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实验报告-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阿莫西林工艺开发报告1.产品开发理由阿莫西林(Amoxicillin)是葛兰素史克研制开发的半合成青霉素,作为第二代青霉素的主要品种,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之迅速变为球形而破裂溶解。
由于杀菌力强,毒性小,目前作为一线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阿莫西林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酶法。
目前大部分国家采用的是化学合成工艺。
它以6-APA和羟邓盐为基本原料,经过(羟邓盐)混合酸酐反应、(6-APA)溶解反应、缩合反应、水解反应、结晶反应得到阿莫西林。
该法需要用到较多的有机化学物质(如:溶剂二氯甲烷、吡啶、二甲苯胺等),且反应条件苛刻,如需无水条件,反应温度低(有的需低至-400C),反应步骤多,产生大量的三废需处理, 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阿莫西林酶法合成工艺是以6-APA与D-对羟基苯甘氨酸为基本原料,经过(D-对羟基苯甘氨酸)酯化反应、缩合反应得到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酶法合成工艺,反应流程短,步骤少,反应条件温和,减少了危险化学原料的使用,生产过程中带进成品的杂质少,产品质量优越,并且生产能实现固化酶的回收和重复利用,提高了生产中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了三废的排放,环境污染小,有利于节能环保,适合工业化生产。
荷兰帝斯曼公司最早将阿莫西林的酶法合成工艺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
我公司的阿莫西林原料药是国内首个以酶法工艺生产并获得注册批件的产品。
阿莫西林酶法生产工艺由我公司自主研发,工艺中所用青霉素G酰基转移酶由印度FBL公司提供。
经过大量的小试实验,最终确定了目前的成熟工艺。
将此工艺进行了三批中试放大试验,产品质量达到预期水平。
生产车间生产的三批产品进行工艺验证,表明产品的工艺稳定,质量可控,产品的稳定性好,收率高。
在进行质量研究时,我们不仅和国内化学法生产的阿莫西林进行了质量对比研究,也和DMS生产的酶法阿莫西林做了质量对比研究。
此外还与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做了质量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我公司采用酶法生产的阿莫西林,质量优于化学法生产的阿莫西林,杂质种类和数量与DMS公司酶法合成的阿莫西林基本一致,残存蛋白及杂质谱与DMS公司产品相当。
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稳定性考察报告一、背景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广谱青霉素阿莫西林与酶抑制剂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属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儿童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
近期,我院儿科病区反映该药配置过程中易变色,给临床使用造成困惑,不知道是药品稳定性有问题还是配置操作不规范造成。
为考察药物稳定性,摸索最佳配置方法,药剂科与儿科联合,选取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g 华北制药生产批号F7025605)进行对照试验。
二、实验过程1.实验器材20ml注射器7支、避光袋1个由儿科二病区提供;1.2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瓶、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5袋、5%葡萄糖注射液100ml 1袋、室内温度计1个由儿科药房提供。
2.实验目的考察浓度、温度、溶媒、光线、放置时间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稳定性的影响。
3.实验设计试验共设7组,见表1。
表中未特别注明者,按照标准条件处理,标准条件为:在25±2℃下,向1.2g药瓶中加入20mL生理盐水溶解,并立即加入到100mL 生理盐水输液袋中。
1、2为高浓度组,3、4为对照组、5号用5%GS做溶媒,6号避光,7号为高温组。
配制操作:付俊拍照及记录:董自然、赵洁试验场地:(1)室温组:儿科二病区配液室;(2)高温组:检验科三、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1号、2号、5号、7号四组药液颜色在4h内发生变化,具体情况见表2。
1.高浓度组(1.2g/10ml)药液颜色变化对比组图0min 20min 60min 120min 240min 2.高温组(37℃)药液颜色变化对比组图0min 60min 120min 180min 240min四、小结1.浓度、温度、溶媒可明显影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液的稳定性。
高浓度组(1.2g/10ml)放置20min,高温组(37℃)放置30min,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组放置120min,药液即变淡黄色,且放置时间越长药液颜色越深。
一、实验目的为了深入了解药物配伍禁忌的相关知识,验证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实验针对常见药物进行配伍禁忌实验,探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实验原理药物配伍禁忌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混合使用时,可能产生理化反应,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毒性增加或不良反应。
