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6.95 KB
- 文档页数:15
第 1 页 共 9 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前四句紧扣“望洞庭湖”描写景物,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B. 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C. 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和汹涌澎湃的雄伟气势。
D. 这首投赠诗借“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5. “欲济无舟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第 2 页 共 9 页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4分)
4.(2分)D
5.(2分,意对即可)诗人的言外之意是想从政(当官或干一番事业)(1分),却无人引荐,希望得到举荐(1分)。
(一)阅读《卖炭翁》,完成4~5题。(6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通过叙述卖炭老人一车千余斤的炭被抢的经过,揭露“宫市”的掠夺本质。
B.开头六句,在写卖炭老人的炭来之不易的同时,反映出卖炭老人生活的艰辛。
C.“翩翩两骑来是谁”,运用反问,强烈讽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丑恶行径。
第 1 页 共 5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 文学常识|名著阅读 专项练习题
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
1.《社戏》选自小说集《______》。
2.贺敬之,当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代表作有歌剧《______》,抒情短诗《________》等。
3.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______家、______家。
第二单元
1.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________家、______家。
2.阿西莫夫(1920—1992),____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等。
3.利奥波德(1887—1948),____国生态学家。
4.高士其(1905—1988),福建福州人,______作家。
第三单元
1.陶渊明,字元亮,一名潜,世称__________,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____”之一。
3.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______,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________________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__________三个部分。
第四单元
1.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__________物理学家。获1976年
第 2 页 共 5 页 ______________奖。
2.王选(1937—2006),江苏无锡人,生于上海,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__________”。2002年获__________________奖。
3.顾拜旦(1863—1937),____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______________创始人。
第五单元
马克·吐温(1835—1910),____国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第1页,共1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粹是用来应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
第 1 页 共 18
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真正的善良
章中林
天下着雨,滴滴答答的,就像无数的苍蝇在耳边嗡嗡着,怎么赶都赶不走。忙了两天,事情还是没有处理好,明天还得再跑一趟,这不是难为人吗?我对着同事周树明发着牢骚。
他笑笑,好事多磨嘛,或许明天我们就能把它处理得漂漂亮亮的呢?你有没有发现,他们今天比昨天对我们客气多了,还把我们送到了门口。想想还真是,我当时怎么觉得他们只是出于礼貌呢?这样想着,心渐渐平静了下来。
我才转一个弯,就被一位卖水果的老妇拦住了。“水果,新鲜的水果,便宜卖了,两元钱一斤。”她佝偻着背,一头白发,拉着一辆板车,横在我们面前。这不是强买强卖吗?我拉着周树明,想从板车和墙壁的空隙中钻过去。他却停下脚步,弯腰挑起油桃来。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能有好果子吗?市面上油桃五元一斤,两元能买到好东西吗?”我站在旁边唠叨着,他却踩了我一脚,“哎哟”,我叫了起来。他冲我笑笑,你要是着急,就上前吧。上前?带我来了,想甩了我,没门!
很快,他称好了水果——六元。想要手机支付,可是老妇却说她是老人机。那就付现金吧,可是我们俩兜里空空。望望前面七百多米的地方有一家商店,他说,自己可以向店家借六元给她,再用手机支付给店家。
我们一起往那家商店赶。我和周树明跑得很快,老妇落出了老远。周树明转身问老妇,要不要等她一下。老妇却说,不要等,她相信我们。周树明没有再等,却拉着我从人行道的绿化树下走到街道的中间。
送走了老人,我问周树明为什么要走街道的中间。他笑笑说,你没有看到老妇的慌张吗?我这样做只是想让她能看到我们。
我的心头一动——简单的一句话,看似稀松平常,却凸显了周树明发自内心的善良。望着他云淡风轻的脸,我忽然有些愧怍——他能推己及人,舍己为人,而我呢?
