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 2套(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57.57 KB
- 文档页数:28
第 1 页 共 9 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前四句紧扣“望洞庭湖”描写景物,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B. 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C. 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和汹涌澎湃的雄伟气势。
D. 这首投赠诗借“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5. “欲济无舟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第 2 页 共 9 页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4分)
4.(2分)D
5.(2分,意对即可)诗人的言外之意是想从政(当官或干一番事业)(1分),却无人引荐,希望得到举荐(1分)。
(一)阅读《卖炭翁》,完成4~5题。(6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通过叙述卖炭老人一车千余斤的炭被抢的经过,揭露“宫市”的掠夺本质。
B.开头六句,在写卖炭老人的炭来之不易的同时,反映出卖炭老人生活的艰辛。
C.“翩翩两骑来是谁”,运用反问,强烈讽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丑恶行径。
第1页,共1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粹是用来应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卷
一、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9分)
妈妈常沉浸在对童年时光的回忆中:在田园里追hú dié( ),捉mà zhɑ( ),对着蓝天nà hǎn( );也会学男孩子拍着xiōng táng( ),握着quán tóu( ),练习shuāi
jiāo( );甚至有时候还在河边fàng sì( )地奔跑,把没人看管的xiǎo tǐng( )划走,见到大人来了吓得两腿c
hàn dǒu ( )。
二、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4分)
飞(弛 驰 ) (艄 梢)公 妒(嫉 忌) 吆(吓 喝)
(绷 棚)带 (秽 晦)物 附(拥 庸) (缈 渺)小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我躲在屏风后面,敛声屏气,生怕被人发现。
B.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他打虎的过程一波三折。
C.营帐前挑着一面旗,营帐里将军正挑灯夜读。
D.调皮的方明根本不听从领导的调度,私自出发了。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写词语。(6分)
养( )处( ) 心( )胆( ) ( )( )起敬
胸有( )( ) 手( )脚( ) ( )夜( )更
1.半信半疑(ABAC式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哭笑不得(含反义词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一声不吭(“一”字开头的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五、根据情景填上恰当的表示“看”的词语。(4分)
1.他用凶恶的眼光( )我,威吓我拿出钱财。
2.沃克医生重新( )着眼前这个人。
3.只有学会( )和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
4.为了节约时间,我快速地( )了这篇文章。
1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
(一)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使弈秋诲.二人弈 _____________ (2)非然.也 _____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 (2)一人虽听之. _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 _________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通国/之善/弈者也
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学弈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教,教授。 (2)这样。 (3)引,拉。 (4)因为。
2.(1)的。 (2)指弈秋的教导。 (3)它,指鸿鹄。
第 1 页 共 20 页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期末复习完形填空专项练习题1
Welcome to this short tour of London. We are at the square in the middle of London now.
Opposite is the National Gallery, a museum 1 lots of works of art. Go along the red street to
Buckingham Palace. The queen 2 there.
Turn left and go to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and Big Ben. Opposite you can see the London Eye.
It takes you 135 meters 3 the River Thames. You can see most of London on a 4 day.
When you are tired, the best way to see London is 5 You can get the boat near Big Ben 6
you go along the river, the London Eye is on your right, near Railway Bridge.
Get off the boat at Tower Bridge. Then you can see the Tower of London next to the bridge. The
Tower of London is the city’s 7 palace. It is nine 8 years old.
Take the boat back along the river. Get off the boat and go 9 the station and walk along the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七) 课外阅读(二)
一、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__________
秋天来了,人们忙着秋收。一群小蚂蚁也忙着往洞里搬运食物准备过冬。它们有的滚着圆圆的豆粒,有的抬着大虫子,还有的扛着树叶……大家干得可欢啦!
有一只蚂蚱,它既不搬食物,也不拾树叶,只是懒洋洋地吹着口琴,还自言自语地说:“趁着这大好时光,还不痛痛快快地玩,这群傻瓜在瞎忙什么?”
