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胰腺炎多学科诊治共识意见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38
最新:急性胰腺炎的急诊诊治共识推荐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胰腺急性炎症和组织学上腺泡细胞破坏为特征的疾病,是常见消化系统急症之一。
《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旨在帮助急诊临床医护人员对AP快速作出诊断及病情评估,并及时给予规范化治疗,以期降低后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干预率、缩短住院时间。
主要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程度指数(BISAP)评分简单易行、准确率高,急诊医师应在入院24h内完成BISAP评分,用于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度。
推荐意见2持续性器官衰竭伴感染性坏死的患者死亡风险最高。
推荐意见3应用降钙素原检测胰腺感染。
第3天C反应蛋白水平≥150 mg/L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因素。
红细胞压积>44%是胰腺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尿素氮>20 mg/dL(7.14 mmol/L)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推荐意见4首次增强CT评估的最佳时间为发病后72~96h。
对于危重患者,症状出现48~72h后完善腹盆增强CT和腹部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对于出现感染征象、临床状态明显恶化以及4周以上的胰周积液患者出现胃肠道梗阻或感染征象,应复查腹盆增强CT 和腹部MRI+MRCP。
MRCP或EUS用于筛查隐匿性胆总管结石。
MRI 有助于判断胰腺坏死的状态(无菌性和感染性)。
推荐意见5急诊医师应对AP患者在入院之初就运用多学科诊疗理念和模式,转入ICU的指征是器官衰竭超过48h,如出现致命性多器官功能衰竭,需及时转入ICU。
推荐意见6对于早期休克或伴有脱水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建议进行短时间快速液体复苏。
对无脱水的患者给予适当的输液。
前12~24h早期积极的静脉补液是最有益的。
液体超载会产生有害影响,因此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应参考红细胞压积、血尿素氮、肌酐和乳酸水平动态调整。
首选等渗晶体补液。
推荐意见7 AP患者应在入院后24h内接受止痛治疗。
没有证据或建议对疼痛药物有任何限制。
2021年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胰腺急性炎症和组织学上腺泡细胞破坏为特征的疾病,是急诊科常见消化系统急症之一。
全球每年的发病率为13-45/10万,中国20年间发病率由0.19%上升至0.71%。
80%-85%的患者为轻症AP,病程呈自限性,病死率小于1%-3%。
但也有约20%的患者会发展为中度或重症胰腺炎,病死率可达13%-35%。
二、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现状近年来在急性胰腺炎治疗领域逐渐形成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救治模式。
但由于该病常常因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而首先就诊于急诊科,且患者的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早期治疗的整个过程均在急诊科完成,因此,急诊医师对AP早期诊断和及时规范化处理至关重要。
三、制定共识的目的鉴于AP在急诊的诊治尚不十分规范,同时,急诊医生的专业背景差异较大,因此,对AP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识别及治疗水平参差不齐,至今还没有AP急诊诊治的相关共识或指南。
因此,我们组织专家根据相关指南和最新文献起草共识,旨在帮助急诊临床医护人员对AP快速做出诊断及病情评估,并及时给予规范化治疗,以期降低后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干预率、缩短住院时间。
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高脂血症和饮酒等。
其他不常见的病因还包括药物、胰腺囊性恶性肿瘤、病毒感染、代谢因素、血管炎性、自身免疫性、妊娠、创伤和医源性因素等。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AP最常见的医源性病因。
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措施包括术前或术后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肛栓、术前生长抑素静脉滴注和胰管支架置入等。
SAP病程1周内病死率甚至高达67%,其病因和诱发因素多种多样。
胆道疾病是SAP的主要病因,占58.7%;特发性SAP占25.2%;酗酒所致SAP占9.0%;其他病因占7.1%。
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生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显著升高密切相关。
近年来,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往往导致更为严重的临床过程。
急性胰腺炎专家共识前言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病程凶险,治疗难度大。
为了更好地探讨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和研究方向,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制定了本次专家共识,希望能对广大临床医生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定义急性胰腺炎是指急性胰腺组织内突发性炎症反应,以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严重时有可能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诊断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常见症状有:•腹痛:剧烈、持续、难以缓解。
•恶心、呕吐:多见于进食后或在夜间恶化。
•上腹胀痛、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身体不适、乏力等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有以下几项:•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
•电解质、肝酶等生化指标:可呈现轻度异常。
•彩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胰腺、炎症和胰腺坏死等情况。
诊断标准根据2012年国际急性胰腺炎共识指南,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包括:•急性上腹痛,符合胰腺疼痛的特点。
•血清淀粉酶水平≥3倍正常上限。
•彩超或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胰腺炎症特点。
治疗急性期治疗急性胰腺炎入院后首先要进行急性期治疗。