忽然想起那天去酒店吃饭的事。散席后,因为手提包落在了酒店里,我就急匆匆地赶回包间去拿。正准备推门而进,却被一位中年人拦住了。“你这是干什么?”“我拿包。”我对他嚷着。他却把我拉到了楼梯过道里。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
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
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
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
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
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
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
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
的小题;
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
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
答题;
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
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
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
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
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相信你是最棒的!专题11 半命题作文指导
★知识划重点★
半命题作文特点及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人们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半命题作文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命后半题。
如:“那件事,让我想起来就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2 命前半题。
如:“ 不留意”
3.命中间部分。
如:“我与____交朋友”。
4.命首尾部分。
补前后两部分。
如:“____夸我____”。
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点拨:
所谓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由于它处在"命"与"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方法
第一天训练:初中生应试阅读屡屡丢分的原因是什么
初中生应试阅读屡屡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呢?
1、没有把握阅读的根本
针对这一点,我渗透了自己的的吸收创造性阅读理念及方法,让学生读写结合,从鉴赏文本的角度来学会读懂文章,如我的图解构思就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法,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直观地感知文章的构思与立意:
2、不会将庞杂的阅读题型进行分类
初中的学习我们就盯着一个方向——中考,处处从中考考点、处处从中考题型、处处从中考真题出发去研究归纳,我教学生把中考现代文阅读分为筛选信息类、深层理解类、审美鉴赏类三大类题目,并针对各类题型归纳出答题套路,列出答题注意事项,这样一来学生进入阅读领域就不再一头雾水了。
3、不了解一些文体常识导致答题失分
在文体常识上丢分是最不应该的,因为这些不是学生不具备能力,而是平时没有把这个知识体系归纳系统,都集中到一起,所以对三大传统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文言文常识总是支离破碎的掌握,不够理性地盘点。
4、不知道答题的一般规律、模式,抓不住得分点
上面说到,我教学生把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分为三大类,再对应归纳出科学实用的答题套路+精准答题的注意事项。
初中的阅读文章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的考查,如果没有掌握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想得满分或高分可能性很小。那么,科学而快速提分的三步曲是什么呢?
1、首先要学会整体感知文章
阅读题目是按照写作原理来出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即能整体感知全文——弄清楚文体,弄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领会文章的主题及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一言以蔽之,整体感知文章就是要读懂文章,换个角度说就是要达到自己会清晰地仿写这篇文章。
这些年来,我在讲走向北大成功写读课程中,一直探索“读写结合”的原理,开创了一种学生乐于接受而又直观有效的“用笔记符号同步立体阅读法”,即按写作原理来读懂文章,主要有以下有效方法: ①抓标题、紧扣关键词句,把握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
试卷第1页,总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阅读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2.“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中的“这种风气”具体指什么?
3.从全文看作者目前的心态是怎样的?
阅读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4.文章第一段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5.“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一句中的“这种风气”具体指什么?