冬天来了,大雪纷飞。小蚂蚁们在温暖的洞里,一边开着联欢会,一边享用着秋天准备好的美食,快乐极了!
雪地里,那只吹着口琴的蚂蚱捂着空空的肚子,在垂头丧气地走着。它多么渴望有一片树叶落下来呀,哪怕一颗小小的豆粒也好啊!可是,它什么也没有等到,终于倒下了
(1)我能给短文加个题目,并把它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2)短文的第________、________自然段写秋天的事,第________、________自然段写冬天的事。
(3)请用波浪线画出写小蚂蚁劳动的句子。
(4)冬天来了,小蚂蚁因为________而快乐;蚂蚱却因为________而垂头丧气。
(5)你认为小蚂蚁是傻瓜吗?你想对蚂蚱说些什么?
2.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给你一个惊喜
狮子阿美长着一头长长的、亮亮的、像瀑布一样的金发,可漂亮了。可以说,他是狮子家族里长得最俊的“美男子”。阿美真得意啊!
可是,阿美在生了一场大病后,他那头金发开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后来,一头金发全掉光了。
阿美把自己独自关在屋子里,对着镜子看着自己难看的光头,伤心地哭了起来。它哭呀哭,哭得两眼又红又肿,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阿美___你在吗___他的伙伴在窗外叫他___咱们钓鱼去吧___
自己变成难看的光头,怎么出去呀?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测试题2套(含答案)
试题一
一、我会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8分)
好.(hǎo hào)坏 灾难.(nàn nán) 发.(fà fā)现 担.(dān dàn)心
花炮.(pào bào) 野兽.(shòu sòu) 桌.(zhuō zuō)子 山坡.(bō pō)
二、我会读拼音写词语。(10分)
shí wù shí hou xiě xìn sàn bù nán wàng
diàn dēng rú guǒ nǎi nai biǎn dan zhàn shì
三、我会比一比再组词。(8分)
渴( ) 桂( ) 披( ) 话( )
喝( ) 娃( ) 泼( ) 活( )
四、我会把词语写完整。(8分)
风景( )画 风和日( ) 名( )古迹 ( )面( )方
无边无( ) 春色满( ) 名山大( ) 自言自( )
五、我会选词填空。(5分)
在 再
1.同学们( )操场上玩游戏。
2.小明进步很大,不但不( )迟到了,还经常做好事。
怎么 多么 什么
3.有几个虫子怕( )!
4.熊哥哥和熊弟弟不知道( )分这块奶酪。 5.( )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六、我会照样子写词语。(9分)
例1:(荡)秋千 例2:一只(花猫) 例3:多——(少)
2020-2021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亲情的芬芳
在一台省级卫视举办的家庭娱乐节目中,来自五个家庭的五对志愿者做了一个游戏——摸手认父。五位孩子被黑纱蒙住眼睛,面前是一个屏风,上面有五个恰好能穿过手的洞。五位父亲分别从屏风后面伸出一只手。节目充满了欢乐,在主持人“你确定吗?”的迷惑中,前四个孩子无所适从,换来换去,笑话百出。唯独最后一个小女孩,摸到第二只手就毫不犹豫地指定这是他的父亲。主持人试图误导她:“还是把五双手摸过一遍再下结论吧”。小女孩自信地摇摇头,黑纱摘下,父女拥抱在一起幸福地对视。
为搞清楚小女孩是不是侥幸获胜,女主持人又进行了三次测试。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小女孩居然每次都准确无误地找到了父亲。那位父亲举起手,翻来覆去让大家仔细观看。大家失望了,那是一双平凡的手,与普通人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特别之处。主持人证实小女孩的手在每只手上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两秒钟,所以小女孩与父亲的手接触时也没有作弊的可能。一位观众戴上小女孩蒙眼的黑纱试了试,结果什么也看不到。
那么,小女孩为什么能准确的找到她的父亲呢?她的回答出人意料:“我不知道哪只手是爸爸的,但是我知道哪种气味来自爸爸”。真是太神奇了,隔着一道屏风,还能分辨出不同人的体味,莫非小女孩有特异功能?在主持人连声追问下,小女孩才揭开了谜底,原来他爸爸喜欢抽烟,手上和身上总带着烟味,一闻到那股熟悉的烟味,她就知道哪位是爸爸。她还告诉大家,她妈妈下岗了,爸爸是位自由撰稿人,为了多赚些钱补贴家用,一天到晚坐在电脑面前,一边不停地敲啊敲啊,一边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妈妈说烟吸多了会死人的,可爸爸总是不听。爸爸说他知道吸烟的危害,可是一旦戒烟,就要因为不能适应而好长一段时间写不出文章。虽然爸爸答应她写出一本畅销书以后就戒烟,但是她还是很害怕爸爸会突然死掉,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帮助爸爸快点出书,快点戒烟……小女孩的话还没说完,他父亲就一下把她抱在怀里。娱乐节目现场忽然变得鸦雀无声,显然大家都在回味着小女孩的话。良久,观众席中突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 / 13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
四年级 语文 下(R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百花园(33分)
一、选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3分)
