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性与滨水空间改造问题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3
武昌沿江滨水区亲水空间研究摘要:文章论述了滨水区开发是加速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及做好滨水区建设对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构建和谐城市起到的重要作用。
探讨了亲水空间设计的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滨水区的开发成功与否。
武汉地区因为防洪需求而产生与亲水要求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武汉缺乏高质量的亲水空间。
缺少了滨水特色,景观贫困化以及区域特征的不足。
我们通过对世界滨水区亲水空间优秀范例的引荐,提出使武汉防洪与亲水关系由对立面变为和谐的空间构想。
关键词:滨水区亲水空间设计和谐城市滨水特色历史文化特色一.世界范围内的滨水区发展与复兴回首城市发展的历史,滨水城市一直有着引人注目的一页:文明古国发源于水滨。
几乎所有现代国际大都市都是因借水而得逐步形成、发展与成熟。
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不是沿海就是沿江.这些城市不仅依水而建,而且其滨水区往往也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环境最优美、建筑密度最高、地价最高的地段,这主要出于人类生活对水的依赖和人类向往开阔场景的天性。
当滨水区价值得以发现后,对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就成为促进和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滨水区开发重建过程中.非常注重滨水区的综合开发利用,使很多滨水区由原来的码头、工业区逐渐转变为公共括动繁忙、环境良好、地价不断上升的综合功能区。
滨水区能起到这种作用或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是优质的景观条件、良好的亲水性、清洁的水质来吸引市民,使之成为人们的共享空间。
其中,亲水空间是否良好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滨水区开发的成功.它可以决定滨水区是成为具有凝聚力的城市中心区还是缺乏凝聚力的边缘地带,缺乏凝聚力的边缘地带对激活经济的目的会打很大折扣,武汉沿江防洪墙的存在使本来位于市中心的滨水区似乎成了城市的边缘地带。
二.开发武汉沿江滨水区的重要性和缺水的内地城市比,武汉水域条件得天独厚.应充分认识滨水区的价值及对经济的影响:2.1 潜在的巨大开发价值一项成功的水滨开发工程,在赋予水滨新用途,再现滨水区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往往能增加政府税收,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合作和促进新的投资,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带动周边地带及相关事业如房地产业的发展。
城市滨水空间亲水性设计探析作者:定艳秋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11期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人们对水的喜爱和亲近是与生俱来的。
滨水空间对于一座城市和市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承载着城市生態、形象与人类活动的功能。
而滨水空间设计得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亲水性设计。
本文从亲水性的角度出发探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期为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提供策略与方法参考。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亲水性设计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较为特殊和宝贵的区域,它对于一座城市和市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具体体现在:第一,该区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水系与城市内陆之间的纽带。
该区域的建设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和协调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对城市整体环境的优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调节小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第二,它是体现城市形象的一个窗口,承载着提升城市形象的功能。
该区域的建设能很好地体现城市的自然与人文风貌,美化城市环境。
第三,它是市民活动的重要场所。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承载着广大市民的休闲娱乐活动,尤其是滨水、亲水活动。
该区域的建设还能丰富城市开放空间的类型,完善城市功能。