胰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管理:急性胰腺炎发作时,患者不应进食任何食物或饮料。
在病情得到缓解后,应注意低脂饮食。
•药物治疗:疼痛控制是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止痛剂有阿片类、丙吡胺等。
•补液: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因持续呕吐导致脱水,需要进行补液治疗。
•抗感染治疗:严重急性胰腺炎可导致细菌感染,应根据患者感染症状及其病原体的敏感性制定相应的抗生素方案。
中晚期治疗中晚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胰腺坏死、脓肿、胆囊感染、胆系统并发症等,并进行病因治疗,以避免复发。
预防由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减少患病率。
有以下几个方面:•注意饮食,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控制饮酒,酗酒是引发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急诊信息平台--急诊EM智库2017年1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在《临床肝胆病杂志》上发表了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该专家共识包括了急性胰腺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疗效评价等内容。
本文对该专家共识进行解读。
一、概述急性胰腺炎(AP)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胰酶激活,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
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清淀粉酶升高等为特点,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
AP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二、中医病名AP的中医病名为“腹痛”,还属于“胃心痛”、“脾心痛”、“胰瘅”范畴。
三、病因病机(一)病因主要病因有胆石、虫积、素体肥胖、饮食不节,次要病因有创伤、情志失调、素体亏虚及外感六淫之邪。
(二)病机病位在脾,与肝、胆、胃密切相关,涉及心、肺、肾、脑、肠。
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但以里、实、热证为主。
病理因素包括虚实两端,属实的病理因素有食积、酒毒、气滞、血瘀、湿热、痰浊、热毒,属虚的病理因素有气虚、阴虚。
基本病机为腑气不通,病机转变的关键在于瘀毒内蕴。
四、诊断、分期与严重程度分级(一)诊断符合下列3项指标中的2项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1.上腹部持续疼痛(疼痛发病急、较重,并常常向后背部放射);2.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至少高于3倍正常值上限;3.CT显示有特征性急性胰腺炎表现。
(二)分期可分为初期、进展期、恢复期,其中初期及进展期可作为急性期。
(三)严重程度分级1. 轻症AP:无脏器功能障碍,无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2. 中度重症AP:有一过性脏器功能障碍,和(或)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3. 重症AP:有持续性脏器功能障碍,和(或)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五、辨证分型(一)急性期1.肝郁气滞证主症:脘腹胀痛,腹胀得矢气则舒。
2022急性胰腺炎如何诊治指南推荐意见(全文)急性胰腺炎指因胰酶异常激活对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甚至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急腹症。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主要针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三部分内容,提出29条推荐意见。
01、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推荐1:临床上符合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3项特征中的2项可做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烈推荐)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3项:(1)上腹部持续性疼痛。
(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浓度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
(3)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符合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改变。
上述3项标准中符合2项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推荐2:除非确诊需要,否则急性胰腺炎发病初期不推荐进行增强CT检查。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烈推荐)推荐3:对于可疑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入院时或发病初期应常规进行超声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胆道系统结石。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烈推荐)推荐4:修订版Atlanta(RAC)分级和基于决定因素(DBC)分级均可用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分级,两者在预测病死率、ICU入住率及ICU 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烈推荐)表急性胰腺炎分级诊断系统推荐5:危重型急性胰腺炎(CAP)患者伴有持续器官功能障碍和胰腺(胰周)坏死感染,病死率高,须予以高度重视。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烈推荐)推荐6:目前尚无准确的SAP预测系统,应严密监护患者的器官功能,警惕SAP的发生。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烈推荐)推荐7: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可分为早期(发病时间≤2周)和后期(发病时间>2周),分别对应病程中的两个死亡高峰,两个阶段的病情可能有重叠。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一般性推荐)02、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推荐8:对于确诊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应使用晶体液以5~10 mL/kg-1/h-1的速度即刻进行液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