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
- 格式:docx
- 大小:18.23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民歌》教案龙门职业技术学校巢振英
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它是什么体裁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
、提出问题:
①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②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提出问题:
①这首民歌是什么体裁?
②歌曲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①歌曲是什么体裁的?
②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师生共同了解“小调”的定义及其音乐特点。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江苏民歌《茉莉花》
、提出问题:
①歌曲在旋律、节奏、演唱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②它与江苏《茉莉花》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阐述结论:。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案课时分配表第一章情感目标:聆听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体会音乐传递出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基本流程:【课堂导入】由音乐老师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如:(1)你经常在哪些场合中听到音乐?(2)你喜欢听音乐吗?经常听哪些类型的音乐?(3)你觉得人们在什么情形下会听音乐?(4)生活中,哪些场合会播放音乐?如果没有音乐,世界会变成怎样的?(5)你会去剧院听音乐会吗?在简短的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接下来,老师播放两首速度和力度不一的歌曲,让学生静心感受。
歌曲1 歌曲2老师提问: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出本节课题——音乐的要素。
【基础知识】音乐的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主要包括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
这些要素之间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
1.速度和力度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
力度又称音强,是指音的强弱程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音乐的速度越快、力度越大,越让人紧张、兴奋;速度越慢、力度越小,越让人放松、沉静。
2.节奏和旋律节奏是有一定速度和音调的节拍,如有的节奏是“嘭恰,嘭恰恰”,有的是“咚咚呛”等。
旋律是由一系列不同或相同音高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音的序列。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是构成音乐美的主要艺术手段。
3.调式和曲式调式是指乐曲中的各音在音高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各音之间的内在规律。
调式因所包含的音数量不一、各音同主音所构成的音高关系不同而有多种形式。
曲式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
音乐结构单位的名称有动机、乐节、乐句、乐段等,其中动机为最小单位,至少包括一个强音和一个弱音,两个动机可构成一个乐节,两个乐节可构成一个乐句,两个乐句可构成一个乐段。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设计--中国民歌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是什么?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山歌的音乐特点。
通过欣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让学生感受山歌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3东北民歌1、播放《二泉映月》的MTV,学生欣赏。
初听2、提出问题:乐①这首歌曲是什么体裁?聆听体验感受歌曲的意境思考回答通过欣赏东北民歌《二泉映月》,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色和氛围,提高学生对东北民歌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曲②它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东北民歌的音乐特点。
通过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东北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问题引导、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分析、思考、总结中逐步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歌曲的旋律、节奏、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歌曲旋律和情感表达。
4、总结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维吾尔族民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有力,情感表达深刻真挚。
5、学生学唱歌曲,进一步体会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6、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对于人们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影响。
学生将通过聆听和体验来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魅力。
教师将引导学生总结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明朗热情奔放,节奏欢快密集,具有维吾尔舞蹈的韵律,速度较快。
学生将跟随旋律轻声哼唱,进一步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
在播放《蝉之歌》的影像资料后,学生将欣赏、聆听并感受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
他们将留意侗族大歌独特的演唱方式并分组讨论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
学生还将了解侗族大歌的相关知识,感受多声部民歌的音色特点。
作业包括欣赏不同演唱版本的民歌《绣荷包》,把握它的演唱风格。
学生还要找出三首自己喜欢的不同地域的中国民歌,并与同学分享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大纲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通用执笔人:适用学期:审核人:学时:36制(修)订时间:2019.8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公共艺术—音乐篇》是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声乐艺术、器乐艺术、戏剧艺术、影视和舞蹈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欣赏与鉴别音乐艺术作品。
同时,本课程还以课堂互动、音乐名片和拓展提高等方式丰富课程内容,采用艺术欣赏、讲座、学生演示等方式作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好地对其进行艺术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明确音乐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型等,奠定其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理论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欣赏和分析音乐艺术作品,可以了解民族和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情况,深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从中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激发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和人文修养。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可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也可作为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进行艺术实践,为学好其他艺术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一)知识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
(2)了解音乐艺术的各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了解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发展情况。
