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3.71 KB
- 文档页数:2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向大海也能要“药”
刘诗瑶
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第 1 页 共 9 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前四句紧扣“望洞庭湖”描写景物,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B. 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C. 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和汹涌澎湃的雄伟气势。
D. 这首投赠诗借“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5. “欲济无舟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第 2 页 共 9 页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4分)
4.(2分)D
5.(2分,意对即可)诗人的言外之意是想从政(当官或干一番事业)(1分),却无人引荐,希望得到举荐(1分)。
(一)阅读《卖炭翁》,完成4~5题。(6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通过叙述卖炭老人一车千余斤的炭被抢的经过,揭露“宫市”的掠夺本质。
B.开头六句,在写卖炭老人的炭来之不易的同时,反映出卖炭老人生活的艰辛。
C.“翩翩两骑来是谁”,运用反问,强烈讽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丑恶行径。
1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海燕》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①——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②——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③——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④——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能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1、选段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
2、选段用________手法突出海燕的形象。群鸟感到了风暴的先兆,________、________,把恐惧________到大海深处。海燕像黑色的闪电,________、________乌云、大海之间。
3、在海燕的叫喊声里,我们听到了什么?
4、文中四个破折号的作用是( )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递进
C.表示音节的停顿或延长 D.表转折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5、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己的
B.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
1 《核舟记》知识点与阅读练习
一、作者作品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
1、体裁:
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课文内容概括。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高超的微雕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四、字音字形
洢(yī) 罔(wǎng) 黍(shǔ) 峨冠(guān) 髯(rán) 髻(jì)
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器皿(mǐn) 贻(yí) 八分有奇(jī)
箬(ruò)篷 糁(sǎn) 楫(jí) 篆(zhuàn) 壬戌(rén xū)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
(1)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2)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指雕刻。
(3)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4)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2 (5)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6)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8)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9)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0)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11)其船背稍夷。 夷:平。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二)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第 1 页 共 5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 文学常识|名著阅读 专项练习题
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
1.《社戏》选自小说集《______》。
2.贺敬之,当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代表作有歌剧《______》,抒情短诗《________》等。
3.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______家、______家。
第二单元
1.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________家、______家。
2.阿西莫夫(1920—1992),____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等。
3.利奥波德(1887—1948),____国生态学家。
4.高士其(1905—1988),福建福州人,______作家。
第三单元
1.陶渊明,字元亮,一名潜,世称__________,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____”之一。
3.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______,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________________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__________三个部分。
第四单元
1.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__________物理学家。获1976年
第 2 页 共 5 页 ______________奖。
2.王选(1937—2006),江苏无锡人,生于上海,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__________”。2002年获__________________奖。
3.顾拜旦(1863—1937),____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______________创始人。
第五单元
马克·吐温(1835—1910),____国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第1页,共1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粹是用来应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
1 / 6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现代文阅读
专项复习含答案
(一)阅读《海燕》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①——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②——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③——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④——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能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1、选段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
2、选段用________手法突出海燕的形象。群鸟感到了风暴的先兆,________、________,把恐惧________到大海深处。海燕像黑色的闪电,________、________乌云、大海之间。
3、在海燕的叫喊声里,我们听到了什么?
4、文中四个破折号的作用是( )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递进
C.表示音节的停顿或延长 D.表转折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 2 / 6
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5、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好沉的一杯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匀和而不腻;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不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有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对新婚伉個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枝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间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杯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治黄四十年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名句默写专题练习
一、直接性默写
1. ,后不见来者。
2.荡胸生曾云, 。
3.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 ,闻说鸡鸣见日升。
6.箫鼓追随春社近, 。
7. ,吟鞭东指即天涯。
8.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
二、理解性默写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
2.《望岳》中“ ,
”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 ”两句表现了诗人伟大的志向与抱负。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_
__, 。
4.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 。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复习达标综合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得分
一、古诗默写与赏析 (26分)
1.默写诗句(17分)
(1)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诗经》)
(3)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_? (《诗经》)
(4)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6)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送友人》中,表现“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却又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赏析(9分)
第 1 页 共 7 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名句默写与名著导读
一、记忆型默写
1.窈窕淑女, 。
2.青青子衿, 。纵我不往, ?