6.从全文看,作者成功的诀窍是什么?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意,知道是怎么回事。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笑声、掌声不断)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
— 1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5 题。(14 分)
那年大汗淋漓的青春
仇士鹏
① 早上刷到了表弟的朋友圈,“老师说暑假可能要用来补课”,
配图是一个强颜欢笑的表情包。我评论了一句,“恭喜啊”。可能在他看来,这是一句幸灾乐祸的话吧,他马上回了一个生气的表情,但实际上,我确实是在恭喜他。
② 我也曾在暑假补过课。
③ 当年我们高二结束,作为准高三生,已经可以隐约闻到高考战场上弥散的硝烟了,所以暑假的时候学校就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偷偷给我们补课。
④ 地点是在一个职业技术学校。虽然占地很大,但教室却很小。左右两张桌子中间只容纳一个人通行,稍微胖一点的还要侧着走,一不注意就会把桌角堆叠的书撞到地上。
⑤ 我们是两个班一起上课,一百多号人全挤在里面。整个教室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只有温热的呼吸不断积聚,沉沉地笼罩在头上, 闷得人浑身瘙痒。教室前面有一道门,一侧墙上有三扇窗子,这是仅 有的供新鲜空气进出的渠道。坐在教室的中后排,简直就像是在蒸桑 拿,我们一边做题,一边还要用纸擦汗,不然汗很容易滴到试卷上, 溅湿一大片。
⑥ 前排的同学也不容易。虽然门开着,有风能吹进来,但阳光也会照进来。他们经常开玩笑说,“我感觉自己都有叶绿素了,整天都在光合作用。”
⑦ 老师坐在一旁,也跟着笑。头发粘在额头上,脸上满是红晕,
眼镜上有汗滴正在缓缓滑落。为了照顾后排的人,上课的时候老师都要站在教室中间。那里正好是热气最为聚集的地方,随便走一走,都会与好几个人炽热的呼吸撞个满怀。
⑧ 那年夏天,我终于打通了物理课上热力学知识的任督二脉,可
能就是得益于这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吧。
⑨ 不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班没一个人迟到。上课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人讲话,无论旁边的马路上传来多么大的轰鸣声,我们的耳朵对课堂始终一心一意,能清楚地记录粉笔与黑板的每一次碰撞。
⑩ 事实上,我们高中并不是那种顶尖的学校,我们不可能在独木桥上拼过那些顶尖学校的学生。既然如此,就让高温燃烧成最火热的 抒情吧,做题,讲题,做题,讲题……当我们的内心比室温更火热时, 反而能得到一阵阵精神上的凉爽。 — 2 — ⑪ 我想,求学之路,既然以求为名,必须要有着“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与毅力。古人求学,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牛角挂书,囊萤映雪,简单的四个字里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废寝忘食。今天,物质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那份对知识的渴求,却不应该被缓和。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读音或书写正确的一项( )
A. 恣睢(suī) 浮想联篇 B. 褒(bǎo)贬 销声匿迹
C. 虔(qián)诚 明眸善睐 D. 斟(zhēn)酌 别出新裁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奔弛 待遇 追溯 再接再厉 B. 和谐 融恰 闲暇 焕然一新
C. 干燥 蔓延 书籍 无精打采 D. 婉约 吟诵 尊命 鸦雀无声
3.下列各个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路并不远,乘小轮船渡过海,便到了。
②因此,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个钟头,就可以到一个邻国。
③这个小岛是属英国管的。
④哲尔塞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
A. ③①②④ B. ③④①② C. ④①②③ D. ④③①②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地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
B. 老师的办公室里,昨天同他诚恳的交换了意见。
C. 细长的双腿的仙鹤,在画中与人物和环境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
D. 我看着坐在荧光灯下那张笑意盈盈的脸,温馨的感觉蓦地涌上了心头。
5.短文修改。
①“懒人经济”又称“网宅经济”,即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或电话订购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快餐、图书、饰品、家具……②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平时工作繁忙的白领无暇顾及日常生活;再加上大城市里交通拥堵,交通成本日渐增加,许多人甚至不愿走出家门去买块面包。③“懒人经济”应运而生,一大批快递公司、网上商城,甚至还有跑腿公司发展迅速。④“懒人经济”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同时又给社会增添了新的就业。⑤这些“懒人”在无意之中,为(扩展 扩大 扩充)内需、发展第三产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
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
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
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
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
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
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
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
的小题;
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
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
答题;
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
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
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
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
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相信你是最棒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课时练
【写作导引】
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那么,写故事要注意什么呢?
