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新部编本(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
- 格式:doc
- 大小:659.00 KB
- 文档页数:10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大纲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通用执笔人:适用学期:审核人:学时:36制(修)订时间:2019.8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公共艺术—音乐篇》是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声乐艺术、器乐艺术、戏剧艺术、影视和舞蹈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欣赏与鉴别音乐艺术作品。
同时,本课程还以课堂互动、音乐名片和拓展提高等方式丰富课程内容,采用艺术欣赏、讲座、学生演示等方式作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好地对其进行艺术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明确音乐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型等,奠定其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理论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欣赏和分析音乐艺术作品,可以了解民族和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情况,深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从中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激发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和人文修养。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可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也可作为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进行艺术实践,为学好其他艺术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一)知识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
(2)了解音乐艺术的各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了解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发展情况。
(4)了解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规律。
(5)掌握音乐艺术鉴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观察力、判断力和感受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艺术观,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走进歌剧》教案学科音乐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课题《走进歌剧》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歌剧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2、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歌剧的各种表演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及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在欣赏乐曲后,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自己的感受,分享音乐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歌剧的各种表演形式教学难点深入歌剧的艺术内涵11教 法启发引导法 视听法 积极评价法学 法体验法 总结归纳法 讨论法附 页教学 环 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 新 课 导 入播放《茉莉花》音乐片段,提出问题:1、 你听过这段音乐吗?2、 你知道这段音乐在那部歌剧中出现过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歌剧》去体会歌剧的艺术聆听 欣赏 思考从学生熟悉的歌曲茉莉花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课题1聆听欣赏一、视频欣赏、提出问题:1、乐曲的第一段旋律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2、乐曲的第二段旋律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面?3、乐曲的第三段旋律有了怎样的变化?预示着主人公会有怎样结局?二、师生总结第一段是欢快的进行曲,表现了斗牛士入场时、英勇、兴奋地场面,第二段旋律柔美,后面又回到了欢快的主题,第三段气氛突变,在不和谐的氛围中预示了主人公悲惨的结局。
欣赏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感受力。
11今 夜 无 人 入 睡作 品 作 者 介 绍一、了解作者、演唱者了解作曲家普契尼和演唱者帕瓦罗蒂的生平及代表作。
二、了解故事情节了解无人入睡的歌词和所表达的涵义。
了解作品、作者及演唱者让学生了解作品,为欣赏音乐打好基础聆 听 欣 赏播放音乐,提出问题: 1、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3、歌曲的演唱力度有怎样的变化?师生总结:这首歌曲旋律细腻而抒情,歌曲表达了主人诉说公主要查处自己的身份,自己复杂的内心活动。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音乐表现形式》教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音乐的表现形式。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乐▏我和你1、想一想:同学们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是哪首歌曲吗?2、介绍作曲家——陈其钢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4、师生交流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5、学唱歌曲聆听体验感受声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
讨论对音乐的感受感受《我和你》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感受能力。
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
6、师生共同分析歌曲旋律,学生思考: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7、深入理解,启发学生这首歌的名字紧紧指“我”和“你”两个人吗?它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8、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讨论旋律的特点,从而了解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轻轻哼唱,感受音乐的中国风味,体会音乐传递的信息。
器乐曲▏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序奏”1、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①乐曲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的?②在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3、了解《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4、认识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欣赏听辨:音乐的变化及乐器的运用。
讨论总结聆听了解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器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器乐曲▏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及其主要音乐作品。
5、再次赏析乐曲并思考:音乐的速度、力度、音量是怎样的?学生从音乐要素上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加深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第一首圆舞曲”1、多媒体播放第一圆舞曲音乐,学生聆听感受。
《公》教案(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附件版)教案:《公》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的概念,认识到公是一种道德品质,体现在公正、公平、公开等方面。
2.培养学生聆听他人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倾听意识和倾听技巧。
3.培养学生的感悟力,使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公的存在,并能够表达自己对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1.公的概念和内涵2.聆听的重要性和技巧3.感悟的方法和表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公的概念和内涵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公”的理解和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公的含义和体现方式。
二、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公的概念,包括公正、公平、公开等方面。
2.通过实例讲解公的体现方式,如公共设施、公共政策等。
三、讨论(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公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课时:聆听的重要性和技巧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聆听的认识和态度。
2.引导学生思考聆听的重要性和技巧。
二、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聆听的重要性和技巧,如专注、不打断、理解等。
2.通过实例讲解聆听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练习(10分钟)1.学生进行聆听练习,教师提供一些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2.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聆听技巧。
第三课时:感悟的方法和表达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感悟的认识和态度。
2.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的方法和表达方式。
二、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感悟的方法,如观察、体验、思考等。
2.通过实例讲解感悟的表达方式,如写作、绘画、演讲等。
三、实践(10分钟)1.学生进行感悟实践,教师提供一些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2.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感悟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学生对公的理解和感悟的深度。
2.学生聆听技巧的提高程度。
3.学生感悟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公的概念和内涵。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公共艺术是指在公共场所中进行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参与公共艺术创作和实践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类型;认识公共艺术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和价值;掌握公共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内涵介绍公共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公共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探讨公共艺术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2.2 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概述公共艺术的历史演变;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艺术特点;分析公共艺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3 公共艺术的类型与形式列举常见的公共艺术形式,如雕塑、装置艺术、壁画等;探讨不同类型公共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公共艺术在空间和环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类型,使学生对公共艺术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公共艺术案例,使学生了解公共艺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3.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公共艺术创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和团队合作。
4.3 创作实践评估学生在公共艺术创作和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构思、技巧运用和作品完成度。
五、教学计划5.1 第一周: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内涵介绍公共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公共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探讨公共艺术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5.2 第二周: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概述公共艺术的历史演变;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艺术特点;分析公共艺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5.3 第三周:公共艺术的类型与形式列举常见的公共艺术形式,如雕塑、装置艺术、壁画等;探讨不同类型公共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公共艺术在空间和环境中的运用。
《戏曲》教案
播放京剧片段,提出问题
1.你欣赏过这段视频吗?