(4)了解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规律。
(5)掌握音乐艺术鉴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观察力、判断力和感受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艺术观,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走进歌剧》教案学科音乐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课题《走进歌剧》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歌剧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2、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歌剧的各种表演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及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在欣赏乐曲后,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自己的感受,分享音乐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歌剧的各种表演形式教学难点深入歌剧的艺术内涵11教 法启发引导法 视听法 积极评价法学 法体验法 总结归纳法 讨论法附 页教学 环 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 新 课 导 入播放《茉莉花》音乐片段,提出问题:1、 你听过这段音乐吗?2、 你知道这段音乐在那部歌剧中出现过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歌剧》去体会歌剧的艺术聆听 欣赏 思考从学生熟悉的歌曲茉莉花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课题1聆听欣赏一、视频欣赏、提出问题:1、乐曲的第一段旋律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2、乐曲的第二段旋律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面?3、乐曲的第三段旋律有了怎样的变化?预示着主人公会有怎样结局?二、师生总结第一段是欢快的进行曲,表现了斗牛士入场时、英勇、兴奋地场面,第二段旋律柔美,后面又回到了欢快的主题,第三段气氛突变,在不和谐的氛围中预示了主人公悲惨的结局。
欣赏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感受力。
11今 夜 无 人 入 睡作 品 作 者 介 绍一、了解作者、演唱者了解作曲家普契尼和演唱者帕瓦罗蒂的生平及代表作。
二、了解故事情节了解无人入睡的歌词和所表达的涵义。
了解作品、作者及演唱者让学生了解作品,为欣赏音乐打好基础聆 听 欣 赏播放音乐,提出问题: 1、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3、歌曲的演唱力度有怎样的变化?师生总结:这首歌曲旋律细腻而抒情,歌曲表达了主人诉说公主要查处自己的身份,自己复杂的内心活动。
《公》教案(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附件版)教案:《公》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的概念,认识到公是一种道德品质,体现在公正、公平、公开等方面。
2.培养学生聆听他人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倾听意识和倾听技巧。
3.培养学生的感悟力,使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公的存在,并能够表达自己对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1.公的概念和内涵2.聆听的重要性和技巧3.感悟的方法和表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公的概念和内涵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公”的理解和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公的含义和体现方式。
二、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公的概念,包括公正、公平、公开等方面。
2.通过实例讲解公的体现方式,如公共设施、公共政策等。
三、讨论(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公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课时:聆听的重要性和技巧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聆听的认识和态度。
2.引导学生思考聆听的重要性和技巧。
二、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聆听的重要性和技巧,如专注、不打断、理解等。
2.通过实例讲解聆听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练习(10分钟)1.学生进行聆听练习,教师提供一些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2.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聆听技巧。
第三课时:感悟的方法和表达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感悟的认识和态度。
2.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的方法和表达方式。
二、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感悟的方法,如观察、体验、思考等。
2.通过实例讲解感悟的表达方式,如写作、绘画、演讲等。
三、实践(10分钟)1.学生进行感悟实践,教师提供一些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2.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感悟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学生对公的理解和感悟的深度。
2.学生聆听技巧的提高程度。
3.学生感悟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公的概念和内涵。
公共艺术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公共艺术音乐教案目标:1. 了解公共艺术音乐的概念和意义。
2. 探索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音乐。
3. 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的欣赏能力。
4. 鼓励学生参与公共艺术音乐活动。
教案步骤:导入(5分钟):1. 引入公共艺术音乐的概念,解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 与学生分享一些著名的公共艺术音乐作品,如音乐会、街头表演等。
探索(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对公共艺术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公共艺术音乐作品,并向全班展示,解释他们选择该作品的原因。
学习(20分钟):1. 听音乐会:播放一段公共艺术音乐会的录像或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他们的感受和观察。
2. 分析音乐会:与学生一起分析音乐会的要素,如乐器、演奏技巧、演出者等,让他们了解音乐会的组成部分。
实践(15分钟):1.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项公共艺术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表演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公共艺术音乐的魅力。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参与活动的感受和体会,鼓励他们思考公共艺术音乐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总结(5分钟):1. 总结学习内容:回顾公共艺术音乐的概念和不同类型。
2.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支持公共艺术音乐。
教案延伸活动:1. 学生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公共艺术音乐作品,可以是歌曲、曲调或乐器演奏等。
2. 参观音乐会: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公共艺术音乐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欣赏。
教案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活动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3. 学生反思:评估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活动的反思和思考能力。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教案内容符合学生所在教育阶段的要求。
2. 适当调整教案步骤和时间,以适应班级的实际情况。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戏曲》教案
播放京剧片段,提出问题
1.你欣赏过这段视频吗?
