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变矩器的组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和作用自动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液力变矩器来实现变速功能。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动力的装置,通过液体在转子间流动实现传递扭矩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和作用。
一、液力变矩器的组成液力变矩器主要由泵轮、涡轮和导向叶轮组成。
泵轮和涡轮之间充满液体,通常是液压油。
当发动机转动时,泵轮带动液体旋转,形成液体流动。
涡轮受到液体流动的作用,也开始旋转。
导向叶轮位于涡轮前方,用来引导液体流动的方向,从而增加扭矩传递效率。
二、液力变矩器的作用1. 启动和低速行驶:在启动汽车或低速行驶时,发动机转速较低,而车轮需要较大扭矩来提供足够的动力。
液力变矩器可以将发动机输出的扭矩传递到车轮,使汽车顺利启动并保持低速行驶。
2. 变速过程:当汽车需要加速或变换档位时,液力变矩器可以实现平稳的变速过程。
通过控制液体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可以有效地调节车速和输出扭矩,使驾驶更加舒适。
3. 提高传动效率:液力变矩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发动机输出扭矩和车轮扭矩之间的不匹配,提高传动效率。
同时,液力变矩器具有一定的减震和保护作用,可以减少传动系统的磨损和冲击。
三、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液体的流动和涡轮的旋转。
当发动机输出扭矩作用在泵轮上时,液体被带动旋转,形成液体流动。
流动的液体带动涡轮一起旋转,从而传递扭矩到传动系统。
导向叶轮的作用是引导液体流动的方向,增加传递效率。
液力变矩器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液体阻尼和摩擦,导致一定的能量损失。
为了提高传动效率,现代汽车通常配备了锁止离合器或多段变速器,以减少液力变矩器的能量损失。
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它通过液体传递动力,实现发动机输出扭矩到车轮的传递,使汽车实现平稳启动、变速和行驶。
了解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和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对驾驶和维护汽车具有重要意义。
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常见的自动变速器,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泵轮、涡轮和液体。
这些部分共同工作,使得变矩器能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辆的传动系统中。
泵轮是液力变矩器的主要驱动部分,它连接着引擎的曲轴,当发动机运转时,泵轮开始旋转。
液体从泵轮中流出,被引导到涡轮中,从而使涡轮开始旋转。
液体的流动速度决定了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比。
涡轮是液力变矩器的输出部分,它连接着车辆的传动系统。
当液体从泵轮流入涡轮时,涡轮开始旋转,将液体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将动力传递到传动系统中。
涡轮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影响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比,通常可以通过更换涡轮来调整传动比。
液体是液力变矩器中起关键作用的部分。
液体被压入泵轮,然后流向涡轮,从而传递动力。
液体还起到润滑和冷却液力变矩器的作用,这有助于延长液力变矩器的使用寿命。
液体的粘度和流速可以影响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比,因此,在液力变矩器的设计中,需要仔细选择液体的性质。
此外,液力变矩器还包括一些其他部分,如液压阀和扭矩转换器等。
这些部件可以帮助液力变矩器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实现最佳的传动效果。
液力变矩器组成
液力变矩器是由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制动器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液力偶合器是液力变矩器的核心部分,由泵轮、涡轮、导向器和液力传递装置组成。
泵轮和涡轮都是由叶片组成的转子,它们之间通过液体(通常是液压油)传递动力。
当液体从泵轮逸出,并冲击到涡轮上时,液体的动能被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使涡轮产生扭矩,从而驱动机械设备。
