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奥数第24讲-包含与排除(教)
- 格式:docx
- 大小:380.51 KB
- 文档页数:10
(二十九)包含与排除(上)《奥赛天天练》第二十一讲《包含与排除》。
包含与排除问题也叫重叠问题,从三年级奥数课堂开始由浅入深逐步学习,此类问题说明及容斥原理具体内容,请查阅:三年级奥数解析(三十九)重叠问题与容斥原理四年级奥数解析(二十九)容斥原理这一讲将在三、四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用容斥原理二解答稍复杂的包含与排除问题。
【容斥原理二】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则:三类元素总个数二A类元素个数+B类元素个数+C类元素个数一既是A类乂是B类的元素个数一既是A类乂是C类的元素个数一既是B类乂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乂是B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
【原理证明】如下图,三个圆片两两重叠,用红色圆片面积表示A类事物元素个数、黄色圆片面积表示B类事物元素个数、蓝色圆片面积表示C类事物元素个数,三个圆片覆盖的总面积就表示三类元素的总个数:A、B、C三个圆片共同重叠的正中间的一块,覆盖了三层圆片,重叠了2次;剩下的重叠部分都覆盖了两层圆片,重叠了1次。
三个圆片覆盖的总面积就等于三个圆片的面积之和减去重叠部分的面积,重叠1次的减去重叠面积,重叠2次的减去重叠面积的2倍。
但用三个圆片的总面积依次减去AB的重叠部分、AC的重叠部分和BC的重叠部分,重叠1次的面积正好减去了,可三个圆片共同重叠的部分既属于AB的重叠部分,也属于AC的重叠部分,同时属于BC的重叠部分。
这一块儿面积重叠2次,却减去了3次,多减了1次,要补上去。
所以:三类元素总个数二A类元素个数+B类元素个数+C类元素个数一既是A类乂是B类的元素个数一既是A类乂是C类的元素个数一既是B类乂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乂是B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
【题目】:在参加数学竞赛的46人中,做对第二题的有32人,做对笫4题的有24人,两道题都做对的有20人,两道题都没有做对的有儿人?【解析】:用做对第2题与做对第4题的人数和,减去两题都做对的人数(重叠部分),求出的就是这两题中至少做对了一题的人数:32+24-20=36 (人)。
第4讲包含与排除内容概述有重叠部分的若干对象的计数问题。
能利用文氏图进行辅助分析,弄清文氏图中每部分的含以;结合文氏图理解两个对象和三个对象的容斥原理;灵活处理具有一些不确定性的计数问题,以及其他形式的重复计数问题。
兴趣篇1.某次练习共有2道题,做对第一题的有40人,这40人中有13人第2题做错了,那么第1题第2题全对的共有多少人?答案:27人解析:40-13=27人。
2.暑假里,萱萱和小高一起讨论“金陵十八景”。
他们发现十八景中的每一处都有人去过,而且有五处是两人都去过的。
如果萱萱去过其中的十二景,那么小高去过其中的几景?答案:11景解析:方法一:画文氏图:圆A是萱萱去过的地方,圆B是小高去过的地方。
这样①号部分表示的是只有萱萱去过的地方,②号部分表示的是两个人都去过的地方,③号部分表示的是只有小高去过的地方。
根据条件知:萱萱去过12景,也就是圆A共12景;他们一共去了18景,所以圆A与圆B一共包括18景;于是③有18-12=6景。
两人都去过的有5景,也就是说②有5景。
小高去过的是②和③,共5+6=11景。
方法二:运用容斥原理:对于两个对象A和B,有这样的公式:A与B的总数=A+B-A和B的重叠。
因此小高去过的有18+5-12=11景。
3.在一群小朋友中,有12人看过动画片《黑猫警长》,有21人看过动画片《大闹天宫》,并且有8人两部动画片都看过。
请问:至少看过其中一部的小朋友有多少人?答案:25人解析:方法一:画文氏图:圆A表示看过《黑猫警长》的人,圆B表示看过《大闹天宫》的人,这样②是两个都看过的人,有8人。
有12人看过《黑猫警长》,①②共12人;有21人看过《大闹天宫》,②③共21人;只看过《大闹天宫》的人是③,它有21-8=13人。
因此,①②③加起来共有12+13=25人。
方法二:根据容斥原理,得12+21-8=25人。
4.一群小朋友共有40人,他们都喜欢吃馒头或者米饭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喜欢吃馒头的有30人,两种都喜欢吃的有7人,那么喜欢吃米饭的有多少人?答案:17人解析:方法一:画出文氏图解答(图略,可参考前两题).只喜欢吃馒头的有30-7=23人;喜欢吃米饭的有40-23=17人.方法二:根据容斥原理,得40+7-30=17人。
第33周包含与排除(容斥原理)专题简析:集合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全体,它是数学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如某班全体学生可以看作是一个集合,0、1、2、3、4、5、6、7、8、9便组成一个数字集合。
组成集合的每个事物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如某班全体学生组成一个集合,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数字集合中有10个元素。
两个集合中可以做加法运算,把两个集合A、B合并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的集合C。
计算集合C的元素的个数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包含与排除:先把A、B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再“排除”A、B两集合的公共元素的个数,减去加了两次的元素,即:C=A +B-AB。
在解包含与排除问题时,要善于使用形象的图示帮助理解题意,搞清数量关系的逻辑关系。
有些语言不易表达清楚的关系,用了适当的图形就显得很直观、很清楚,因而容易进行计算。
例1五年级96名学生都订了报纸,有64人订了少年报,有48人订了小学生报。
两种报纸都订的有多少人?分析用左边的圆表示订少年报的64人,右边的圆表示订小学报的48人,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两种报刊都订的人数。
显然,两种报刊都订的人数被统计了两次:64+48=112人,比总人数多112-96=16人,这16人就是两种报刊都订的人数。
练习一1,一个班的52人都在做语文和数学作业。
有32人做完了语文作业,有35人做完了数学作业。
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2,五年级有122人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人至少有一门功课得优。
其中语文得优的有65人,数学得优的有87人。
语文、数学都得优的有多少人?3,某班有50名学生,在一次测验中有26人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有21人满分。
如果两次测验都没得过满分的学生有17人,那么,两次测验都得满分的有多少人?例2:某校教师至少懂得英语和日语中的一种语言。
已知有35人懂英语,34人懂日语,两种语言都懂的有21人。
这个学校共有多少名教师?分析把懂英语和懂日语的人数加起来得35+34=69人,但是,两种语言都懂的21人被统计过两次,应该从69里去掉一个21才能得出这个地区外语教师的总人数:69-21=48人。
