣。
建筑外立面将采用流线型的现代设计,融入传统华南建筑的元素,如琉璃瓦、檐角飞檐等,以唤起人们对广州历史文化的回忆。
3.空间布局与功能划分广州歌剧院的内部空间将充分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和音响效果。
大厅设计宽敞明亮,以提供观众良好的休息和交流空间。
剧院内部将设置多个观众席区,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此外,剧院还将配备先进的音响设备和舞台灯光,以确保演出的声音和视觉效果达到极致。
4.可持续发展考量在广州歌剧院的设计方案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建筑将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如利用太阳能光伏板提供部分能源,回收利用雨水等。
同时,剧院的绿化设计将注重生态保护,营造舒适的室内外环境。
5.艺术氛围的营造广州歌剧院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文化场所,其设计需要能够营造艺术氛围,以吸引观众和艺术家。
剧院内部将采用雅致的装饰,如艺术品展览、雕塑等,以展示广州丰富的艺术资源。
此外,剧院周边将规划艺术广场和雕塑园等公共空间,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场所。
6.社区共享与开放性广州歌剧院将注重与周边社区的共享和开放性。
剧院将定期举办社区活动,如音乐会、表演艺术工作坊等,与社区居民共同体验艺术的魅力。
此外,剧院还将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艺术兴趣。
7.结语广州歌剧院的设计方案将以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为基础,注重观众舒适度和音响效果,兼顾可持续发展和艺术氛围的营造。
与此同时,剧院将与社区共享和开放,为广州市民和游客带来艺术的享受与体验。
相信这一设计方案能够使广州歌剧院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艺术殿堂。
广州歌剧院设计方案
广州歌剧院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是一座集演艺表演、音乐会、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
它不仅是广州市的文化地标,也是国内外艺术家和观众的交流平台。
为了满足演出需求,我设计了一种创新的歌剧院方案。
首先,我将歌剧院设计成了一个标志性建筑。
建筑外立面采用现代简约风格,运用大量玻璃幕墙,使整个建筑具有透明感和流动感。
外立面设计了独特的曲线造型,突出了建筑的个性,同时也给人一种艺术的美感。
建筑上还设置了能源节能设施,如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以实现对环境的友好。
其次,我在内部设计上注重了观众的舒适感。
大厅设有宽敞明亮的休息区,观众可以在演出前后休闲放松。
其它设施如洗手间、扶手电梯、无障碍设施等,也都一应俱全,方便观众的日常使用。
此外,大厅内部还设置了音乐展览区和艺术品展示区,让观众在演出之外也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第三,我在舞台和音响灯光方面做了一些创新设计。
舞台采用可升降的机械设计,可以根据演出需要进行调整,满足不同类型演出的要求。
音响灯光系统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能够实现多角度、多方位的声音和灯光效果,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享受演出。
最后,我还在歌剧院周围设计了广场和绿化带。
广场可以用于举办户外演出和活动,为城市注入更多的文化氛围。
绿化带提供了观众休闲的场所,也增加了城市的绿色元素。
综上所述,我的歌剧院设计方案既具有标志性的外观,又注重观众的舒适感,同时也借助先进的技术设施提升了演出效果。
希望这个方案能够为广州歌剧院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