2.你知道这段视频是哪种艺术表演形式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戏曲,去体会戏曲的艺术魅
力。
2
一、了解京剧
了解京剧的起源及京剧的四大行当(生、
旦、净、丑)及京剧唱腔的分类(抒情性、叙
事性和戏剧性)。
二、了解《贵妃醉酒》及《海岛冰轮初转腾》
的故事情节
一、视频欣赏、提出问题
3
了解《四母探郎》及《坐宫》的故事情节、
剧情概要
《坐宫》是一折极其著名的生、旦唱功
戏,唱腔几乎囊括了“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
4
了解《三岔口》的故事情节、剧情概要
《三岔口》是最经典的京剧传统武戏之一,
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三岔口》的故事主要
源于《杨家将演义》中的一段戏。
5
了解昆曲《牡丹亭》及《游园惊梦》的故事
情节、剧情概要
6
7
了解越剧《红楼梦》及《金玉良缘》的故事
情节、剧情概要
《金玉良缘》是越剧《红楼梦》中一段脍炙
人口的经典唱段。
一、视频欣赏、提出问题
8
9
10。
旗开得胜
《外国民歌》
教案
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环节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新课导入1、由上节课学过的中国民歌,引出本课课题:《外
国民歌》。
2、和学生一起了解各国民歌差异性的原因。
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环境语言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日
本
民
歌┃《樱花》1、多媒体播放歌曲《樱花》,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谈感受。
3、深入分析歌曲旋律——日本五声调式音阶。
4、引导学生总结日本民歌《樱花》的的音乐特点。
5、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倾听节奏与旋
律的变化,感受
日本音乐的特
点
与中国民族五
声调式旋律进
行比较体会
学生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感
受日本民歌
的音乐特点。
1。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案课时分配表第一章情感目标:聆听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体会音乐传递出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基本流程:【课堂导入】由音乐老师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如:(1)你经常在哪些场合中听到音乐?(2)你喜欢听音乐吗?经常听哪些类型的音乐?(3)你觉得人们在什么情形下会听音乐?(4)生活中,哪些场合会播放音乐?如果没有音乐,世界会变成怎样的?(5)你会去剧院听音乐会吗?在简短的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接下来,老师播放两首速度和力度不一的歌曲,让学生静心感受。
歌曲1 歌曲2老师提问: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出本节课题——音乐的要素。
【基础知识】音乐的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主要包括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
这些要素之间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
1.速度和力度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
力度又称音强,是指音的强弱程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音乐的速度越快、力度越大,越让人紧张、兴奋;速度越慢、力度越小,越让人放松、沉静。
2.节奏和旋律节奏是有一定速度和音调的节拍,如有的节奏是“嘭恰,嘭恰恰”,有的是“咚咚呛”等。
旋律是由一系列不同或相同音高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音的序列。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是构成音乐美的主要艺术手段。
3.调式和曲式调式是指乐曲中的各音在音高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各音之间的内在规律。
调式因所包含的音数量不一、各音同主音所构成的音高关系不同而有多种形式。
曲式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
音乐结构单位的名称有动机、乐节、乐句、乐段等,其中动机为最小单位,至少包括一个强音和一个弱音,两个动机可构成一个乐节,两个乐节可构成一个乐句,两个乐句可构成一个乐段。
《音乐表现形式》教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音乐的表现形式。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乐▏我和你1、想一想:同学们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是哪首歌曲吗?2、介绍作曲家——陈其钢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4、师生交流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5、学唱歌曲聆听体验感受声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
讨论对音乐的感受感受《我和你》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感受能力。
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
6、师生共同分析歌曲旋律,学生思考: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7、深入理解,启发学生这首歌的名字紧紧指“我”和“你”两个人吗?它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8、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讨论旋律的特点,从而了解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轻轻哼唱,感受音乐的中国风味,体会音乐传递的信息。
器乐曲▏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序奏”1、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①乐曲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的?②在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3、了解《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4、认识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及其主要音乐作品。
欣赏听辨:音乐的变化及乐器的运用。
讨论总结聆听了解学生从音乐要素上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器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加深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器乐曲▏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5、再次赏析乐曲并思考:音乐的速度、力度、音量是怎样的?“第一首圆舞曲”1、多媒体播放第一圆舞曲音乐,学生聆听感受。
①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指导探究,讨论交流3、再次欣赏,学生跟随音乐哼唱并思考:①第一圆舞曲分为几部分?②它的速度是怎样的?③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4、师生共同分析总结6、总结出圆舞曲、舞曲的定义。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音乐表现形式》
教案
教学环节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
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的?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音乐的表现形
式。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对音
乐的表现形式
有初步的认识
和感受,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声
乐▏我
和
你1、想一想:
同学们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是哪首
歌曲吗?
