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综合排布原则---改
- 格式:doc
- 大小:3.81 MB
- 文档页数:28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管线综合标准总则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有压管让无压管。
低压管避让高压管。
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安装、维修空间》500mm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勺装修空间。
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置。
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勺空间,如空间不足,选择绕行。
机电各专业细则给排水专业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冷热水管(垂直)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的可以放宽至1cm)。
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n。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
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 倍。
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无吊顶区域貌似尽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常是上喷)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给水PP-R管道与其它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100mm且PP-R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
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
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 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管线综合标准1.1总则1.1.1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1.1.2有压管让无压管。
1.1.3低压管避让高压管。
1.1.4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1.1.5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1.1.6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1.1.7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1.1.8安装、维修空间≥500mm。
1.1.9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1.1.10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
1.1.11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1.1.12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置。
1.1.13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不足,选择绕行。
1.2机电各专业细则1.2.1给排水专业1.2.1.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1.2.1.2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1.2.1.3冷热水管(垂直)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的可以放宽至1cm)。
1.2.1.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1.2.1.5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
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1.2.1.6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
(无吊顶区域貌似尽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常是上喷)1.2.1.7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1.2.1.8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机电专业常规管线综合排布原则个人为大家总结一些常规管线综合排布中用到的最常用、最基础的知识,为大家在专业上简单扫一扫盲!综合排布定义及目的管线综合排布是将构筑物中的暖通(防排烟风管,通风空调风管)给排水(给水管,排水管及消防水管)电气(强、弱电桥架)等管线进行合理排布,使之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达到减小管线占用构筑物预留空间,满足大空间、走廊灯净高要求,并且方便安装,易于调试检修的目的。
综合排布避让原则01大管优先因为小管道造价低易安装;而大截面、大直径的管道,如空调通风管道、排水管道、排烟管道等占据的空间较大,在平面图中先作布置。
2临时管线避让长久管线临时管线由于使用需要,在正常运维中往往会被拆除,所占空间受到极大程度的浪费,所以将其使用空间让给永久使用管线最为合理。
3有压让无压无压管道,如生活污水管、废水管、雨水管、冷凝水管都是靠重力排水,因此,水平管段必须保持一定的坡度,是顺利排水充分条件,所以在与有压管道交叉时,有压管道应避让。
4金属管避让非金属管因为金属管较容易弯曲、切割和连接。
5电气避热避水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管线,另外在热水管道上方也不宜布置电气管线。
6消防水管避让冷冻水管(同管径)因为冷冻水管有保温,有利于工艺和造价。
7低压管避让高压管因为高压管造价高。
8强弱电分设由于弱电线路如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建筑智能化线路易受强电线路电磁场的干扰,因此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不应敷设在同一个电缆槽内,而且桥架间留一定距离。
9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这样有利于施工和检修,更换管件。
各种管线在同一处布置时,还应尽可能做到呈直线、互相平行、不交错,还要考虑预留出安装、维修更换的操作距离、设置支吊架的空间等。
10冷水管让热水管因热水管如果连续调整标高,易造成积气等。
综合排布思路01间距原则首先对单专业进行整体把控,管线水平排布,做到单专业管线与管线之间减少交叉碰撞,整齐美观的效果。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1 管线综合标准1.1总则1.1.1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1.1.2有压管让无压管。
1.1.3低压管避让高压管。
1.1.4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1.1.5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1.1.6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1.1.7电气管线进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1.1.8安装、维修空间≥500mm。
