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设计新理念
- 格式:pdf
- 大小:242.35 KB
- 文档页数:3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理念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理念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旨在通过人工干预手段,重建或提升河道水体的生态系统,使其恢复自然状态,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中,应坚持以下理念:1. 生态优先生态优先是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核心理念。
在设计修复方案时,应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考虑河道的生态需求,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采用生态工程手段,如湿地恢复、植物种植等,重建或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促进河道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恢复。
2. 综合治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需要综合考虑水质、水量、水动力、地貌等多个要素。
在设计中,应采用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治理措施,如修复河道的沉积、疏浚水体、调整水流等,使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互补效应,从而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3. 疏导排涝河道的疏导排涝是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基本任务之一。
在设计中,应考虑河道的排涝需求,采用合理的排涝布局和工程措施,保持河道的良好通行能力,防止水体积聚和滞留,降低洪水灾害风险,保护周边土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水资源节约在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中,应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湿地建设等手段,提高河道水体的水循环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通过水资源管理和监测手段,掌握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可持续发展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科学管理和维护河道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功能的恢复和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之,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应以生态优先为原则,通过综合治理、疏导排涝、水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使河道水体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和提升,实现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态功能的增强,为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12月第12期摘要:鉴于传统河道整治通常功能单一、仅以城市防洪排涝为目的,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该文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如何治理城市河道?如何提高河道整治工程的综合效益?并对河道治理过程中的河道平面、断面与护岸设计提出了一些想法,以期为当前蓬勃开展的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设计理念,多功能,复式断面,护岸设计中图分类号:TV8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12)12-0114-03收稿日期:2012-07-18作者简介:许朴(1982-),男,江苏常熟人,工程师,从事城市河道水工结构设计工作。
许朴1,田爱平2(1.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2.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上海200050)现代城市河道治理设计理念浅析0前言河流、湖泊孕育了城市文明,滨水区已成为城市最为宝贵的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挤占河道,使河道空间减小,水域缩窄,行洪排涝能力降低;而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的滞后,又致使大量污水进入河道,水质普遍恶化。
同时,城市化也使地表径流量增加,洪涝灾害频发。
为了抵御这些灾害,传统做法是加高加厚堤防护岸,修筑混凝土河床和浆砌石岸墙来加大河道过流能力并隔离污水渗透;有时还采取“裁弯取直”的办法疏浚河道,以增加河道的行洪能力。
可是渠道化的河道也有很多问题:河道的生态环境多样性丧失、生物的生存条件被破坏、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通道被阻断、大大削弱了河道生态自然修复功能等。
因此,如何治理城市河道,使其既满足城市的防洪排涝、排污要求,又保护美化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是现今工程设计人员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1河道治理设计新理念现代城市河道治理须改变过去工程水利的传统观念,建立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设计理念,即在满足防洪排涝、排污、通航等多种功能的前提下,以“安全、生态、景观”为设计目标,建设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河流,从而营造一个生态、舒适、优美的滨水生活环境。
河道治理设计思路和目标一、引言河道治理是指对河道环境进行改善和保护,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改善。
在城市化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河道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河道承载了城市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多种压力,容易受到污染和破坏。
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设计思路和目标对于保护水资源、净化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系统性地探讨河道治理的设计思路和目标。
二、设计思路1. 生态修复河道治理的设计思路之一是进行生态修复。
通过修复湿地、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恢复和改善河道的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和水体生态环境的质量。
生态修复还可以恢复和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减少外部污染物对河道的侵害。
2. 污水处理河道治理的设计思路包括加强沿河污水处理。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对河道的直接排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效果。
通过这一措施,可以减少污染源的输入,降低河道水质的污染程度。
3. 生态景观规划河道治理还需要进行生态景观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和设计,改善河岸带环境,提升河道景观品质。
生态景观规划的实施可以提高城市河道的游憩功能,增强市民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4. 城市河道整治设计思路中还需要包括城市河道整治。
对于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城市河道,需要进行综合整治,包括清淤、加固河道岸线、改善排水系统等措施,使河道更加通畅、安全和美观。
三、设计目标1. 改善水质河道治理的设计目标是改善水质。
通过各种治理手段,提高河道水质的净化效果,使其能够满足城市居民饮用水和生态环境的要求。
目标是实现水质的自净和自净能力的提高,减少外部污染物的输入。
2.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设计目标还包括建立健全的河道管理体系。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促进河道治理的有效实施和长期维护。
这包括建立河道管理机构、规章制度、责任分工等。
3. 促进生态保护河道治理的设计目标还需促进生态保护。
通过保护和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恢复和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实现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
河道治理设计思路和目标
一、恢复自然生态
河道治理应注重恢复自然生态,通过优化河流地貌、改善水生生物环境、保护和恢复河道周边的植被等措施,使河道恢复到自然状态,提高河流的自我修复能力。
二、提高河流防洪能力
河道治理应以提高河流防洪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加强河岸防护、疏通河道、加固堤防等措施,确保河流在暴雨和洪水等自然灾害下的安全,减少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三、确保水质安全
