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城广场规划案例
- 格式:pptx
- 大小:20.77 MB
- 文档页数:26
城市核心区地下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花城汇项目的思考贺楠【摘要】在城市土地立体化、集约化开发的趋势下,对地下空间进行商业开发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深入剖析了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商业项目——“花城汇”,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商业开发和空间优化建议,以期对未来城市地下商业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商业开发;花城汇;集约化;市场化【作者】贺楠【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广州5106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3时至今日,面对用地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病”,按照传统水平扩展的建设模式已无力解决,立体化、集约化正成为当代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地下涌动的大量人流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潜力,依托轨道交通带动地下空间开发成为关注的热点。
以广州为例,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显示,到2020年,广州的地下空间面积将达到5 000万m2,其中商业空间超过800万m2。
从最初的单一人防、地下交通工程建设发展到大型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广州地下空间开发有着较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据统计,目前广州已开发的地下商业空间已超过100万m2。
开发模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为原有人防花城汇位于花城广场的地下,属于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的组成部分。
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最复杂的民用地下空间项目之一,包括了地下人行通道、道路隧道、市政设施、地下配套商业、地下综合设备用房、地下车库、地下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等,如图1所示。
作为其中的配套商业部分,花城汇位于地下一层,总面积约为15万m2,从北到南长约2km,分为北工程改造成商业设施,以流行前线名店城为代表;第二种是与地铁枢纽相结合,建成通道式物业或大型地下物业,如动漫星城;第三种则是伴随着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而统一规划的大型地下商业设施,例如花城汇。
浅析广州花城广场规划与景观设计摘要:广州新中轴线在形式上贯穿广州市南北,但实际上由于规划的不同步等原因,新中轴线除了花城广场一段以外,其他的整体性较弱。
作为城市中心以及标志性绿轴,花城广场在宏观的城市规划中起到焦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线性的花园广场,更是广州未来发展以其为中心发散而开。
关键词:中轴线;广场;规划;线性;新旧对比一、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广场—花城广场(一)广州花城广场花城广场--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广场,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以南、华夏路以东、冼村路以西、临江大道以北,广场最宽处250米,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
广场最南端是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州图书馆四个公建所在地。
此处以北为长约1.1公里的榄形轴线广场。
弧形道路两边是公园式绿化,绿化两边是高层商业建筑。
(二)新城市中轴线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的南海心沙岛,以新电视塔为界分为南、北段,全长12公里。
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
北段有3个重要节点,分别是核心商务区、海心沙、新电视塔。
北边“山水城”自成一格,强调宜居、生态;中段则主打“花城绿轴”牌,定位为“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并分五大功能区。
行走在花城广场中,体验大都市中轴线的魅力。
临江边的海心沙广场以及相对而建的四大公建围合而成中轴线最重要的节点也是其浓墨重彩的中心。
此处成为广州现代化的新标签,与老珠江相辉映。
作为轴线设计的最重一笔,无疑达到了意义上的程度。
广州新中轴线在形式上贯穿广州市南北,但实际上由于规划的不同步等原因,新中轴线除了花城广场一段以外,其他的整体性较弱。
作为城市中心以及标志性绿轴,花城广场在宏观的城市规划中起到焦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线性的花园广场,更是广州未来发展以其为中心发散而开。
二、广州新旧中轴线对照(一)广州历史中轴线广州古城区有一条北自越秀山,南至珠江水的传统中轴线,俗称“一条扁担担起山和水”;广州两千多年的建城史中,似乎总有一条通过官府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古城中轴线一直于此不太大的地段内平移延伸。
地下空间工程造价探析——花城广场地下空间工程造价构成王怀中【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得以大力开发,但由于地下空间的多功能性、结构复杂性,使得投资往往较难以控制。
本文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地下空间的投资构成,并从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措施等各专业探析地下空间主体建筑的造价构成,为类似工程的造价提供思考和参考。
【期刊名称】《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地下空间;造价;投资;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机电安装工程【作者】王怀中【作者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23.3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超负荷、交通拥挤、堵塞,建筑空间狭小,城市抗灾能力降低等等,给城市建设和发展增添了巨大压力,为了解决这些难点问题,迫使人们向地下要空间。
地下空间可以整合区域内地下空间的多种功能,集交通、及商业于一体。
可以统一组织地下步行系统、城市交通、城市公共系统、轨道交通及交通枢纽等市政交通系统,统一规划供电、给水排水、集中供冷、真空垃圾收集等管线设施,同时地面可以形成一个开阔的休闲景观场所。
目前广州已建成的较大型地下空间有花城广场、宏城广场、动漫城等16个,金融城地下空间也在筹建之中。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到2020年市域地下空间开发规模约为9000万m2。
地下空间的多功能性、结构复杂性,使得投资往往较难以控制,下面就以某大型地下空间的工程为例,对地下空间的造价进行探析。
地下土地资源利用是有效节约土地,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9.42万m2,共三层。
其中包括地下空间综合利用24.88万m2、市民广场0.42万m2、地下车库4.13万m2、跨江广场3.57万m2、6.88km的市政交通工程及1.71km的下沉路段。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创意与创新一、引言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更好的城市生活质量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具备创意与创新的元素。
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背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背景是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和人口的快速增长。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人口的快速增长也给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带来了挑战,需要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娱乐和社交的需求。
