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1
多波束技术在水深测量中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实际应用场景:
1. 海洋测绘:多波束技术可以用于海洋测绘,获取海底地形和水深信息。
通过将多个声纳波束同时发射,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并分析这些信号的时间延迟、幅度和方向,可以精确测量水深和绘制海底地形图。
2. 港口和航道维护:多波束技术可用于港口和航道的维护工作。
通过定期的水深测量,可以检测出港口和航道中可能存在的浅滩、障碍物或沉积物,并进行及时清理和维护,以确保船只的安全通行。
3. 水文调查和河流管理:多波束技术也可用于水文调查和河流管理。
通过测量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体的水深和底质特征,可以帮助评估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监测泥沙运移,预测洪水风险等。
4. 水下建筑和管线巡检:多波束技术可应用于水下建筑和管线的巡检和检测。
通过获取水深数据和底质信息,可以帮助寻找并评估水下建筑物、海底管道和电缆等的状态和完整性。
5. 潜水运动和水下探险:多波束技术也被应用于潜水运动和水下探险中。
通过测量水深和探测水下地形,探险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水下环境,规划路线和活动,并确保安全进行潜水活动。
多波束技术的实际应用不仅限于以上几个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水深测量和水下探测领域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应用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是一座以防洪和发电为主要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之一,小浪底水利枢纽在保障当地水利安全和发展经济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领域也逐渐应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其中包括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
本文将介绍这一先进技术在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应用情况。
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一种用于水下测深的先进设备,它能够通过多波束扫描技术高效地测量水下地形,获得精准的水深数据。
与传统的单波束测深设备相比,Sonic 2026能够在同一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水深数据,并且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覆盖范围。
它在水利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小浪底水利枢纽,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被应用于多个方面。
它被用于枢纽水库的水文测量工作。
通过使用Sonic 2026进行水文测量,工作人员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水库内部的地形特征和水深分布情况,为水库管理和调度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Sonic 2026还广泛应用于枢纽下游河道的测量工作。
河道的水深和地形变化对于洪水防控和航道维护都具有重要意义,而Sonic 2026的高效测量能力使得这些工作可以更加迅速和准确地完成。
除了在水文测量方面的应用之外,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小浪底水利枢纽还发挥着其他重要作用。
在水下建筑物的巡检和维护中,Sonic 2026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获取水下结构的信息,为后续的维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Sonic 2026还能够对水域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帮助保护和恢复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展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性能。
它具有较高的测深精度和分辨率,可以满足水利工程中对于精准数据的需求。
Sonic 2026操作简便,便于工程人员上手操作,并且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
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库库容曲线测量中的应用摘要: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应用,为大中型水库的水下测量工作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为水库管理者进行科学化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多波束测深系统;库容曲线1.多波束测深系统简介多波束测深系统也称声纳阵列测深系统,利用超声波原理进行工作,系统由GPS定位系统、多波束换能器(探头)、光纤罗经、声速剖面仪、水深数据采集处理器、数据处理软件等构成。
与传统的单波束测深系统每次只能获得测量船垂直下方一个深度值相比,多波束测量能够获得一个条带覆盖区域内多个测量点的深度值,实现了从“点—线”测量到“线—面”测量的跨越,两种测量方式如图1所示:图1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射换能器阵列向海底发射宽扇区覆盖的声波,利用接收换能器阵列对声波进行窄波束接收,通过发射、接收扇区指向的正交性形成对水下地形的照射脚印,对这些脚印进行恰当的处理,一次探测就能给出与航向垂直的垂面内上百个甚至更多的水深值,从而能够精确、快速地测出沿航线一定宽度内水下目标的大小、形状和高低变化,比较可靠地描绘出水下地形的三维特征。