华杯赛计数专题:4包含与排除基础知识:1.包含与排除的思想,是为了解决计数分类的过程中,出现重复计数的情况.2.基本的想法:减去重复计算的,多算了几次,就减几次,常用工具文氏图.3.两个对象及三个对象的容斥原理,利用文氏图帮助理解.4.容斥原理中的最值问题,可以利用线段图.引子:从7本不同的数学书和8本不同的语文书中,选出6本书,不能全是同一种的书,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用前面学的知识能解决吗?还有别的方法吗?总结:当正面计数比较繁琐、困难时,可以从反面考虑,即从总的数量减去不符合要求的数量.例1.学生要从八门课中选学三门,如果数学课与钢琴课时间冲突,不能同时学,那么共有几种选课的方法?【答案】50(种)【解答】所有的选课方法一共有种,数学课和钢琴课都选学的方法有种,其中代表数学课和钢琴课都选学,其中代表从剩余的课程中再选学1门.所以符合题意的选课方法一共有种.例2.从4台不同型号的TCL电视机和5台不同型号的Haier电视机中任意取出3台,其中至少要有TCL与Haier电视机各1台,不同的取法共有多少种?【答案】70(种)【解答】9台不同的电视,随意选取3台,一共有种方法.其中包括只选取Haier的方法一共种,还包括只选取TCL的方法一共种.所以符合题意的方法一共有84-10-4=70种.例3.7个同学站成一排,要求其中的甲不排头,乙不排尾,有多少种排法?思考:答案是吗?为什么【答案】3720(种)【解答】7个同学随意排列,共有种排法,若甲排在头,则剩下的6个同学全排列,一共有种排法,同理,若乙排在尾,一共有种排法,若同时满足甲在排头、乙在排尾,共有种排法,根据容斥原理,符合题意的排法共有种.例4.板报组有10名同学,每个人至少擅长绘画或写文章中的一种,已知其中7个人擅长绘画,5个人擅长写文章,要从中选出两个人担任组长,要求其中既有擅长绘画的也有擅长写文章的,那么有多少种选组长的方法?如果要从中选出两名同学去参赛,分别参加绘画比赛和作文比赛,那么有多少种参赛方法?【答案】32(种)【解答】因为10名同学中7个人擅长绘画,5个人擅长写文章,所以既擅长绘画又擅长写文章的有5+7-10=2个人,所以只擅长绘画的有5个人,只擅长写文章的有3个人, 选组长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先从擅长绘画的人中选1个,再从剩下的人中选1个,共有5×5=25种选法;第二类:从既擅长绘画又擅长写文章的2个人选1个,再从擅长写文章的3个人中选1个,共有2×3=6种选法;第三类:选2个既擅长绘画又擅长写文章的,共有1种选法;综合共有25+6++1=32种.例5.一次考试共有A、B、C三道题,一共有100个人参加了这次考试.其中,答对A 题的有50人,答对B题的有60人,答对C题的有20人.已知答对C题的人在A、B两道题中至少还答对了一道题,且只答对A题的有24人,只答对A题和B题的有10人,还有10个人A、B均未答对.那么有________个人只答对了B题.【答案】36(人)【解答】因为100人中有10人A、B两题均未答对,所以有90人至少答对A,B中的一道.又因为50人答对A题,60人答对B题,所以至少答对A、B两题的有50+60-90=20人.即答对AB两题或答对ABC三题的人合起来有20个.而只答对AB两题的人有10个,所以ABC三个题全答对的人有20-10=10个.由于有24人只答对A题,所以还有50-24=26人答对A题和至少另外一道题.这26人答对的题目只有3种可能:AB、AC和ABC.由上面的结论知只答对AC两题的应该有26-20=6个人.由于答对C的人在A、B两题中至少答对一道,所以答对C的20个人答对的题目也只有三种可能:AC、BC和ABC.那么只答对BC两题的有20-6-10=4人.现在已知答对AB两题的有10人,答对BC两题的有4人,答对ABC的有10人,而至少答对B一个题目的一共有60人,所以只答对B一个题的有60-10-4-10=36人.例6.某班级要从4名男生、2名女生中选派4人参加某次社区服务,如果要求至少有1名女生,那么不同的选派方案有种.【答案】14(种)【解答】6个人中选4个,共有种选法,选4个男生,共有种选法,所以符合题意的选法共有种.例7.从6双手套中取出4只,则至少取出一双的方法有种.【答案】255(只)【解答】有6双手套,即12只,从12只中任选4只,共有种,若选出的4只均不同双,则分步进行,第一步,从6双中选出4双,共有种;第二步,在选出的4双中分别选出左手或右手,共有,根据乘法原理:若选出的4只均不同双的选法共有种,所以符合题意的选法共有种.例8.在4×4的方格表里写上两个A和两个B(每个方格里至多写一个字母),那么相同字母既不同行也不同列的写法有多少种?【答案】3960(种)【解答】写入两个A既不同行也不同列的写法共有种,同理写入两个B既不同行也不同列的写法共有种,依次写入A、B,共有种写法.若A、B写入同一个方格中,可以分为两类考虑,第一类:A、B有两个格子均重合,共有72种写法;第二类,A、B中有一个格子重合,共有种写法;所以若A、B写入同一个方格中共有种写法,综上符合题意的共有种写法。
第33周包含与排除(容斥原理)专题简析:集合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全体,它是数学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如某班全体学生可以看作是一个集合,0、1、2、3、4、5、6、7、8、9便组成一个数字集合。
组成集合的每个事物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如某班全体学生组成一个集合,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数字集合中有10个元素。
两个集合中可以做加法运算,把两个集合A、B合并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的集合C。
计算集合C的元素的个数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包含与排除:先把A、B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再“排除”A、B两集合的公共元素的个数,减去加了两次的元素,即:C=A+B-AB。
在解包含与排除问题时,要善于使用形象的图示帮助理解题意,搞清数量关系的逻辑关系。
有些语言不易表达清楚的关系,用了适当的图形就显得很直观、很清楚,因而容易进行计算。
例1五年级96名学生都订了报纸,有64人订了少年报,有48人订了小学生报。
两种报纸都订的有多少人?分析用左边的圆表示订少年报的64人,右边的圆表示订小学报的48人,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两种报刊都订的人数。
显然,两种报刊都订的人数被统计了两次:64+48=112人,比总人数多112-96=16人,这16人就是两种报刊都订的人数。
练习一1,一个班的52人都在做语文和数学作业。
有32人做完了语文作业,有35人做完了数学作业。
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2,五年级有122人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人至少有一门功课得优。
其中语文得优的有65人,数学得优的有87人。
语文、数学都得优的有多少人?3,某班有50名学生,在一次测验中有26人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有21人满分。
如果两次测验都没得过满分的学生有17人,那么,两次测验都得满分的有多少人?例2:某校教师至少懂得英语和日语中的一种语言。
已知有35人懂英语,34人懂日语,两种语言都懂的有21人。
这个学校共有多少名教师?分析把懂英语和懂日语的人数加起来得35+34=69人,但是,两种语言都懂的21人被统计过两次,应该从69里去掉一个21才能得出这个地区外语教师的总人数:69-21=48人。