1.要素要齐全,叙事要完整
写故事和写记叙文一样,要注意记叙的要素要齐全,叙事要完整。
2.写故事要注意人物和人物的关系
(1)通过想象来设置人物:要根据命题中的要求,想象设置人物。人物可以是现实的,
也可以是虚幻的,可以是自己个人生活经历范围的,也可以想象是古人,是动物王国,是未
来世界,是宇宙世界,还可以是古今时间隧道里的穿梭者,现实和虚幻世界的并行人。
(2)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个性:可以综合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
1
记叙文阅读──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
一、考纲解说
1. 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局部精读的前提。
2. 明确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理清行文思路。
3. 理清文章的线索并理解其在组织内容、表达中心方面的作用。
4. 准确地摘取重要细节——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5. 能找到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语句——把握思想感情的脉络(显性的关键词语,隐性的具体描述)。
二、考点要求
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利用文中信息和日常积累对关键词句、重要段落、写作手法、情感认识等,进行合理的解释。
知识精讲、易错指津: 2
立足于文章的重要词句,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作用、表达效果。
重要词句:
1. 文章题目。(上一讲内容,请同学们回顾)
2. 与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有关的词语或句子。(上一讲内容,请同学们回顾)
3. 文章中议论抒情句。
4. 结合文章中某一信息点,概括回答“为什么”。
示例:
一、文章中议论抒情句
①有助于揭示和概括文章段意或中心思想的句子。
②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且蕴含哲理的词语和句子。
③能够很好地照应文章的题目,点睛并升华主题的句子。
④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的领起句、总结句,段落之间的过渡句。
例1 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宛如英雄》)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3
例2 第⑥段中划线句子“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的含义是什么?
(《你遗失了感动吗?》)
例3 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送你一束花》)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试卷总分100分 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21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7分)
青春浪漫,到处huī sǎ着欢声笑语,一路为梦想而追逐□青春激昂,yáng yì的激情是一腔热血,朝着理想奋勇拼搏。勇敢面对青涩是一种加法的人生,激荡满腔热情,历练大脑ruì zhì,实现心中理想,总有一天我们会____A____(气贯长虹/气势磅礴)。心若在,梦就在。有梦的日子里,就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青春的时光里,年轻的心就要飞翔。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语段方框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______。(1分)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
4.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光明中学将举行“舞动的青春”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6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文学社拟邀请东台籍作家丁立梅于3月29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参加“让青春飞扬”的主题演讲活动。请你以晨风文学社的名义给她写一份请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握记叙文常见文体知识,掌握相关概念及其作用。
写人文章
写人的文章,就是以人物为主,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写人与记事是分不
开的。它们的区别在于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记事的文章着眼于记一件具体的事,落脚于事情发生的详细
过程;写人的文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等,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
务的。
分析典型事例,整体感知
写人文章所写的人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他的思想性格不是凭空表现的,而是通过具体的事情
或者材料而显示的。刻画人物,总离不开典型事例,只有把人物置身于具体的事例中,人物的性格特
点、内心世界等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样的事情或材料可以是一件,也可是几件。写人的文章一般都
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有的是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
个不同的事反映人物某几方面的特征。
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体会人物的个性品质
写人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而人物的特点,除了通过事情来表现以外,还通过人物描写来
展示。许多写人的文章都是抓住人物的外部特征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品质等内容的。阅读中应抓住富有
特点的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及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语、典型句、典型段
对于常见的比喻、拟人、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要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妙处。比如拟人句的运
用,通常用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比喻句的运用,可使文章生动形象;排比句