2.项目概况岗南水库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岗南镇附近的滹沱河干流上,距省会石家庄58km,是滹沱河中下游重要的大(Ⅰ)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5900km2,总库容15.71亿m3,水库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与下游28km处的黄壁庄水库联合控制流域面积23400 km2。
截至2016年,库区已有近30年未进行库区淤积及库容曲线的测量,对水库的安全运营带来潜在的威胁。
为了全面摸清水库现状,并对淤积趋势做出科学预测,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库效益,管理部门决定进行水库库区淤积及库容曲线修复测量。
3.测量方案项目测图范围为215m高程以下区域,总面积约89.5km2,其中水域部分约23.7 km2(相当于194m高程水位),陆上部分约65.6 km2。
陆上部分采用无人机低空数字摄影测量,水域部分采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和单波束测深系统完成:(1)对于水深3m以上的区域,采用EM3000D多波束系统完成。
多波束无验潮测深模式在深水基槽项目中的应用多波束无验潮测深模式在深水基槽项目中的应用随着我国海洋工程的蓬勃发展,深水基槽成为了进行水工实验和海洋工程设计的重要设施。
然而,深水基槽的设计与建设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其中包括深水域潮测深。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多波束无验潮测深模式应运而生,并在深水基槽项目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应用效果。
多波束无验潮测深模式是一种基于声学原理的技术手段,通过多个发射接收声纳波束进行测量和计算,实现对水深的快速、准确测定。
相较于传统的潮测深方法,多波束无验潮测深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它无需先验潮高数据,因此可以独立进行测量,不受潮汐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其次,多波束技术可以同时测量多个方向的声纳波束,提高了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它还可以实现对海底地貌的高分辨率测量,为深水基槽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更详尽的数据支持。
在深水基槽项目中,多波束无验潮测深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水深测量和地形测绘。
首先,它可以准确测量基槽内的水深,为模型试验提供准确的边界条件。
在设计阶段,准确的水深数据对基槽的尺寸和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和评估至关重要。
其次,多波束技术可以对基槽内的地形进行高精度测量,包括河床起伏、沉积物分布等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详尽的数据参考。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于基槽的场地评估和优化设计,还可以用于海洋工程建设和管线布局的规划。
在工程施工阶段,基于多波束无验潮测深模式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可大大降低施工风险和成本。
除了水深测量和地形测绘外,多波束无验潮测深模式还可应用于基槽内流场的测量。
通过对流场的测量,可以了解流场在基槽中的分布规律、速度变化等信息,为设计优化和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提供依据。
同时,多波束技术还可以通过对结构物的声学探测,检测并评估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基槽的工程施工和监测提供重要的支持。
然而,多波束无验潮测深模式在深水基槽项目中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多波束技术在深水域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 108 -工 程 技 术在采用多波束系统对深海探测领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多波束探测技术是目前一种新型水下地形探测方法。
随着现阶段高新科研领域内高端计算机、数字化定位和高精度传感器等辅助性手段的参与及支持,这项探测技术在市场内的应用开始逐步深化,并在科研工作的持续推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
与常规的单波束声纳探测技术相比,多波束系统能实现大范围、全覆盖和高精度测量[2]。
1 多波束系统的构成与测量为保证水下探测项目的顺利实施,应在应用前,对多波束系统的构成、测量与设备安装标定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要明确,一个完整可用的多波束系统主要由3个部分构成,分别为操作站、处理单元和探头,除此之外,为发挥系统在水下更高的作用与价值,还需要集成并安装系统动力传感器、定位装置、声速传感器、后处理程序和终端等[3]。
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在此过程中应明确,该系统与单波束测深装置的工作原理相同,均采用超声探测原理[4]。
探测装置是通过电声传感器向水下发出一道声波,再从水下接收一道回波,通过测量从水下发出声波到接收声波时间的方式计算水下深度[5]。
多波束系统的信号收发部分由两套方向性正交的探头构成,探头相互独立地进行收发,用这种方式,得到一条具有竖直方向的窄波束。
如图2所示。
2 水下探测项目实例以海域工程项目为例,根据工程需要,对该区域的海域进行水下多波束探测扫测。
经过现场勘测,扫测区域的面积约为200km ²。
由于该区域的地形较为复杂,海域的沙波较多且呈锯齿状,因此总体分析该海域受区域内沙波地貌分布的影响,区域地形起伏较为频繁且剧烈,相邻沙波波峰间形成沟壑状地形,如图3所示。
通过处理分析得到的数据成果能更直观地掌握海域地形沙波分布、大小和具体位置,便于为该海域工程建设和设计提供更精确的数据,研究决定使用多波束系统,对此区域进行水下探测[6]。
此次研究的海域潮汐引用理论深度基准面,该海域属于不规则全日潮,其余海域均为不规则半日潮。
SeaBat 8125多波束测量系统在长江水下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利用SeaBat 8125聚焦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下地形监测、隐蔽工程河床扫测、港口及码头扫床测量等水下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用TerraModel内业制图软件包输出多种形式的测量成果。