本实验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观察药物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如沉淀、变色、气体产生等,以判断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药物: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甲硝唑、奥美拉唑、葡萄糖酸钙等。
2. 实验仪器:试管、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磷酸盐缓冲液等。
四、实验方法1. 体外实验(1)取等量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甲硝唑、奥美拉唑、葡萄糖酸钙等药物,分别加入试管中。
(2)加入适量生理盐水,观察药物混合后的反应现象。
(3)重复实验,加入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磷酸盐缓冲液等,观察药物混合后的反应现象。
2. 体内实验(1)选取健康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2)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甲硝唑、奥美拉唑、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混合溶液。
(3)观察实验动物的反应,如精神状态、呼吸、心率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体外实验结果(1)阿莫西林与头孢呋辛混合后,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可能产生沉淀。
(2)甲硝唑与奥美拉唑混合后,溶液出现黄色浑浊,可能产生沉淀。
(3)葡萄糖酸钙与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可能产生沉淀。
2. 体内实验结果(1)对照组实验动物精神状态良好,呼吸平稳,心率正常。
(2)实验组实验动物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六、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阿莫西林与头孢呋辛、甲硝唑与奥美拉唑、葡萄糖酸钙与氯化钠溶液之间存在配伍禁忌,混合使用可能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毒性增加或不良反应。
2. 建议(1)临床用药时应严格遵守药物配伍禁忌原则,避免将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混合使用。
阿莫西林合成工艺实验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阿莫西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于有机合成反应以及化学药品的认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首先,了解阿莫西林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阿莫西林是一种半合成的抗生素,化学名称为(2S,5R,6R)-6-[(R)-(-)-2-Amino-2-(p-hydroxyphenyl) acetamido]-3,3-dimethyl-7-oxo-4-thia-l-azabicyclo [3.2.0] heptane-2-carboxylic acid。
阿莫西林的化学结构图如下图所示:阿莫西林的分子式为C16H19N3O5S,分子量为365.40g/mol。
它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效果。
阿莫西林的合成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苯乙酰氯和氨甲基苯甲酸酯的反应制备出关键的中间体,再通过环化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得到阿莫西林。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1. 苯乙酰氯+ 氨甲基苯甲酸酯→ 苄青霉素(关键中间体)3. 6-羟基舒芙霉素+ 亚硫酰氯→ 阿莫西林实验步骤如下:1. 将氨甲基苯甲酸酯(10g)加入干燥的四氢呋喃(THF)中,搅拌溶解;2. 加入三乙胺(1.2mL)和N,N'-二环已基卡巴酰亚咪唑(DIC)(2.7mL),继续搅拌反应30min;3. 在零下5 ℃的温度下,加入苯乙酰氯(10.2g),缓慢滴入至反应溶液中;4. 反应60min后,室温下加入1mol/L盐酸,调节酸碱度至酸性;5. 用1mol/L氢氧化钾调节反应溶液至pH=10,过滤出N,N-二甲基苯甲酰胺、碳酸二苄标及剩余的苯乙酰氯,将滤液浓缩至干燥;6. 将浓缩后的反应物溶于1,2-二氯乙烷中,加入丙酸酐(5.6g),室温下反应1h;7. 加入亚硫酰氯(6.4g),反应继续进行4h;8. 用1mol/L盐酸调节反应溶液至pH=3,用丙酮提取沉淀物,得到阿莫西林晶体,水洗,滤干。
阿莫西林AmoxilinAmoxicillinC16H19N3O5S·3H2O 419.46 本品为(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按无水物计算,含C16H19N3O5S不得少于95.0%。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
本品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53页),比旋度为+290°至+315°。
【鉴别】(1)取本品与阿莫西林对照品各约0.125g,分别加4.6%碳酸氢钠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阿莫西林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另取阿莫西林对照品和头孢唑啉对照品各适量,加 4.6%碳酸氢钠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阿莫西林10mg和头孢唑啉5mg的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33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冰醋酸-水-(5:2:2: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