3.无为在歧路, 。
4.坐观垂钓者, 。
5. ,但余钟磬音。
6. ,落日故人情。
7. ,缥缈孤鸿影。
8. ,只有香如故。
二、理解型默写
9.《关雎》一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诗句是:。
10.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
1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
12.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第 2 页 共 7 页 13.《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描写佛寺禅院曲径通幽、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 。
14.李白的《送友人》一诗中借马鸣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
15.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词中写出梅花悲惨遭遇的词句是:。
16.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三、迁移型默写
17.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 ”两句就是佐证。
18.一个人即使遭遇挫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这样高洁的品行可以用陆游《卜算子·咏梅》中“ ”的词句来赞美他。
19.流淌的岁月,飞逝的千古,一种不朽的精神在不断被传送,那就是担当。担当是杜甫“ , ”的情怀。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相关的内容,其中两项有错误,找出来。( )(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第8课时间的脚印
一、基础与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腐蚀.(shí)棘.手(là)迥.乎不同(jiǒnɡ)B.喑.哑(yīn)稽.首(qǐ)楔.形文字(xiē)C.龟.裂(ɡuī)枯涸.(hé)骇.人听闻(hài)D.狡黠.(xiá)山麓.(lù)锲.而不舍(qì)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
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
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B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
正为:A项,“棘手”的“棘”是难读易错字,应读“jí”。C项,“龟”应读jūn。D项,“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此为形声易错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踪迹装制低洼海枯石烂
B.孔隙沙砾沉淀无时无刻
C.粗糙包裹消逝悬涯绝壁
D.帷慕钟鼎崩落奇形怪状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A项“制”应改为“置”;C项“涯”应改为“崖”;D项“慕”应改为“幕”。故选B。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
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B.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
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C.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
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D.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
【答案】C
【详解】A.五色斑斓,读音为:wǔsèbānlán,成语,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
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正确。B.鲜为人知: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
正确。C:趋之若鹜: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常含贬义,用在此处褒贬不当。D.远亲不如近邻:指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帮助的时候,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
试卷第1页,总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阅读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2.“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中的“这种风气”具体指什么?
3.从全文看作者目前的心态是怎样的?
阅读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4.文章第一段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5.“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一句中的“这种风气”具体指什么?
6.从全文看,作者成功的诀窍是什么?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意,知道是怎么回事。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笑声、掌声不断)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
•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习25周年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请永远保存向往和平、向往自由、向往未来的美好愿望,反对战争、专制和恐怖主义。
B.弘扬优秀的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C.看着这些我们自己制造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展品,无不使人感到万分自豪。
D.由于升学考试的竞争,迫使他们失去了本应该享有的这些权利。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B语序和搭配错误。改为“弘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神圣的使命”。C残缺主语。改为“我们看着这些自己制造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展品,无不感到万分自豪”。D残缺主语。去掉“由于”即可。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祟。
B.先生们,这25年来我们成功兴建的事业大厦,便是这幅模样。
C.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辞,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
D.人类必需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C项书写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项“祟”应为“崇”。B项“幅”应为“副”。D项“需”应为“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性格不合,说话总是针锋相对。
B.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C.语文老师油嘴滑舌,性格谦和,平易近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
D.他就义前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作文 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作文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作文
1.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之所以爱旅行,不仅是为了抵达目的地,更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你有旅游的经历吗?你享受过旅游的快乐吗?
请以“我享受这地方”为题写一篇游记,与同学分享旅游的乐趣。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体现“所至”“所见”“所感”;(3)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秘密花园。
也许是记忆的痕迹,幽深的小径,浓郁的花香……那里有解读童年的密码:
也许是私密的空间,翠绿的芳草地,珍藏的记事本……那里有享受孤独的密码;
也许是独特的体验,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玩过的游戏……那里有释放天性的密码。
请以“我的秘密花园”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写作通道:
(1)可以写游记,带领读者参观你的秘密花园。
(2)可以写故事,记叙你记忆宝库里的秘密往事。 (3)可以写读后感(观后感),揭开你精神家园的神秘面纱。
(4)可以写演讲稿,为你的听众奉上一场关于“秘密”的哲思盛会。
4.作文
“良言”好话,有益的话。比如师生间交心的话,家人间关切的话,朋友间规劝的话,陌生人宽容的话,书本上警策的话……好话还得好好说;长话可以短说,直白的话可以含蓄地说,严肃的话可以轻松的说,……说好话,好好说话,都会让人如沐春风。
1 / 1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字音》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雪融化(ròng) 孕育(yùn) 翩然(piān) 农谚(yàn)
B. 销声匿迹(nì) 差异(chā) 物候(hóu) 纬度(wěi)
C. 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ào) 莺飞(yīng) 侵害(qīn)
D. 风雪载途(zài) 竺可桢(zhēn) 萌发(méng) 悬殊(xuán)
2.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怅惘(wǎng) 焚身(fén) 岁梢(shāo)
B.