第4讲包含与排除内容概述有重叠局部酌假设干对象的计数问题.能利用文氏图进行辅助分析,弄清文氏图中每局部的含义;结合文氏图理解两个对象和三个对象酌容斥原理;灵活处理具有一些不确定性酌计数问题,以及其他形式的重复计数问题.典型问题兴趣篇1.暑假里,小悦和冬冬一起讨论“金陵十八景〞.他们发现十八景中的每一处都有人去过,而且有五处是两人都去过的.如果小悦去过其中的十二景,那么冬冬去过其中的几景?冬冬去的景有18+5-12=11处2.在一群小朋友中,有12人看过动画片?黑猫警长?,有21人看过动画片?大闹天宫?,并且有8人两部动画片都看过.请问:至少看过其中一部的小朋友有多少人?至少看过一部的小朋友有12+21-8=25人3.五年级一班45个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数学得总分值的有10人,数学及语文均得总分值的有3人,这两科都没有得总分值的有29人.请问:语文成绩得总分值的有多少人?至少有一科得总分值的人数是:45-29=16人,这样语文得总分值的人数是:16+3-10=9人4.某餐馆有27道招牌菜.小悦吃过其中的13道,冬冬吃过其中的7道,而且有2道菜是两人都吃过的.请问:有多少道招牌菜是两人都没有吃过的?至少有一人吃过的菜有13+7-2=18道,这样两人都没吃过的菜有27-18=9道。
5.如图4-I,甲、乙、丙三个圆的面积均为30,甲与乙、乙与丙、甲与丙重合局部的面积分别为6、8、5,同时被这三个圆覆盖的局部的面积为2.请问:(1)只被甲或乙覆盖,却不被丙覆盖的局部的面积是多少?(2)只被这3个圆中某一个圆覆盖的局部的面积是多少?只被甲覆盖的局部有30-6-5+2=21,只被乙覆盖的局部有30-6-8+2=18,这样只被甲或乙覆盖的局部有21+18=39甲、乙、丙三个圆覆盖的总面积为30×3-6-8-5+2=73,73-6-8-5+2×2=586.在一个由30人组成的合唱队中,每个人都爱喝红茶、绿茶、花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其中有10个人爱喝红茶,12个人不爱喝红茶却爱喝绿茶,请问:只爱喝花茶的有多少人?因为A+D+G+F=10,B+E=12,且一共是30人,所以只喝花茶的人是C在的局部,有30-10-12=8人7.光明小学五年级课外活动有体育、音乐、书法三个小组,参加的人数分别是54人、46人、36人.同时参加体育小组和音乐小组的有4人,同时参加体育小组和书法小组的有7人,同时参加音乐小组和书法小组的有10人,三组都参加的有2人.光明小学五年级参加课外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光明小学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有54+46+36-4-7-10+2=117人8.卫生部对120种食物是否含有维生素A、C、E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含维生素A的有62种,含维生素C的有90种,含维生素E的有68种,同时含维生素A和C的有48种,同时含维生素A和E的有36种,同时含维生素C和E的有50种,同时含这三种维生素的有25种.请问:(1)这三种维生素都不含的食物有多少种?(2)仅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多少种?〔1〕至少含有一种维生素的食物有62+90+68-48-36-50+25=111种,所以都不含的食物有120-111=9种。
第33周包含与排除(容斥原理)专题简析:集合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全体,它是数学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如某班全体学生可以看作是一个集合,0、1、2、3、4、5、6、7、8、9便组成一个数字集合。
组成集合的每个事物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如某班全体学生组成一个集合,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数字集合中有10个元素。
两个集合中可以做加法运算,把两个集合A、B合并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的集合C。
计算集合C的元素的个数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包含与排除:先把A、B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再“排除”A、B两集合的公共元素的个数,减去加了两次的元素,即:C=A+B-AB。
在解包含与排除问题时,要善于使用形象的图示帮助理解题意,搞清数量关系的逻辑关系。
有些语言不易表达清楚的关系,用了适当的图形就显得很直观、很清楚,因而容易进行计算。
例1五年级96名学生都订了报纸,有64人订了少年报,有48人订了小学生报。
两种报纸都订的有多少人?分析用左边的圆表示订少年报的64人,右边的圆表示订小学报的48人,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两种报刊都订的人数。
显然,两种报刊都订的人数被统计了两次:64+48=112人,比总人数多112-96=16人,这16人就是两种报刊都订的人数。
练习一1,一个班的52人都在做语文和数学作业。
有32人做完了语文作业,有35人做完了数学作业。
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2,五年级有122人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人至少有一门功课得优。
其中语文得优的有65人,数学得优的有87人。
语文、数学都得优的有多少人?3,某班有50名学生,在一次测验中有26人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有21人满分。
如果两次测验都没得过满分的学生有17人,那么,两次测验都得满分的有多少人?例2:某校教师至少懂得英语和日语中的一种语言。
已知有35人懂英语,34人懂日语,两种语言都懂的有21人。
这个学校共有多少名教师?分析把懂英语和懂日语的人数加起来得35+34=69人,但是,两种语言都懂的21人被统计过两次,应该从69里去掉一个21才能得出这个地区外语教师的总人数:69-21=48人。
捆地球的绳子假设地球上即无山,又无海,完全像一个大圆球,现在想用一根很长很长的绳子,沿着赤道用绳子捆上一圈,问绳长多少?如果绳长加上1米,绳子围成一个大圆圈之后,就要离开赤道一段距离,形成围绕地球的一个等距离的圆环,问圆环和地球之间的间隔有多大?(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00千米,π取3.14) 答案提示:地球赤道长:22 3.14640040192r π=⨯⨯=(千米),所以绳长40192千米; 一般我们会想对于4万多千米来说,仅仅延长1米,会有多大的间隔?即使有间隔,恐怕也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让我们来计算一下吧!假如绳长加上1米变为40192001米,则有:40192001264000000.159π÷-≈(米),大约为16厘米,差不多有一支铅笔长。
