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五章注意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36
第五章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学习辅导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人类的婴儿具有先天的情绪反应能力。
婴儿正是靠着这种能力向成人发出各种心理信息,使自己得以生存;并与成人的情感交流中,使自己得以成长。
婴儿的情绪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四点:情绪有适应功能、驱动功能、行为组织功能和交流功能。
婴幼儿一些基本情绪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生到一个月内):新生儿具有的一系列基本情绪是感兴趣、痛苦、厌恶和快乐的面部表情。
婴儿对生理的满足和温柔的抚摸产生了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这就是快乐。
受到光和声音的刺激,则表现出兴趣。
图婴儿的基本情绪第二阶段(出生1-7个月):其他的基本情绪如愤怒、悲伤、欢乐、惊讶和害怕等在2-7个月期间陆续显现。
痛的感觉,成为引起愤怒和悲伤得左右要刺激源,而如果他们的预期未能实现,就会引起2-4个月的婴儿的愤怒,引起4-6个月的婴儿的伤心难过。
当2-8个月大的婴儿感到自己能控制自身以外的事件时,就会引发强烈的惊奇和欢乐的情绪。
这些所谓的基本情绪具有很深的生物根源,因为这些基本情绪出现的时间具有普遍性,对这些情绪的解释具有跨文化性。
第三阶段(出生6个月以后):出现的情绪是惊奇、害羞和嫉妒。
物体的新异性会游到惊奇的情绪,而陌生人可能导致害羞,看见别人深情的拥抱或妈妈抱别的孩子,就会使婴幼儿产生嫉妒的情绪。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哭”和“笑”是婴儿表达情绪最直接的手段,是实现情绪交流功能最重要的手段。
对婴儿情绪表达的研究,主要通过“哭”和“笑”来进行。
(一)婴儿的笑婴儿的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婴儿的“笑”可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
这种微笑可能由某种舒适的内部状态导致,还称不上是真正的“社会性”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又称外源性微笑。
这种微笑是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如运动的物体或人的脸。
人的声音和人的面孔特别容易引出他们的微笑。
幼儿心理学注意力容易出现的问题幼儿心理学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注意力问题。
注意力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学习、行为和社交都有重要影响。
然而,幼儿的注意力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问题。
下面将从幼儿注意力易出现的问题角度进行探讨,主要包括幼儿注意力短暂、易分心、难以集中、注意力不稳定等问题。
幼儿注意力短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很难持续关注同一个事物或任务。
这主要是因为幼儿的大脑神经发展尚不完善,对于外界刺激缺乏持续关注的能力。
幼儿的发展任务主要是探索周围环境和满足自身需求,因此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
例如,当幼儿在做某个任务时,突然听到附近的一种声音或看到其他有趣的东西,他们往往会迅速将注意力从当前任务上转移,而忽略原本应该集中注意力完成的任务。
此外,幼儿的分心问题也是常见的。
幼儿对外界的敏感性较高,很容易被各种刺激干扰。
在学习或游戏中,如果幼儿周围有太多的噪音、人群或其他干扰性刺激,他们很难保持专注。
例如,在课堂上,其他同学的动作、窗外的风景、体育场上的活动等都有可能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的记忆力和关注力较低,很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老师的讲解或教材上。
难以集中注意力是幼儿心理学中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大脑发展尚不成熟,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很难主动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注意力。
当幼儿参与一项任务时,往往很难忍受持续性的认知活动,容易感到疲劳和无聊。
例如,幼儿在进行一项复杂的拼图游戏时,可能很快失去兴趣,不再专注于完成整个任务,而是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最后,幼儿的注意力往往不稳定。
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时而专注,时而分心。
这是正常的幼儿发展特征。
幼儿的注意力往往需要非常刺激和有趣的事物才能保持稳定。
在学习或玩耍过程中,如果缺乏足够的刺激性或挑战性,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从当前任务上转移。
此外,幼儿的情绪也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水平。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的概念2、学习迁移的各种不同类型3、学习迁移早期的四种理论及现代新近的理论4、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5、联系实际怎样在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学习迁移具有普遍性,我们常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形式。
各种经验内部及其不同经验之间相互影响,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
二、迁移的种类(一)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
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介于正、负迁移两者之间的一种迁移状态可称为零迁移。
(二)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
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具体讲,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四)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
学习迁移分为普遍迁移和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石,磊(五)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
幼儿心理学——注意的概念和分类一、简介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注意”是幼儿心理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也是认知功能的基础。
本文将从注意的概念入手,介绍幼儿注意的特点、发展过程以及分类,为幼儿心理学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注意的概念1. 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个体有意识地选择并集中精神能量对某一对象进行深入思考或分析的心理过程。
2. 注意的特点•有选择性:选择性是注意的一个重要表现,即个体能够根据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对象上。
•集中性:集中性是指在某一时刻,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对象上,排除其他干扰。
•分配性:注意可以自主分配,个体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分配注意力,使得多个任务能够同时进行。
•持久性:持久性是指个体保持注意力的时间长短,不同任务对持久性的要求也不同。
三、幼儿注意的发展1. 幼儿注意的特点•注意力的不稳定性:幼儿注意力往往难以持续聚焦,容易被外界刺激干扰。
•注意力的易分散性: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缺乏维持长时间注意的能力。
2. 幼儿注意力的发展过程在幼儿期,注意力逐渐从简单的自发性注意向主动控制的有目的性注意发展。
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游戏、学习等活动,逐步提高注意力的持久性、选择性和分配性。
四、注意的分类1. 按注意力的内容分•持续注意:指持续关注某一对象或任务。
•分散注意:同时关注多个对象或任务。
2. 按注意力的方向分•外向注意:关注外界环境,接收外界信息。
•内向注意:关注内在世界,思考、回忆等。
3. 按注意力的稳定性分•稳定注意:持续关注某一对象或任务,不易受干扰。
•不稳定注意:注意力容易被外部刺激干扰,难以集中。
五、教学设计基于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教学设计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 创设富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 设置任务简单明了,符合幼儿认知水平。
-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幼儿体验。
- 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与投入。