液力制动器用于控制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
它由液力制动器壳体、制动器泵轮和制动器导向器组成。
制动器壳体可以固定或转动,它与液力偶合器的泵轮连接,通过控制液体的流量和压力,来实现对输出扭矩的调节。
液力变矩器同时还包括一些辅助部件,例如液力变矩器油泵和油液冷却系统。
油泵用于提供液体供给,以维持液力变矩器正常的工作。
油液冷却系统用于冷却液压油,以防止液体温度过高引起液力变矩器过热。
总的来说,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包括液力偶合器、液力制动器和一些辅助部件,它们共同工作,实现对动力的传递和调节。
液力变矩器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传递扭矩的机械设备中,例如汽车、船舶和工业机械等。
简述液力变矩器的结构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机械装置,主要用于提高汽车、摩托车等车辆的扭矩和功率。
它由一个中心柱、两个齿轮、一个油缸和一个液力囊组成。
中心柱是液力变矩器的主要部件,它支撑着两个齿轮。
两个齿轮通过油缸相互连接,齿轮的旋转带动油缸中的油液旋转,从而实现变矩器的转换。
液力囊是另一个重要部件,它储存着油液,并通过一个泵将油液压力送到变矩器中。
液力变矩器中的油缸和泵是非常重要的部件。
油缸是连接两个齿轮的部件,它通过压缩油液来推动变矩器旋转。
泵是负责将油液从油缸中抽取出来,以便储存到液力囊中。
除了提高扭矩和功率之外,液力变矩器还具有其他优点。
例如,它可以平稳地输出矩力,不会像传统发动机那样产生振动和噪音。
此外,液力变矩器还可以通过维护和更换零部件来减少维修费用。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机械装置,可以提高车辆的扭矩和功率,并且具有其他优点。
了解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它。
液力变矩器结构与原理液力变矩器(Torque Converter)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等动力传动系统中的液力传动装置。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输出的高速低扭矩转化成低速大扭矩,从而实现汽车启动、加速、变速和传动的功能。
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复杂而精密,它包含了泵轮、涡轮、导叶轮等不同的部件,其中每个部件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原理。
一、液力变矩器的结构液力变矩器是由泵轮、涡轮、导叶轮和油封等部件组成的。
泵轮和涡轮是液力变矩器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相互配合决定液力变矩器的工作性能。
1. 泵轮(Pump Impeller)泵轮是液力变矩器的输入元件,它由一定数量的楔形叶片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转化成液力。
当发动机运转时,泵轮产生旋转的动力,它通过离心力作用将工作介质(液体)强制送入涡轮。
2. 涡轮(Turbine Runner)涡轮是液力变矩器的输出元件,它与泵轮相对应,也由楔形叶片组成。
当泵轮发送液力流入涡轮时,涡轮受到液压的作用转动,从而输出扭矩。
涡轮的运转速度受到扭矩的大小以及返转器的变矩比的影响。
3. 导叶轮(Stator)导叶轮是液力变矩器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它位于泵轮和涡轮之间,主要用于改变流体的流向。
导叶轮的叶片可以自由调节,可以根据工作状态的需求来改变流体的流向,协助转化扭矩和提高效率。
4. 油封(Oil Seal)油封是用于保持液力变矩器内压力稳定的部件,它位于泵轮和涡轮之间,防止液体泄漏。
油封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液力变矩器的工作效果和寿命。
二、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主要依靠流体的转化和涡旋流的原理来工作,通过泵轮、涡轮和导叶轮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转矩的变化。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分为四个工作区域:冲击区、变矩区、松开区和高效率区。
1. 冲击区当发动机启动并带动泵轮开始旋转时,泵轮产生的涡旋流体流向涡轮,但此时导叶轮的叶片处于开启状态。
液力变矩器组成液力变矩器(Fluid Coupling)是一种基于液体动力传递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设备中。
它的作用是通过液体的转动来传递动力,实现动力的平稳传递和扭矩的调节。
液力变矩器由驱动轮、驱动轴、液力轮和液力轮轴组成。
驱动轮连接着发动机的输出轴,而液力轮则连接着传动轴。