河道治理应注重确保水质安全,通过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实施水体净化等措施,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保障河道水体的清洁和安全。
四、优化河流地貌
河道治理应对河流地貌进行优化,通过修复河床、治理河道沙滩和洲滩等措施,使河流地貌更加合理和美观,提高河流的观赏性和生态价值。
五、提升河流美学价值
河道治理应注重提升河流的美学价值,通过改善河道景观、增加亲水设施、建设河滨公园等措施,营造宜人的河道环境,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六、恢复生物多样性
河道治理应注重恢复生物多样性,通过建立湿地公园、保护和恢复河道周边的植被等措施,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发展。
七、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河道治理应注重促进地方经济繁荣,通过加强水利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八、增强公众亲近河流的体验
河道治理应注重增强公众亲近河流的体验,通过建设亲水设施、增加公众参与等措施,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亲近河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
九、提升河道管理效率
河道治理应注重提升河道管理效率,通过加强河道监管、实施信息化管理等措施,提高河道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河道治理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城市生态河道治理与设计思路1、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理念首先是对水体质量的要求城市生态河道治理需要更加的注重水体质量。
毕竟水体质量好的话才可以保证水下生物的生存。
水生物才可以保持多样性。
其次,城市生态河道两岸的植被种类需要多样化。
同时进行绿色群体的搭配。
有关部门需要根据不同的水情选择不同的植被物种。
如果本身城市生态河道两岸存在着野生的植被物种的话。
有关部门可以做到科学利用,进而营造出更加自然的风情。
另外。
做好河道横纵向的科学规划城市河道横向上要尽量的保持周围空气以及水分的合理流通。
这样可以为河道周围的植被生存创造良好的条件。
河道纵向上要在实际的城市生态河道治理中。
更好的依偎河道蜿蜒曲折形态。
使得城市生态河道的那种自然特性充分的表达出来。
尽量的减少人工痕迹。
更好的体现出河道周围的自然特性。
2、城市生态河道设计思路有关设计单位在对城市生态河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及回归自然的设计思路设计单位以及设计人员在对城市生态河道进行设计时。
需要更多地关注城市生态河道本身所具有的的排洪、泄水以及生态保护功能,同时。
对于城市生态河道所具有的自然景观进行保留,包括生态河道的水草、礁石等。
将城市生态河道的自然风光与城市生态河道的重大功能相结合。
这也是城市生态河道进行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这些设计思路,不仅仅可以实现城市生态河道功能的有效发挥。
而且还可以实现城市生态河道生态保护的多元化。
通过建设仿自燃型河道。
不仅仅可以建立起河道与人的亲近关系,而且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河道的实际需求,进而建立起安全、亲水的和谐环境另一方面。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生态河道水污染严重的问题。
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城市生态河道截污治污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河道截污治污设施。
将城市生活污水以及有害水质全部排挡在城市生态河道之外。
保持城市生态河道的自然属性。
进而提高城市生态河道截污治污的水平。
从而最终实现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的伟大目标。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设计理念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设计理念主要是通过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河流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实现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设计工程时,要注重保护河道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尽可能保留现有的植被和动物群落,尤其是稀有濒危物种。
同时,在河道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破坏,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保护和恢复生物种群的自然繁衍过程。
其次,倡导生态恢复原则。
在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设计中,要尽量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貌和功能,包括湿地、水生植被、河岸林带等。
重点关注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污染问题,采取适当的水质净化技术,减少污水排放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采取措施修复因人类活动导致的河道断流、水位下降等问题。
第三,加强水资源管理。
在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设计中,要注重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合理分配,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通过合理规划和完善水文监测系统,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同时,加强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第四,加强社会参与和合作。
在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当地的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积极开展社会参与和合作,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治理工程的实施。
同时,加强对当地居民和相关利益群体的教育和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河道生态治理。
总之,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设计理念是以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系统为核心,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水资源管理和社会参与。
只有通过科学的设计与实施,才能有效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河道治理设计理念与体会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承担了防洪与生态修复的双重任务,既要科学合理地打造出沿河防洪保安生命线,也要采取工程和生态措施抑制岸线水土流失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修复,营造出集防洪、防崩、防浪、生态、亲水、景观、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综合体系。
河道将按照“形态流畅、高低自然、挖填平衡、综合利用、规模适度、超前控制”技术要求,努力实现“水宁、水活、水清、水美”综合治理目标。
在总体设计时,以“水质”和“水量”两条主线开展各专项设计(见图1)。
河道平面布置在进行平面布置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个岸线不同区域的环境、风格,综合岸上、岸边不同的情况,把握“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总体方针分别进行考虑,以充分体现多样性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在对现状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设计的切入点,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从广阔的视野范围来综合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因势利导:基本保持现有河道平面形态。
在具体方案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个岸线不同区域的环境、风格,以充分体现多样性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实现河道平面布局自然流畅并富于动感变化,营造出一个极具亲水性的城市滨河景观带和沿河生态绿色走廊。
对在河道漫滩及迂回较多的地方将弯段水道保留,建设人工生态湿地景观,起到自净并提高区域景观品味的功能。
2)体现自然:河道应缓变、弯曲,靠近河岸有较多渐变空间;河底起伏且水深富有变化,形成跌水、堆石坝群,保留浅滩、深滩等;护坡及护岸多利用天然材料,树木、草皮多采用本地适生品种;河岸尽量形成缓坡,形成平缓而稳定的空间,种植乔木、草地,形成疏密合理的自然林及观赏林绿荫。
3)预留湿地、体现亲水:河道两侧大部分有绿线,在断面选择上尽量采用自然缓坡,并设置临水步道和亲水设施供游人漫步。
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洪峰流量作为造床流量,选择主河槽断面和走向。
将100年一遇洪水位与常水位之间的河滩涂面积作为生态湿地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