而滨水空间设计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亲水性设计,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人们对于水的喜爱和亲近是与生俱来的,一个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滨水场所必须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才能使该区域的环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更好地发挥场所价值。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民对生活、休闲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滨水空间的设计与建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设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目前对于亲水性的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 常见问题1.1 滨水但不亲水滨水但不亲水是滨水空间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主要原因有:第一,交通阻断。
横向车行道的建设,阻断了滨水空间与水体之间的纵向交通连接,降低了亲水的可达性。
第二,竖向高差处理不当。
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本文对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设计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然而在当前的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国城市滨水区设计中问题1、设计理念摒弃了传统的延续目前,我国许多滨水景观设计项目走入了城市美化运动的误区,单纯追求现代化,毫无地方特色和可识别性。
Www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忽视地方特色。
我国有些城市的滨水区开发项目,是在“广场热、绿地热、滨水区开发热”的社会大潮中仓促上马,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整体观念不强,设计主题不明确,决策者往往采取国内外成功的滨水区开发模式,而忽略了当地特色,单纯追求所谓的现代化,结果是手法单一,面貌千篇一律,将现代化和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对立起来,而忽视了当地特色的体现,缺少空间的可识别性。
2、忽视地域的历史背景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之间有一种相对应的关系。
滨水区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物古迹,但是,当前许多滨水区开发项目却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在设计中的运用,或不能将规划设计与传统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城市滨水区形态缺乏自身的特色。
有的开发项目对原有的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如建筑物、历史遗迹等一律拆除而非修复,破坏和损毁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更多的是对现存的古建筑或景点不加考虑,任意在其附近大规模、大体量的开发,不能融合地区特征,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滨水特色和轮廓,人为地割裂城市的空间形态。
3、公共空间狭窄许多城市滨水区开放空间并未向城市全面敞开,对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与观景休憩公共绿地造成极大障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滨水空间存在着严重的圈地现象,滨水地块的开发商总是想尽办法把水岸纳入到自己的私有领域内,造成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割断,市民不能自由进入; 二是和城市其他公共空间缺乏合理的衔接和过渡,缺乏足够的开敞面,许多板式大体量的高层建筑和围墙阻碍了公众到达水边,而且建筑与高大的实心围墙也阻碍了人们的视线,在心理上造成与滨水区的分离;三是缺乏连贯而便捷的公共步行道与滨水区直接相联,公众的步行路线往往被机动车行道路截断。
[摘要]文章通过对南宁市五象新区环城水系景观设计的阐述,探讨如何通过营造形式多样而富有活力的滨河亲水空间,改善滨水区人居环境。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多样性;亲水空间;人居环境一、引言城市滨水区的最大优势是具有丰富的“亲水性”元素,即人对于水的依赖和亲近使滨水地带成为人们向往、聚集的地方。
亲水性的重要之处还在于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从活动上均能保持与河流的密切关系,使都市生活中的水文化得以再生[1]。
因此,营造多样性的亲水空间是改善滨水区人居环境最有效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二、亲水空间设计的核心目标城市滨水地带亲水空间设计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人与水的亲和关系,让人能够接近水岸,接近水边特有的环境,陶冶人与环境共容共存的情操,并提供多样化活动的滨水公共空间,从而改善城市滨水区人居环境,增强城市滨水地带的活力和吸引力,使滨水重新成为城市的核心地区,实现滨水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的可持续发展。