液力轮内部充满了液体,通常是油。
当发动机驱动轮转动时,液体也会随之转动,产生离心力。
这个离心力会使液体在液力轮内部形成旋涡流动,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体的黏性和离心力的作用。
液体具有黏性,当液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阻力,这种阻力会使液体产生转动。
同时,液体也具有流动性,当液体受到离心力作用时,会形成旋涡流动。
液力变矩器利用这两种性质,使得动力可以通过液体的转动来传递。
液力变矩器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
首先,它可以实现动力的平稳传递。
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存在着震动和冲击的问题,而液力变矩器通过液体的转动传递动力,可以使传动过程更加平稳,减少了震动和冲击。
其次,液力变矩器还具有扭矩调节的功能。
通过控制液体的流动情况,可以实现对扭矩的调节,使得传动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力输出的调整。
液力变矩器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它常常被应用在汽车的自动变速器中,通过液力变矩器可以实现发动机与车轮之间的动力传递。
此外,液力变矩器还常用于工程机械、船舶、风力发电机组等领域。
它的平稳传动和扭矩调节的特性使得这些设备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然而,液力变矩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其中一个问题是效率较低。
液力变矩器在传递动力时会有一定的能量损失,这导致了传动效率的降低。
另外,液力变矩器在启动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形成旋涡流动,从而实现动力传递。
这使得液力变矩器在一些需要快速启动的应用中不太适用。
为了克服液力变矩器的一些局限性,人们还开发了一种改进型的液力变矩器,称为液力耦合器(Fluid Coupling)。
液力耦合器在液力变矩器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可以调整液体流动情况的装置,使得液体的流动可以更加灵活和高效。
简述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torque conver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动变速器中的液压传动装置。
它利用液体传递动力,起到变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
液力变矩器通过流体(通常是液压油)的流动来实现动力传递,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泵轮、涡轮和液力变矩器壳体。
液力变矩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无级变速和自动调节功率输出等特点,因此在汽车、工程机械、船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液力变矩器的主要组成包括泵轮、涡轮、锁止装置和液力变矩器壳体。
泵轮是液力变矩器的动力输入装置,它通常安装在发动机的曲轴上。
当发动机工作时,驱动泵轮旋转,泵轮的转动产生液体流入液力变矩器。
涡轮是液力变矩器的动力输出装置。
它紧密连接在变速器输入轴上,通过泵轮传递来的流体驱动涡轮旋转,从而实现动力输出。
液力变矩器还包括了一个液力变矩器壳体,它起到承载和固定泵轮和涡轮的作用,并且通过内部构造使液体能够流动,从而实现动力传递。
液力变矩器通常还配备了一个锁止装置,用来提高传输效率和防止内部滑动损失。
在高速行驶或特定工况下,锁止装置可以将泵轮和涡轮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刚性连接,而不再依靠液体的流动传递动力。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体的动力传递。
当发动机工作时,驱动泵轮旋转,泵轮内的液体随之旋转,并通过转动的液体来传递动力。
涡轮与泵轮相连,涡轮受到液体流动带来的动力,从而实现输出动力,驱动车辆或机械的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液体的流动和压力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动力能够顺利地传递。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发动机驱动泵轮旋转,形成液体的流动,液体的动能被传递到涡轮上,从而实现动力输出。
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液体的流动和转动会产生动能和动量的转换,从而实现了液力变矩器的功率传递。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动力的装置,通过泵轮和涡轮的结构设计和液体流动的原理,实现了对动力的变速和传递。