1.1.9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1.1.10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
1.1.11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1.1.12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
1.1.13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不足,选择绕行。
1.2机电各专业细则1.2.1给排水专业1.2.1.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1.2.1.2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1.2.1.3冷热水管(垂直)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可以放宽至1cm)。
1.2.1.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1.2.1.5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
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⑦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1.2.1.6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1.2.1.7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
(无吊顶区域貌似尽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畅是上喷)1.2.1.8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管综1.现场预留洞口已经做好,以已经做好的预留洞口为主,先做其他区域的管综,到预留洞口处可以扣弯,用弯通等连接过去.2.涉及到坡度的由调整管综人员调整坡度,卫生间管道与现场沟通确定是否调整.3.调整管综时给排水、消防管道阀门不考虑,暖通阀门需要考虑。
二、综合排布准备管综1、熟悉一二次结构的图形。
(要求会看土建的梁板柱图纸)了解土建结构图形的几个要点:1)结构标高与层高2)每层平均梁标高3)潜污井坑泵位置4)土建后浇带位置5)夹层图形所在区域6)土建装饰标高线线区域7)每层每块区域升降板标高2、土建主体模型核查3、熟悉机电图纸设计规范要求三、综合排布方案原则1、坚持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排水管优先的原则在管线平衡中牵涉的相关管道常见的有空调供回水管、给水管、排水管、风管、电气管线,电气桥架,送气管等,在管线平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管线特点和功能,坚持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排水管优先的原则,同时尽量考虑桥架在水管上面,在这个原则基础上首先要考虑对设计的优化2、各专业管线综合考虑支架共用的原则在大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涉及的专业众多,作为总包单位在综合排布过程中,综合考虑各专业管线排布,坚持节约资源,支架共用的原则,减少支架的数量,增加工程的整体效果3、设备机房的管线排布应突出简洁和美观4、管线平衡过程中注意关键部位及部件的维修与维护空间管线综合排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留给阀门和吊顶内设备足够的维修和维护空间,不仅要保证留给人员能够进行维修的空间,还要考虑部件拆卸方便。
四、综合排布方法1、各专业模型合并在此操作过程要注意两点问题:1)各专业输出文件坐标基点位置要一致2)核对土建与安装的楼层标高差异性安装、土建模型层高不一致,合并时,土建层高会自动换算到安装里。
2、剖切断面图或手动绘制断面图在走道比较狭小空间又有吊顶标高范围,走道东西太多,往往在调整时没有思路,这时可以利用鲁班剖面图功能,把走道断面剖切出来或手动绘制走道断面。
安装管线综合排布的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速的稳定发展,各⼤类⾼层的建筑和⼀些⼤型的建筑越来越多,并且各类的建筑也越来越复杂,综合性越来越强。
⽬前⼤部分都为公共场所与专业场所为⼀体的⼤型综合建筑,建筑公⾥多样化,各种设备类别较多,施⼯时,多个施⼯队集中在现场,按照⾃⼰的施⼯图住来操作,很难管理并且也很难发挥出各⾃的⼯作效率。
更重要的⼀点是,对于⼤型的⼀些建筑,每个专业的设计图纸之间很难做到每⼀⾯都顾及的到,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专业之间的检查碰撞。
这样⼀来,对各专业的管线进⾏综合考虑和布局管理就尤为重要了。
以下是安装管综合排布的原则,在施⼯中除按本⽂严格执⾏,还应符合国家现⾏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总则1、⼤管优先,⼩管让⼤管。
2、有压管让⽆压管。
3、低压管避让⾼压管。
4、常温管让⾼温、低温管。
5、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管线让主⼲管线。
6、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7、电⽓管线进热避⽔,在热⽔管线、蒸⽓管线上⽅及⽔管的垂直下⽅不宜布置电⽓线路。
8、安装、维修空间≥500mm。
9、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10、管廊内吊顶标⾼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
11、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作检修空间。
12、管廊内靠近中庭⼀侧预留卷帘门位,。
13、各防⽕分区处,卷帘门上⽅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不⾜,选择绕⾏。
给排⽔专业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2、给⽔管线在上,排⽔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径管路应尽量⽀撑在⼤⼝径管路上⽅或吊挂在⼤管路下⾯。
3、冷热⽔管(垂直)净距15cm,且⽔平⾼度⼀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该标准进⾏检查,其余部位可以放宽⾄1cm)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压⽔管绝对不能上翻。
5、给⽔引⼊管与排⽔排出管的⽔平净距不得⼩于1m,室内给⽔与排⽔管道平⾏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净间距不得⼩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于0.15m。