1.A.栖.息(qī) B.着.陆(zhuó) C.叫嚣.(xiāo) D.哺.乳(bǔ) ( )
2.A.可恶.(wù) B.重荷.(hè) C.吧.嗒(bā) D.不屑.(xiāo) ( )
3.A.嘱.咐(zhǔ) B.山脉.(mò) C.单.于(chán) D.哗啦.(lā) ( )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三、根据语境,在下列括号中填入表示“看”的词语。(8分)
1.她站在开着的窗子旁边,( )着鱼儿摆动它们的尾巴。
2.夜晚,我( )天空,只见繁星点点。
3.极目( ),大江如天际银河奔流东去。
4.敌人( )四周,发现村子里没有一个人。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3分)
壮丽 秀丽 艳丽
1.巨人的花园里,花开得十分( )。
2.当你在饱览( )的山色,他们已经从你身边走过。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环境,才能守护好这( )山川。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5分)
2 / 13 陈叔叔以惊人的毅力,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熟练地电脑的程度设计。他的老师赞叹道:“你们中国人真了不起!”经过克苦努力,陈叔叔以全优的优异成绩收到了博士学位。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雨来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述时要弄清要点。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 页 共 11 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记叙文阅读 知识点讲解与练习题
考点解读:
一、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探究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试卷的重要考查点之一,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部分地区逐渐向课外发展。选取的课外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还有部分哲理性短文。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抓基础、重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主要涉及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概括归纳、阅读感悟、评价赏析等。
(二)应对策略
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时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大家对文言文进行了学习和复习,这使得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会使许多同学由于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细致,而在考试中败下阵来。
1. 紧扣教材,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
文言文阅读试题,多数取材于课内。因此,学好课内文言文是文言文阅读备考的关键。复习时必须紧扣教材,系统地整理和积累文言知识。主要包括:文中关键字词、重点句子和文化常识等。
2. 把握要点,重视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从考查的特点和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总是以直译为主。这里说的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包括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另外,文言文的翻译要讲究信、达、雅的原则。
所谓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实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增减内容。
所谓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
所谓雅,是指能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3. 利用诵读,提升理解和感悟能力
诵读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揣摩语气、掌握断句,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语感,加深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积累名篇名句的目
第 2 页 共 11 页 的。诵读的功夫做到了,解答解释、翻译、理解和运用等问题就很容易了,理解和感悟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中间段落的作用
知识梳理
当阅读题问到:
文章中的第x段有何作用?
文章中第x段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中第x段能删掉吗?为什么?
文章中第x段看似与文章的主要事件无关,能去掉吗?为什么?