简直不可思议!圆的知识:1. 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O 在平面上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端点所画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点O 叫做这个圆的圆心.2. 连结一个圆的圆心和圆周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3. 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弦;过圆心的弦叫做圆的直径.4.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叫做圆周率;圆周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5. 圆周长=直径×π=半径×2π 圆面积=π×半径2扇形的知识:1. 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它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2. 我们经常说的12圆、14圆、16圆等等其实都是扇形,而这个几分之几表示的其实是这个扇形的圆课前预习知识框架包含与排除和旋转对称心角占这个圆周角的几分之几.那么一般的求法是什么呢?关键是360n. 3. 扇形中的弧长= 180r n π.扇形的周长= 180r n π+2r.扇形的面积=3602r n π =.弓形的知识:弦与它所对的弧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一般来说,弓形面积=扇形面积-三角形面积.(除了半圆)】常用方法:1. 常用的思想方法:①转化思想(复杂转化为简单,不熟悉的转化为熟悉的) ②等积变形(割补、平移、旋转等) ③借来还去(加减法)④外围入手(从会求的图形或者能求的图形入手,看与要求的部分之间的”关系”)2. 包含与排除法:重叠想减就是应用了包含与排除的思想,用包含与排除求面积时,关键是考虑重叠部分的面积如何正确处理,应该加上还是减去,要仔细思考,正确选择。
“包含与排除” 学生姓名授课日期 教师姓名授课时长包含与排除是小学奥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很多杯赛和小升初选拔考试中都会有相关考察内容,是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解利用新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中容斥原理更是最关键的点,而且与数论和几何的综合性题目是历年考察的重点。
一、容斥原理公式1、若已知A 、B 、C 三部分的数量(如图),其中C 为重复部分,则图中的数量等于A+B-C. 即:A ∪B=A+B- A ∩B ,其中A ∩B=C.2、若已知A 、B 、C 三部分的数量(如图), 则图中的数量等于A+B+C-(A 与B 重叠部分+ B 与C 重叠部分+ C 与A 重叠部分)+A 、B 、C 三者重叠的部分.即:A ∪B ∪C=A+B+C-(A ∩B+B ∩C+C ∩A )+ A ∩B ∩C.以上概念中符号解释:“∪”表示并集,“A ∪B ”表示A 并B ,通俗的讲表示所有或属于A 、或属于B 的元素的数量(集合),“A ∪B ∪C ” 通俗的讲表示所有或属于A 、或属于B 、或属于C 的元素数量.“∩”表示交集,“A ∪B ”表示A 交B ,通俗的讲表示所有即属于A 、又属于B 的元素的数量(集合),“A ∩B ∩C ”通俗的讲表示所有即属于A ,又属于B ,还属于C 的元素数量C B A C B A【试题来源】【题目】某小学三年级四班,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28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29人,有12人两个小组都参加。
这个班有多少人参加了语文或数学兴趣小组?【试题来源】【题目】在桌面上放置着三个两两重叠的圆纸片(如图,三个圆等大),它们的面积都是100cm2,并知A、B两圆重叠的面积是20cm2,A、C两圆重叠的面积为45cm2,B、C两圆重叠的面积为31cm2,三个圆共同重叠的面积为15cm2,求盖住桌子的总面积。
【试题来源】【题目】东方大学有外语老师120名,其中教英语的有50名,教日语的45名,教法语的有40名,有15名教师既教英语又教日语,有10名教师既教英语又教法语,有8名教师既教日语又教法语,有4名教师会教英语、日语和法语三门课,求不教这三门课的外教有多少名?【试题来源】【题目】五年级三班有46名学生参加三项课外活动,其中24人参加了绘画小组,20人参加了合唱小组,参加朗诵小组的人数是既参加绘画小组又参加朗诵小组人数的3.5倍,又是三项活动都参加人数的7倍,既参加朗诵小组又参加合唱小组的人数相当于三项都参加人数的2倍,既参加绘画小组又参加合唱小组的有10人,求参加朗诵小组的人数。
容斥原理学生姓名授课日期教师姓名授课时长知识定位容斥原理中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是计数问题中比较浅的一支。
这个知识点经常和数论知识结合出综合型题目。
这个原理本身并不是很难理解,不过经常和数论知识结合出题,所以对学生的理解层次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充分理解、吃透。
1.充分理解和掌握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2.利用图形分析解决容斥原理问题知识梳理授课批注:本讲的知识点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吃透,这个原理本身并不是很难理解,不过经常和数论知识结合出题所以对学生的理解层次要求较高。
一. 容斥原理的概念定义在一些计数问题中,经常遇到有关集合元素个数的计算。
我们用|A|表示有限集A 的元素个数。
求两个集合并集的元素的个数,不能简单地把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而要从两个集合个数之和中减去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即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用式子可表示成:|A∪B| = |A| + |B| - |A∩B|,我们称这一公式为包含与排除原理,简称容斥原理。
图示如右:A表示小圆部分,B表示大圆部分,C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B,即阴影面积。
用法:包含与排除原理告诉我们,要计算两个集合A、B的并集A∪B的元素的个数,可分以下两步进行:第一步:分别计算集合A、B的元素个数,然后加起来,即先求|A|+|B|(意思是把A、B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第二步:从上面的和中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即减去C=|A∩B|(意思是“排除”了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二.竞赛考点1. 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2. 与数论相结合的综合型题目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在一个炎热的夏日,10个小学生去冷饮店每人都买了冷饮。
其中6人买了汽水,6人买了可乐,4人买了果汁,有 3人既买了汽水又买了可乐,1人既买了汽水又买了果汁,2人既买了可乐又买了果汁。
问:(1)三样都买的有几人?(2)只买一样的有几人?【试题来源】【题目】某班有学生46人,在调查他们家中是否有电子琴和小提琴时发现,有电子琴的22人,两种琴都没有的14人,只有小提琴的与两种琴都有的人数之比是5∶3。
