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号--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与管理(营养专科)
- 格式:ppt
- 大小:18.06 MB
- 文档页数:32
肠内营养支持与管路护理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一、肠内营养的定义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热量及营养成分的营养支持方式,它是一种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营养方式。
二、临床营养支持目的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是通过营养支持维持氮平衡,保存瘦肉体,维持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病人康复。
通过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维持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明显减少肠源型感染的发生。
三、肠内营养的特点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维持肠黏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
肠内营养治疗是疾病治疗基础。
四、对肠道功能的重新认识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当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肠道只是处于“休眠状态”。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肠道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机体应激时,肠道是中枢器官,认为肠道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全身60%的淋巴细胞。
由于观念的转变,对于肠道的功能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过去认为肠道功能仅仅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而现在认为,肠道功能除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外,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器官的中心,是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
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将营养从肠内进入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性途径,而肠外营养支持是人为的治疗性途径,是非生理的,是创伤性的治疗。
所以,目前对于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
五、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是,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
这是我们近年来对于肠内营养及肠道功能的正确认识。
六、营养途径选择经口营养不足或不能经口营养时,需要肠内营养治疗。
如果肠内营养治疗可能,短期(小于30天)或限期未定时,可以先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是判断为长期(大于30天)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内窥镜做经皮内窥镜胃造口术(PEG)进行肠内营养,或通过剖腹手术进行空肠细针穿刺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