一、管线综合原则1总原则1.1 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1.2 有压管让无压管;1.3 低压管避让高压管;1.4 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1.5 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1.6 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安装、维修空间≥500mm;1.7 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1.8 当各专业管道不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汽车库等):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上层,风管布置在下层;如果同时有重力水管道,则风管布置在最上层,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下层;1.9 当各专业管道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走道、核心筒等),由上到下各专业管线布置顺序为:不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桥架、水管;1.10 综合管线间距最小值要求:2结构专业2.1结构平面上已经标注为后浇板的区域,若在此区域内留洞,则不另外表示;2.2结构平面中,一般对于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不另外表示;2.3 对于人防区域顶板上留洞,无论洞口大小,均需要结构专业确认,并在结构图上表示;2.4 设备管道如果需要穿梁,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1/3梁高度,而且小于250。
开洞位置位于梁高度的中心处。
在平面的位置,位于梁跨中的1/3处。
穿梁定位需要经过结构专业确认,并同时在结构图上表示;2.5 在剪力墙上穿洞时,一般对于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不另外表示。
但设备专业留洞,需要注意留在墙的中心位置,不要靠近墙端或者拐角处,避免碰到暗柱。
现场在墙上留洞时,如果发现洞口碰暗柱情况,需要通知结构专业进行处理;2.6 在连梁上穿洞时,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1/3梁高度,而且小于800;2.7 结构不表示的小洞口,其他专业一定要表示清楚,并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2.8 结构楼板上,柱帽范围不可穿洞。
3水专业3.1 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3.2 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3.3 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3.4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
机电管线综合图实施细则1设计依据机电综合图应参照以下内容进行综合:1.1建筑、结构、装修、机电各专业施工图纸以及相关的技术变更1.2相关设计、施工规范,行业标准以及标准图集2机电管线综合要求2.1综合排布目的: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少由于管线冲突造成的二次施工。
2.2综合排布内容:(1)综合协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或吊顶内各专业的路由,确保在有效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各专业的管线,以保证吊顶的高度,同时保证机电各专业的有序施工。
(2)综合排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内机电各专业管线,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的施工冲突。
弥补原设计不足,减少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
(3)综合协调竖向管井的管线布置,使管线的安装工作顺利地完成,并能保证有足够多的空间完成各种管线的检修和更换工作。
3机电综合图工作流程通过4管线综合排布原则4.1总体原则:风管布置在上方(当有重力排水时,通风必须让重力排水管道),电管、桥架和水管在同一高度时候,水平分开布置;在同一垂直方向时,电管、桥架在上,水管在下进行布置。
综合协调,利用可用的空间。
4.2避让原则:⑴有压管让无压管,水管让风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
施工时:先安装大管,后安装小管;先施工无压管,后施工有压管;先施工上层电管、桥架,后安装下层水管。
4.3管道间距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
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墙的距离,最小有100mm 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结构墙需90度拐弯风管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
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施工规范要求(见附表)。
4.4考虑机电末端空间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考虑到以后灯具、烟感探头、喷洒头等的安装,电气桥架安装后放线的操作空间及以后的维修空间,电缆布置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4.5垂直面排列管道: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性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上述为管线布置基本原则,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管间距离以便于安装、检修为原则。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管线综合标准总则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有压管让无压管。
低压管避让高压管。
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安装、维修空间≥500mm。
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
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置。
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不足,选择绕行。
机电各专业细则给排水专业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冷热水管(垂直)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的可以放宽至1cm)。
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
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
(无吊顶区域貌似尽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常是上喷)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给水PP-R管道与其它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100mm,且PP-R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
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
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