2、介绍作曲家——陈其钢
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
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
4、师生交流
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5、学唱歌曲
聆听体验
感受声乐这
一音乐表现
形式。
讨论对音乐
的感受
感受《我和你》
的内在情感,培
养学生的想象
力和音乐感受
能力。
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
6、师生共同分析歌曲旋律,学生思考:
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
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7、深入理解,启发学生
这首歌的名字紧紧指“我”和“你”两个人吗?它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8、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讨论旋律的
特点,从而了
解中国民族
五声调式。
轻轻哼唱,感受
音乐的中国风
味,体会音乐传
递的信息。
器乐曲
▏
管弦乐曲《蓝色多瑙
河》“
序
奏
”
1、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乐曲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②在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
什么样的景象?
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
3、了解《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
4、认识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
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及其
主要音乐作品。
5、再次赏析乐曲并思考:
欣赏听辨:
音乐的变化
及乐器的运
用。
讨论总结
聆听了解
学生从音乐
要素上感受
圆舞曲的特
点及表现手
法。
通过聆听欣赏,
感受器乐这一
音乐表现形式
的特点。
加深对乐曲的
感受与理解。
器
乐
曲
▏
管弦乐曲《蓝色多瑙
河》
音乐的速度、力度、音量是怎样的?
“
第
一
首
圆
舞
曲
”
1、多媒体播放第一圆舞曲音乐,学生聆听感受。
①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指导探究,讨论交流
3、再次欣赏,学生跟随音乐哼唱并思考:
①第一圆舞曲分为几部分?
②它的速度是怎样的?
③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6、总结出圆舞曲、舞曲的定义。
聆听欣赏
交流讨论
思考问题
通过听辨音乐
音色,想象乐曲
描绘的画面,提
高学生的审美
感知。
把握舞曲、圆舞
曲的音乐特点。
女
声
合
唱
▏《蓝色多瑙
河》1、欣赏与感受女声合唱演绎的《蓝色多瑙河》。
2、提出问题
女声合唱演绎的《蓝色多瑙河》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3、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对比感受两种音乐表现形式。
4、跟随音乐哼唱歌曲,进一步感受《蓝色多瑙河》的意识
魅力。
学生聆听、感
受音乐,对比
分析两种音
乐表现形式
的特点。
学生通过对比
欣赏—分析,感
受声乐、器乐两
种不同的音乐
表现形式。
《音乐情绪》
教案
教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环节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张灯结彩的画面,
背景音乐“春节序曲”,学生欣赏并思考:
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心情怎样?音乐表现了怎样
的情绪?
引出本课课题:《音乐情绪》。
欣赏思考
感受情绪
学生对音乐情
绪有初步的感
受,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春节序曲》初
赏
乐
曲
1、多媒体播放《春节序曲》资料,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
①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②你在什么场合听到过这首乐曲?
3、介绍作曲家——李焕之。
欣赏感受
聆听了解
通过初听,对乐
曲有初步的了
解认识。
再
次
赏
1、再次赏析,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
感受音乐形式
要素节奏、力
度、速度等要素
析
2、提出问题:
①乐曲所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
②乐曲的速度力度分别是怎样的?
③你在什么场合听到过这首乐曲?
3、深入分析乐曲每一部分。
4、师生分析总结。
感受音乐,想象
音乐所表达的
景象。
的艺术功效。
《小夜曲》1、多媒体播放《小夜曲》,学生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
的情绪特点。
2、提出问题:
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介绍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4、对比了解“小夜曲”、“夜曲”的概念及特点。
5、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歌曲,深入感受歌曲。
聆听音乐
感受情绪
哼唱音乐
深入感受
在听赏中自主
把握乐曲的情
绪和风格,感受
音色特点。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插曲初
赏
作
品
1、多媒体播放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插曲,学生欣赏并
思考:
①这首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②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2、介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约翰·威廉姆斯。
欣赏并思考引导学生逐步
学会自己分析、
感受和理解乐
曲,提高学生鉴
赏音乐的能力。
通过再次欣赏
与分析,深入感
知作品的魅力。
再
次
赏
析
1、观看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片段,进一步感受音乐。
2、提出问题:
①你听到了哪些乐器?它们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
绪?
②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深入分析乐曲
中提琴忧郁悲伤
小提琴哭泣
4、师生共同总结
深刻体会音乐
在电影中的作
用。
思考
分析
总结
作
业
1.完整聆听《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说出你对主题音乐变化的理解。
2.写出你所知道的小夜曲及其作曲家,欣赏体验后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