2.你知道这段视频是哪种艺术表演形式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戏曲,去体会戏曲的艺术魅
力。
2
一、了解京剧
了解京剧的起源及京剧的四大行当(生、
旦、净、丑)及京剧唱腔的分类(抒情性、叙
事性和戏剧性)。
二、了解《贵妃醉酒》及《海岛冰轮初转腾》
的故事情节
一、视频欣赏、提出问题
3
了解《四母探郎》及《坐宫》的故事情节、
剧情概要
《坐宫》是一折极其著名的生、旦唱功
戏,唱腔几乎囊括了“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
4
了解《三岔口》的故事情节、剧情概要
《三岔口》是最经典的京剧传统武戏之一,
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三岔口》的故事主要
源于《杨家将演义》中的一段戏。
5
了解昆曲《牡丹亭》及《游园惊梦》的故事
情节、剧情概要
6
7
了解越剧《红楼梦》及《金玉良缘》的故事
情节、剧情概要
《金玉良缘》是越剧《红楼梦》中一段脍炙
人口的经典唱段。
一、视频欣赏、提出问题
8
9
10。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反思
中职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艺术活动,特别是流行歌曲、街舞,具有天然的艺术学习动机。
这就是《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的基础,也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出发点。
其次,教材内容注重系统性,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
尽管学生音乐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是学生对艺术(音乐)的兴趣爱好还是很强烈。
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音乐的感受能力、探究能力、理解能力。
通过鉴赏音乐了解歌剧的各种表演形式以及话剧的认识。
话剧所描绘的各种任务形象,话剧的作用。
歌剧是歌唱出来的故事,它综合了音乐、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共同构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艺术殿堂。
本节课教学基本达到目标,成功之处在于利用观看作品视频结合所讲解的相关概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讨论作品与交响乐团位置,巩固了所学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
深入理解话剧的表演形式: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的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的无伴奏对白或独白,演员通过身体和语言来表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线索。
教学过程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是开放的、灵活的、动态生成的。
任何一种有目的的教学活
动,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进行“预设”。
如果重新再上这堂课则要多准备素材,用于课堂分析讲解,是课堂更生动。
德力格尔桑
2018年5月4日。
《音乐表现形式》教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音乐的表现形式。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乐▏我和你1、想一想:同学们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是哪首歌曲吗?2、介绍作曲家——陈其钢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4、师生交流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5、学唱歌曲聆听体验感受声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
讨论对音乐的感受感受《我和你》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感受能力。
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
6、师生共同分析歌曲旋律,学生思考: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7、深入理解,启发学生这首歌的名字紧紧指“我”和“你”两个人吗?它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8、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讨论旋律的特点,从而了解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轻轻哼唱,感受音乐的中国风味,体会音乐传递的信息。
器乐曲▏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序奏”1、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①乐曲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的?②在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3、了解《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4、认识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及其主要音乐作品。
欣赏听辨:音乐的变化及乐器的运用。
讨论总结聆听了解学生从音乐要素上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器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加深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器乐曲▏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5、再次赏析乐曲并思考:音乐的速度、力度、音量是怎样的?“第一首圆舞曲”1、多媒体播放第一圆舞曲音乐,学生聆听感受。
①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指导探究,讨论交流3、再次欣赏,学生跟随音乐哼唱并思考:①第一圆舞曲分为几部分?②它的速度是怎样的?③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4、师生共同分析总结6、总结出圆舞曲、舞曲的定义。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一单元聆
听与感悟)
《音乐表现形式》
教案
学科课题教材音乐
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音乐表现形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 1.初步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知识目标 2.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3、把握舞曲、圆舞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能轻声哼唱奥运主题歌《我和你》。
情感目标欣赏中表达与体验内心情感,感悟人生,得到愉悦的精神享受。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声乐、器乐两种音乐表现形式的音乐特点。
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的表现形式、,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
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学法
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 1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音乐的表现形式。
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声乐 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 1、想一想:同学们知道20XX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是哪首歌曲吗? 2、介绍作曲家——陈其钢聆听体验感受声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
4、师生交流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5、学唱歌曲讨论对音乐的感受
2
引导学生对音观看视频思考问题乐的表现形式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的?▏我和你感受《我和你》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感受能力。
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
6、师生共同分析歌曲旋律,学生思考: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7、深入理解,启发学生这首歌的名字紧紧指“我”和“你”两个人吗?它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8、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器乐曲“什么样的景象?序奏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②在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①乐曲主要哪些乐器演奏的 1、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轻轻哼唱,感受特点,从而了音乐的中国风解中国民族味,