的运用,可以增强气势;反问句的运用可以表示肯定语气,更有说服力等等。
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
能加深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分析写作目的,归纳中心思想
对中心思想的总结概括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记事文章
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事或几件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
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请将下面的句子工整、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勤学苦练,永争上游。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归省.(shěnɡ) 絮.叨(xù) 孕.育(yùn) 缄.默(jiān)
B.家醅.(pēi) 酿.酒(liànɡ) 萌.发(ménɡ) 咀嚼.(jué)
C.撺掇.(duō) 炮.制(páo) 两栖.(qī) 瑕疵.(chī)
D.凫.水(fú) 冗.杂(rǒnɡ) 迁徙.(xǐ) 觅.食(mì)
3、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缄默 震憾 难以置信 兴高采烈
B.撺掇 亢奋 自园其说 人情世故
C.扶植 狡辩 衰草连天 阡陌交通
D.次第 决择 翩然归来 不修边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的诗写得酣畅淋漓..,感情勃发,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B.作为伟大时代的共和和国公民,在改革创新中,我们应争做马前卒...,杜绝
马后炮。
C. 心运地自偏,我这顶楼的迷你园景就是我的世外桃源....了。
D.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5、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B.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C.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D.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01.消息二则——群文阅读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熟悉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尝试撰写新闻。
【考点解读】
在了解新闻体裁这一基本常识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
1.为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从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
3.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字)
【技法点拨】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了解新闻的结构
一、标题
01.主标题(正题):概括主要新闻事实,交代新闻要素。
02.引题(眉题、肩题):放在主标题的前面,揭示新闻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归纳成果、烘托气氛等。
03.副标题(辅题、子题):放在主标题的后面,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用简要的文字呈现最主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
三、主体
新闻的主干,承接导语,用典型、具体的材料对导语做进一步的阐述。
四、背景
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有时还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
五、结语
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有时暗含在主体中,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或事件发展的趋势,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
把握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作为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相近,可概括为“5W+1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人(Who)、何故(Why)、如何(How)。
概括新闻内容的主要方法
01.看新闻标题——提取标题中表时间、事件等的关键词,增删个别词语,使语句通顺,即为所要概括的内容。 02.压缩导语——从导语中提炼关键词,根据字数限制对导语进行压缩。
03.概括新闻主体——理清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主体。
答题模板:
(时间+地点+背景+)人物(或对象)+事件。
三年级(上)语文期末记叙文阅读题(一)
(一)我的快乐的种子
不知道为什么,从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它,圆圆的,小小的,散发着让人喜欢又不敢靠近的香味,从小到大,总是张着嘴巴,在笑,在笑.喜欢它,是因为它的性格.看似渺小,味道却那么大,说它带香味,却没有人敢把他含到嘴里细细咀嚼,因为它会让你招架不住,一种说辣不辣,说麻不麻,又有点过于清爽的感觉.哈哈,还真是性情刚烈啊.
喜欢它,是因为它的笑容.虽然是一种没有感觉神经的种子,它却努力得生成了让人感觉美好的样子.那天真的笑容让你情不自禁地想象着,为它勾勒一张近乎完美的脸,可是,能够真正注意它们的又有谁呢?有我,呵呵,我喜欢这笑眯眯的小东西,把它们当做我的私人宝石,喜欢,喜欢.喜欢它,是因为它的一无所有.海豚,流氓兔,水晶..都是漂亮的东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含义,而它,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我给它的含义.在我眼中,它渺小,却小得不可忽视;它味道独特,却特别得让人感觉不到;它快乐,却快乐得莫名其妙;它爱笑,却笑得花枝乱颤.它是我的宝石,我喜欢它,我总希望把它的好运带给我最好的朋友,
可是,到底能换来怎样的评价,我却不敢奢望.我把它送给好朋友,用它的快乐,微笑,刚烈,温暖.来祝福朋友,呵呵,又有谁理解,我想,换来的也许是"蛋白质"吧,所以,我只能把它深深得埋在心底,不曾送出,得到它的朋友,希望也能够好好珍惜,因为它不只是简单的一颗,而是快乐的所有.一直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能够因为我的付出而快乐,朋友,你快乐吗?这是什么种子呢?细细体会的人都会知道的哦
1.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2.推荐你认为比较好的快乐的种子?