管线综合的原则1.总体原则在充分理解原设计意图的基础上,依照各专业的设计、施工规范,满足:集中布置、平行竖直、整齐美观;并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尽量利用梁内空间原则绝大部分管道在安装时均为贴梁底走管,梁与梁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当梁高很大时。
在管道十字交叉时,这些梁内空间可以被很好的利用起来。
在满足弯曲半径条件下,空调风管和有压水管均可以通过翻转到梁内空间的方法,避免与其他管道冲突,保持管路通畅,满足层高要求。
(2)先大后小原则即先布置管径较大的管线,后布置管径较小的管线,遇管线交叉时,应小管避让大管,因小管所占空间位置较小,造价相对较低且易于安装。
(3)强弱电分设的原则弱电线路如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建筑智能线路易受强电线路电磁场的干扰,因此,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不应敷设在同一个电缆槽内,并保留一定距离。
(4)电气桥架(封闭式母线)和管道的布置在同一高度时,水平分开布置;平行分层布置时,在同一垂直方向,电气桥架、封闭母线应位于热介质管道下方,其它管道上方;(5)垂直面管道排列原则一般情况下,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
(6)管道最小间距的原则需综合考虑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
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离墙壁的距离,最小有100mm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构造墙需要90°拐弯风道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还需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
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现场施工规范要求。
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管间距离以方便安装、维修为原则。
2.设备管线综合布置的避让原则管线分层综合布置时,一般讲自上而下应为电管、风管、水管。
住宅地下车库机电管线综合排布原则及错误示范范本1:住宅地下车库机电管线综合排布原则综合排布原则一、前期准备1. 按照设计要求,明确车库机电管线的设计功能及布线要求。
2. 进行场地勘测,了解场地地形、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
3. 制定布线方案,包括管线走向、敷设方式、管线种类及规格等。
二、机电管线综合排布原则1. 安全原则(1) 确保机电管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对车库及周边环境造成安全隐患。
(2) 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与施工,特别注重火灾、电、水等安全问题的防范。
(3) 合理安排机电设备的间距和通风条件,避免火灾风险。
2. 敷设原则(1) 确保机电管线的敷设方便、美观、易维护。
(2) 电力管线和水管线应分开敷设,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因水电相互影响带来的安全隐患。
(3) 机电管线与水管、燃气管道等非电力设施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3. 操作便利原则(1) 机电设备的操作、检修及管理应方便快捷,避免因管线排布不当而导致操作困难或维修困难。
(2) 对于经常需要操作的设备或仪表,应把它们安排在易达的位置,并考虑其使用人员的工作空间。
4. 节约能源原则(1) 优化机电管线的敷设方案,减少管线长度,降低传输损耗,提高系统效率。
(2) 合理选择机电设备的布点位置,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错误示范1. 安全隐患示范(1) 电力管线与水管线直接交叉敷设,存在漏电、触电等安全隐患。
(2) 机电设备敷设过于拥挤,缺乏通风条件,容易引发火灾。
2. 操作困难示范(1) 将需要经常操作的设备安排在较远的位置,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2) 设备布局不合理,导致操作人员无法方便接近或触碰设备。
3. 效率低下示范(1) 机电设备布点位置不合理,造成能源浪费、能效降低。
(2) 机电管线敷设过长,电力传输损耗过高。
附件:机电管线原始设计图纸、相关安全规范和标准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安全标准和规范: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关于机电设备安全的强制性规定,如GB/T 50048-201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1、总则(1)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2)有压让无压(3)低压让高压(4)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5)可弯管让不可弯管,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6)附件少的管线让附件多的管线(7)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汽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设电气线路(8)安装维修空间≥500mm(9)预留管廊内机柜、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10)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11)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12)个防火分区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空间,空间不足绕行2、给排水专业(1)管线尽量少设弯头(2)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方(3)冷热水管(垂直)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超5mm,(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标准)(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不允许上返(5)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最小净距离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小于0.15m,给水铺在排水上方,若给水必须铺在排水下方时应加套管,长度不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6)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无吊顶区走上方)(7)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8)重力排水管线不得上返,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9)给水ppr管道与其他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净距不小于100mm,且ppr管宜在金属管道内侧。
(10)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在桥架下方。
(11)管线不应挡门窗,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12)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