关键词:多波束光纤罗经声速剖面仪1.前言长江镇扬河段沿江各种水下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为了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对水下工程进行实时的监测,显得尤其重要。
为有效监测和控制和畅洲左汉口门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引进了高精度SeaBat 8125型聚焦多波束测深系统。
本文针对长江镇扬河段和畅洲左汉口门控制工程的各种情况,采用多种测量手段包括:回声测深仪、旁侧声纳和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工程的各个不同阶段使用的情况和效果,分析多波束测深系统在长江水下工程建设施工监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并结合口门潜坝工程,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施工进行指导和分析。
包括:抛枕的落距控制、断面测量、断面方量计算、水下地形测量套比分析、断面坡比的控制等。
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将可以广泛应用于航运、交通、港口、邮电、码头等各个行业,对其他长江水下工程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2.SeaBat 8125多波束测深系统在长江水下工程中的应用2.1 多波束系统简介SeaBat8125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下声纳单元发射和接收脉冲声波,声波被河床或水中物体反射,部分被探头接收,由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时间与声速的乘积即可计算出水深,它之所以被称为多波束,是相对于单波束而言,因为8125有多达240个相互独立的换能器组成,每次可同时采集240个水深信号,这240个换能器呈1200扇形夹角,每个波束角在扇形面上为0.5度,在纵向上为1 度(测船航向)并且以每秒1~40次(根据水深自动调整速率)的更新速率采集数据。
这样,它对水下地形测量是以一种全覆盖的方式进行,它测量的水下地形是一个面,其工作原理见下图1。
多波束工作示意图图1 工作原理在这个面上其测点的分布密度随测船的速度及水深不同而变化,且中心波束较边缘波束密度高。
多波速测深系统在水深测量中的应用摘要:多波束测深技术已经成为水下地形测量工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水深测量方法。
由于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一套多传感器的综合性测量系统,与单波束测深设备相比,其测深误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隐蔽性。
在多波束测量过程中,自然因素、仪器设备因素、人为操作因素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测量精度。
为获取高精度的多波束测量成果,必须对整个多波束测量过程进行严密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多波束测深系统;水深地形测量;水深数据;系统误差1 前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以及卫星定位测量的高速发展,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应用越来广泛,特别是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多波束测量已经成为水下地形测量的常规手段。
我国也陆续从国外引进大量多波束测深系统,并广泛应用于江河、水库、湖泊、海洋水下地形的测量。
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河道疏浚及港口、码头、桥梁工程的测量,并在抗洪抢险实时监测及溃口、崩岸监测,江岸堤防工程及险工险段水下监测,水下管线、电缆布设监测,水下工程检测,沉船、水下物体打捞搜寻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2 多波束测深系统组成一套完整多波束测深系统包括声呐湿端、干端显控计算机、辅助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和后处理系统。
其中,声呐湿端完成声学信号的发射和采集,并结合辅助传感器实现声学数据与传感器数据的同步及传输;干端显控计算机结合显控软件、采集软件和后处理软件,主要完成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从而获得水底绝对深度,即从基准水平面至水底的深度值。
多波束测深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多波束测深系统组成3 多波束测深系统水深测量应用在测量阶段,应收集测区已有的水文资料,并根据测区实地查勘情况及任务的要求制定周密的测量计划和多波束扫测质量控制方案,并使其贯穿整个多波束测量过程。
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深测量的应用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测区查勘与资料收集;(2)多波束系统的安装校准;(3)测量船动吃水测定;(4)测线布设。
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应用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水利工程的发展,测深系统在水文观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水下测深设备,其精准的测量能力和高效的工作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小浪底水利枢纽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是一座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
该枢纽的主要任务是调节梅江流域的水资源,保障周边农田的灌溉用水和城市生活的供水。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一个包括水库、水电站和水利输水系统在内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对其水文情况的监测和管理至关重要。