体会音乐传五声调式。
递的信息。
讨论旋律的欣赏听辨:音乐的变化及乐器的运用。
讨论总结聆听了解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器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加深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 3、了解《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 4、认识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学生从音乐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及其要素上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主要音乐作品。
3
5、再次赏析乐曲并思考:音乐的速度、力度、音量是怎样的? 1、多媒体播放第一圆舞曲音乐,学生聆听感受。
器乐曲①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第一首圆2、指导探究,讨论交流 3、再次欣赏,学生跟随音乐哼唱并思考:①第一圆舞曲分为几部分?②它的速度是怎样的?③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6、总结出圆舞曲、舞曲的定义。
1、欣赏与感受女声合唱演绎的《蓝色多瑙河》。
聆听欣赏交流讨论通过听辨音乐音色,想象乐曲描绘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
把握舞曲、圆舞曲的音乐特点。
▏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思考问题舞曲”学生通过对比女声合唱2、提出问题女声合唱演绎的《蓝色多瑙河》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聆听、感欣赏—分析,感受音乐,对比受声乐、器乐两分析两种音种不同的音
乐乐表现形式表现形式。
的特点。
3、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对比感受两种音乐表现形式。
▏《蓝色多瑙河》 4、跟随音乐哼唱歌曲,进一步感受《蓝色多瑙河》的意识魅力。
4
心灵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和体验。
感悟思考总结落实情感目标作业选两首自己最喜欢的声乐曲和器乐曲,说说喜欢的理。
《音乐情绪》
教案
学科课题音乐
课时 2课时课型新授课《音乐情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作品的情绪。
1、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辩听音乐、分析音乐特教学目标点及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能力目标情。
2、通过对乐曲的欣赏、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在欣赏中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辩听音乐、分析音乐特点及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发展变化,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
5
《音乐表现形式》
教案
学科课题教材音乐
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音乐表现形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 1.初步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知识目标 2.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3、把握舞曲、圆舞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能轻声哼唱奥运主题歌《我和你》。
情感目标欣赏中表达与体验内心情感,感悟人生,得到愉悦的精神享受。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声乐、器乐两种音乐表现形式的音乐特点。
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的表现形式、,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
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学法
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 1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音乐的表现形式。
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声乐 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 1、想一想:同学们知道20XX年北京奥运
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是哪首歌曲吗? 2、介绍作曲家——陈其钢聆听体验感受声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
4、师生交流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5、学唱歌曲讨论对音乐的感受
2
引导学生对音观看视频思考问题乐的表现形式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的?▏我和你感受《我和你》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感受能力。
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
6、师生共同分析歌曲旋律,学生思考: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7、深入理解,启发学生这首歌的名字紧紧指“我”和“你”两个人吗?它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8、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器乐曲“什么样的景象?序奏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②在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①乐曲主要哪些乐器演奏的 1、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轻轻哼唱,感受特点,从而了音乐的中国风解中国民族味,体会音乐传五声调式。
递的信息。
讨论旋律的欣赏听辨:音乐的变化及乐器的运用。
讨论总结聆听了解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器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加深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管弦乐曲《蓝色多瑙
河》” 3、了解《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 4、认识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学生从音乐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及其要素上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主要音乐作品。
3
5、再次赏析乐曲并思考:音乐的速度、力度、音量是怎样的? 1、多媒体播放第一圆舞曲音乐,学生聆听感受。
器乐曲①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第一首圆2、指导探究,讨论交流 3、再次欣赏,学生跟随音乐哼唱并思考:①第一圆舞曲分为几部分?②它的速度是怎样的?③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6、总结出圆舞曲、舞曲的定义。
1、欣赏与感受女声合唱演绎的《蓝色多瑙河》。
聆听欣赏交流讨论通过听辨音乐音色,想象乐曲描绘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
把握舞曲、圆舞曲的音乐特点。
▏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思考问题舞曲”学生通过对比女声合唱2、提出问题女声合唱演绎的《蓝色多瑙河》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聆听、感欣赏—分析,感受音乐,对比受声乐、器乐两分析两种音种不同的音乐乐表现形式表现形式。
的特点。
3、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对比感受两种音乐表现形式。
▏《蓝色多瑙河》 4、跟随音乐哼唱歌曲,进一步感受《蓝色多瑙河》的意识魅力。
4
心灵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和体验。
感悟思考总结落实情感目标作业选两首自己最喜欢的声乐曲和器乐曲,说说喜欢的理。
《音乐情绪》
教案
学科课题音乐
课时 2课时课型新授课《音乐情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作品的情绪。
1、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辩听音乐、分析音乐特教学目标点及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能力目标情。
2、通过对乐曲的欣赏、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在欣赏中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辩听音乐、分析音乐特点及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发展变化,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