3.“虽然是一种没有感觉神经的种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上将与下士
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就是他领导美国人民为了自由为了独立浴血奋战,赶走了统治者。
乔治华盛顿是个伟人,但他若在你面前,你会觉得他普通得就和你一样,一样的诚实、一样的热情、一样的与人为善。
第 1 页 共 15 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乡野豆子
①在过去,覆盖乡野的是玉米和红薯,因为它们高产,能够在一年四季里不断充实人们干瘪的胃囊。而种豆子,就成为一种奢侈。
②后来,豆子才大片出现在田野里,成为田野丰富的点缀,成为美好日子的旗幡。豆子,对于每一个乡村人而言,都承载着那个时代难以忘怀的记忆。至今,在我的脑海中,关于豆子的美丽画面仍历历在目。排排的豆荚在阳光的亲吻中丰满,在秋风的轻抚中干燥。收获之时,黄豆、绿豆、赤豆,在田野的风里摇曳生姿,把秋季渲染得丰富多彩。
③与豆子同时刻在记忆中的,还有那小小的乡村里氤氲着的温馨味道。
④记得,母亲擎起簸箕一颠一颠,那豆壳轻舞飞扬,壮烈地飘散而去。母亲小心地翻拣掉那些遣留的碎屑,于是各种豆子发出黄、绿、赤的油光,滚圆的身体裸露在她欣喜的目光里。有了豆子的秋天,乡野日子就像打开了绚丽的彩页,内容就不一样起来。
⑤黄豆是油料作物,我的父亲会背半袋黄豆,走到镇上去轧油。那些金黄金黄的颗粒,经历压榨的痛苦,挤出生命中美好的部分,滋润乡间的生活,让生活脱离干枯涩滞,变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起来。
⑥儿时的乡村生活清苦,最奢侈的美食莫过于炸油果。每逢年节的前一天,母亲倒出清冽的豆油,放在火炉上加热。弄好的面团擀、轧、切,制成各种形状,然后下油锅。一缕缕幸福的炊烟,弥漫在村庄上空。在我们热切的期盼中,焦脆的油果新鲜出锅。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到锅前,然后围在母亲身边,吃得满手淌油,齿颊留香。
⑦绿豆满身碧绿,呈现出生命的原色,通常用来做滋润胃肠的茶饮。一锅清水放入通体晶莹的绿豆,文火熬起来。初始,豆子在锅里沙沙作响,似刀枪剑戟上砍下杀。久了,方才天下定矣,安分下来。待至豆烂,茶汤褐绿莹润,清香怡人。绿豆茶饮宛若法器,能降温祛燥,平息心底火气。
⑧提一罐子给下地做活的父亲,清清亮亮的绿豆茶,里面沉着蓝天白云、影影绰绰的树杈鸟雀。父亲正困乏,焦渴难耐。他停顿下来,两手抱着罐子,挺身仰脖,咕 第 2 页 共 15 页 嘟咕嘟,肺腑之间茶流汹涌。半晌,“哐当”一声,罐子落地。于是,气韵开始平息。力量,一寸一寸又恢复至体内来了。
⑨赤豆呢,往往带着母亲的味道。母亲手巧,是能把苦涩生活拧出甜味的人。在闲散冬日的某个清晨,我们姐弟都冷得缩着脖。母亲抱来一捆干柴说,来,烧锅。锅里的水沸腾着,里面煮的是赤豆,几个时辰煮到软烂,加些柿皮、甘薯,搅拌成什锦馅料。以发酵好的面团包上馅料,就做成了豆包。乡下的豆包,颇像乡下人的性子,皮薄馅足,内心实在。
⑩母亲每次总是要蒸出两笼屉的豆包来,一笼留给我们吃,另一笼作为礼物走亲戚。圆鼓鼓的冷豆包切成四瓣来,露出新鲜的馅料,让人忍不住舌下生津、喉头律动。香甜软糯,食之熨帖,欲罢不能。我们都是娴雅慢品,生怕这幸福去得太快了。之后,我们姐弟要挎着篮子走过乡野坎坷,把一份殷切的心意,传递给远方的亲戚。
⑪当然,秋季里的幸福不止洋溢在我们家,村子里近处远处,家家户户,都飘着豆油的香味,饮着茶的清香,传递着豆包带来的情意和快乐。
⑫乡野豆子,串起一把幸福之门的钥匙,瞬间打开了光阴的通道,让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陆离起来。多年以后,豆子仍沉淀在我的记忆中,膨胀发酵,绵延着一种生活的原香,挥之不尽。
(原文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表格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第④段 ⑤—⑩段
“有了豆子的秋天,乡野日子就像打开了绚丽的彩页,内容就不一样起来。” ①黄豆被用来轧油,滋润了乡间生活,让生活脱离干涩。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句。
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到锅前,然后围在母亲身边,吃得满手淌油,齿颊留香。
②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第⑨段中画线词语。
母亲手巧,是能把苦涩生活拧出甜味的人。 第 3 页 共 15 页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第⑦段画线句“多年以后,豆子仍沉淀在我的记忆中,膨胀发酵,绵延着一种生活的原香,挥之不尽”的理解。
(4)文章追忆了乡村生活的往事,多次写到豆子,请你谈谈“豆子”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沉睡的大拇指
