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病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7.48 MB
- 文档页数:26
(完整word版)病例分析——急腹症第三章病例分析——急腹症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病,也是最多见的急腹症。
病因(1)阑尾管腔阻塞:淋巴滤泡增生,管腔中粪石或结石阻塞为常见原因。
(2)细菌入侵。
临床病理分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亦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属重型阑尾炎;(4)阑尾周围脓肿。
临床表现1.症状(1)转移性右下腹痛。
(2)胃肠道症状:可有厌食、恶心、呕吐,但程度较轻,较少频繁出现。
(3)全身症状:可有乏力、心率增快、体温增高等。
2.体征(1)右下腹固定性压痛:是阑尾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体征。
(2)腹膜刺激征象: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右下腹肿块:触及右下腹压痛性肿块,固定,边界不清,应考虑阑尾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
(4)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它体征:①结肠充气试验;②腰大肌试验;③闭孔内肌试验。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升高到10~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核左移。
2.影像学检查立位腹平片可见盲肠及回肠末端扩张积气,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CT可发现阑尾增粗,周围脂肪垂肿胀,可靠性高于B超。
鉴别诊断1.消化性溃疡穿孔:常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突发上腹痛,查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查体时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有疼痛和压痛,腹壁板样强直,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2.妇科急腹症: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有停经史,突发下腹痛,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腹腔内出血体征,查体有宫颈举痛,附件肿块,阴道后穹窿穿刺有不凝血性液体,尿HCG 阳性,血HCG升高。
卵巢囊肿蒂扭转妇科查体可及附件区明显触痛肿块。
上述疾病结合B超一般不难鉴别。
3.右侧输尿管结石:多为右下腹绞痛,并向腰部及会阴部外生殖器放射。
尿中查到多量红细胞,结合B超、X线一般不难鉴别。
急腹症病例分析题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病例讨论—急腹症急腹症要求:掌握妇产科常见急腹症、鉴别要点、治疗原则?鉴别内科急症外科急症:阑尾炎、胰腺炎、溃疡穿孔、胆囊炎患者,30岁,主因“同房后突发右下腹剧痛2小时”急诊于入院。
平素月经规律5/30,量中,无痛经,。
同房后突发右下腹剧痛,无恶心、呕吐,伴肛门坠胀,无发热。
无放射。
排便后腹痛未缓解。
既往体健,妊2产1,2年前足月顺产一男婴,带环避孕。
无特殊家族史。
体格检查:体温:,心率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mmHg,无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右下腹有轻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未及腹部包块。
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畅,宫颈光,无着色,有举痛,子宫后位,常大,质中,活动好。
右附件区及一约4*4*5cm包块,囊性,界不清,有轻压痛。
讨论:1.此患者还需哪些辅助检查?2.此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治疗原则?患者,25岁,主因“停经45天,阴道出血10天,左下腹痛1天”急诊于入院。
平素月经规律5/30,量中,无痛经,。
10天前阴道出血,色暗,量少于平时,持续未净.无明显恶心. 1天前活动后出现左下腹撕裂样剧痛,伴肛门坠胀,无发热,无放射。
排便后腹痛未缓解。
既往体健,妊3产0,工具避孕。
1年前患PID.无特殊家族史。
体格检查:体温:,心率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0/60mmHg,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心肺未见异常,腹略膨,有肌紧张,左下腹有压痛、反跳痛(+),未及腹部包块。
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
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畅,有血,宫颈光,着色,有举痛,摇摆痛(+).子宫后位,饱满,质中,活动好,有漂浮感。
左附件区及一约6*5*3cm包块,囊实性,界不清,压痛明显。
第三章病例分析——急腹症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病,也是最多见的急腹症。
病因(1)阑尾管腔阻塞:淋巴滤泡增生,管腔中粪石或结石阻塞为常见原因。
(2)细菌入侵。
临床病理分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亦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属重型阑尾炎;(4)阑尾周围脓肿。
临床表现1.症状(1)转移性右下腹痛。
(2)胃肠道症状:可有厌食、恶心、呕吐,但程度较轻,较少频繁出现。
(3)全身症状:可有乏力、心率增快、体温增高等。
2.体征(1)右下腹固定性压痛:是阑尾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体征。
(2)腹膜刺激征象: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右下腹肿块:触及右下腹压痛性肿块,固定,边界不清,应考虑阑尾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