它的结构简单、传动平稳、无级变速和自动调节功率输出的特点,使其在汽车、工程机械、船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液体的介质传递能量。
液力变矩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泵轮、涡轮和导向叶片。
其中,泵轮和涡轮是由涡轮壳体分隔开的两个相互接触的叶轮。
泵轮由发动机的曲轴带动旋转,产生液体流动。
涡轮则与变速器相连,将动力传递给车轮。
工作时,液力变矩器内部充满特殊的工作液体(通常为液压油)。
当发动机转速发生变化时,液体通过泵轮产生一个液体环流,将能量传递给涡轮。
在液力传递过程中,导向叶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导向叶片通过控制液体流动的方向和速度,来调整泵轮和涡轮的相对转速。
当泵轮和涡轮的转速不一致时,导向叶片会改变液体的流动方向,使其产生相应的作用力。
当发动机的输出扭矩增加时,泵轮的转速也会随之增加,导致液体流动加快。
此时,流动的液体将传递更多的能量给涡轮,从而使车辆加速。
如果需要减速,发动机的输出扭矩减小,导致泵轮转速降低,液体流动减慢,从而减少能量传递给涡轮。
总的来说,液力变矩器通过液体的循环流动和导向叶片的调整,实现了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与车辆需要的转矩之间的匹配。
其优点包括平稳的传动、可实现无级变速和缓冲振动等。
然而,由
于液体传递能量的机制,液力变矩器存在一定的能量损失,这也是其效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
液力变矩器组成结构液力变矩器是一种常见的动力传动装置,由液力偶合器、液力变矩器和液力离合器组成。
它具有传递动力平稳、变矩范围广的特点,在工业生产和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主要包括泵轮、涡轮和导向叶片。
泵轮和涡轮之间通过液力传递动力。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流动和压力来传递动力。
当发动机工作时,液体被泵轮抛出,形成一个涡流,然后被涡轮收集并转化为动力输出。
同时,导向叶片的作用是控制液体流动的方向和速度,从而实现变矩的目的。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启动、变速和锁定。
在启动阶段,液力变矩器通过液体的流动使发动机平稳启动。
在变速阶段,液力变矩器根据驾驶员的操作来调整液体的流动,从而实现车辆的加速和减速。
在锁定阶段,液力变矩器通过液力离合器将发动机的动力直接传递给车辆的传动系统,提高传动效率。
液力变矩器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实现动力的平稳传递,减少了传动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提高了车辆的驾驶舒适性。
其次,液力变矩器具有较大的变矩范围,可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动力需求。
此外,液力变矩器还具有自动换挡的功能,可以根据车速和负载条件自动调整传动比,提高驾驶的便利性和燃油经济性。
液力变矩器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液力传动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能量损失,因此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较低。
此外,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维修和维护也相对困难。
为了提高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现代汽车技术发展出了一种新型的变速器结构——双联液力变矩器。
双联液力变矩器采用两个液力变矩器并联,通过合理的液体流动控制来实现更高的传动效率。
这种结构在高速行驶时可以锁定液力变矩器,减少能量损失,提高传动效率。
液力变矩器还可以与其他传动装置结合使用,例如与离合器、齿轮传动等。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液力变矩器的优点,同时弥补其缺点,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动力传递。
液力变矩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传动装置,在工业生产和汽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和作用
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是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发动机功率传递到车轮,同时还可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