包含与排除(容斥原理)例1五年级96名学生都订了报纸,有64人订了少年报,有48人订了小学生报。
两种报纸都订的有多少人?分析用左边的圆表示订少年报的64人,右边的圆表示订小学报的48人,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两种报刊都订的人数。
显然,两种报刊都订的人数被统计了两次:64+48=112人,比总人数多112-96=16人,这16人就是两种报刊都订的人数。
练习一1,一个班的52人都在做语文和数学作业。
有32人做完了语文作业,有35人做完了数学作业。
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2,五年级有122人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人至少有一门功课得优。
其中语文得优的有65人,数学得优的有87人。
语文、数学都得优的有多少人?3,某班有50名学生,在一次测验中有26人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有21人满分。
如果两次测验都没得过满分的学生有17人,那么,两次测验都得满分的有多少人?例2:某校教师至少懂得英语和日语中的一种语言。
已知有35人懂英语,34人懂日语,两种语言都懂的有21人。
这个学校共有多少名教师?分析把懂英语和懂日语的人数加起来得35+34=69人,但是,两种语言都懂的21人被统计过两次,应该从69里去掉一个21才能得出这个地区外语教师的总人数:69-21=48人。
练习二1,某校的每个学生至少爱体育和文娱中的一种活动。
已知有900人爱好体育活动,有850人爱好文娱活动,其中260人两种活动都爱好。
这个学校共有学生多少人?2,某班在一次测验中有26人语文获优,有30人数学获优,其中语文、数学双优的有12人,另外还有8人语文、数学均未获优。
这个班共有多少人?3,第一小组的同学们都在做两道数学思考题,做对第一题的有15人,做对第二题的有10人,两题都做对的有7人,两题都做错的有2人。
第一小组共有多少人?例3: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共有250人参加。
其中参加象棋组和乒乓球组的同学不同时活动,参加象棋组的有83人,参加乒乓球组的有86人,这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25人。
《动态数学思维》教案的人数最多。
答案:当没有人语文和数学同时得100分时,站起来的人最多,最多有:9+14=23(人)语文得100分的人数学也都得了100分,站起来的人最少,最少有:14+9-9=14(人)答:站起来的人最多可能有23人,最少可能有14人。
(4)教师小结(二)例五教学师:到目前为止,我们遇到的题目都是两个量之间出现重复现象,但在实际生活中,还会出现多个量之间相互重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吧。
例5:某班学生参加音乐组的有11人,参加美术组的有8人,参加英语组的有12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5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英语组的有3人,既参加美术组又参加英语组的有4人,三个组都参加的只有1人,问:至少参加一个组的有多少人?(1)学生读题,小组合作尝试在书上的图中标出相关数据(2)汇报交流师:同学们,图中的各个部分表示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题目要求至少参加一个组的有多少人,在图上是哪部分?请学生描述。
(3)小组讨论50以内6的倍数:50÷6=8(个) (2)50以内[4,6]的倍数:50÷12=4(个) (2)50以内是4或6的倍数的数:12+8-4=16(个)因为是4或6的倍数的数都转动过,那么从未转动过的有50-16=34(人)报数是[4,6]的倍数转动两次,所以转动过的的有4人面向老师。
面向老师的学生共有:34+4=38(人)(二)拓展问题55.在1~1000这1000个自然数中,不能被2、3、5中任何一个数整除的数有多少个?(1)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师:这道赫那道题类似?你能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吗?(2)学生尝试解答答案:1~1000中:能被2整除的有500个数,能被3整除的有333个数,能被5整除的有200个数;能被[2,3]整除的有166个数,能被[2,5]整除的有100个数,能被[3,5]整除的有66个数;能被[2,3,5]整除的有33个数。
500+333+200-166-100-66+33=734(个)1000-734=266(个)(三)拓展问题66.某班全体学生进行短跑、游泳和篮球三项测验,有4个学生这三项均未达到优秀,其余每人至少一项达到优秀,这部分学生达到优秀的项目及人数如下表:教材及练习答案:例题例1: 19085例2: 4人例3: 214个例4:最多23人最少14人例5: 20人拓展练习1.333+250-83=500(个)2. 24+18-11+5=36(人)3. 12+10-3+26=45(人)4. 1~50中,4的倍数有12个,6的倍数有8个;[4,6]的倍数有4个12+8-4=16(名)50-16=34(名)34+4=38(名)5.能被2整除的有500个,能被3整除的有333个,能被5整除的有200个,能被6整除的有166个,能被10整除的有100个,能被15整除的有66个,能被30整除的有33个。
包含与排除涉及互相重复的两类或三类对象的计数问题.解题可利用计算所有对象总个数的容斥原理,以及图示包含与排除关系.1.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有15人参加数学小组,18人参加航模小组,有10人两个小组都参加.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分析与解】至少参加一个小组的同学有15+18-10=23人,所以有40-23=17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2.某班45个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数学得满分的有10人,数学及语文均得满分的有3人,这两科都没有得满分的有29人.那么语文成绩得满分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数学、语文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学生有45-29=16人.所以语文成绩得满分的有16-10+3=9人.3.50名同学面向老师站成一行.老师先让大家从左至右按1,2,3,…,49,50依次报数;再让报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接着又让报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问:现在面向老师的同学还有多少名?【分析与解】在转过两次后,面向老师的同学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标号既不是4的倍数,又不是6的倍数;第二类是标号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150之间,4的倍数有504⎡⎤⎢⎥⎣⎦=12,6的倍数有506⎡⎤⎢⎥⎣⎦=8,即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的数一定是12的倍数,所以有5012⎡⎤⎢⎥⎣⎦=4.