……
这就是问到中间段落的作用了,天我们就来练习中间段落的作用。
中间段落的作用答题格式:
内容:概括段落写了……的内容。
人物/主题:丰富、衬托、正/侧面……人物形象/主题。
结构: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句段作用比较复杂,可根据不同情况对其作用进行判断:如果某一具体句段是过渡句段,那么它便具有衔接前后内容的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如果是某一具体段落的中心句,那么它便具有对该段落内容进行概括的作用;如果是放在记叙事件后面的议论句段,那么它便具有评价人事、点明中心等作用。(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③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在某些文学色彩浓厚的文章中,有些句子还有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以上只是笼统地说,某一段落的作用一般具备其中几点。具体作用、表达的情感及达到的艺术效果等,大家要在具体文章中认真体会。
中间段落的作用
试题类型 1. 文章中的第x段有何作用?
2. 文章中第x段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3. 文章中第x段能删掉吗?为什么?
4. 文章中第x段看似与文章的主要事件无关,能去掉吗?为什么?
作用 1. 写出了xx内容,交代了xx的原因。(需要结合段落概括)
2.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xx做铺垫。
3. 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波澜起伏。
4. 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5. 反衬主要人物,烘托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 内容 概括段落写了......的内容
人物/主题 丰富、衬托、正/侧面......人物形象/主题
结构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作文汇编训练(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作文汇编
1.作文。
成长的路上幸福与感恩从未缺席,坎坷与辛酸同行,误会与曲解常有……青春年少的你我,有时欲言又止。
现在,请你以“ , 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真情实感。
(提示与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得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 【参考例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
妈妈,这本身就是一个无需用任何花言巧语来修饰的最伟大的名词。
是妈妈给了我生命,让我看到了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是妈妈给了我无私的爱,让我茁壮的成长;是妈妈,在气馁是给予我鼓励,让我充满信心;是妈妈,为我挥洒汗水,再辛苦也不求回报。这就是妈妈。
妈妈每个人都有,但是每个人的妈妈都不同。
还记得儿时的一个夜晚。我半夜头疼的睡不着,我边哭还边喊着:“头疼,头疼。”妈妈听见我的哭声也醒。妈妈摸摸我的额头,原来我发烧了。妈妈二话不说,穿上衣服,就准备带我去医院,当时夜深了,很少有车。出于无奈,妈妈只好背着我步行去医院。路上,我不太舒服,想吐,却没来得及和妈妈说,就在妈妈被上吐了许多。妈妈也没讲我,只是擦了一下,就继续走。我当时已经感觉到妈妈背上湿了一点。妈妈把我送到医院才松了一口气。在我打完针之后。我们才做着的士回了家,到家时妈妈赶紧换了衣服。但是,第二天妈妈还是感冒了。当时还不懂事的我,并不认为妈妈这样做很伟大。懂事以来的我有时听妈妈回忆往事才知此事,心中不由的万分感激妈妈。
妈妈,我的妈妈是个老实的妈妈,不会和别人斤斤计较,不会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妈妈的善良有时我觉得很傻。此时脑海里的一幕幕的回放着妈妈对我厚厚实实的爱。眼睛开始模糊,妈妈,您辛苦了!这些年来,我只知道索取,却从没有注意您那日益沧桑的容颜。妈妈,您委屈了!这些年,我只知道向您诉说委屈和不愉快,却从没体会您的感受和无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期末模拟卷二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这本厚厚的shū jí( ),不仅诉说着祖国科学lǐng yù( )变迁的历史,而且讲述了许多科学家jiàn wēi zhī zhù( )、qiè ér bù shě( )的故事,jì tuō( )着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
2.“我爱中国”这四个字按音序在《新华字典》中的正确排序是( )。
A.我 爱 中 国 B.爱 中 国 我 C.爱 国 我 中 D.爱 我 中 国
3.下面选项中的“见”与“司空见惯”的“见”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眼见为实 B.以小见大 C.视而不见 D.喜闻乐见
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到处悬灯结彩,举国欢庆。
B.春风拂过,草儿抽芽,果树开花,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
C.百思不得其解之下,李旭只好放弃追根求源。
D.我真是孤陋寡闻,这种植物我竟然司空见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法庭上,李大钊保持着惯有的严峻态度。
②形式十分严峻,你得赶紧想办法解决问题。
B.①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②这么好的一件事让他搅和糟了。