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和作用。
1.泵壳
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的泵壳是由铝合金铸成的,因为铝合金具有轻量、坚固等优点。
泵壳内有各种油道,用于引导油液的流动。
2.涡轮
涡轮是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通道圆柱、涡轮叶轮和连接件组成。
涡轮叶轮是将输出液压在叶片之间形成的旋转力转化为车轮动力的关键部分。
3.液力耦合器
液力耦合器是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由驱动轴壳、驱动轴、间隔环、液力耦合器端盖、液压缸、液力耦合器伺服活塞等部分组成。
4.波纹管
波纹管是由镍合金、不锈钢等材料制成的,它的作用是以柔软的方式连接三元件。
1.实现动力传递
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的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
当车辆行驶时,发动机
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液力变矩器的泵轮,泵轮将油液压送到液力耦合器,液力耦合器
将动力传递到涡轮,从而让车轮开始运转。
2.减震作用
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还可以起到减震作用。
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减速带、隔板
或者遇到不平路面,液力变矩器能够减少车轮受到的冲击力,从而保证整车行驶的平稳
性。
3.起始力矩
在起步时,车辆需要克服一定的摩擦力,这时液力变矩器能够提供必要的起始力矩。
液力变矩器的起始力矩可以让车辆更加平稳的启动,在保证整车行驶平稳的同时,也能够
保证发动机的寿命。
写出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通过液力传动来实现扭矩变化的装置。
它由涡轮、泵轮和导向轮组成,涡轮和导向轮之间通过一定的介质液体相互传递力矩。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涡轮:液力变矩器内部的涡轮叶片连接到传动系统中的输入轴,涡轮的作用是将输入的动能转换为液体流动的能量。
2. 泵轮:液力变矩器内部的泵轮叶片连接到传动系统中的输出轴,泵轮的作用是将液体流动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输出的动能。
泵轮与涡轮相互嵌套,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
3. 导向轮:液力变矩器内部的导向轮将导向流体的流动方向,控制液体流速和流量。
4. 液体传递扭矩:当液体从涡轮流向泵轮的过程中,液体将受到涡轮的力矩作用,导致泵轮开始转动,传递扭矩给输出轴。
液力变矩器的扭矩传递过程主要是通过液体的动量变化而实现的。
5. 液体损耗:液力变矩器在传递扭矩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液体损耗,这是由于液体的粘性和摩擦导致的。
液体损耗会影响液力变矩器的效率,并且会使得液
力变矩器发热。
通过调节液位,可以改变液力变矩器的扭矩输出,从而实现不同扭矩需求的传动。
液力变矩器主要用于汽车、船舶和工业机械等领域。
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使用液体传递动力的机械设备,由输入轴、驱动叶轮、驱动分度轮、助力叶轮、泵轮、输出轴及外壳等部分构成。
各部分作用如下:
1. 输入轴:由发动机输出动力,通过输入轴带动液力变矩器工作。
2. 式样轮或驱动叶轮:由输入轴通过轴承支撑,通过同步干涉产生静压力,把驱动经由过程液力作用传递给次要轴。
3. 助力叶轮:它是驱动叶轮和驱动分度轮之间的中间接口,它起到很好的中转作用。
4. 泵轮:它是液力变矩器的泵,通过动力在液体中制造离心泵涡,同时把液体送到高压边。
5. 驱动分度轮:它是次要轴的动力部分,与泵轮通过液体产生离心力耦合。
通过静压作用将高压边的动力传递到低压边。
6. 输出轴:输出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功率,把变化后的转矩传递给传动系统。
7. 外壳:液力变矩器的主体部分,它不仅固定着各个部位,同时也承受着被传递出来的转矩。
同时,外壳也是液体流动的通道,起到润滑冷却的作用。
1、三元一级双相型液力变矩器三元是指液力变矩器是由泵轮、涡轮和导轮三个主要元件组成的。
一级是指只有一个涡轮(部分液力偶合器里装有两个涡轮,工作时油液容易发生紊乱)。
双相是指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状态分为变矩区和偶合区。
图4-1为液力变矩器三个主要元件的零件图。
2、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和作用泵轮的叶片装在靠近变速器一侧的变矩器壳上,和变矩器壳是一体的。
变矩器壳是和曲轴或曲轴上的挠性板用螺栓连接的,所以泵轮叶片随曲轴同步运转。
