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测试卷含答案(2套,)
- 格式:docx
- 大小:42.25 KB
- 文档页数:13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测试卷含答案(2套,)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9分)
líba()pānpá()shuàilǐng(
suìdào()jiànkāng()méng
lóng()
tíjiào()mǐn jié()pìrú
()
二、选择正确的字组词,用“√”画出来。(4分)
蜻(蜓蜒)蜿(蜓蜒)
慰(藉籍)书(藉籍)
松(指脂)手(指脂)
发(掘倔)(掘倔)强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10分)
()()地阔前俯()() ()()斑斓无忧()()
()()凝视生气()()
()()如诉炊烟()()
1.根据意思选词填空。
)
(1)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2)指聚精会神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3)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描写了乡间生活,我还能够写两个类似的词语:()()。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5分)
不管……都……虽然……可是……不但……还……只要……就……即使……也……
1.琥珀()漂亮,()要经过几百万年才能形成。
2.()有生人进来,鹅()厉声叫嚣。
3.乡下人家()什么时候()会有一道迷人的风景。
4.()只有一根鸡毛,小猫()会耍个没完没了。
5.纳米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入变革,()能够让人们更加安康。
五、按要求写句子。(8分)
1.伟大的母鸡妈妈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2.一阵风吹来,田里的麦苗都晃动起来。(改为拟人句)3.姐姐对哥哥说:“我们一起去看望外婆”。(改为转述句)
4.三月的桃花水。(改为比喻句)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两句描写了农村的景物特点。
2.乡下人家门前的空地上种
着。……这些鲜花美丽,迷人,表达了作者对。
3.在中生代时期,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
凌空翱翔的。科学家们希望能这一历史进程,随着相关的发现,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经越来越近了。
4.《猫》的作者是,文章写出了猫性格的和刚满月小猫的。流露出作者对猫的。
七、课内阅读。(12分)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XXX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但和恐龙有亲缘干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
.... 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
恐龙化石,顿时使全天下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众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本段选自《》,这段话主要写了
(2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血缘—()后代—()
描画—()依据—()
3.文中的假说是指:
(2分)
4.我国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将其价值
用“”在文中画出来。(2分)
5.用文中加点的关联词造句。(2分)
八、课外阅读。(13分)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繁忙碌。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小小生灵,活得云云滋润,特别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害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深为它们的行为感动。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卑微单薄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单薄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卑微单薄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比
起蚂蚁,我们有甚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甚么理由自卑过甚、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体积,()精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用“√”画出文章括号中恰当的词语。(3分)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都是。把第一个画线句改为陈述句。(4分)
第二个句子实际上是告诉我们:
(2分) 4.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九、作。(30分)
每当放假的时候,最快乐的事应该就是回到农村老家体验一下乡村生活,乡村柳枝青青,鸟鸣声声,真是美不可言。同学们,把你发现的家乡的美丽景色用优美的语言跟大家分享一下吧。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一、篱笆攀爬
二、蜓蜒藉
期中检测卷答案
率领隧道健康朦胧
籍脂指掘倔
啼叫矫捷譬如
三、天高后仰五彩无虑屏息勃勃如怨袅袅1.(1)五彩斑斓(2)屏息凝视(3)生气勃勃2.炊烟袅袅示例: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四、1.虽然但是2.只要就3.无论都4.即使也5.不仅还
五、1.难道伟大的母鸡妈妈不值得赞扬吗?2.示例:一阵风吹来,田里的麦苗都跳起舞来。3.姐姐对哥哥说:“我们一起去看望外婆”。
4.示例:三月桃花水像春季的竖琴。
六、1.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2.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3.恐龙鸟儿重现化石4.老舍古怪可爱淘气喜爱
七、1.飞向蓝天的恐龙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冗长的演酿成了飞翔的鸟儿2.亲缘后裔描绘证据3.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但和恐龙有亲缘干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4.辽西的发现向众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5.示例:我们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但要有聪明的脑筋,而且要有严谨的立场。
八、1.单薄卑轻轻薄2.不是而是3.反问句
比起蚂蚁,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要坚强勇敢,热爱生活4.敬重卑微
九、提示:走进田野睁大双眼,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美景。请按肯定顺序具体描写你看到的美景,能够用消息联合和比喻、拟人等办法让景物活起来。3.小精怪这才明白,原来幸福不是藏在他的咒语里,而是藏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的喜悦里。4.文中主要写了小精怪、小兔子、小猴子和小百灵鸟。
十、提示:仔细窥察图画,把图上的内容和自己由图上的内容想到的都写一写。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得分
九总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9分)
wúlài()wèijiè()péngzhàng()
XXX()fúróng()ménglóng()
kūlong()téngluó()yōulǜ()
二、同音字组词。(6分)
1.yán屋()食()井()
2.xíng()态造()()动
3.méi()花()有()炭
4.zhǐ()挥彩()禁()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造句。(9分)
天()地()()()若狂
无能()()无()无()
生气()()一丝()()
变革()()()()失措
造句: 四、选词填空。(5分)
改变改观
1.科学技术的应用,不断()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2.这一带正在大力种植防风林,相信以后沙漠的面貌将()。
气势气魄气势
3.长城这样充溢()的工程,在天下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4.在中俄南水师演中,XXX()宏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气力和英雄()。
五、按要求完成练。(10分)
1.眼看就要撞船了,人们怎么能不紧张呢?(改为陈述句)
2.雨来浑身光秃秃的,怎么也抓不住。(改为比喻句)
3.青铜一家将所有的统统的时间都用在了芦花鞋的编织上。(修改病句)
4.它要是不高兴,()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吭。(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5.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仿写句子)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树头新绿未成阴。
2.最喜小儿无赖。
3.心中的风雨来了。 4.一片XXX在玉壶。
5.XXX不倦。
6.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
的。
七、课内阅读。(9分)
海上日出(节选)
天空照旧一片浅蓝,色采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增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公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整跳出了海面,色采红得非常可爱。一霎时间,这个深红的圆工具,忽然发出了醒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忽然有了色泽。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转瞬间—()重担—()
2.太阳出来时,颜色经过了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3分)
3.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的修辞手法。(2分)
4.你能用一句话来夸赞这美丽的情景吗?(2分) 八、课外阅读。(10分)
XXX
XXX是宋代学者。他年轻时很爱研究,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和一名同学在念书时为一个题目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去讨教大学问家XXX。
他们走到XXX家门口,XXX说先生正在睡午觉。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悄悄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的北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XXX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仓卒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XXX见他们满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甚么不早进屋呢?”XXX望着XXX()的面容,说:“老师,您在苏息,我们怎能惊扰您呢?”
XXX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写成陈述句。(3
分)
3.读完这个故事,我们要向XXX研究什么?(2分)
4.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