C.①鲁滨逊想尽办法还是制造不出墨水来。 ②任何妄想在香港制造混乱、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的图谋都必然遭到包括广大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既不得人心,也不会得逞。
D.①我们要随时制宜,不要机械地按老章程办事。
②不要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经验,应该因事制宜,根据自己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B.“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初中语文知识积累
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 雨的四季 同步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娇媚(mèi) 甘露(lù) 斗笠(lì) B.粗犷(kuànɡ) 一脉(mài) 绿茵茵(yīn)
C.冷冽(liè) 诱惑(huò) 彩棱镜(línɡ) D.浆汁(jiānɡ) 草垛(duò)
咄咄逼人(chū)
【答案】A
【解析】B项,“犷”应读ɡuǎnɡ;C项,“棱”应读lénɡ;D项,“咄”应读duō。
2.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1)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旷。()
(2)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急待地等待着雨点。()
(3)但是,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
(4)在冬日灰濛濛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
【答案】(1)旷—犷 (2)急—及 (3)洌—冽 (4)濛濛—蒙蒙
【解析】注意形似字,字形的异同。
3.下面两句话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春雨具有滋润万物,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改进。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知识积累
2 【答案】(1)“万物”之后加上“的作用”或“的功能”。(2)把“改进”改为“提高”。
【解析】(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2020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共4小题)
1.写同音字组成词语。
fèi: 弃 花 腾
biàn: 别 护 子
2.看拼音,写词语。
tiào yuè kuān kuò cāng ying zhé lǐ jūn yún
yán sù qīng xī liàn xí shuāi dǎo bó zi
3.下面的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4.按要求写句子。
(1)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莽莽昆仑使我学会立地顶天。(仿写句子,用上划线的字)
(2)续写句子。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艺术是花,美丽处处可见;
艺术是一首歌, :
艺术是 , 。
(3)读《唯一的听众》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写下来。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 。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5.
小花鹿
去年生日那天,爸爸送我一只美丽的“小花鹿”。它既不会跑,也不会跳,是个泥制的储蓄罐。
“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的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它的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张小嘴微微摄(juē)着,像是要跟我说话。“小花鹿”的身体是橘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它整天静静地蹲在我的写字台上。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和漂亮了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语文初二第二学期
1 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含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双减”等政策要求,以语文新课标及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在“减负”的同时力求“提质”,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落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要求,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着重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语文素养,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完成“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要求,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特制订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安排,我继续担任八年级(1)、(3)班2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共有学生102人,其中,男生52名,女生50名。