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2011年10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分析技术真题食品分析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32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_________可测定饮料中蔗糖含量、谷类食品中淀粉含量等。
( )
A.黏度法
B.密度法
C.旋光法
D.折色率法
2.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量的需要,一式三份,一般每份的量是不少于( )
A.0.25kg
B.0.5kg
C.0.5g
D.0.25g
3.牛奶中蛋白质含量常可用_________来表示。
( )
A.体积分数
B.mL/100mL
C.质量浓度
D.mol/kg
4.汤在感官检验时的最佳呈送温度是( )
A.15℃
B.室温
C.60—65℃
D.68℃
5.四种呈味物质是( )
A.柠檬酸、蔗糖、氯化钠、咖啡碱
B.柠檬酸、蔗糖、咖啡碱、辣粉
C.柠檬酸、蔗糖、氯化钠、谷氨酸钠
D.蔗糖、咖啡碱、氯化钠、辣粉
6.下列不属于还原糖的是( )。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分析技术试题课程代码:03266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________方法是食品分析检验技术中最基础、最基本、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A.感官检验法B.化学分析法C.仪器分析法D.酶分析法2.烧杯的重量25.0020g,这个数值有________位有效数字。
A.5B.6C.3D.43.下列属于还原糖的是A.纤维素B.淀粉C.蔗糖D.乳糖4.经过筛选试验,专业从事差别试验的感官评价员类型是A.有经验型B.无经验型C.训练型D.专家型5.蛋白质测定消化结束时,凯氏烧瓶内的液体应呈A.褐色B.黑色C.透明蓝绿色D.微红色6.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常可用________单位来表示。
═════════════════════════════════════════════════════════A.体积分数B.mL/100mLC.mol/kgD.质量浓度7.总酸度测定结果通常以样品中含量最多的那种酸表示,一般分析核果类及其制品时,用________表示。
A.苹果酸B.酒石酸C.乳酸D.柠檬酸8.计算0.324+12.54+5.07461的值为A.17.9B.17.93C.17.94D.17.9399.蔗糖的水解条件,在50mL的样品处理液中,加5mL盐酸,在________,冷却后用________溶液中和至中性。
课程代码:01652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03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并将答题纸上卷别“A”涂黑;使用2006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并将答题纸上卷别“B”涂黑。
不涂或全涂,均以B卷记分。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A卷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生色团与吸收波长存在的关系为A.某一特定波长的吸收峰通常表明存在某个生色团B.最大吸收峰的位置不受环境及溶剂影响C.pH等因素不会对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产生影响D.生色团无特定波长的吸收峰2.下列不属于常见荧光剂的物质是A.荧胺B.邻苯二甲醛C.1,2-二萘醌D.丙酮3.关于毛细管气相色谱系统的流动进样方式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进样时暂时关闭分流阀B.使大量溶剂在柱头冷凝C.对溶质起分散效应D.进样后用干净载气吹洗气化器4.离子交换色谱流动相的pH选择A.流动相pH不影响保留值B.pH影响固定相功能基离子化程序C.pH也影响溶质的解离,增加溶质的电荷将降低保留时间D.pH的变化对多价离子的保留时间影响较小5.生物质谱法中基质的作用及选择论述不正确的是A.基质的主要作用是把能量从激光束传递给样品的中间体B.基质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激光波长C.基质的选择次要是被分析对象的性质D.基质与供试样品有不同的溶剂6.共轭双键对有机物光吸收影响现象是A.随着共轭双键的减少,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显著红移B.随着共轭双键的增加,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显著红移C.随着共轭双键的增加,吸收强度减弱D.随着共轭双键的增加,颜色变淡7.微生物不能利用食品中的A.蛋白质B.结合水C.糖类D.脂类8.关于食品中微生物描述正确的是A.沙门菌可产生感染性食物中毒B.黄曲霉菌可引起感染性食物中毒C.葡萄球菌属分解食品中的蛋白能力加强D.在pH4.6以下,酵母菌和真菌的生长受到较强的抑制9.下列药品中属于规定灭菌药品的为A.体内包埋剂和创面用制剂B.口服固体剂型C.中药材D.阴道、尿道局部给药制剂10.最常用的菌落总数测定方法是A.平板表面涂布法B.平板表面点滴法C.倾注平板培养法D.MPN法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往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分析技术真题课程代码:032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被测成分或干扰组分进行选择性吸附而进行的分离称吸附色谱分离,吸附色谱分离常用吸附剂有( )A.聚酰胺、硅胶、硅藻土、氧化铝B.聚酰胺、硅胶C.硅藻土、氧化铝D.硅胶、硅藻土、氧化铝2.食品样品在保存过程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变化( )A.吸水或失水、霉变、微生物污染、褐变B.霉变、微生物污染、褐变C.微生物污染、褐变、变色D.吸水或失水、霉变、微生物污染3.