恐吓(hè)
神龛(kān) 锵然(jiāng)
C. 可悯(mǐn) 争讼(sòng) 斡旋(dǒu) D. 褪色(tuì) 春宵(xiāo) 裴公(fēi)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安塞(sài) 晦暗(huì) 冗杂(rǒng) 羁绊(jī)
B. 烧灼(shuó) 闭塞(sè) 磅礴(páng) 亢奋(kàng)
C. 戛然(jiá) 恬静(tián) 骤雨(zhòu) 蓦然(mò)
D. 思绪(xù) 震撼(hàn) 淋漓(lí) 辐射(fú)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g) 不惮(dàn) 潺潺(chán) 旺相(xiàng)
B. 糜子(méi) 气喘(chuǎi) 油馍(mó) 眼眶(kuàng)
期中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题
一、课内阅读
阅读《社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先前的戏,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④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⑤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对着我的母亲大声的说。
⑦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⑧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⑨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⑩“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1.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双喜的形象特征。
2.简要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特色。
3.说说选文结尾处“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选出对选文的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 )
A.选文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主要内容的叙写的。 B.第⑤段“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里“八癞子”加上引号是表明特定称谓。
C.选文中的六一公公是一位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老人,并不是真的“小气鬼”。
D.选文主要是以小时候的鲁迅的视角来记录这些人和事,所以显得很真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灯笼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②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又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③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④“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⑤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⑥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⑦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⑧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⑨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⑩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迟迟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5.阅读选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喜爱灯笼?
6.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7.本文大量引用描写诗词典故中的灯笼,有什么目的?
8.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以散文笔法,记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写出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文章由点及面,由小时喜欢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联想到历史人物。
C.“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这一句写出了族姊远嫁后,家里无人照料,朱门掉漆,颜色暗淡,不再鲜艳。
D.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表达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9.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你有哪些启示。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恩村宴
王干
①涛哥说到村宴二字时,我眼睛一亮,忙问:你说的是村宴吗?涛哥说:我们感恩村的村宴,你一定要去吃一下。
②他很自豪,我很期待。
③感恩村是侨乡,在福建长乐的古槐镇。因为汪曾祺先生的太太施松卿是长乐人,我一直想去看看,做些实地考察,当然,如果有美食也不会放过。前前后后约了两次,都因故改期了。这一次成行了,我们5个人乘着一辆面包车浩浩荡荡地开往村里。按照导航的地点,我们的车开着开着开到一片菜地,我们以为走错了,打电话给涛哥的姐姐曾文,她说没错没错,你们下车,穿过菜地,就到我们村了。
④饭前我们尝到的是海蛎饼,这饼看上去不起眼,我在福建其他几个地方也吃过,但感恩村里海蛎饼的馅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一是海蛎子特别小,二是分咸甜两种口味。我们分别各吃一种,都很香,要不是马上吃中饭,我还想再吃一只。
⑤村宴开始了,先上来的是大鱼丸,固然是大。我也是从水乡来的,可以说是吃鱼丸长大的,但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丸,每只都有麻团那么大,足见海边人的气魄。福州的鱼丸很有名,但我从内心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因为我们家乡里下河鱼丸也是很有名气的。我也吃过几次福州的鱼丸,感到不如家乡里下河的鱼丸鲜嫩。但村宴的大鱼丸我一尝,不仅吃到了老家鱼丸的鲜和嫩,还吃到了海鱼的细腻和嚼劲。听曾文姐介绍,这鱼丸和一般鱼丸的食材不同,一般的福州鱼丸是用鲨鱼和鳗鱼做的,因为鲨鱼和鳗鱼刺少,又筋道,村宴的大鱼丸则以石斑鱼肉为主,辅以目鱼肉,石斑鱼在海鱼里就以柔嫩少刺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所以石斑鱼做出来的鱼丸就比普通的鱼丸更为鲜嫩。福州鱼丸和我老家鱼丸的区别还在于有馅,这馅一般又是一个小肉丸。我先吃了一只大鱼丸,忍不住又吃了一只,这才惊喜地发现,原来肉馅居然是不同的,一种馅是猪肉,一种馅是牛肉。讲究啊!难怪汪曾祺先生说,福建人食不厌精啊。
⑥村宴的高潮还是鸡汤汆海蚌,村民不知道这道菜还有一个很网红的名字,叫西施舌。它是蛤蜊的一种,又名车蛤,也称海蚌。在西施舌中,以漳港海蚌最为有名。而漳港就在感恩村的附近,可谓近水楼台。海鲜的特点就是鲜,如果冷藏了,味道就差很多。感恩村离漳港很近,这海蚌是渔民早晨刚打上来的,所以可谓出水鲜。饭前,我在院子里看着桌上陈列的16只碗里,装着的漳港海蚌,个头不大,淡黄色的蚌体仿佛还在呼吸。漳港海蚌的蚌体确实长得搔首弄姿,尖尖的“舌尖”轻盈动人。曾文姐说,待会儿用鸡汤一汆就可以吃了。记得在别处也吃过西施舌,但觉得名不符实,肉有点老,而感恩村的鸡汤汆海蚌,我用两个字概括: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