到了八年级下学期,初中生活已经过半,而语文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前,学生由于大多都是“接受式”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较为欠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待加强。学生当中,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有的学生语文素养比较好,悟性较强,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 能够很容易理解教学内容,积极主动;有的学生基础则相对要差很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强、松散浮躁。
“双减”背景下,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学生更加自觉,更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需要一方面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提升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坚定、坚强的意志力,引导他们确立长远的学习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本学期,我一方面要继续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力,打开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久久为功,建立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长久动力;另一方面,继续“扎根”,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逐步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第 1 页 共 28 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乡野豆子
①在过去,覆盖乡野的是玉米和红薯,因为它们高产,能够在一年四季里不断充实人们干瘪的胃囊。而种豆子,就成为一种奢侈。
②后来,豆子才大片出现在田野里,成为田野丰富的点缀,成为美好日子的旗幡。豆子,对于每一个乡村人而言,都承载着那个时代难以忘怀的记忆。至今,在我的脑海中,关于豆子的美丽画面仍历历在目。排排的豆荚在阳光的亲吻中丰满,在秋风的轻抚中干燥。收获之时,黄豆、绿豆、赤豆,在田野的风里摇曳生姿,把秋季渲染得丰富多彩。
③与豆子同时刻在记忆中的,还有那小小的乡村里氤氲着的温馨味道。
④记得,母亲擎起簸箕一颠一颠,那豆壳轻舞飞扬,壮烈地飘散而去。母亲小心地翻拣掉那些遣留的碎屑,于是各种豆子发出黄、绿、赤的油光,滚圆的身体裸露在她欣喜的目光里。有了豆子的秋天,乡野日子就像打开了绚丽的彩页,内容就不一样起来。
⑤黄豆是油料作物,我的父亲会背半袋黄豆,走到镇上去轧油。那些金黄金黄的颗粒,经历压榨的痛苦,挤出生命中美好的部分,滋润乡间的生活,让生活脱离干枯涩滞,变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起来。
⑥儿时的乡村生活清苦,最奢侈的美食莫过于炸油果。每逢年节的前一天,母亲倒出清冽的豆油,放在火炉上加热。弄好的面团擀、轧、切,制成各种形状,然后下油锅。一缕缕幸福的炊烟,弥漫在村庄上空。在我们热切的期盼中,焦脆的油果新鲜出锅。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到锅前,然后围在母亲身边,吃得满手淌油,齿颊留香。
⑦绿豆满身碧绿,呈现出生命的原色,通常用来做滋润胃肠的茶饮。一锅清水放入通体晶莹的绿豆,文火熬起来。初始,豆子在锅里沙沙作响,似刀枪剑戟上砍下杀。久了,方才天下定矣,安分下来。待至豆烂,茶汤褐绿莹润,清香怡人。绿豆茶饮宛若法器,能降温祛燥,平息心底火气。
⑧提一罐子给下地做活的父亲,清清亮亮的绿豆茶,里面沉着蓝天白云、影影绰绰的树杈鸟雀。父亲正困乏,焦渴难耐。他停顿下来,两手抱着罐子,挺身仰脖,咕 第 2 页 共 28 页 嘟咕嘟,肺腑之间茶流汹涌。半晌,“哐当”一声,罐子落地。于是,气韵开始平息。力量,一寸一寸又恢复至体内来了。
⑨赤豆呢,往往带着母亲的味道。母亲手巧,是能把苦涩生活拧出甜味的人。在闲散冬日的某个清晨,我们姐弟都冷得缩着脖。母亲抱来一捆干柴说,来,烧锅。锅里的水沸腾着,里面煮的是赤豆,几个时辰煮到软烂,加些柿皮、甘薯,搅拌成什锦馅料。以发酵好的面团包上馅料,就做成了豆包。乡下的豆包,颇像乡下人的性子,皮薄馅足,内心实在。
⑩母亲每次总是要蒸出两笼屉的豆包来,一笼留给我们吃,另一笼作为礼物走亲戚。圆鼓鼓的冷豆包切成四瓣来,露出新鲜的馅料,让人忍不住舌下生津、喉头律动。香甜软糯,食之熨帖,欲罢不能。我们都是娴雅慢品,生怕这幸福去得太快了。之后,我们姐弟要挎着篮子走过乡野坎坷,把一份殷切的心意,传递给远方的亲戚。
⑪当然,秋季里的幸福不止洋溢在我们家,村子里近处远处,家家户户,都飘着豆油的香味,饮着茶的清香,传递着豆包带来的情意和快乐。
⑫乡野豆子,串起一把幸福之门的钥匙,瞬间打开了光阴的通道,让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陆离起来。多年以后,豆子仍沉淀在我的记忆中,膨胀发酵,绵延着一种生活的原香,挥之不尽。
(原文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表格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第④段 ⑤—⑩段
“有了豆子的秋天,乡野日子就像打开了绚丽的彩页,内容就不一样起来。” ①黄豆被用来轧油,滋润了乡间生活,让生活脱离干涩。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句。