三、南宁市五象新区环城水系景观设计(一)项目概况南宁市五象新区规划总面积8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100万,是南宁新的行政、文体、商业商务中心,良庆、邕宁两城区的分中心,综合性的宜居新城,具有多种功能的南宁新市区。
五象新区环城水系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核心区之中,由良庆河、楞塘冲两个天然水体和一个人工开挖补水运河——楞良运河组成(图1)。
其中良庆河由西南向东北蜿蜒流淌,于良庆镇桥头岭附近汇入邕江,河长约17.7km。
整治后南北各设一处调蓄湖并设10级壅水梯级,使河道保持常年流水;楞塘冲由南向北流,于良庆镇楞塘附近汇入邕江,河长约6.0km。
整治后南段设楞塘下湖,北段设楞塘上湖,并设有多级壅水梯级,使河道保持水体连贯;楞良运河为新开通的连接运河,运河长4.5km。
五象新区环城水系属于南宁水系规划中“一江十八内河四大环城水系”里面重要的一个环城水系之一,是邕江景观的重要延续,也是五象新区水系网络的核心组成,是五象新区城市的主要生态绿化廊道。
浅析城市滨水人居环境的亲水设计摘要:面对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本文从人与水的关系入手,分析滨水空间与建筑及和人居环境的关系,通过城市规划、环境景观及滨水建筑设计来形成一个设计体系。
关键词:滨水空间; 人居环境;滨水建筑; 亲水性Abstract: facing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water analysis of waterfront space and build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city planning,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and waterfront architecture design to form a design system.Keywords: waterfront space; Living environment; Waterfront architecture; hydrophilic1.前言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发展逐步加快,随之而来的城市问题也日益加剧。
环境恶化让人们更增加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向往,而水是孕育万物的地方,在自然中最吸引人类的聚居环境就是滨海,滨海推而广之就是滨水区。
城市滨水建筑和人居生活的发展经历了贴近—疏离—回归的过程。
我国的城市化也进入了加速的阶段,面对趋同、冷漠、混乱的城市规划,人居环境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城市滨水空间与建筑城市滨水空间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形成的场所。
它既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
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第一篇: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摘要:成功的滨水景观建设不仅有助于强化市民心中的地域感,而且可以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城市滨水区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色风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滨水环境;景观设计;问题;对策1.概况外秦淮河指的是过九龙桥沿城墙之外向南逶迤,经长干桥,赛虹桥,过草场门、定淮门,循石头城北流至三汊河入长江的这一支。
近年完成的外秦淮河改造范围东起武定门公园,西到三汊河入江口,全长12.5公里。
改造后的外秦淮河风光带拥有三大特色:一是拥有独具的“秦淮河+古城墙+绿色长廊”;二是河流横贯南京主城段,是老城与河西新城的分界线;三是反映南京融古都特色与现代化文明于一体的文化景观长廊。
本文所论及的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带指的即为完成改造的这一段外秦淮河。
2.滨水环境改造存在的问题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总体比较成功,两岸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带动了周边地区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
但是,通过对改造后的滨水环境考察,笔者发现其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1空间的组织安排问题(1)空间局促,衔接生硬,缺乏对城市的景观渗透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不足,大部分滨水绿地空间显得很局促。
目前,多处河段采取“一层皮”的处理模式:沿河一层绿化、外围建筑一字排开,阻挡了其景观效应对腹地的影响,尤其河西紧邻河岸而建的高层像屏风一样遮挡了后部空间。
例如汉中门桥至三山桥一段,城西交通快速干道(虎踞南路)与河岸平行,其间30m不到的地块内各类建筑风格参差不齐,排列无序,汉中门以北至龙蟠里段的河东岸更是被密密麻麻的住宅楼完全隔绝。
(2)功能单一,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组织滨水区的开发应是多目标的开发模式,功能的多样化决定了空间多样化的必然。
外秦淮河两岸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除定淮门至草场门桥段的“水木秦淮”以外,沿河少有结合城市功能布局的商业开发和与各类城市功能用地相适应的绿地景观,并且不少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的组织。