食品感官分析活动依次是( )A.测量、唤起、分析、最后是对结果的解释B.唤起、测量、分析、最后是对结果的解释C.分析、唤起、测量、最后是对结果的解释D.测量、分析、唤起、最后是对结果的解释4.相对密度是指一定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常用符号是( )A.B.C.D.5.运动黏度是在相同温度下液体的绝对黏度与其密度的比值,单位为( )A.m2/sB.s2/mC.n2/sD.s2/n6.水溶性灰分反映的是( )A.可溶性的钾、钠、钙、铜等的氧化物和盐类的含量B.可溶性的钾、钠、钙、镁等的氧化物和盐类的含量C.可溶性的钾、硅、钙、镁等的氧化物和盐类的含量D.可溶性的钾、锡、钙、镁等的氧化物和盐类的含量7.无效碳水化合物又称膳食纤维包括( )A.果胶、糖原、纤维素及木质素B.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及淀粉C.麦芽糖、半纤维素、纤维素及木质素D.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及木质素8.三点检验是差别检验中最常用的方法。
检验中同时提供( )A.三个编码样品B.四个编码样品C.五个编码样品D.六个编码样品9.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按来源分为( )A.天然添加剂和发酵添加剂B.矿物添加剂和化学合成添加剂C.天然添加剂和植物添加剂D.天然添加剂和化学合成添加剂10.汞元素测定样品消化常用方法是( )A.压力消解罐消解法B.灰化法C.高锰酸钾法D.硫酸-重铬酸钾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上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一章至第五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1.精密度:在规定的条件下,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2.平均样品: 将原始样品按照规定方法经混合平均后分出的一部分样品。
3.对照实验:对照试验是检查系统误差的有效方法。
在进行对照试验时,常常用已知结果的试样与被测试样一起按完全相同的步骤操作,或由不同单位、不同人员进行测定,最后将结果进行比较。
T: GB/T是指推荐性国家标准(GB/T),"T"在此读"推"。
5.样品:从交付和选择的大量物质中以某种方式取出的、与整体物质具有相同的性质的一部分物质。
6.水溶性灰分: 反映的是可溶性的钾、钠、钙、镁等氧化物和盐类含量。
7.自由水:在被截留的区域内可以自由流动的水,能使食品变质的反应及微生物活动可在其中进行。
这部分水保持着水本身的物理性质,能作为胶体的分散剂和盐的溶剂,如食盐、砂糖、氨基酸、蛋白质或植物胶的水溶液中的水。
8.空白试验:应与测定平行进行,并采用相同的分析步骤,取相同量的所有试剂(滴定法中的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除外),但空白试验不加试料。
9.灵敏度:指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10.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即水分与食品结合程度(游离程度)。
水分活度值越高,结合程度越低。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1.任何食物都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AACC)表示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
(×)3.在一个酒样品中(6瓶)可以有不同批次的样品。
(√)4.食品中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
(√)5.随机抽样就是随便抽样。
(×)6.灰化的温度对灰化结果没有影响。
(×)7.食盐吃多了对身体不会有坏处的。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卫生学检验试题课程代码:01662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蛋白质的互补作用2.营养监测3.GI4.GMP5.GMF6.营养毒理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婴幼儿的总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_________、活动的能量消耗、_________和贮存能量。
2.膳食调查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分析法和_________。
3.长期不喝牛奶的人,喝奶后发生腹泻等症状,是因为不能使营养素_________分解吸收造成的。
4.常用的护色剂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5.食物中多环芳烃有许多来源,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
6.N-亚硝基化合物主要是环境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通过化学或生物学途径合成的。
7.李斯特菌食物中毒是以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的_________食品最为多见。
8.制定食品中有毒物质限量标准,通过动物实验应得到_________基本数据。
9.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维生素E中,以_________的生物活性最高。
( )A.α-生育酚B.β-生育酚C.α-三烯生育酚D.β-三烯生育酚2.下列关于钙吸收描述正确的是( )A.草酸盐抑制吸收B.植酸盐促进吸收C.糖类抑制吸收D.膳食纤维无影响3.参与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微量元素是( )A.铁B.锌C.硒D.铜01662# 食品卫生学检验试题第1页(共4页)4.为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叶酸补充最好从_________开始。