完整版幼儿心理学教案教案名称:大班幼儿心理学会一、教学内容:《幼儿心理学》第五章:情绪与情感内容:本章主要讲述幼儿的情绪与情感的发展,包括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分类、表现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幼儿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关注幼儿情感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情绪与情感的分类及表现。
重点:影响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幼儿情绪表现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情绪与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3.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讲解喜悦、愤怒、悲伤、恐惧等基本情绪,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
4. 幼儿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分析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表现,如快乐、愤怒、恐惧等。
5. 影响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因素:讲解家庭、幼儿园、同伴关系等因素对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影响。
6. 实践环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幼儿,分析他们的情绪表现及影响因素。
六、板书设计:情绪与情感定义分类:喜悦、愤怒、悲伤、恐惧幼儿情绪表现:快乐、愤怒、恐惧等影响因素:家庭、幼儿园、同伴关系等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个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表现,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答案: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当父母给予关爱和支持时,表现出快乐和安全感;在幼儿园中,当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可能表现出愤怒和恐惧。
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关系、幼儿园环境、同伴关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理论讲解、实践环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分类及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幼儿情绪与情感的表现,提高学生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意识。
但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幼儿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第五模块幼儿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主要内容——考纲分解——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难点解析——常见题型——本章练习个性性格气质自我意识考纲分解幼儿个性的发展(王振宇第5章,张丹枫第7-8章)①个性、需要、兴趣、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②个性的基本特征③需要的种类以及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④兴趣的品质以及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⑤能力的特征以及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⑥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如何看待气质类型⑦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幼儿的气质和教育⑧性格的结构,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⑨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⑩幼儿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梳理理解个性的基本特征、需要的种类、兴趣的品质、能力的特征、气质类型的特征、性格的结构应用如何看待气质类型、幼儿的气质和教育、幼儿能力的培养、幼儿性格的培养识记个性、需要、兴趣、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掌握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兴趣发展的特点、能力发展的特点、气质发展的特点、性格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个性(W)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需要(Z)需要是一个人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
兴趣(Z)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能力(Z)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Z)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性格(Z)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知识点梳理理解个性的基本特征、需要的种类、兴趣的品质、能力的特征、气质类型的特征、性格的结构应用如何看待气质类型、幼儿的气质和教育、幼儿能力的培养、幼儿性格的培养识记个性、需要、兴趣、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掌握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兴趣发展的特点、能力发展的特点、气质发展的特点、性格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个性的基本特征: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个别性(独特性)◢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第一节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教学过程:一、课程引入:复习感知特性与幼儿的的关系二、课程内容:(一)记忆的概念1.讲解记忆的概念、记忆的四个环节①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
例:做过的数学题,考试时,遇到类似的题目,很轻松就能做出来②记忆的环节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再现)。
识记:是一个反复感知的过程。
保持:通过识记,对头脑中建立的印象进行巩固,保存。
再认: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感到熟悉,确定是我们认知过的(原刺激物出现,能认。
)例:在大街上看到老朋友,能够立即认出他来。
回忆(再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呈现出来(原刺激物没有出现而在头脑中浮现)例:同学聚会,某个同学没有来,但是在说到他时,他的音容笑貌就会立马浮现出来2.讨论:识记、保持、再认,回忆的联系①学生自由讨论,分组回答②教师总结归纳识记、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证明。
3.课堂小练习①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呈现出来(原刺激物没有出现而在头脑中浮现)是()②他乡遇故知,能立马认出他来属于()③同学聚会,某个同学没有来,但是在说到他时,他的音容笑貌就会立马浮现出来()(二)表象的概念、分类、特征4.讲解表象及相关概念①表象概念表象分为记忆表象相想象表象两类。
通常所说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
表象是指在头脑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藏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
例:老师在家里休息时仍有班上小朋友活覆可爱的形象在脑中浮理,这形象就是表象。
分类:可根据表象形成过程中起主异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种类,将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鸣觉表象等。
②特征(1)直观性(形象性):表象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和原物体有相似之处,有一定的逼真感,这就是表象的直观形象性。
例:如虽然见过南京长江大桥,脑中有长江大桥的表象,但那仅是对大桥的轮廓和大致的长度有印象,远不如你亲自在大桥看到的那么具体、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