于是,第一类同学有50-12-8+4=34人,第二类同学有4人,所以现在共有34+4=38名同学面向老师.4.在游艺会上,有100名同学抽到了标签分别为1至100的奖券.按奖券标签号发放奖品的规则如下:①标签号为2的倍数,奖2支铅笔;②标签号为3的倍数,奖3支铅笔;③标签号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重复领奖;④其他标签号均奖1支铅笔.那么游艺会为该项活动准备的奖品铅笔共有多少支?【分析与解】 1~100,2的倍数有1002⎡⎤⎢⎥⎣⎦=50,3的倍数有1003⎡⎤⎢⎥⎣⎦=33个,因为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一定是6的倍数,所以标签为这样的数有1006⎡⎤⎢⎥⎣⎦=16个. 于是,既不是2的倍数,又不是3的倍数的数在1~100中有100-50-33+16=33. 所以,游艺会为该项活动准备的奖品铅笔共有:50×2+33×3+33×1=232支.5.有一根长为180厘M 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隔3厘M 作一记号,每隔4厘M 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问绳子共被剪成了多少段?【分析与解】 只需先计算剪了多少刀,再加上1即为剪成的段数.从一端开始,将绳上距离这个端点整数厘M 数的点编号,并将距离长度作为编号.有1~180,3的倍数有1803⎡⎤⎢⎥⎣⎦=60个,4的倍数有1804⎡⎤⎢⎥⎣⎦=45个,而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的数一定是12的倍数,所以这样的数有18012⎡⎤⎢⎥⎣⎦=15个. 注意到180厘M 处的无法标上记号,所以剪了(60-1)+(45-1)-(15-1)=89,所以绳子被剪成89+1=90段.6.东河小学画展上展出了许多幅画,其中有16幅画不是六年级的,有15幅画不是五年级的.现知道五、六年级共有25幅画,那么其他年级的画共有多少幅?【分析与解】 将东河小学分成3个部分,六年级、五年级、其他年级,那么有五年级和其他年级共作画16幅,六年级和其他年级共作画15幅.而五、六年级共作画25幅,所以其他年级的画共有(16+15-25)÷2=3幅.7.有若干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一个数,它是3的倍数或4的倍数,其中标有3的倍数的卡片占23,标有4的倍数的卡片占34,标有12的倍数的卡片有15张.那么,这些卡片一共有多少张?【分析与解】 设这些卡片的总数为“1”,而标有12的倍数的卡片既属于3的倍数又属于4的倍数.所以有"2""3"15"1"34+-=,解得“1”对应36张.即这些卡片一共有36张.8.在从1至1000的自然数中,既不能被5除尽,又不能被7除尽的数有多少个?【分析与解】 l~1000之间,5的倍数有10005⎡⎤⎢⎥⎣⎦=200个,7的倍数有10007⎡⎤⎢⎥⎣⎦=142个,因为既是5的倍数,又是7的倍数的数一定是35的倍数,所以这样的数有100035⎡⎤⎢⎥⎣⎦=28个.所以既不能被5除尽,又不能被7除尽的数有1000-200-142+-28=686个.9.五年级三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每人至少参加一项.其中有25人参加自然兴趣小组,35人参加美术兴趣小组,27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参加语文同时又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自然同时又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有8人,参加自然同时又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9人,语文、美术、自然3科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4人.求这个班的学生人数.【分析与解】设参加自然兴趣小组的人组成集合A,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人组成集合日,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人组成集合C.A=25,B=35,C=27,B C=12,A B =8,A C=9,A B C=4.A B C=A B C A B A C B C A B C++---+.所以,这个班中至少参加一项活动的人有25+35+27-12-8-9+4=62,而这个班每人至少参加一项.即这个班有62人.10.如图8-1,已知甲、乙、丙3个圆的面积均为30,甲与乙、乙与丙、甲与丙重合部分的面积分别为6,8,5,而3个圆覆盖的总面积为7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与解】设甲圆组成集合A,乙圆组成集合B,丙圆组成集合C.===30,A B=6,B C=8,A C=5,A B C=73,A B C而A B C=A B C+--A B B C A C A B C--+.有73=30×3-6-8-5+A B C,即A B C=2,即甲、乙、丙三者的公共面积(⑧部分面积)为2.那么只是甲与乙(④),乙与丙(⑥),甲与丙(⑤)的公共的面积依次为6-2=4,8-2=6,5-2=3,所以有阴影部分(①、②、③部分之和)的面积为73-4-6-3-2=58.11.四年级一班有46名学生参加3项课外活动.其中有24人参加了数学小组,20人参加了语文小组,参加文艺小组的人数是既参加数学小组也参加文艺小组人数的3.5倍,又是3项活动都参加人数的7倍,既参加文艺小组也参加语文小组的人数相当于3项都参加的人数的2倍,既参加数学小组又参加语文小组的有10人.求参加文艺小组的人数.【分析与解】设参加数学小组的学生组成集合A,参加语文小组的学生组成集合B,参加文艺小组的学生组成集合G.三者都参加的学生有z人.有A B C=46,A=24,B=20,C=3.5,A C=7A B C,B C=2A B C,A B=10.=++---+,所以46=24+20+7x-因为A B C A B C A B A C B C A B C10-2x-2x+x,解得x=3,即三者的都参加的有3人.那么参加文艺小组的有3⨯7=21人.12.图书室有100本书,借阅图书者需在图书上签名.已知这100本书中有甲、乙、丙签名的分别有33,44和55本,其中同时有甲、乙签名的图书为29本,同时有甲、丙签名的图书为25本,同时有乙、丙签名的图书为36本.问这批图书中最少有多少本没有被甲、乙、丙中的任何一人借阅过?【分析与解】设甲借过的书组成集合A,乙借过的书组成集合B,丙借过的书组成集合C.A=33, B=44,C=55,A B=29,A C=25,B C=36.本题只需算出甲、乙、丙中至少有一人借过的书的最大值,再将其与100作差即可.=++---+,当A B C最大时,A B C A B C A B A C B C A B CA B C有最大值.也就是说当三人都借过的书最多时,甲、乙、丙中至少有一人借过的书最多.而A B C最大不超过A、B、C、A B、B C、A C 6个数中的最小值,所以A B C最大为25.此时A B C=33+44+55-29-25-36+25=67,即三者至少有一人借过的书最多为67本,所以这批图书中最少有33本没有被甲、乙、丙中的任何一人借阅过.13.如图8-2,5条同样长的线段拼成了一个五角星.如果每条线段上恰有1994个点被染成红色,那么在这个五角星上红色点最少有多少个?【分析与解】如下图,下图中“”位置均有两条线段通过,也就是交点,如果这些交点所对应的线段都在“”位置恰有红色点,那么在五角星上重叠的红色点最多,所以此时显现的红色点最少,有1994×5-(2-1)×10=9960个.14.甲、乙、丙同时给100盆花浇水.已知甲浇了78盆,乙浇了68盆,丙浇了58盆,那么3人都浇过的花最少有多少盆?【分析与解】只考虑甲乙两人情况,有甲、乙都浇过的最少为:78+68-100=46盆,此时甲单独浇过的为78-46=32盆,乙单独浇过的为68-46=22盆;欲使甲、乙、丙三人都浇过的花最少时,应将丙浇过的花尽量分散在两端。