二、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简介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是由公司研发的一种先进的水下测深设备,它采用多波束成像技术,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实现高精度的水深测量。
该系统具有测量速度快、覆盖面积广、测量精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海洋勘测、水文测量、水下地质勘查等领域。
三、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应用1.水文测量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水文测量方面。
通过该系统的高精度测量,可以对枢纽周边水域的水深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的运行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测水深的变化,及时掌握水文情况变化趋势,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信息。
2.水下地貌勘查除了水文测量外,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还可以用于水下地貌的勘查。
通过该系统的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获取水域底部的地貌信息,包括河床起伏、淤泥分布、水下障碍物等情况,为水利工程的维护和修建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支持。
3.环境监测小浪底水利枢纽周边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维护有重要影响。
Sonic 2026多波束测深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水域的水深和地貌情况,及时发现环境变化,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数据支持。
心得体会:多波束测深系统在黄河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多波束测深系统是河道基础地形勘测中的一项高新技术产品,是一种全新的高精度、全覆盖式、高效率的测深技术。
它可以接收河底地形反射回波信号,根据各角度声波到达的时间延迟,得到水底多个点的水深值。
与单波束回声测深仪相比,多波束测深系统具有测量范围大、测量速度快、精度和效率高的优点,特别适合进行大面积的水下地形探测。
多波束测深系统主要由换能器、表面声速仪、剖面声速仪、罗经姿态仪、GPS 定位授时仪等设备组成。
其中,换能器同时测定水下多个点的回波时间,罗经姿态仪精确测定换能器的实时姿态,表面声速仪、剖面声速仪获得不同水深的声速,GPS确定换能器的实时空间坐标,GPS定位授时仪同步各个传感器数据的时间轴,确保各个数据在同一时刻产生。
由同一时刻的位置、姿态、声速、回波时间可以精确计算出各个点的空间坐标。
黄河系多泥沙河流,下游为游荡性河道,水流宽浅散乱。
因此,黄河下游床面形态的观测十分困难。
20世纪50年代末,黄河下游花园口河段曾利用测深杆进行了沙垄的观测。
但是,鉴于观测条件及观测技术的限制,获得的观测资料很少且不系统,难以完全反映花园口河段床面形态的特征。
鉴于此,在黄河花园口约5千米区域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不同时期的主河槽水下地形信息获取,用于研究黄河河水不同泥沙含量对黄河沙垄变迁的影响。
多波束测深系统利用回声测量水深,水越浅,泥沙含量越大,越容易在采集数据时形成噪点。
数据后处理时,必须首先对测量的原始数据进行去噪。
黄河沙垄变迁研究项目的数据后处理中,需要采用自动滤波和手动滤波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噪声。
从X年的观测结果来看,在花园口站流量为800~12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情况下,黄河下游花园口河段的床面形态主要表现为不均匀的沙垄,沙垄尺度沿河流方向及断面方向的分布都不均匀,沙垄波长一般在10~50米,波高在0.5~1.2米之间。
从观测河段的整体纵剖面来看,黄河下游花园口河段床面形态为复式沙垄,即存在一个波长800~1200米、波高3米左右的一个大沙垄,而上述小尺度的沙垄附着在这一大沙垄上。
水能经济
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刘军昌
【摘要】文章介绍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工作原理,以及在水利工程建设及后期运行中的应用,探讨影响其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措施,展望其未来发展。
【关键词】多波束测深;水利工程;水下地形测量
廊坊市广阳区水务局 河北廊坊 065000
1、多波束测深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组合设备,系统本身由发射接收换能器、信号控制处理器、运动传感器等组成,还需配备罗盘,姿态仪,定位GPS,数据采集和存储计算机,并且一般需要安装在导航船上工作。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单波束回声测深仪基本相同,即测量每个波束声波信号的旅行时间和反射角度,结合定位数据、测量船的姿态数据、声速数据来计算每个波束测得的水深。
2、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
分析、了解、评价和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影响,从而实现水利工程与河流流域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下地形测深系统是了解、掌握河流水下地形变化,解决水利工程修建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有效工具之一。
目前,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水下地形已成为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国内外运用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水下地形的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均已成熟。
2.1 水库淤积及冲刷测量