(4)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它体征:①结肠充气试验;②腰大肌试验;③闭孔内肌试验。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升高到10~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核左移。
2.影像学检查立位腹平片可见盲肠及回肠末端扩张积气,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CT可发现阑尾增粗,周围脂肪垂肿胀,可靠性高于B超。
鉴别诊断1.消化性溃疡穿孔:常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突发上腹痛,查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查体时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有疼痛和压痛,腹壁板样强直,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2.妇科急腹症: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有停经史,突发下腹痛,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腹腔内出血体征,查体有宫颈举痛,附件肿块,阴道后穹窿穿刺有不凝血性液体,尿HCG阳性,血HCG升高。
卵巢囊肿蒂扭转妇科查体可及附件区明显触痛肿块。
上述疾病结合B超一般不难鉴别。
3.右侧输尿管结石:多为右下腹绞痛,并向腰部及会阴部外生殖器放射。
尿中查到多量红细胞,结合B超、X线一般不难鉴别。
治疗原则1.原则上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阑尾。
2.对于不同意手术的单纯性阑尾炎,发病已超过72小时或已形成炎性肿块有手术禁忌证者,可选用非手术治疗。
老年急腹症病例分析一、病例简介患者,男,69岁,农民,患者于1天前因活动后而出现腹痛,呕吐,腹痛呈发作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腹痛初以脐周部为著,伴腰背部疼痛。
疼痛发作时与体位有关,蜷曲侧卧位可减轻。
伴呕吐,呕吐呈非喷射状,均为所进食物或胃黏液样物,无咖啡色样液体,共计5次,吐量较多。
病后到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解痉止痛、对症支持”等治疗,上述症状无缓解,于入院2小时前出现发热,体温达38.9°C,为求进一步诊治,转来诊,完善检查后收住院治疗。
发病以来,否认暴饮暴食史,未排大便。
小便1次,量少,色黄。
既往史:有阑尾炎手术史。
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无反酸、嗳气、上腹痛史,无输血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未到外地久居或旅游,生活欠规律,有烟酒嗜好40余年,吸烟约每日1包;饮酒每日3-4两。
余无特殊病史。
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T38.5°C,BP110/70mmHg。
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面、颈无异常,心肺(-),腹部稍膨隆,腹壁静脉不显露,未见胃肠型,右下腹部有陈旧性阑尾炎手术留下的疤痕,腹胀、全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不明显,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均未触及,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
移动性浊音(+),可闻及气过水声,肠鸣音正常。
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查体未发现异常。
辅助检查:血RT+CRP:WBC:18.9×10^9/L N:86.50 % L22.30 % Hb:107g/L PLT248×10^9/L;hs-CRP30.5mg/l(0.0-5);随机血糖 5.60mmol/L;血型:0型。
粪常规无标本;尿常规:(-)。
腹水常规提示渗出性腹水。
床边腹部X线平片可见胃和十二指肠胀气,小肠胀气不明显,但可见2个小液平面。
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与分析标题: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与分析引言:急腹症是指突发、剧烈腹痛,伴有全身症状的一类病症。
由于急腹症的种类繁多,临床上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详细分析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和相关策略,并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一、临床表现:急腹症的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剧烈的腹痛、呕吐、发热、腹膜刺激征等,但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不具备特异性。
临床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来进一步确定诊断。
1.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男女发病率相近。
主要表现为以中上腹转移到右下腹为特点的腹痛,压痛位于“McBurney点”。
此外,还可能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2.急性胆囊炎: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绞痛,发作性加剧,常伴有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可出现Murphy征阳性。
3. 急性胰腺炎:腹痛持续时间长,胰腺区位于脐下、中上腹,辐射至背部。
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膜炎体征等。
二、鉴别诊断:对于病情危急的急腹症患者,早期准确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有助于及时开展相应处理。