( )A.计划怀孕或可能怀孕前开始B.孕早期C.孕中期D.孕晚期5.搪瓷、陶瓷类容器主要的卫生问题是( )A.有害金属 B.添加剂C.细菌污染D.多环芳烃6.河豚鱼毒素在( )A.320℃以上才可能被分解B.120℃以上才可能被分解C.420℃以上才可能被分解D.220℃以上才可能被分解7.会发生含氰苷类植物中毒的一组食物是( )A.西瓜、冬瓜、南瓜B.杏、桃、李的核仁和木薯C.山药、洋葱和百合D.新鲜黄花菜、四季豆和白果仁8.肉毒中毒特征性临床表现为( )A.剧烈呕吐B.黄绿色水样便C.紫疳D.神经系统损伤症状9.根据慢性毒性试验所得的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评价某种受试物时,如果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_________,则可考虑允许使用于食品。
2021年10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分析技术真题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局部考前须知: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离子交换色谱别离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所发生的交换反响来进展别离的方法。
分为2.系统误差是由分析过程中某些固定原因造成的,使测定结果系统地偏高或偏低。
常见的系统误差根据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分为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和3.训练味觉的识别能力。
品尝时应注意品味技巧:样品应一点一点地啜入口内,并使其滑动时接触舌的各个部位。
样品不得吞咽,在品尝两个样品的中间漱口用水水温是℃℃℃℃4.绝对黏度是液体以1cm/s的流速流动时,在每1cm2液面上所需切向力的大小,单位为“Pa·s〞。
又称5.食品工业中常用的相对密度计主要有普通密度计、糖锤度计、波美计和A.单糖、低聚糖、糊精、淀粉、果胶B.单糖、低聚糖、糊精、淀粉、糖原C.单糖、低聚糖、糊精、淀粉、戊聚糖D.单糖、低聚糖、树胶、淀粉、糖原7.液态食品的组成成分或浓度发生变化时,8.定量描述可用于:新产品的研制;确定产品之间差异的性质;提供与仪器检验数据相比照的感官数据和—2003规定,采用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判断以下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味觉感受体进展刺激后产生的反响。
人类的味觉感受器是覆盖在舌面上的味蕾。
12.具有光学活性的复原糖类,如葡萄糖、乳糖、麦芽糖、果糖等,在溶解后,其旋光度起初迅速变化,随后渐渐变得缓慢,最后到达一个恒定值,这种现象叫作变旋光作用。
以往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真题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汽水中糖精测定,可以通过加热搅拌除去二氧化碳。
2.食品中铁的测定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滴定法两种国家标准方法。
3.食品的相对密度是食品的物理检测方法之一。
4.脂肪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水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有助于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6.相对密度是指某一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比,用符号d表示。
7.视觉检验是食品感官检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之一。
8.引起海鲜鱼贝类食品腐败变质的细菌常属于常温细菌,对这类食品的检测必须在常温下培养检测。
9.将2.0544修约到保留一位小数,修约后为2.1。
10.有基团的物质在紫外可见区才产生吸收。
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1.食品加工中常用的甜味剂有______、甜蜜素、______等。
12.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______,以及为______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13.食品中的矿物质元素是指除去______、氢、氧、______等元素以外的存在于食品中的其他元素。
14.在一定条件下,水中的______对光线投射过时的阻碍程度叫做______度。
15.危害人体健康,对人体产生______、______、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危害,是由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产生。
16.食品都有自身的感官特征,其中色、______、味、______对食品的可接受性有重要影响。
17.食品检测的程序:样品的采集、制备和______,样品______,成分分析,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报告的撰写。
18.半固体样品对桶装样品,确定采样桶数后,用______法分上、中、下三层分别取样,______后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
往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真题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甜蜜素是目前我国食品行业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甜味剂。
2.铁标准储备液、铁标准使用液配制后储存于玻璃瓶内,在4℃保存。
3.食品中的总糖通常是指食品中存在的具有还原性的或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多糖的碳水化合物总量。
4.食品的折射率是食品的物理检测法之一。