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泥沙含量较大,在河流上修建水库,导致河流水位提升,流速降低,必然造成泥沙淤积,而在水库下游,由于发电尾水及汛期泄洪的冲刷,对河床及河底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改变,威胁着水库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监测水下地形的变化,可为水库上游的清淤工程及水库下游的河床保护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信息,节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2 航道水下地形测量
航运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水利工程的修建,极大地改变了河道原有的水位变化,包括水流形态,冲淤方式改变等,水库上游水位上升,原有急流险滩可随着水位抬高而被淹没,航道水深增加,航道等级提高,而下游水量减少,水流形势发生较大改变,下游的航运能力降低,从而对整个河段的航运造成一定程度的改变。
这些变化极大地增加了航道运行的安全隐患,及时,准确的掌握这些变化,并作对应的调整可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可以准确清晰的了解、掌握水下地形,对水深,水下暗礁,浅滩等影响航运的因素准确掌握,提高航运安全。
相关学者运用SEABAT 8101多波束测深系统在三角碛河段卵石沙波运动观测中对一段航道试验段做了2次重复水深测量,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多波束测量的水深资料可反映水下微地形和分析局部沉积物运移趋势,且具有传统单波束测深不可比拟的优势;利用RESON SeaBat 7125多波束测深系统对丹东大东港航道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并与单波束测量的水深数据进行比较,其应用于航道测量是可行的,其测深精度完全可以满足航道管理和航标维护的要求。
2.3 水流场模拟
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变了原来河流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流流速的改变,导致部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为了了解生态环境改变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降低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模拟水流流速改变十分必要。
获取水下地形数据则是进行模拟的前提,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可以快速、高效获得准确的水下地形数据。
3、影响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精度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根据国内外研究状况,结合多波束测深系统实际操作应用,笔者发现所获得的水下地形地形测量的精度和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多波束测量质量和精度的主要因素如下。
3.1 设备因素
多波束测深系统是组合设备,每一个仪器的本身精度和系统安装精度都会对最终的成果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多波束换能器安装在导航船上,这很容易导致仪器实际位置不可能完全水平,同时在测量过程中受风、涌、波浪等因素影响,换能器与真实水平面总会存在夹角,我们通常把换能器与船只水平面纵向的夹角称为纵摇偏差,换能器与船只水平面垂直方向的夹角为横摇偏差。
每一个横摇角与纵摇角都包含一个动态分量和静态分量。
动态分量可以通过姿态仪予以校正;静态分量是由于设备安装在导航船造成的,称之为横摇偏角和纵摇偏角。
罗经安装的指向与船艏指向可能存在偏差,我们称这个偏差叫艏向偏差;由于定位系统与测深系统不同步,使测深点产生位移,导致测得的河底地形发生变形,这种效应通常称为定位时延误差。
对于这些影响因素,通常在条件允许下选用更加精准的定位仪器,而仪器安装时产生的横摇偏差,纵摇偏差,定位时延误差及艏向偏差,需要在实地测量前,选择合适的已知地形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计算的校准步骤,有效提高测量精度。
3.2 环境因素
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实地测量过程中,受到当地环境影响,也会对测量精度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因素有水面的风速,浪涌,船速,水下地形的复杂程度等,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通常影响导航船的稳定包括水面风速过大引起浪涌较大、船速过快,导致接收的回波信号减少包括水下地形的复杂程度、船速过快。
为减少这些环境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实地测量时,通常会选择在天气良好,风浪较小时间段,保持船体平稳慢速行驶,适当增加测量回次从而尽量提高测量精度。
4、应用展望
水下地形测量技术受益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材料工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
多波束测深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单波束测深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单点测量改变成线式测量,并可以得到三维立体图,使水下地形测量技术发展到新的高度。
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一种有着高分辨率,高稳定性,全覆盖的水下地形设备,能更快更精准的绘制水下地形,大大减少了用户测量时间与成本,是当今水深测量和水底地形勘测最先进的测量设备,必将成为水下地形测量主要工具之一。
参考文献:
[1]张从奎,蒋方强,陈宏乾.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内河航道测量中的运用[J].中国水运(上半月),2014(4):40-42.
[2]付伟.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大东港航道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1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