·319·美学技术城市滨水景观亲水性设计的探析孟东生 潘婷婷(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01)摘 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富有生气的场地。
亲水空间作为滨水景观中最具有活力的空间形态,满足了人对于水的依赖和亲近,使滨水地带成为人们向往、聚集的地方。
关键词:滨水景观;亲水空间;亲水性自古以来人类就具有亲水的天性,人的生活离不开水。
孔子曰“智者乐水”(《论语》),老子也有“上善若水”的论述。
水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世界上的很多城市都是伴随着河流或者海域而兴起繁衍的,所以人类对于水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
1 城市滨水区景观亲水性设计的意义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水域与陆域相连的一个区域,一般包括江、河、湖、海洋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它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亲水性是指人们能够接近水体,包括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达到与水体的亲近。
滨水区作为水系与城市过渡的连接者,设计的好坏直接导致水系与城市人们生活的远近。
随着近些年滨水区开发进入一个热潮,出现的问题也日趋明显,比如,在开发时一味地追求地产投资和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其具有的公共性,或是仅仅追求形势和环境的美化而没能充分考虑人的亲水性的需求。
所以,在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中应强调以人为本的概念,注重公共性的建设,深化亲水空间,使滨水景观在城市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滨水景观亲水性设计原则城市滨水区景观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也是最为庞大和复杂的体系,是人类向往的生存空间。
一个成功的滨水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景观质量,还能促进城市功能的转变,提高城市的品质。
因此在滨水区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循整体布局的舒适性、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和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原则。
2.1 整体布局的舒适性人是景观设计中的主体,一切的设计宗旨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亲水空间的设计尺度和标准都应符合人体的要求。
亲水景观设计的尺度直接影响使用者的舒适程度,如堤岸的高度,道路的连贯性和交往空间的距离等,只有环境——人——景观三者达到协调统一,才能确保空间的舒适性。
摘要:成功的滨水景观建设不仅有助于强化市民心中的地域感,而且可以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城市滨水区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色风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滨水环境;景观设计;问题;对策1.概况外秦淮河指的是过九龙桥沿城墙之外向南逶迤,经长干桥,赛虹桥,过草场门、定淮门,循石头城北流至三汊河入长江的这一支。
近年完成的外秦淮河改造范围东起武定门公园,西到三汊河入江口,全长12.5公里。
改造后的外秦淮河风光带拥有三大特色:一是拥有独具的“秦淮河+古城墙+绿色长廊”;二是河流横贯南京主城段,是老城与河西新城的分界线;三是反映南京融古都特色与现代化文明于一体的文化景观长廊。
本文所论及的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带指的即为完成改造的这一段外秦淮河。
2.滨水环境改造存在的问题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总体比较成功,两岸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带动了周边地区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
但是,通过对改造后的滨水环境考察,笔者发现其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1空间的组织安排问题(1)空间局促,衔接生硬,缺乏对城市的景观渗透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不足,大部分滨水绿地空间显得很局促。
目前,多处河段采取“一层皮”的处理模式:沿河一层绿化、外围建筑一字排开,阻挡了其景观效应对腹地的影响,尤其河西紧邻河岸而建的高层像屏风一样遮挡了后部空间。
例如汉中门桥至三山桥一段,城西交通快速干道(虎踞南路)与河岸平行,其间30m 不到的地块内各类建筑风格参差不齐,排列无序,汉中门以北至龙蟠里段的河东岸更是被密密麻麻的住宅楼完全隔绝。
(2)功能单一,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组织滨水区的开发应是多目标的开发模式,功能的多样化决定了空间多样化的必然。
外秦淮河两岸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除定淮门至草场门桥段的“水木秦淮”以外,沿河少有结合城市功能布局的商业开发和与各类城市功能用地相适应的绿地景观,并且不少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的组织。