5.体积分数是指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比。
6.质量浓度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7.嗅觉检验是食品感官检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之一。
8.对于罐装食品,可能存在的细菌是嗜热菌,应采用高温培养再进行菌落计数。
9.将1.0500修约到保留一位小数,修约后为1.0。
10.光谱法是利用物质的光谱特性,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空1分,共26分)1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为改善食品的__________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__________物质。
12.食品生产中经常测定的项目有:防腐剂、甜味剂、发色剂、__________剂、抗氧化剂、__________剂等。
13.食品中的__________元素对人体的生理机能有很大的影响,有益于人体__________,可以维护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促进人体的正常发育。
14.液体食品当其水分被完全蒸发干燥至_______时,所得到的剩余物称为_______或固形物。
15.农药残留是指农药施用后,__________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__________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16.食品检测的内容有:食品的感官检验,食品的一般_______检测,食品_______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浙江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食品检测
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499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山梨酸是一种饱和脂肪酸,在机体内可参与正常的新陈代谢,是目前被认为最安全的一类食品防腐剂。
2.食品中的固形物,不能用折光法来直接测定。
3.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无机营养素。
4.触觉检验是食品感官检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之一。
5.折光法可以测定食品中的组成,判断食品的纯净程度和品质。
6.食品中钙的测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滴定法、二硫腙比色法三种国家标准方法。
7.食品的粘度检测就是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8.将26.4844修约到保留一位小数,修约后为26.5。
9.滴定管读数常有±0.01mL的误差,在一次滴定中,读数两次,可能造成±0.02mL的误差。
10.在致病菌检测中鲜肉、鲜蛋、鲜乳或其他未经加工的食品和原料,不必经过前增菌。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____、味,以及为防腐和____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12.糖精钠是广泛使用的一种人工甜味剂,常用食品如酱菜、____、____、糕点、饼干、面包等均可以糖精钠作甜味剂。
1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具有____好、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可同时对____元素测定、操
作简便等优点,现已成为矿物质元素测定中最常用的方法。
14.体积分数是指在相同的温度和____下,溶质的体积与____的体积之比。
15.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又称____兴奋剂,是一种____的兴奋剂和激素。
16.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是指食品在生产、____、包装、运输、____、销售等各种环节中产生、引入或污染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
17.颗粒状样品采样时应从某个____,上、中、下各取一类,然后混合,用____得平均样品。
18.生物检测时要保证样品原有微生物状况和____指标不变,检测前不得出现污染和____变化。
19.菌落总数稀释时,检验中所用的所有器具都必须洗净、____、灭菌,即不能存在活菌,也不能残留有____物质。
20.已知的真菌毒素有数百种,主要产毒真菌为曲毒属、____属、镰刀菌属的真菌以及其他菌属的真菌。
曲霉毒素中最重要的是____毒素。
21.食品的感官特性指可由人的感官器官____的特性,如食品的色泽、风味、香气、____组织等。
22.如果显色剂为无色,而被测试液中存在其他____离子,可采用____的被测试液参比溶液。
23.一般只要沸点在____以下,热稳定性良好,相对分子质量在____以下的物质,原则上都可采用气相色谱法。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4.水的色度
25.吸取
26.复检样品
27.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28.嗅觉检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色谱法糖精钠的测定原理。
30.食品中微量铅的测定原理。
31.直接滴定法原理(费林氏容量法)。
32.动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组分残留的测定原理。
33.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法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34.什么是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