置于紫外灯254nm下检视。
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应显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应与对照品溶液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相同。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
以上(1)、(2)两项可选做一项。
【检查】酸度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2mg的溶液,在50℃水浴中微温使溶解后,依法测定(附录56页),pH值应为3.5~5.5。
溶液的澄清度取本品5份,各1.0g,分别加0.5mol/L盐酸溶液10ml,溶解后立即观察,另取本品5份,各1.0g,分别加2mol/L氨溶液10ml溶解后立即观察,溶液均应澄清。
实验十二阿莫西林胶囊的分析AmoxilinA moxiciHinCjiHijNjOjS * SHrO 419*46一、实验目的1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及正确使用。
2 •掌握阿莫西林胶囊分析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阿莫西林为B-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母核部分与侧链部分均有共轭体系,有紫外吸收, 因此阿莫西林胶囊的鉴别、有关物质的检查、含量测定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关 物质的检查方法为外标法和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含量测定采用外标法定量。
三、实验方法本品含 C 16H 19 N 3O 5S 应为标示量的 90.0% ~110.0%。
【鉴别】 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问应与对照品溶 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检查】 水分 取本品的内容物,照水分测定法 (附录M 第一法A )测定,含水分不得 过 16.0%。
有关物质取本品的内容物适量, 精密称定,用流动相A 溶解并制成每1ml 中含2mg 的溶液,滤过,取续滤液照阿莫西林有关物质项下的方法测定。
单个杂质的峰面积不得大 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2.0 % ),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 5倍 (5.0% )。
供试品溶液中汪何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 0.05倍的峰可忽略不计) 溶出度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X C 第一法),以水900ml 为溶出介质,转速 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 45分钟时,取溶液适量,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适量,用 溶出介质稀释成缈"ml 中约含130⑷的溶液,照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W A ),在272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另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平 均装量),按标示量加溶出介质溶解并稀释成每1ml 中约含130⑷的溶液,滤过,取续滤液 作为对照溶液,同法测定,计算每粒的溶出量。
限度为80%,应符合规定。
其他 应符合胶囊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I A )。
阿莫西林制作工艺实习报告一、前言阿莫西林,又名羟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半合成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性质稳定、广谱、杀菌力强、耐酸可口服、制剂多样、联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
我国于1976年开始试产阿莫西林,1979年正式生产。
阿莫西林的合成有两种工艺,即化学法和酶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酶法工艺在阿莫西林生产中逐渐展现出优势。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阿莫西林的制作工艺及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二、阿莫西林制作工艺1. 化学法工艺化学法生产阿莫西林工艺是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将羟基苯甘氨酸钾盐和特戊酰氯混合,再经过混酐、缩合、水解、结晶等工序得到阿莫西林。
化学法工艺比较成熟,整个工艺线路很长,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生产完成,所以整体效率较低,需要较高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特戊酰氯、吡啶、三乙胺和二氯甲烷等有毒溶剂,加入化学保护基团以实现反应顺利。
制备在低温下运行,需要使用卤烃制冷剂,操作环境恶劣,严重威胁着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增加了能源消耗,产生大量三废,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2. 酶法工艺酶法工艺制备过程中基本无使用有毒溶剂。
比较酶法、化学法阿莫西林可以看到,酶法制备阿莫西林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减少反应步骤,缩短合成反应的时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优异;酶法阿莫西林具有更强的质量稳定性,可以提升阿莫西林的纯度、所含杂质极少。