包含与排除【专题导引】两个集合中可以做加法运算,把两个集合A、B合并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的集合C。
计算集合C的元素的个数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包含与排除:先把A、B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再“排除”A、B两集合的公共元素的个数,减去加了两次的元素,即:C=A+B-AB。
在解包含与排除问题时,要善于使用形象的图示帮助理解题意,搞清楚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
有些语言不易表达清楚的关系,用了适当的图形就显得很直观、很清楚,因而容易进行计算。
【典型例题】【例1】五年级96名学生都订了刊物,有64人订了少年报,有48人订了小学生报,问两种刊物都订的有多少人?【试一试】1、一个班的52人都在做语文和数学作业,有32人做完了语文作业,有35人做完了数学作业,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2、五年级有112人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人至少有一门功课得优,其中,语文得优的有65人,数学得优的有87人,问语文、数学都得优的有多少人?【例2】某地区的外语教师中,每人至少懂得英语和日语中的一种语言。
已知有35人懂英语,34人懂日语,两种语言都懂的有21人,这个地区有多少个外语教师?【试一试】1、某校的每个学生至少爱好体育和文娱中的一种活动,已知有900人爱好体育活动,有850人爱好文娱活动,其中260人两种活动都爱好。
这个学校共有学生多少人?2、某班在一次测验中有26人语文获优,有30人数学获优,其中语、数双优的有12人,另外还有8人语、数均未获优,这个班共有多少个学生?【例3】在100个外语教师中,懂英语的75人,懂日语的45人,其中必然有既懂英语又懂日语的老师,问:只懂英语的老师有多少人?【试一试】1、40人都在做加试的两道题,并且至少做对了其中的一题,已知做对第一题的有30人,做对第二题的有21人,问:只做对第一题的有多少人?2、五年级122名同学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人至少有一门得优,已知语文65人得优,数学78人得优,求只有语文一门得优的人数。
学员编号:学员姓名: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年级:五年级辅导科目:奥数课时数:3学科教师:授课主题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第24讲——包含与排除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教学目标①了解容斥原理二量重叠和三量重叠的内容②掌握容斥原理在组合计数等各个方面的应用授课日期及时段T(T extbook-Based)——同步课堂知识梳理一、两量重叠问题在一些计数问题中,经常遇到有关集合元素个数的计算.求两个集合并集的元素的个数,不能简单地把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而要从两个集合个数之和中减去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即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用式子可表示成:A U B=A+B-A I B,则称这一公式为包含与排除原理,简称容斥原理.图示如下:A表示小圆部分,B表示大圆部分,C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I B,即阴影面积.图示如下:A表示小圆部分,B表示大圆部分,C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I B,即阴影面积.1.先包含——A+B重叠部分A I B计算了2次,多加了1次;包含与排除原理告诉我们,要计算两个集合A、B的并集A U B的元素的个数,可分以下两步进行:第一步:分别计算集合A、B的元素个数,然后加起来,即先求A+B(意思是把A、B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第二步:从上面的和中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即减去C=A I B(意思是“排除”了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二、三量重叠问题A类、B类与C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个数+C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同时是A类、B类、C类的元素个数.用符号表示为:A U B U C=A+B+C-A I B-B I C-A I C+A I B I C.图示如下:图中小圆表示A的元素的个数,中圆表示B的元素的个数,1.先包含:A+B+C重叠部分A I B、B I C、C I A重叠了2次,多加了1次.2.再排除:A+B+C-A I B-B I C-A I C在解答有关包含排除问题时,我们常常利用圆圈图(韦恩图)来帮助分析思考.典例分析考点一:两量重叠问题例1、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28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29人,有12人两个小组都参加.这个班有多少人参加了语文或数学兴趣小组?A C B【解析】如图所示,A圆表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人,B圆表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人,A与B重合的部分C(阴影部分)表示同时参加两个小组的人.图中A圆不含阴影的部分表示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有28-12=16(人);图中B圆不含阴影的部分表示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人,有29-12=17(人).方法一:由此得到参加语文或数学兴趣小组的有:16+12+17=45(人).方法二:根据包含排除法,直接可得:参加语文或数学兴趣小组的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即:28+29-12=45(人).例2、对全班同学调查发现,会游泳的有20人,会打篮球的有25人.两项都会的有10人,两项都不会的有9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会游泳的A 两项都会的B会打篮球的两项都不会的【解析】如图,用长方形表示全班人数,A圆表示会游泳的人数,B圆表示会打篮球的人数,长方形中阴影部分表示两项都不会的人数.由图中可以看出,全班人数=至少会一项的人数+两项都不会的人数,至少会一项的人数为:20+25-10=35(人),全班人数为:35+9=44(人).