浅析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对策【摘要】:优秀的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水利、防洪的功能要求,而且可以创造出亲切宜人的环境。
滨水空间的设计是城市开发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亲水空间营造、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特色的展现等几个方面,对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对策做了一些初步分析。
【关键词】:滨水空间;城市设计;亲水滨水空间是城市的一个特定的空间地带,尤指都市靠近海、海港、湖等地带的滨水区。
与城市的其他地段相比,滨水空间是城市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环节,也是外来观光旅游者参观旅游的主要场所,因此,在一个城市设计中滨水空间的开发成功将会极大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增加政府税收、创造就业机会、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
可见,独具特色的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也日益认识到它开发的重要价值,滨水空间的开发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章由以上目标出发,对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对策做了一些分析。
一、设计要突出滨水空间的亲水特性滨水空间的设计目标就是要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心理和行为上的需求,而人在滨水空间中的漫步正是要满足自己亲水的情感要求。
而人对环境的心理感受主要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途径实现的,因此在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空间特性美能够”可视”、”可触”、”可达”。
想把人们吸引到水边,就要在城市空间和滨水空间之间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满足各种交通方式的要求,以保障人们能够方便的进入滨水空间。
如为了充分的利用空间,同时要为旅客提供方便,可设计地下停车场;为了使人们能够全心的享受滨水空间的风景,可设置滨水步道,减少机动车辆的干扰。
二、突出滨水空间在城市中的公共生活的作用滨水空间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广泛地吸引城市中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群体,成为展现都市生活韵味的公共舞台。
在具体的建造设计中可运用如下手段:在滨水空间区域内需设置相应的休闲、娱乐、餐饮等各种服务设施,为人们的休闲活动营造氛围;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户外活动的多样化需求;可经常举办一些公众性的节庆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共同参与。
滨河景观设计亲水性与安全性浅析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滨河景观的亲水性与安全性设计原则,然后阐述了实现滨河景观亲水性与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滨河景观;亲水性;安全性;实现途径水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物质,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域才有生命,无水的地域生命将难以维持。
水覆盖了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并为植物、动物提供生存之地;科学家经研究得出,人体中60%-70%的物质由水组成。
由此可见水对于人类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代城市在高度发展,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城市让人们越来越觉得不自在。
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向往如诗如画般的生活环境,向往碧波荡漾、鱼鸟成群的自然美景。
回归自然已是许多城市人的梦想,与水为邻已经成为人们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
有数据统计,建有或靠近水域的楼盘(500米以内)相比离水域较远的楼盘(500米至1000米),均价要高5%至10%。
由此可见,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选择与水为邻是一种天性。
人类的临水而居让许多城市选择在滨河区域,对于城市来说,河流是最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存亡,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上滨河景观已经融入到人的生命结构中,滨河区域是人类发展历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滨河景观设计是一个流动的有机体,在人类文明的演变中不断的重构和整合。