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到锅前,然后围在母亲身边,吃得满手淌油,齿颊留香。
②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第⑨段中画线词语。
母亲手巧,是能把苦涩生活拧出甜味的人。 第 3 页 共 28 页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第⑦段画线句“多年以后,豆子仍沉淀在我的记忆中,膨胀发酵,绵延着一种生活的原香,挥之不尽”的理解。
(4)文章追忆了乡村生活的往事,多次写到豆子,请你谈谈“豆子”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沉睡的大拇指
这是我年幼时所发生的事情。从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开始为我担心了。因为我的左手大拇指上长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在我三岁时,父母把我送进了幼儿园。在幼儿园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都叫我六指。晚上回家后,我委屈得告诉了爷爷和父母。大家都沉默了,我的伤心和自卑感令爷爷感到不安。突然,爷爷的目光掠过钢琴架上的泥塑,那是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用力地压在掌心里。爷爷像发现了珍宝似的,会心一笑,把我抱起放在他的膝盖上。
“宝贝,你看爷爷左手的大拇指,它是个小懒虫,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它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爷爷边说边伸出左手,把大拇指蜷在掌心,让掌心朝下,并让我掌心朝上。当我们的两只手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好十个手指,不多也不少。
“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根手指,是这样的吧,爷爷?”天真的我开心地笑了,充满自豪感。小小的我觉得,这第六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它是替爷爷长的。
爷爷迅速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也告诉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说我帮爷爷长了一根手指。小朋友们非但不嘲笑我了,还佩服我小小年纪就能帮助大人。
自从对我说过沉睡的大拇指后,只要见到我,爷爷左手的大拇指就蜷进掌心。时间稍长一些,他左手的大拇指就会酸疼,需要用右手帮忙才会慢慢地伸展开。久而久之,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五年后,当父母把我带到医院要切除第六指时,我却大声抗议:“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可以切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睡醒起来了。”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蜷曲在掌心里,已经变形萎缩,重新扳直再也不可能。 第 4 页 共 28 页 当爷爷知道我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紧紧裹住,跑到医院告诉我,他的手指已经睡醒了,已经能动了。我这才听话地动了手术。而爷爷的大拇指虽然用纱布缠了许久,但始终无法伸展。
爷爷去世后,父母将大拇指的真相告诉了我。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因为沉睡的大拇指给了我完整的人生,还真真切切地告诉了我什么叫亲情。
(1)文章行文运用第_______________人称的口吻,按照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述(记叙顺序),以_______________线索。
(2)文章写了“我”和爷爷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3)如何理解画线句子“天真的我开心地笑了,充满自豪感”?
(4)你如何理解文中爷爷的“谎言”?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挽着汉字跳舞
①老于是高中语文老师,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字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清癯雅士。虽然这所新学校叫“外国语学校”,但第一堂语文课,老于就郑重告诉学生:“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
②每次上讲台,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老、沧桑、豪放、清新,如朝雨轻尘般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又涌上心头。方块汉字,有情有义,有起承转合,可纳泰山,可照肝胆,可以兴观群怨,可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汉字与舞蹈,本质都是自然和生活。
③第一节课,老于讲到春天万物生长的那种神奇力量时,激情满怀。他蹲下来,把全身蜷缩在讲台后面,像粒种子,又像枚鸟蛋,然后竖起食指,整个身体慢慢地向上旋转,一种向上的力量推举着自己盘旋上升。全班鸦雀无声,个个伸长脖子看老于笨拙的“舞蹈”。老于感觉时光在倒流,仿佛又一次回到长第一颗牙、长第一根胡须的年龄。
④课间操结束,老于去另一个班上课,老远就听见学生正在播放新一代神曲《狐 第 5 页 共 28 页 狸叫》。挪威神曲《狐狸叫》中那些模仿小狗小猫、老牛青蛙、大象鸭子的叫声,类似儿歌,但在这古朴的自然之声面前,那些声嘶力竭的演唱显得多么矫揉造作。老于禁不住有点不平,“阿Q”地想:仓颉汉字其实也是这样一部源于自然和人伦的作品,而且是人类最复杂、最伟大的一种,什么时候流行呢?