例3、在46人参加的采摘活动中,只采了樱桃的有18人,既采了樱桃又采了杏的有7人,既没采樱桃又没采杏的有6人,问:只采了杏的有多少人?既采A樱桃又采杏的B既没采樱桃又没采杏的【解析】如图,用长方形表示全体采摘人员46人,A圆表示采了樱桃的人数,B圆表示采了杏的人数.长方形中阴影部分表示既没采樱桃又没采杏的人数.由图中可以看出,全体人员是至少采了一种的人数与两种都没采的人数之和,则至少采了一种的人数为:46-6=40(人),而至少采了一种的人数=只采了樱桃的人数+两种都采了的人数+只采了杏的人数,所以,只采了杏的人数为:40-18-7=15(人).例4、育才小学画展上展出了许多幅画,其中有16幅画不是六年级的,有15幅画不是五年级的,五、六年级共展出25幅画,其他年级的画共有多少幅?8 乙丙甲AB【解析】通过 16 幅画不是六年级的可以知道,五年级和其他年级的画作数量之和是 16,通过 15 幅画不是五年级的可以知道六年级和其他年级的画作数量之和是 15,那也就是说五年级的画比六年级多 1 幅,我们还知道五、六年级共展出 25 幅画,进而可以求出五年级画作有 13 幅,六年级画作有 12 幅,那么就可以求出其他年级的画作共有 3 幅.考点二:三量重叠问题例 1、全班有 25 个学生,其中17 人会骑自行车,13 人会游泳, 8 人会滑冰,这三个运动项目没有人全会,至少会这三项运动之一的学生数学成绩都及格了,但又都不是优秀.若全班有6 个人数学不及格,那么,(1) 数学成绩优秀的有几个学生?(2)有几个人既会游泳,又会滑冰?【解析】(1)有 6 个数学不及格,那么及格的有: 25 - 6 = 19 (人),即最多不会超过19 人会这三项运动之一.而又因为没人全会这三项运动,那么,最少也会有:(17 + 13 + )÷ 2 = 19 (人)至少会这三项运动之一.于是,至少会三项运动之一的只能是19 人,而这19 人又不是优秀,说明全班 25 人中除了19 人外,剩下的 6 名不及格,所以没有数学成绩优秀的.(2)上面分析可知,及格的19 人中,每人都会两项运动;会骑车的一定有一部分会游泳,一部分会滑冰;会游泳的人中若不会骑车就一定会滑冰,而会滑冰的人中若不会骑车就一定会游泳,但既会游泳又会滑冰的人一定不会骑自行车.所以,全班有19 - 17 = 2 (人)既会游泳又会滑冰.考点三:图形中的重叠问题例 1、把长 38 厘米和 53 厘米的两根铁条焊接成一根铁条.已知焊接部分长4 厘米,焊接后这根铁条有多长?- +-【解析】因为焊接部分为两根铁条的重合部分,所以,由包含排除法知,焊接后这根铁条长38 + 53 - 4 = 87 (厘米).例 2、两张长 4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纸摆放成如图所示形状.把它放在桌面上,覆盖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4 厘 米2厘米图 3【解析】两个长方形如图摆放时出现了重叠(见图中的阴影部分),重叠部分恰好是边长为 2 厘米的正方形,如果利用两个 4 ⨯ 2 的长方形面积之和来计算被覆盖桌面的面积,那么重叠部分在两个长方形面积中各被计算了一次,而实际上这部分只需计算一次就可以了.所以,被覆盖面积 = 长方形面积之和-重叠部分.于是,被覆盖面积 = 4 ⨯ 2 ⨯ 2 - 2 ⨯ 2 = 12 (平方厘米).例 3、三个面积均为 50 平方厘米的圆纸片放在桌面上(如图),三个纸片共同重叠的面积是10 平方厘米.三个纸片盖住桌面的总面积是100 厘米.问: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之和是多少?AB10C【解析】将图中的三个圆标上 A 、 B 、 C .根据包含排除法,三个纸片盖住桌面的总面积 = ( A 圆面积 +B 圆面积 +C 圆面积)( A 与 B 重合部分面积 + A 与 C 重合部分面积+B 与 C 重合部分面积) 三个纸片共同重叠的面积, 得:100 =(50 + 50 + 50)(A 与 B 重合部分面积 + A 与 C 重合部分面积 +B 与 C 重合部分面积)+ 10 ,得到 A 、 B 、 C 三个圆两两重合面积之和为:160 - 100 = 60 平方厘米,而这个面积对应于圆上的那三个纸片共同重叠的面积的三倍与阴影部分面积的和,即: 60 = 10 ⨯ 3 + 阴影部分面积,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60 - 30 = 30 (平方厘米).3考点四:容斥原理在数论问题中的应用例 1、在1~100 的全部自然数中,不是 3 的倍数也不是 5 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AB【解析】如图,用长方形表示1~100 的全部自然数,圆表示1~100 中 3 的倍数, B 圆表示1~100 中 5 的倍数,长方形内两圆外的部分表示既不是 3 的倍数也不是 5 的倍数的数.由 100 ÷ 3 = 33L 1 可知,1~100 中 3 的倍数有 33 个;由 100 ÷ 5 = 20 可知,1~100 中 5 的倍数有 20 个;由 100 ÷( ⨯ 5)= 6L 10 可知,1~100 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的数有 6 个.由包含排除法, 3 或 5 的倍数有: 33 + 20 - 6 = 47 (个).从而不是 3 的倍数也不是 5 的倍数的数有100 - 47 = 53 (个).考点五:容斥原理中的最值问题例 1、将 1~13 这 13 个数字分别填入如图所示的由四个大小相同的圆分割成的 13 个区域中,然后把每个圆内的 7 个数相加,最后把四个圆的和相加,问:和最大是多少?【解析】越是中间,被重复计算的越多,最中心的区域被重复计算四次,将数字按从大到小依次填写于被重复计算多的区格中,最大和为:13×4+(12+11+10+9)×3+(8+7+6+5)×2+(4+3+2+1)=240.P(Practice-Oriented)——实战演练实战演练课堂狙击1、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
又问:谁做完数学作业?“”“请举手!”有42人举手。
最后问:“谁语文、数学作业都没有做完?”没有人举手。
求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完成的人数。
【解析】完成语文作业的有37人,完成数学作业的有42人,一共有37+42=79人,多于全班人数。
这是因为语文、数学作业都完成的人数在统计做完语文作业的人数时算过一次,在统计做完数学作业的人数时又算了一次,这样就多算了一次。
所以,这个班语文、数作业都完成的有:79-48=31人。
2、某班有36个同学在一项测试中,答对第一题的有25人,答对第二题的有23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5人。
问多少个同学两题都答得不对?【解析】已知答对第一题的有25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5人,可以求出只答对第一题的有25-15=10人。
又已知答对第二题的有23人,用只答对第一题的人数,加上答对第二题的人数就得到至少有一题答对的人数:10+23=33人。
所以,两题都答得不对的有36-33=3人。
3、某班有56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2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7人,如果两科都没有参加的有25人,那么同时参加语文、数学两科竞赛的有多少人?【解析】要求两科竞赛同时参加的人数,应先求出至少参加一科竞赛的人数:56-25=31人,再求两科竞赛同时参加的人数:28+27-31=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