目前,中国还正处于迅速的城市化以及景观空间文化重新构建之中,每个城市都在精心打造自己的形象,作为最容易突出城市个性的敏感地带——滨河区,正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
1滨河景观的亲水性与安全性设计原则1.1舒适性原则除了具有防洪等特殊要求之外,亲水设施的设计,在坡度、高度和尺寸上都应符合空间和人体尺寸要求,既可以让我们舒适地使用,又能在视觉上令人向往,这种舒适性是就整个亲水环境而言的,包括沿河畔行走、跑步、就坐、躺卧和触水等。
此外,要更多地关注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需要,配备适用于他们的相关设施。
关于亲水性与滨水空间的改造问题探讨摘要:滨水地区孕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环境,历来是人们休闲的首选。
但针对目前滨水地区使用率不高,活力不足,人气不旺的现象,本文从亲水角度出发,希望能提高滨水地区的活力,保持人气,设计出受人们欢迎的、亲切宜人的滨水环境。
本文通过对亲水活动、亲水驳岸、水际线、视域、滨水交通组织等的设计,来改善人水关系。
关键词:滨水环境亲水abstract: the waterfront region pregnant with the rich natural resources, beautiful environment, is always the first choice of people leisure. but according to the waterfront region utilization rate is not high, energy shortage, the popularity of the slack phenomenon, this paper, from the angle of the close water, hope to improve waterfront region’s energy, keep the popularity, designed by the people welcome, and friendly pleasant waterfront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close water activities, close water suzhou.luzhi, water line, the interstate, waterfront horizon of design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to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keywords: waterfront environment close water中图分类号:tl94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滨水区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外城镇形态都围绕着以滨水区为纽带的城市公共空间为中心层层发散、逐级推进;从空间结构上讲,滨水区在城市空间组成体系中起着与人体“关节”相类似的承上启下,沟通整体经脉的作用,并且影响着城市发展的形态和走势。
滨水地区的亲水空间是指在滨水城市的线性水体与城市实体的过渡空间中,人们可以在近距离感知并接触到水体的空间区域,如开放式的堤岸、码头、河埠、桥梁、临水平台、临水集市,水岸公园等。
1.温州的亲水性调查在对温州区块的现场调查中发现,区块内的最大问题是亲水性低。
城市化进程使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很多地方是有水但没什么人亲近水。
亲水性指人们在视觉上和行为上均可接近水面,可欣赏水边的景色。
也可以在水上或水边从事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是滨水空间与其他城市空间不同的场所领域特征。
现状滨水区内的掠夺破坏活动非常多,这些破坏活动把市民生活与水体隔离开来,极大地降低了亲水性,使滨水空间品质下降。
究其原因大概有几点:1. 水质差。
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水体浑浊不清,颜色呈现土黄色。
比如温州的母亲河——南塘河以及支流,近年经过政府决心治理,相比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2. 运输功能的干扰。
市区河道现在还有运煤和运沙石的简陋船只航行。
水面常处于搅动的状态。
还有城市快速交通干道的侵入。
由于河道两岸缺乏完整的城市支路系统,使滨河路承担了较大的车行交通压力,在地块上经常有城市快速干道横穿而过,繁忙的交通使人难以走进河岸。
由于滨水车行道与步行道在有些地区分不清楚,而且无支路进入基地,行人要直接从快速车道上进入基地,使游人因道路危险不敢接近基地。
如今提倡人车分流,例如在沿江景观带项目上,越靠近江边,道路等级越低,沿江的是大面积景观绿化带分隔了滨水空间和城市道路,使游人安心自在的步行在江边欣赏美景。
(龙湾段景观带东段和中段的设计效果图)3. 滨水空间狭小。
基地两边是密集的各类建筑压迫水面,有些地方甚至连绿化也没有,完全没有任何亲水设施。
4. 驳岸形式单调。
即人工水泥硬制驳岸,乏味单调无变化,极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情况好点的地方还有护栏,更多的市区小河道是没有安全措施,危险性极大。
5. 噪音。
船只的马达声、城市快速道上汽车的噪声扰乱了本来应该平静的滨水地带,使滨水区作为城市居民放松心情的功能完全丧失,无法吸引游人。
更甚的是因为汽车的行驶带来的路面剧烈震动,让人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6. 绿化缺乏,植物种类单一。
2.亲水活动分类我们统计出了人们对滨水空间的一些亲水活动(表1),有助于有效地将活动要求和地区的特性反映出来,从而结合这两点进行功能分区和具体的设计。