1. 腹腔内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或确定诊断。
2. 腹腔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这些疾病所致的腹痛一般伴有系统性症状,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线索。
3. 外科腹痛:如肠梗阻、胃肠穿孔、腹膜炎等,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腹部平片、CT等),可以帮助鉴别。
三、治疗策略:急腹症的治疗目标是尽早确定病因并进行有效处理。
根据病情轻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策略。
1. 保守治疗:适用于没有腹部器官破裂、穿孔和广泛腹腔感染的患者。
包括禁食、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疼痛缓解等措施。
2. 手术治疗:适用于急腹症伴有腹部器官破裂、穿孔、广泛腹腔感染等严重情况。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及时控制感染、修复病变器官,并对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急腹症是一种病情危重的急性腹部疾病,常由于腹腔内的炎症、出血、肠梗阻、肠套叠等引起。
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急腹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一、疾病概述急腹症是指急性腹部疾病,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腹痛、腹部肌紧张、反跳痛或腹膜刺激征等症状。
病因多样,常见的包括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溃疡病穿孔等。
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和干预,急腹症可以导致腹腔感染、脓肿、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二、临床特征急腹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但有一些常见的特征。
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表现为持续性、剧烈、阵发性或间歇性疼痛。
腹部肌紧张和压痛是急腹症的另一特征,可见于腹膜炎、肠梗阻等疾病。
其他症状还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泻或便血等。
三、诊断方法临床医生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急腹症的诊断。
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疼痛部位、食欲变化等。
然后,进行腹部体检,观察腹部是否出现肌紧张、压痛等体征。
最后,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腹部X光、腹部超声等。
四、常见病因和治疗策略1. 阑尾炎:阑尾炎是急腹症常见的病因之一,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手术切除患者的阑尾。
但在手术前,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以控制炎症。
2. 胆囊炎:胆囊炎是胆结石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治疗常规是通过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手术切除炎症严重的胆囊。
3. 肠梗阻:肠梗阻是肠腔的梗阻导致胃肠内容物无法流通的情况,治疗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轻度的肠梗阻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肠道通畅,如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等。
但对于严重的肠梗阻,手术是必不可少的。
4. 溃疡病穿孔:溃疡病穿孔是急腹症中最危险的一种情况,需要紧急处理。
手术是治疗溃疡病穿孔的主要方式,通过修复穿孔的部位,遵循洗腹引流的原则。
五、并发症和预防措施急腹症的并发症严重,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腹腔感染、肠坏死等。
内科住院病人发生外科急腹症32例分析【关键词】急腹症诊断内科病人1997年—2007年我院内科住院病人发生外科急腹症32例,为探讨内科住院病人发生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特征,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性 21例,女性11例,年龄16~80岁,其中>50岁21例,占65.6%。
12内科住院病因呼吸系统感染5例、肝硬化腹水1例、胃肠炎2例、消化道溃疡2例、慢性腹泻2例、肝癌1例、腹部疑似包块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冠心病1例、高血压2例、心功能不全2例、代谢综合征1例、糖尿病1例、低血钾1例、肾病综合征1例、肾功能不全1例、泌尿系结石2例、尿路感染1例、液气胸1例、酒精中毒1例、带状疱疹1例。
13诊断依据(1)入院48 h 后出现外科急腹症;(2)与入院时的疾病无直接关系;(3)有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症状与体征;(4)有影像学证据或经手术证实;(5)肠梗阻病人腹部平片可见液平。
1.4急腹症类型32例中单纯性肠梗阻13例,绞窄性肠梗阻1例,十二指肠憩室穿孔1例,胃穿孔1例,肠穿孔2例,急性阑尾炎6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伴胆结石1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1例,急性腹膜炎3例,迟发性脾破裂1例,十二指肠动脉压迫症1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例。
15治疗与结果手术治疗17例,内科非手术治疗11例,3例因检查后诊断为肠癌放弃治疗,1例因心衰不能手术死亡,其余均治愈。