发动机工作时,它引导液体冲击涡轮叶片,产生液体流动功能,是液力变矩器的主动元件。
观看液力变矩器油液流动图上通过箭头示意液体流动方向。
油液由泵轮的外端传入涡轮的外端,经涡轮内端传到导轮时改变了油液的流动方向,经导轮传给泵轮的油液的流动方向恰好和泵轮的旋转方向一致。
*3、液力变矩器的锁止和减振液力变矩器用油液作为传力介质时,即使在传递效果最佳时,也只能传递90%的动力。
其余的动力都被转化为热量,散发到油液里。
为提高偶合工况的传动效率,变矩器设置了锁止离合器。
液力变矩器进入偶合工况后,变矩器内的闭锁离合器就有可能进入锁止工况。
而变矩器一旦进入锁止工况,发动机的动力就可以100%的传给传动系。
可以避免液力传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动力损失,提高液力变矩器的工作效率。
液力变矩器根据锁止形式的不同,负责锁止的闭锁离合器分为液力锁止、离心力锁止和粘液离合器锁止三种形式。
(1)液力锁止离合器液力锁止的闭锁离合器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变矩器锁止形式。
液力锁止的结构是在涡轮背面加装一个摩擦式压盘(被习惯称之为离合器盘),压盘上粘有一圈摩擦环。
液力锁止离合器进入锁止工况的示意图,见图4-4。
进入锁止工况时,变矩器内工作油液压加大,油液将压盘用力推向变矩器的后壳体,在油压和摩擦环摩擦力矩的双重作用下,压盘开始和变矩器同步旋转。
而压盘外端的卡口和涡轮上的卡口是相互咬合的,于是涡轮在压盘的带动下,也开始随变矩器壳同步旋转。
液力变矩器的组成:
常见的两级三元件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由泵轮总成、涡轮总成、导轮总成、闭锁离合器总成和后盖组成,导轮通过单向离合器与变速箱壳体固定连接。
泵轮与后盖焊接成一个整体里面充满了传动油,并与发动机连接,起主动作用。
涡轮与变速箱输入轴连接,起动力输出作用。
变矩器工作时,泵轮在发动机带动下将传动油冲入涡轮,从而带动涡轮转动,实现了动力由发动机向传动系统的传递。
导轮总成中,如果单向离合器工作,液力变矩器则起变矩器作用,从而增加扭矩的输出;如果单向离合器不工作(导轮反转),此时变矩器起到了偶合器的作用。
液力变矩器的作用:
1、液力变矩器能够自动无级的根据负载变化改变涡轮的转速,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
2、液力变矩器通过液体连接泵轮和涡轮,减少发动机对传动系统的冲击载荷,提高传动系统的寿命;
3、液力变矩器在起步时,能够提高车辆的起动变矩比,从而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
4、起步平稳柔和,提高乘坐舒适性。
•液力变矩器的组成结构
液力变矩器由泵轮,涡轮,导轮组成。
安装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起传递转矩,变矩,变速及离合的作用。
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一种非刚性扭矩变换器,是液力传动的型式之一。
YJH340变矩器,它有一个密闭工作腔,液体在腔内循环流动,其中泵轮、涡轮和导轮分别与输入轴、输出轴和壳体相联。
动力机带动输入轴旋转时,液体从离心式泵轮流出,顺次经过涡轮、导轮再返回泵轮,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
泵轮将输入轴的机械能传递给液体。
高速液体推动涡轮旋转,将能量传给输出轴。
液力YJH340变矩器靠液体与叶片相互作用产生动量矩的变化来传递扭矩。
液力变矩器不同于液力耦合器的主要特征是它具有固定的导轮。
导轮对液体的导流作用使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可高于或低于输入扭矩,因而称为变矩器。
输出扭矩与输入扭矩的比值称变矩系数,输出转速为零时的零速变矩系数通常约2~6。
变矩系数随输出转速的上升而下降。
液力YJH340变矩器的输入轴与输出轴间靠液体联系,工作构件间没有刚性联接。
.功用
液力变矩器位于发动机和机械变速器之间,以自动变速器油(ATF)为工作介质,主要完成以下功用:
(1) 传递转矩。
发动机的转矩通过液力变矩器的主动元件,再通过ATF传给液力变矩器的从动元件,最后传给变速器。
(2) 无级变速。
根据工况的不同,液力变矩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转速和转矩的无级变化。
(3) 自动离合。
液力变矩器由于采用ATF传递动力,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发动机也不会熄火,此时相当于离合器分离;当抬起制动踏板时,汽车可以起步,此时相当于离合器接合。
(4) 驱动油泵。
ATF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油泵提供一定的压力,而油泵一般是由液力变矩器壳体驱动的。
同时由于采用ATF传递动力,液力变矩器的动力传递柔和,且能防止传动系过载。
2.组成
如图4-6所示,液力变矩器通常由泵轮、涡轮和导轮三个元件组成,称为三元件液力变矩器。
也有的采用两个导轮,则称为四元件液力变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