酶法阿莫西林外观颜色白、含量高。
三、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参观了阿莫西林的生产车间,了解了阿莫西林的生产设备和操作流程。
在生产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 严格的生产操作:生产车间内的操作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严格按照生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2. 环境保护:生产过程中,企业采取了有效的环保措施,如废气处理、废水处理等,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安全生产:生产车间内设有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罩、报警器等,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实验十二阿莫西林胶囊的分析AmoxilinA moxiciHinCjiHijNjOjS * SHrO 419*46一、实验目的1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及正确使用。
2 •掌握阿莫西林胶囊分析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阿莫西林为B-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母核部分与侧链部分均有共轭体系,有紫外吸收, 因此阿莫西林胶囊的鉴别、有关物质的检查、含量测定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关 物质的检查方法为外标法和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含量测定采用外标法定量。
三、实验方法本品含 C 16H 19 N 3O 5S 应为标示量的 90.0% ~110.0%。
【鉴别】 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问应与对照品溶 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检查】 水分 取本品的内容物,照水分测定法 (附录M 第一法A )测定,含水分不得 过 16.0%。
有关物质取本品的内容物适量, 精密称定,用流动相A 溶解并制成每1ml 中含2mg 的溶液,滤过,取续滤液照阿莫西林有关物质项下的方法测定。
单个杂质的峰面积不得大 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2.0 % ),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 5倍 (5.0% )。
供试品溶液中汪何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 0.05倍的峰可忽略不计) 溶出度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X C 第一法),以水900ml 为溶出介质,转速 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 45分钟时,取溶液适量,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适量,用 溶出介质稀释成缈"ml 中约含130⑷的溶液,照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W A ),在272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另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平 均装量),按标示量加溶出介质溶解并稀释成每1ml 中约含130⑷的溶液,滤过,取续滤液 作为对照溶液,同法测定,计算每粒的溶出量。
限度为80%,应符合规定。
其他 应符合胶囊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I A )。
手性药物阿莫西林的制备及表征实验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广谱抗生素阿莫西林的用途;2、能对阿莫西林逆向合成进行推理,熟练查阅文献,并选择合适的工艺和拆分方法;3、熟悉常用化学合成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合成中间体和产物;4、初步掌握手性化合物的表征方法和仪器操作;5、初步学会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
二、文献查阅(一)合成方法1.1Strecker氨基酸合成法该法是最早用于合成D,L-HPG的方法,如式所示。
该方法路线冗长,收率很低。
而且要使用毒性极大的氰化钠,所以该方法已基本被淘汰。
1.2苯甲醛法苯甲醛法用对羟基苯甲醛,碳酸氢铵与氰化钠环合成对羟基苯海因,再经碱性水解,开环制备DL-对羟基苯甘氨酸.这种合成路线利用最早,也比较成熟,但是该路线收率不高,且需要使用剧毒品氰化钠,现已很少使用.1.3用乙醛酸与苯酚作用,制得羟基扁桃酸后氨解该方法以乙醛酸计,收率为55%。
反应如下式所示。
该方法与下述1.4、1.5项的方法比较,仍然步骤较多,涉及多次的萃取、过滤等分离过程,目前已很少采用。
1.4先制得对羟基苯海因,再水解该方法有多种形式。
其中一种如下式所示,以茴香醛为原料,经环合,碱水解和脱甲基而制得。
收率以茴香醛计可达80%。
该方法所用的茴香醛价格昂贵,而且也要使用剧毒的氰化钠,所以现在也已基本被淘汰。
另外,以海因为原料,经过溴化,与苯酚缩合,水解也可获得D,L-HPG。
收率50%左右。
该方法只处于研究的水平。
由于溴化物价格高昂,该法难以有工业应用前景。
苯酚,尿素,乙醛酸作用形成对羟基苯海因再进行水解,也可制得D,L-HPG1.5乙醛酸,苯酚与铵盐直接反应制得如下式所示,该方法可以选择多种铵盐、醋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使用。
其中用醋酸铵的研究较多[8~10],收率可达50%。
早期曾有人使用氨水进行氨解,但因副反应太多,收率较低而没有成功。
我们尝试了使用醋酸铵的合成方法,收率仅为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