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 中外民俗概论(朱桂凤)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83.00 KB
- 文档页数:8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简介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
后普遍使用汉文,歌舞、体育是达斡尔人喜爱的活动。
传统的曲棍球近年发展很快。
历史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固有的自称,达斡尔,意为“耕耘者”,最早见于元末明初。
我国历史文献中有称达呼尔、打虎儿、达瑚里、打虎力、达呼里、达乌尔等不同音译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
研究认为达斡尔族人可能是辽契丹族的后裔。
清代,达斡尔族被编入八旗,并不断被征调镇守边关,甚至被远戍新疆,因而除东北外在新疆塔城还有数千名斡尔族人。
在新疆的达斡尔族是17世纪80年代末,在清政府为平定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时,随西征大军从连云港龙江布特哈地区进入新疆的,当时他们被编入"索伦营"参加了平叛的历次战役立过不朽的功勋。
达斡尔族人喜爱并擅长打曲棍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被誉为“曲棍球之乡”。
礼仪敬老、互助和好客。
对长者,无论是在路上行走,还是出入房门,青年人都要让路;儿女外出归来,要给老人请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欢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给老人或给老人留下一份。
客人来访,主人要递烟、敬酒、端出奶制品热情招待,若是贵客临门,还要增加“瓦奇”(猪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
无论谁家宰杀牲畜,都要选出好的肉分赠给邻居和亲友,狩猎或捕鱼归来,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节庆主要节日是春节。
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
过年之前家家都要进行充分准备,杀年猪,打年糕。
年三十用各种杂物码起一个垛,晚上点燃,老年人要把大块肉和饺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兴旺,年三十吃饺子有的要在一个饺子里放上白线,意味着吃到这只饺子的人可长寿两百岁;有的在一个饺子里放上铜钱,吃到的人意味着今后不缺钱花。
《中外民俗概论》课程标准.pdf课程标准《中外民俗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外民俗概论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设专业商务英语(航空⽅向)规定课时36学分考核⽅式考查⼀、课程性质与定位《中外民俗概论》课程作为航空服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主要是通过对民俗的基本原理以及物质⽣产民俗、服饰民俗、饮⾷习俗、居住民俗、⼈⽣仪礼民俗、社会关系民俗、社会交往礼仪、岁时节⽇民俗、象征民俗、信仰民俗、民间语⾔⽂学、民间科技⼯艺、民间游娱竞技等各类民俗事象的分门别类的简扼介绍,为航空服务专业的学⽣提供较为全⾯的民俗⽂化基础知识。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丰富的知识性,通过民俗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将国内外各民族的民俗呈现给学⽣。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专业⼯作任务与职业能⼒分析为依据设置。
根据⼈才培养⽬标的要求,基于就业岗位群的实际⼯作需要,着重对学⽣传授民俗基本知识,了解丰富多彩的民俗事项,增强见闻并进⾏分析,理解民间⽂化的内涵,从⽽热爱中华传统⽂化,了解中外民族的⽣活智慧和各民族不同的⽂化⾯貌,并在航空服务⼯作中传承和运⽤。
三、课程⽬标1、知识标准(1)了解民俗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法。
(2)解读民间⽂化的起源、发展和内涵,从⽽增进对民间⽂化的认识,如了解有关物质⽣产、⽣活的民俗,岁时节庆民俗,⼈⽣仪俗,民间信仰,民间⽂学等知识。
掌握民俗学的概念、现状与发展,认知民俗现象的能⼒;2、能⼒标准(1)培养学⽣解读民间⽂化的能⼒。
(2)培养学⽣运⽤民俗知识的能⼒。
3、素质标准(1)培养学⽣深厚的⽂化底蕴。
(2)具有热本专业,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3)发展学⽣探究能⼒(4)拓宽学⽣民俗⽂化知识⾯4.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学⽣可根据兴趣需求考取导游⼈员从业资格证。
四、课程内容与任务设计序号教学单元知识要求能⼒要求课时1 概述本章为概论,主要介绍了⼀些有关民俗学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民俗的概念、分类,明确民俗特征与社会功能,懂得民俗是如何构成、养成与传承,理解民俗⽂化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进⽽掌握民俗的⼀般理论。
民族团结教育——《达斡尔族》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达斡尔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并简单了解达斡尔族的特点,知道达斡尔族的礼仪、习惯、宗教信仰等。
2、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使学生知道各民族要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3、向学生渗透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了解达斡尔族的特点,知道达斡尔族的礼仪、习惯、宗教信仰等。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收集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2、除了我们已经了解到民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达斡尔族》。
(二)新授环节:1、说一说你对达斡尔族的了解。
(也可根据收集的资料来说。
)(1)达斡尔族简介: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
后普遍使用汉文,歌舞、体育是达斡尔人喜爱的活动。
传统的曲棍球近年发展很快。
(2)达斡尔族的历史: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固有的自称,达斡尔,意为“耕耘者”,最早见于元末明初。
我国历史文献中有称达呼尔、打虎儿、达瑚里、打虎力、达呼里、达乌尔等不同音译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
研究认为达斡尔族人可能是辽契丹族的后裔。
清代,达斡尔族被编入八旗,并不断被征调镇守边关,甚至被远戍新疆,因而除东北外在新疆塔城还有数千名斡尔族人。
在新疆的达斡尔族是17世纪80年代末,在清政府为平定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时,随西征大军从连云港龙江布特哈地区进入新疆的,当时他们被编入"索伦营"参加了平叛的历次战役立过不朽的功勋。
中外民俗文化课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本次课标题:物质生产民俗(8课时,其中5课时理论,3课时实训)授课班级 09111、09112、09113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教室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1. 理解物质生产民俗的定义、特征;农业生产民俗的产生;自然生态民俗、农业生产民俗、狩猎、牧业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与交通民俗的特点与表现。
2. 了解我国汉族、主要少数民族以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物质生产民俗。
1.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论证观点,归纳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讲解能力;3.通过小组学习与讨论,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与迅速反应能力。
4.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能力 训练 任务及案例任务:1、了解物质生产民俗含义、分类、特性2、了解中外主要物质生产民俗现状3. 课下收集资料,进行中外物质民俗风采展示。
实例:1. 中国农耕谚语2. 澳大利亚剪羊毛教 学 过 程 设 计步骤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教学内容、目标) 本次课主要内容:我国汉族、主要少数民族以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产民俗的特点与表现。
说明解释口授 准备10分钟引入(任务项目) 案例1:中国传统农事谚语提出问题:中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农牧渔业生产民俗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口述、图片PPT 思考、准备20分钟任务1 问题1讨论:讲述你所知道的汉族传统农耕习俗、谚语。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讲述口述讨论、思考、回答45分钟任务2 问题2讨论:中国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代表性的农牧渔业民俗?学生分小组,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讨论,老师补充PPT、口述讨论、思考、回答45分钟引入(任务项目) 案例2:视频资料:澳大利亚剪羊毛口述视频、口述思考、准备15分钟任务1 问题1讨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有哪些?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并讲述口述讨论、思考、回答15分钟任务2 问题2讨论:交通工具、交通方式的演变学生分小组,结合课本及所收PPT、口述讨论、思考、回答30分钟集资料、所学知识讨论,老师补充知识点归纳总结 1.教师点评;2.学生归纳总结本章知识点;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知识点:(一)物质生产民俗概论1、物质生产民俗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