(13)水管与墙柱间距如下管径范围与墙面净距(mm)D≤DN32 ≥25DN32≤D≤DN50 ≥35DN75≤D≤DN100 ≥50DN125≤D≤DN150 ≥603、暖通专业(1)保证无压管(冷凝)的重力坡度,无压管放在最下方(2)风管和较大的母线桥架,一般安装在最上方,风管与桥架之间的距离≥100mm(3)管道外壁,法兰边缘,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突出部位距墙壁或柱边净距≥100mm。
风管顶贴梁底安装,电气桥架、线槽顶为,H为结构梁底标高,
排水管标高按照图面标注安装;
当给排水专业、通风专业和电气专业各管线有竖向交叉又无法避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给排水管线与给排水管线有竖向交叉时,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让大管,压力管从重力管上部绕过,小管从大管上绕过;
2给排水管线与风管竖向交叉时,压力管道应从上绕过,重力管在通风专业协调设在风管上部;
3给排水管线与电气管竖向交叉时,给排水管线敷设在电气专业管线下方;
4给排水管线与空调水主干管竖向交叉时,给排水管上弯至空调水管上方;
5空调水主干管与电气桥架竖向交叉时,桥架上弯至空调水主管上方;
6空调水主干管与风管竖向交叉时,最大边长大于等于2000的,空调水管上弯至风管上方,最大边长小于2000的,风管上弯至水管上方;
7电气桥架与风管竖向交叉时,电气桥架上弯至风管上方;
所有管线应协调统筹布置,最终任何交叉管线最下方净高不得影响建筑使用功能,无法满足时应联系设计方修改调整;
当梁、通风管道、成排布置的管道、桥架等障碍物宽度大于时,其下放应增设喷头;。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1 管线综合尺度1.1总则1.1.1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1.1.2有压管让无压管。
1.1.3低压管躲避高压管。
1.1.4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1.1.5可弯管线让不成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1.1.6附件少的管线躲避附件多的管线。
1.1.7电气管线进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安插电气线路。
1.1.8装置、维修空间≥500mm。
1.1.9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1.1.10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
1.1.11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安插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1.1.12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
1.1.13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缺乏,选择绕行。
1.2机电各专业细则1.2.1给排水专业1.2.1.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1.2.1.2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1.2.1.3冷热水管(垂直)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出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尺度进行检查,其余部位可以放宽至1cm)。
1.2.1.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克不及上翻。
1.2.1.5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
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⑦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1.2.1.6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1.2.1.7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装置,与吊顶间距坚持至少100mm。
(无吊顶区域貌似尽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畅是上喷)1.2.1.8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该上翻,其他管线躲避重力管线。
机电管线综合排布原则在机电专业中,管线布置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包括给排水管道、消防喷淋管、消防气体管、空调送排风管、空调冷冻水管、冷却水管、电缆桥架、线槽、工艺管线等的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然而,在设计图纸中,管线绘制通常是分专业、分系统进行的,这导致各专业之间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空间合理分配,从而在现场施工中必定会造成管线布置方面的冲突。
这不仅会导致安装高度过低,为日后维修带来相当大困难,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根据现场情况,结合自身解决施工技术方面经验,投入足够专业技术的技术人员,通过施工前绘制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图及相关的控制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好设备、管道、电缆桥架等在空间的排列走向,保证施工的可行性、美观性及生产使用中的实用性。
在机电管线深化设计中,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少由于管线冲突造成的二次施工,还可以综合协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或吊顶内各专业的路径,确保在有效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各专业的管线,以保证吊顶的高度,同时保证机电各专业的有序施工。
此外,综合排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内机电各专业管线,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的施工冲突也是必要的。
在确定管线和预留洞的精确定位方面,我们需要减少对结构施工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需要弥补原设计不足,减少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
核对各种设备的性能参数,提出完善的设备清单,通过供货商或厂家核定各种设备的订货技术要求,尽快将数据传达给设计以检查设备基础、支架是否符合要求,协助结构设计绘制大型设备基础图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合理布置各专业机房的设备位置,保证设备的运行维修、安装等工作有足够的平面空间和垂直空间,综合协调竖向管井的管线布置,使管线的安装工作顺利地完成,并能保证有足够多的空间完成各种管线的检修和更换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管线综合排布方面,我们需要遵循合理布置、统一规划、空间合理分配等原则。