这是我年幼时所发生的事情。从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开始为我担心了。因为我的左手大拇指上长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在我三岁时,父母把我送进了幼儿园。在幼儿园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都叫我六指。晚上回家后,我委屈得告诉了爷爷和父母。大家都沉默了,我的伤心和自卑感令爷爷感到不安。突然,爷爷的目光掠过钢琴架上的泥塑,那是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用力地压在掌心里。爷爷像发现了珍宝似的,会心一笑,把我抱起放在他的膝盖上。
“宝贝,你看爷爷左手的大拇指,它是个小懒虫,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它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爷爷边说边伸出左手,把大拇指蜷在掌心,让掌心朝下,并让我掌心朝上。当我们的两只手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好十个手指,不多也不少。
“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根手指,是这样的吧,爷爷?”天真的我开心地笑了,充满自豪感。小小的我觉得,这第六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它是替爷爷长的。
爷爷迅速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也告诉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说我帮爷爷长了一根手指。小朋友们非但不嘲笑我了,还佩服我小小年纪就能帮助大人。
自从对我说过沉睡的大拇指后,只要见到我,爷爷左手的大拇指就蜷进掌心。时间稍长一些,他左手的大拇指就会酸疼,需要用右手帮忙才会慢慢地伸展开。久而久之,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五年后,当父母把我带到医院要切除第六指时,我却大声抗议:“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可以切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睡醒起来了。”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蜷曲在掌心里,已经变形萎缩,重新扳直再也不可能。 第 4 页 共 15 页 当爷爷知道我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紧紧裹住,跑到医院告诉我,他的手指已经睡醒了,已经能动了。我这才听话地动了手术。而爷爷的大拇指虽然用纱布缠了许久,但始终无法伸展。
爷爷去世后,父母将大拇指的真相告诉了我。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因为沉睡的大拇指给了我完整的人生,还真真切切地告诉了我什么叫亲情。
(1)文章行文运用第_______________人称的口吻,按照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述(记叙顺序),以_______________线索。
(2)文章写了“我”和爷爷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3)如何理解画线句子“天真的我开心地笑了,充满自豪感”?
(4)你如何理解文中爷爷的“谎言”?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挽着汉字跳舞
①老于是高中语文老师,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字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清癯雅士。虽然这所新学校叫“外国语学校”,但第一堂语文课,老于就郑重告诉学生:“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
②每次上讲台,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老、沧桑、豪放、清新,如朝雨轻尘般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又涌上心头。方块汉字,有情有义,有起承转合,可纳泰山,可照肝胆,可以兴观群怨,可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汉字与舞蹈,本质都是自然和生活。
③第一节课,老于讲到春天万物生长的那种神奇力量时,激情满怀。他蹲下来,把全身蜷缩在讲台后面,像粒种子,又像枚鸟蛋,然后竖起食指,整个身体慢慢地向上旋转,一种向上的力量推举着自己盘旋上升。全班鸦雀无声,个个伸长脖子看老于笨拙的“舞蹈”。老于感觉时光在倒流,仿佛又一次回到长第一颗牙、长第一根胡须的年龄。
④课间操结束,老于去另一个班上课,老远就听见学生正在播放新一代神曲《狐 第 5 页 共 15 页 狸叫》。挪威神曲《狐狸叫》中那些模仿小狗小猫、老牛青蛙、大象鸭子的叫声,类似儿歌,但在这古朴的自然之声面前,那些声嘶力竭的演唱显得多么矫揉造作。老于禁不住有点不平,“阿Q”地想:仓颉汉字其实也是这样一部源于自然和人伦的作品,而且是人类最复杂、最伟大的一种,什么时候流行呢?