三、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意创意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它能够为城市公共空间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创意可以表现为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艺术装置等形式。
例如,通过在公园中设置创意的景观装置,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加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和活力。
创意的设计还可以通过建筑的形态、材料的选择以及色彩的运用来实现,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
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新创新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它能够为城市公共空间带来新的理念和方法。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创新可以表现为设计理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功能的创新等。
例如,通过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为生态友好型,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创新的设计还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能化系统、虚拟现实等,为城市公共空间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五、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创意与创新,以下将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1. 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高线公园位于美国纽约市,是一条建在废弃的高架铁路上的公园。
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将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了一个独特的公共空间。
高线公园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和旅游景点。
基于南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搭配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南北地域在地理、气候、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也体现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上。
南方地域多雨湿润,植被茂盛,色彩明快艳丽;北方地域干燥寒冷,植被稀疏,色彩较为沉稳素雅。
南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搭配需要考虑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以达到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美好生活的追求,南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搭配研究愈发受到重视。
通过深入探讨南北地域风格特点及色彩、制定色彩搭配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为风景园林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实现更加优秀的设计作品。
1.2 研究目的南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搭配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地域风格特点下色彩搭配的原则和实践,深入研究南方地域和北方地域在园林设计中色彩运用的特点与差异,为提升园林设计的审美效果和文化内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南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搭配进行探讨,揭示不同风格特点下色彩对于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和影响,为设计师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色彩搭配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系统研究南北地域园林设计中色彩搭配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丰富我国园林设计理论,促进南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推动我国园林设计行业的进步和创新。
本研究旨在探讨南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搭配,为提高园林设计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品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南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环境美化越来越重视,园林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南北地域的风格特点和气候差异导致了在色彩搭配上的差异性,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色彩搭配在南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搭配不仅可以提升景观的美感和观赏性,更能够反映当地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特点。
通过研究不同地域的色彩搭配原则和实践案例,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灵感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创作出符合当地特色和气候条件的园林设计作品。
生态城市规划思想对广州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以广州珠江新城为例摘要:本文以生态城市规划思想为研究对象,以广州珠江新城作为案例,分析生态城市规划思想是否有助于推动广州的发展及其作用。
经系统分析,笔者发现生态城市规划思想对广州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珠江新城十分重视绿化,将绿地和其他公共设施的规划应用在建设之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社区之中贯穿着生态体系。
上述规划深刻反映了广州的生态规划城市思想,园林城市规划是广州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思想;绿地规划;广州;珠江新城0绪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广州作为现代化城市之一,建设城市的思想是中西合璧的,在诸多思想之中,生态城市规划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广州城市。
如今的广州城市规划,将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作为核心,力图人和自然环境能够和谐共生,可持续地发展经济,使得绿色健康发展。
一、生态城市规划思想概述20世纪80年代,生态城市理念初步兴起。
事实上,早在1893年,芝加哥召开的世博会的最大目的,即建设美丽的梦幻城市。
到后来的“芝加哥规划”、欧洲城市美化运动等,均是生态城市的早期形态。
由狭义角度来看,生态城市规划思想是以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打造城市,使得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更宜居,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对于广义的生态城市规划来说,生态城市规划不止包涵上述内容,更意味着城市的教科文、法律、制度等等软实力。
与此同时,必须强调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意识等[1]重要性,提倡“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