(表1)亲水活动的内容和行动的组合[1]类型活动的分类活动的内容行动及行动的组合野外活动型野营型以野外宿营为中心的活动烧烤、营火烟火晚会、聚餐、游泳、散步、郊游、捕鱼捉虫积极活动型以大自然为对象的积极健身活动浅溪涉水、摄影、野餐、划艇自然观察型观赏型静静地欣赏自然风光鸟类观察、野餐、摄影、写生、垂钓郊游型在自然中行走的活动徒步旅行、摄影、野餐身边自然接触型小河戏水型在浅溪等处戏水戏水、捕鱼捉虫堤岸游乐型在堤岸空地上的活动采摘花草、捕捉昆虫、捕鱼、捉虫型用网捕鱼、昆虫垂钓、捉虫、休憩、生物观察型对身边的植物、鱼、鸟进行观察摄影、写生、散步、给动物喂食、植物观赏休闲散步型健身型以健身为目的的日常散步长距离行走、自行车活动、慢跑情侣约会型约会散步、坐、交谈、野餐自然游览型欣赏场所、时间被限定的景观散步、交谈、聚会、摄影、写生、地方土特产大型文化娱乐、纪念庆典活动型传统活动型传统活动龙舟比赛、放河灯、祭祀、捕鱼大型文化娱乐、纪念庆典活动型众人聚集的活动焰火欣赏、赏花、风筝会、音乐会休闲、运动型游览、运动型利用水面坐船游览(日游,夜游)、水上交通艇、划船水边利用型利用水边钓鱼3.水际线设计根据亲水活动的要求以及从生态角度出发。
我们可对滨水区域的地形做改进,提高亲水性。
1. 梳理河流、湖泊的形态。
平直的岸线会带来单调的景观,客观上造成单一的游憩活动。
结合游憩活动的特征来改造岸线,改造成如自然河流冲刷出来的不规则地形,不仅增加了临水边界的长度,增大水与土地的接触面,还创造了丰富的景观,并且在功能上具有了更好的适用性。
2. 开挖水面和水道。
在滨水空间腹地宽广的地方向内挖进一个有机形的凹水面,再连通向内凹的水面和河道,形成水系的循环。
这样既增加了水的表面积,又使水渗透到基地里面,使人有更多的机会亲近水。
当岸线向内部凹进的时候容易形成聚心的心理感觉,适宜设置滨水步行道和营造视觉和活动的中心点,如小广场和观景平台等。
就面积而言池、湖是面积较小而具灵活多变的水体,水面较小的湖池通常风波不大,因而才显得平实幽静,更容易与人亲近。
4.亲水活动的交通可达性可达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评价的首要标准,是场所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也是亲水空间之亲水性得以实现的根本。
1. 降低道路的等级。
使汽车不能再在主干道上急弛。
2. 与外部的交通联系。
在开挖的水道和河道的交汇口设置码头,成为游船停靠点。
设置出水码头,提供游船到对岸或江河上游览的水上活动。
客观上提高可达性,满足游憩者方便快速、全程顺畅地接近滨水区域的需求。
将长时间停放的车位集中调整到滨水区边缘大型的停车场,景区内只保留若干临时停车位。
3. 内部交通联系。
沿江河两岸设置连续的滨水步行道、自行车道,增强滨水步行空间的连续,以形成一条滨水景观长廊。
内部低等级的道路按亲水活动要求设置。
如表2。
避免将主要道路环闭水体,这样会限制亲水区域的开发利用,要将主要道路远离水域,以尽端支路的方式接近水域,减少对滨水区游憩功能的影响。
(表2)亲水活动对道路的要求类型活动的分类道路类型水边(包括低水护岸)堤岸内部野外活动型野营型引导性道路积极活动型自然观察型观赏型引导性道路(尽端式支路)较直的散步道草地、隐密的游步道郊游型身边自然接触型小河戏水型引导性道路(尽端式支路)块石、石滩较直的散步道小广场、自然观察用小道堤岸游乐型捕鱼、捉虫型生物观察型休闲散步型健身型最小等级支路、缓斜坡护岸(供休息用空间)阶梯式护岸、水边踏步较直的宽阔散步道曲折变化的散步道情侣约会型自然游览型大型文化娱乐、纪念庆典活动型传统活动型坡道、阶梯式护岸、自然缓斜坡护岸、出水平台栈桥、引导性道路、散步道、交通道为主、活动用空间大型文化娱乐、纪念庆典活动型休闲、运动型游览、运动型散步道、引导性道路,出水码头栈桥、引导性道路慢跑用跑道自行车道、散步道、交通道为主,、运动广场水边利用型5.水的边缘处理结合不同高度的洪水淹没线,设置临水台地、可淹台地,结合现状防洪要求,通过设置亲水踏步、亲水平台、漫水桥、戏水桥、斜坡绿地等环境设施,为市民提供理想的亲水空间环境场所。
[2]。
1. 亲水驳岸。
采用生态驳岸方法,改造成天然状态下的岸滩、岸线。
生态驳岸的类型:(从使用的材料角度分类)(1)自然原型驳岸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
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榛树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
也可以运用滩涂的手法。
(2)自然型驳岸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设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
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要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
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则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3]亲水活动类型和驳岸形式活动类型自然观赏型------自然原型驳岸亲水设施散步道、小道、休息处、观察用小屋、座椅河道状况水流不湍急,地势低平横断面形式注意点允许潮涨时漫过部分的滩涂,做好提示散步道环游形式观察小屋(观察鸟类)不宜过于接近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
活动类型休闲散步型-----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亲水设施广场、草坪、散步道、座椅、亲水平台、植物栽植、服务点、自行车道、慢跑道、桥梁河道状况腹地窄,汛期水位涨速快横断面形式注意点洪水位上的步行道在洪水期被漫过,做好安全措施。
最低水位上的驳岸种植浅水植物活动类型文化娱乐、纪念庆典型--------自然型驳岸亲水设施踏步、坡道、广场、草坪、散步道、座椅、亲水平台、植物栽植、服务点、栈桥河道状况水面平静、岸线多样横断面形式注意点考虑到放河灯、划龙舟等大型文化娱乐活动以及上下船、垂钓等日常需求,可在水边设置延伸到水中的踏步2. 软化驳岸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