⑤下午没课,老于心情有点空落落的。总感觉现在的天空与儿时相比,变得越来越低。天空虽然还继续广袤着,但好像“空”字的“穴”头正在萎缩,下面的“工”却一天天膨胀。天空被浊物排挤,像一幅没有留白的国画,鸟儿只在KTV中才放开歌喉啁啾。那些依据地貌天象、鸟兽虫鱼之迹造出来的汉字,在自然界已渐渐失去联想的依托,满街的招牌、满屏幕的广告词中,汉字有意无意地被“通假”。商人们满怀深情地曲解汉字,苦心孤诣“创新”汉字以求吸引眼球。仓颉一点点被拔光胡子,剥去衣衫,只剩下骨骼,被石化定格在庙宇的神龛上。
⑥傍晚,老于拿起久违的毛笔写了副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他突然明白古代徽墨为什么“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那一定是因为徽墨是用黄山松烟制成。自然物象化为点横竖撇捺,即为汉字;劲松转世,可为千年圣宝;而精气神是生生不息的。
⑦入夜,老于到高大而稀疏的凤凰木下,树缝间明月如钩,与篆书中的“月”字造型一样。回家,关灯就寝,老于恍惚入睡,阖上双眼也感觉到窗外景物,那些物象仿佛都在跳舞。殷墟龟甲、青铜铭文、敦煌卷子、摩崖石刻,所有的汉字都在跳,一刹那,颜筋柳骨和颠张狂素又还原成骑马舞、摇臀舞。鸟儿从树枝“决起而飞”,戛然而落;树枝如琴弦般颤动:天空中鲲鹏小鸟和黄土尘埃各行其道竞自由,庄子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夺得逍遥游冠军。人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鸟累了,就待在树杈上梳理羽毛。宏大的《阿房宫》建筑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细腻的《兰亭集序》矫若游龙,勾连映带;仓颉、屈原、王羲之、杜牧,秦砖汉瓦,隶篆真行草,无名后生们争相表达和推演各自的思想华章,你来我往。茶马古道,纵横阡陌,仓颉汉字如月当空。即使电子邮件取代了驿使,汉字依然静有意,动则舞。老于深吸一口气,一股清凉从头传到脚底。在梦中,在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清新时分,在阳关前古道边,他看见万国衣冠争入关,百千书生叩关行。边塞的城墙满是汉字真迹“秀”。有文天祥的遗笔“正气”,有颜真卿写的“刚大”,有硬骨头方孝孺写的“忠烈”……虽偃仰啸卧,千姿百态,却笔笔中锋。老于梦中觉得浑身发热,欲伸筋拔骨,好像身体又在发育成长。
(1)文章以“挽着汉字跳舞”为题有何妙处? 第 6 页 共 28 页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3)怎样理解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汉字。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车后座
张风芹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过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女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妹妹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
②凝视那张图片,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时候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懂得父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年幼的我们只懂得填满我们贪吃的嘴,哪里知道那是父亲用省下的午饭钱给我们买的。那些水果是商贩散集后处理的,成堆廉价卖。就为能买到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更承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⑤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那一天的父亲显得特别精神,平日里下巴上密密麻麻的胡渣跑得无影无踪,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的双手洗得发白,他换上雪白的衬衫,蹬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父亲载着我一路颠簸,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好几回我都忍不住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那时,父亲正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