⑤下午没课,老于心情有点空落落的。总感觉现在的天空与儿时相比,变得越来越低。天空虽然还继续广袤着,但好像“空”字的“穴”头正在萎缩,下面的“工”却一天天膨胀。天空被浊物排挤,像一幅没有留白的国画,鸟儿只在KTV中才放开歌喉啁啾。那些依据地貌天象、鸟兽虫鱼之迹造出来的汉字,在自然界已渐渐失去联想的依托,满街的招牌、满屏幕的广告词中,汉字有意无意地被“通假”。商人们满怀深情地曲解汉字,苦心孤诣“创新”汉字以求吸引眼球。仓颉一点点被拔光胡子,剥去衣衫,只剩下骨骼,被石化定格在庙宇的神龛上。
⑥傍晚,老于拿起久违的毛笔写了副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他突然明白古代徽墨为什么“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那一定是因为徽墨是用黄山松烟制成。自然物象化为点横竖撇捺,即为汉字;劲松转世,可为千年圣宝;而精气神是生生不息的。
⑦入夜,老于到高大而稀疏的凤凰木下,树缝间明月如钩,与篆书中的“月”字造型一样。回家,关灯就寝,老于恍惚入睡,阖上双眼也感觉到窗外景物,那些物象仿佛都在跳舞。殷墟龟甲、青铜铭文、敦煌卷子、摩崖石刻,所有的汉字都在跳,一刹那,颜筋柳骨和颠张狂素又还原成骑马舞、摇臀舞。鸟儿从树枝“决起而飞”,戛然而落;树枝如琴弦般颤动:天空中鲲鹏小鸟和黄土尘埃各行其道竞自由,庄子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夺得逍遥游冠军。人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鸟累了,就待在树杈上梳理羽毛。宏大的《阿房宫》建筑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细腻的《兰亭集序》矫若游龙,勾连映带;仓颉、屈原、王羲之、杜牧,秦砖汉瓦,隶篆真行草,无名后生们争相表达和推演各自的思想华章,你来我往。茶马古道,纵横阡陌,仓颉汉字如月当空。即使电子邮件取代了驿使,汉字依然静有意,动则舞。老于深吸一口气,一股清凉从头传到脚底。在梦中,在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清新时分,在阳关前古道边,他看见万国衣冠争入关,百千书生叩关行。边塞的城墙满是汉字真迹“秀”。有文天祥的遗笔“正气”,有颜真卿写的“刚大”,有硬骨头方孝孺写的“忠烈”……虽偃仰啸卧,千姿百态,却笔笔中锋。老于梦中觉得浑身发热,欲伸筋拔骨,好像身体又在发育成长。
(1)文章以“挽着汉字跳舞”为题有何妙处? 第 6 页 共 15 页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3)怎样理解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汉字。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车后座
张风芹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过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女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妹妹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
②凝视那张图片,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时候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懂得父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年幼的我们只懂得填满我们贪吃的嘴,哪里知道那是父亲用省下的午饭钱给我们买的。那些水果是商贩散集后处理的,成堆廉价卖。就为能买到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更承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⑤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那一天的父亲显得特别精神,平日里下巴上密密麻麻的胡渣跑得无影无踪,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的双手洗得发白,他换上雪白的衬衫,蹬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父亲载着我一路颠簸,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好几回我都忍不住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那时,父亲正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