2分析与讨论2.1内科医生要提高对肠梗阻的认识2.1.1许多严重内科疾病如心衰、呼吸衰竭、感染、糖尿病、低血容量或感染性休克、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常可合并麻痹性肠梗阻和非闭塞性肠缺血,本组中有14例肠梗阻,其中11例无腹部手术史,为“炎症性肠梗阻”(ISBO)[1]。
2.1.2在本组病例中出现最多的是老年人不全性麻痹性肠梗阻。
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常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肠道炎症、腹腔慢性病变以及慢性肠粘连等基础病变,一旦有某种病因就有可能引起肠扭转或梗阻。
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目的:研究急腹症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急腹症疾患产生的原因,选择恰当的临床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某医院急诊科2013年7月份接收的46例急腹症患者,根据患者急腹症的临床特征,分析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
结果:46例患者中,急性阑尾炎25(54.34%)例、溃疡病急性穿孔5(10.86%)例、急性肠梗阻3(6.52%)例、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4(8.69%)例、急性胰腺炎5(10.86%)例、腹部外伤4(8.69)例。
通过治疗护理,患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在20天内成功痊愈,其余患者需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并进行特别护理,诊治符合率95.46%。
结论:急腹症临床表现形态复杂,具有一定特殊性,利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以发挥诊治效果,稳定病情,帮助患者迅速恢复健康。
标签:急腹症;临床诊治;研究与分析急腹症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时间短、发展速度快、病情变化类型多、对人身体危害严重,甚至容易引起其他疾患。
以往,受急诊主、客观条件的约束限制,急腹症的临床诊治效果并不好。
随着急腹症诊治经验的不断丰富,典型病例的多年积累,医院在诊断急腹症患者临床病症时,基本可以初步确定病理原因,并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治决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某医院急诊科2013年7月份接收的46例急腹症患者中,男性患者27(58.69%)例,女性患者19(41.31%)例,平均年龄(31.24±2.35)岁。
46例患者中,急性阑尾炎25(54.34%)例、溃疡病急性穿孔5(10.86%)例、急性肠梗阻3(6.52%)例、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4(8.69%)例、急性胰腺炎5(10.86%)例、腹部外伤4(8.69)例。
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特点各有不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1.2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第三章病例分析——急腹症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病,也是最多见的急腹症。
病因<1)阑尾管腔阻塞:淋巴滤泡增生,管腔中粪石或结石阻塞为常见原因。
<2)细菌入侵。
临床病理分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亦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属重型阑尾炎;<4)阑尾周围脓肿。
临床表现1.症状<1)转移性右下腹痛。
<2)胃肠道症状:可有厌食、恶心、呕吐,但程度较轻,较少频繁出现。
<3)全身症状:可有乏力、心率增快、体温增高等。
2.体征<1)右下腹固定性压痛:是阑尾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体征。
<2)腹膜刺激征象: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右下腹肿块:触及右下腹压痛性肿块,固定,边界不清,应考虑阑尾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
<4)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它体征:①结肠充气实验;②腰大肌实验;③闭孔内肌实验。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升高到10~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核左移。
2.影像学检查立位腹平片可见盲肠及回肠末端扩张积气,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CT可发现阑尾增粗,周围脂肪垂肿胀,可靠性高于B 超。
鉴别诊断1.消化性溃疡穿孔:常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突发上腹痛,查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查体时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有疼痛和压痛,腹壁板样强直,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2.妇科急腹症: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有停经史,突发下腹痛,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腹腔内出血体征,查体有宫颈举痛,附件肿块,阴道后穹窿穿刺有不凝血性液体,尿HCG阳性,血HCG升高。
卵巢囊肿蒂扭转妇科查体可及附件区明显触痛肿块。
上述疾病结合B超一般不难鉴别。
3.右侧输尿管结石:多为右下腹绞痛,并向腰部及会阴部外生殖器放射。
尿中查到多量红细胞,结合B超、X线一般不难鉴别。
治疗原则1.原则上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