1.布置原则在管线布置过程中,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风管应布置在上方,桥架和水管在同一高度时应水平分开布置,而在同一垂直方向时,桥架应在上方,水管应在下方。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管线综合标准1.1总则1.1.1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1.1.2有压管让无压管。
1.1.3低压管避让高压管。
1.1.4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1.1.5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1.1.6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1.1.7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1.1.8安装、维修空间≥500mm。
1.1.9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1.1.10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
1.1.11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1.1.12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置。
1.1.13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不足,选择绕行。
1.2机电各专业细则1.2.1给排水专业1.2.1.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1.2.1.2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1.2.1.3冷热水管(垂直)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的可以放宽至1cm)。
1.2.1.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1.2.1.5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
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1.2.1.6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
(无吊顶区域貌似尽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常是上喷)1.2.1.7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1.2.1.8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1)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和标高系统。
(2)地下管线一般自建筑向道路中心线由近到远敷设。
其一般的顺序为:电讯管、缆一电力电缆一热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3)为了便利管线综合和管理工作,对各种管线在市政道路下的位置,大中城市一般均有基本定位,各城市可以统一规定各类管线在道路上的方位。
如规定电力电缆、煤气、污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东侧或南侧;电讯、热力、给水、雨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
在作小区管线综合时,规划设计单位宜遵循当地的上述规定,并结合小区实际,统一合理地解决各类管线的位置。
这是小区工程管线综合的关键。
(4)各类地下管线在处理竖向位置时,由地面向下的顺序一般为:电讯管、缆一热力电缆一电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其中,要点是电讯管缆应在其他管线之上,而污水管线则应在其他管线的最下方。
(5)所有管线均应力求短捷,少转变、少交叉,尽量和道路平行或垂直敷设;当管线必须转弯敷设时,其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规定。
(6)当几条管线交叉布置发生矛盾时,一般应以压力流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小管径管道让大管径管道;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新建管线让已建的永久管线。
(7)所有管线提倡直埋,除明沟排(雨)水外,一般不做地下管沟如电缆沟、暖气沟等:地下管线的上部覆土深度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表(见表2 -3 - 21)的要求。
(8)各类管线之间及其与其他建筑、设施的最小水平、垂直间距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垂直挣距表(见表2-3 - 22)和地下管线交叉最小垂直净距表(见表2-3 - 23)的要求。
(9)为了方便旋工、检修和不影响交通,地下管线尽可能不要布置在交通频繁的机动车道下面,可优先考虑敷设在绿地或人行道下面,尤其是小口径给水管、煤气管、电力、电讯管缆。
其次,才考虑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面。
大管径的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等较少检修的管道才可布置在机动车道下面。
机电管线综合图实施细则1 设计依据机电综合图应参照以下内容进行综合:1.1建筑、结构、装修、机电各专业施工图纸以及相关的技术变更 1.2相关设计、施工规范,行业标准以及标准图集 2 机电管线综合要求2.1综合排布目的: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少由于管线冲突造成的二次施工。
2.2综合排布内容:(1)综合协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或吊顶内各专业的路由,确保在有效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各专业的管线,以保证吊顶的高度,同时保证机电各专业的有序施工。
(2)综合排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内机电各专业管线,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的施工冲突。
弥补原设计不足,减少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
(3)综合协调竖向管井的管线布置,使管线的安装工作顺利地完成,并能保证有足够多的空间完成各种管线的检修和更换工作。
3 机电综合图工作流程4 4.1总体原则:度用可用的空间。
4.2避让原则:装大管,后安装小管;先施工无压管,后施工有压管;先施工上层电管、桥架,后安装下层水管。
4.3管道间距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
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墙的距离,最小有100mm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结构墙需90度拐弯风管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
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施工规范要求(见附表)。
4.4考虑机电末端空间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考虑到以后灯具、烟感探头、喷洒头等的安装,电气桥架安装后放线的操作空间及以后的维修空间,电缆布置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4.5垂直面排列管道: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性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上述为管线布置基本原则,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管间距离以便于安装、检修为原则。
机电管线综合图实施细则
1设计依据
机电综合图应参照以下内容进行综合:
1.1建筑、结构、装修、机电各专业施工图纸以及相关的技术变更
1.2相关设计、施工规范,行业标准以及标准图集
2机电管线综合要求
2.1综合排布目的:
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少由于管线冲突造成的二次施工。
2.2综合排布内容:
(1)综合协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或吊顶内各专业的路由,确保在有效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各专业的管线,以保证吊顶的高度,同时保证机电各专业的有序施工。
(2)综合排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内机电各专业管线,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的施工冲突。
弥补原设计不足,减少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
(3)综合协调竖向管井的管线布置,使管线的安装工作顺利地完成,并能保证有足够多的空间完成各种管线的检修和更换工作。
3机电综合图工作流程
通
过
4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4.1总体原则:
风管布置在上方(当有重力排水时,通风必须让重力排水管道),电管、桥架和水管在同一高度时候,水平分开布置;在同一垂直方向时,电管、桥架在上,水管在下进行布置。
综合协调,利用可用的空间。
4.2避让原则:
⑴有压管让无压管,水管让风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
施工时:先安装
大管,后安装小管;先施工无压管,后施工有压管;先施工上层电管、桥架,后安装下层水管。
4.3管道间距
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
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墙的距离,最小有100mm 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结构墙需90度拐弯风管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
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施工规范要求(见附表)。
4.4考虑机电末端空间
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考虑到以后灯具、烟感探头、喷洒头等的安装,电气桥架安装后放线的操作空间及以后的维修空间,电缆布置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4.5垂直面排列管道:
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
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性介质管道在下
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
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
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
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
上述为管线布置基本原则,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管间距离以便于安装、检修为原则。
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布局
综合布局(二)
综合布局(三)
综合布局(四)
附表-管线排布距离
附表(一):阀门并列时管道的中心距(mm)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B4-2
附表(二):管道中心距和管中心至墙面距离(mm)
附表(三): 保温管道与非保温管道
附表(四):给水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附表(五):空调水管最小间距参考表
附表(七)动力管道最小间距参考表
涉及机电管线排布部分规范
给排水专业: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 给水:
排水:
雨水:
热水及饮水供应: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92年12月第一版)
暖通专业: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通风与空调工程》(91SB6-1 2005)
电气专业: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条文编号内容
9.11.4电缆桥架(梯架、托盘)水平敷设时的距地高度一般不宜低于 2.50m,垂直敷设时距地
1.80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但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电气竖井、技术层等)
内时除外。
9.11.6电缆桥架多层敷设时,其层间距离一般为:控制电缆间不应小于0.20m;电力电缆间不
应小于0.30m;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应小于0.50m,如有屏蔽盖板可减少到0.30m;桥架
上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0m。
9.11.7几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各相邻电缆桥架间应考虑维护、检修距离。
9.11.9下列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层桥架上:
(1)1kV以上和1kV以下的电缆。
(2)同一路径向一级负荷供电的双路电源电缆。
(3)应急照明和其他照明的电缆。
(4)强电和弱电电缆。
如受条件限制需安装在同一层桥架上时,应用隔板隔开。
9.11.10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其最小净距应符合表9.11.10的规定。
9.11.11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否则
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
9.12.2封闭式母线水平敷设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20m。
垂直敷设时,距地面1.80m以
下部分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措施。
但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内(如配室、电机室、电气竖井、技
术层等)时除外。
9.12.3封闭式母线水平敷设的支持点间距不宜大于2m。
垂直敷设时,应在通过楼板处采用专用
附件支承。
垂直敷设的封闭式母线,当进线盒及末端悬空时,应采用支架固定。
9.12.5当封闭式母线直线敷设长度超过制造厂给定的数值时,宜设置伸缩节。
在封闭式母线水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集(第二版)电4 电缆桥架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