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齿轮副的精度指标和侧隙指标(11-2调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33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公差组公差与极限偏差项目误差特性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ⅠF i′、F P、F Pk F i″、F r、F w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Ⅱf i′、f i″、f f ±f Pt、±f Pb、f fβ在齿轮一周内,多次周期地重复出现的误差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ⅢFβ、F b、±F Px齿向线的误差载荷分布的均匀性(1) 精度等级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
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参见齿轮传动精度等级选择(2) 齿轮检验与公差根据齿轮副的使用要求和生产规模,在各公差组中选定检验组来检定和验收齿轮精度。
(3) 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齿轮副的要求包括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接触班点位置和大小以及侧隙要求,如上述四方面要求均能满足,则此齿轮副即认为合格。
(4) 齿轮侧隙齿轮副的侧隙要求,应根据工作条件用最大极限侧隙j nmax(或j tmax)与最小极限侧隙j nmin(或j tmin)来规定。
中心距极限偏差(±f a)按“中心距极限偏差”表的规定。
齿厚极限偏差的上偏差E ss及下偏差E si从齿厚极限偏差表来选用。
例如上偏差选用F(=-4f Pt),下偏差选用L(=-16f Pt),则齿厚极限偏差用代号FL表示。
参看图“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
若所选用的齿厚极限偏差超出齿厚极限偏差表所列14种代号时,允许自行规定。
(5) 齿轮各项公差的数值表齿距累积公差F P及K个齿距累公差F PK齿向公差Fβ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轴线平行度公差中心距极限偏差(±f a)齿厚极限偏差接触斑点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形公差F f齿距极限偏差(±f Pt)基节极限偏差(±f Pb)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齿坯基准面径向和端面跳动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圆柱直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6) 图样标注在齿轮零件图上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的字母代号。
齿轮精度等级1、齿轮精度主要是控制齿轮在运转时齿轮之间传递的精度,比如:传动的平稳性、瞬时速度的波动性、若有交变的反向运行,其齿侧隙是否达到最小,如果有冲击载荷,应该稍微提高精度,从而减少冲击载荷带给齿轮的破坏。
2、如果以上这些设计要求比较高,则齿轮精度也就要定得稍高一点,反之可以定得底一点3、但是,齿轮精度定得过高,会上升加工成本,需要综合平衡4、你上面的参数基本上属于比较常用的齿轮,其精度可以定为:7FL,或者7-6-6GM精度标注的解释:7FL: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齿厚的上偏差为F级,齿厚的下偏差为L级7-6-6GM:齿轮的第一组公差带精度为7级,齿轮的第二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轮的第三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厚的上偏差为G级,齿厚的下偏差为M级5、对于齿轮精度是没有什么计算公式的,因为不需要计算,是查手册得来的。
6、精度等级的确定是工程师综合分析的结果,传动要求精密、或者是高负载、交变负载……就将精度等级定高一点7、精度等级有5、6、7、8、9、10级,数值越小精度越高8、(齿厚)偏差等级也是设计者综合具体工况给出的等级,精密传动给高一点,一般机械给低一点,闭式传动给高一点,开式传动给低一点。
9、(齿厚)偏差等级有C、D、E、F、G、H、J、K、L、M、N、P、R、S 级,C级间隙最大,S级间隙最小。
10、不管是精度等级,还是偏差等级,定得越高,加工成本也越高,需要综合分析之后再具体的给出一个恰当的精度等级和偏差等级。
11、对于齿轮的常规检验项目,分为3组检验项目,分别如下:12、第一组检验项目主要是保证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其项目包括:切向综合公差Fi'、周节累积公差Fp、k个周节累积公差Fpk、径向综合公差Fi"、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13、第二组检验项目主要是保证传递运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其项目包括:切向一齿综合公差fi'、基节极限偏差fpb、周节极限偏差fpt、径向一齿综合公差fi"14、第三组检验项目主要是保证载荷分布的均匀性,其项目包括:齿向公差Fβ、接触线公差Fb、轴向齿距极限偏差Fpx15、齿轮的齿坯公差的精度等级为:5、6、7、8、9、10级16、齿轮中间的孔公差、及其形位公差:IT5、IT6、IT7、IT8级17、齿轮轴的尺寸公差、及其形位公差:IT5、IT6、IT718、顶圆直径公差:IT7、IT8、IT919、基准面的径向跳动、基准面的端面跳动:根据直径的大小,按照5、6、7、8、9、10级查表20、需要说明一下:我给出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检验项目是比较全的,但是,在实际中,在实际的图纸上,我们列出的检验项目没有这么多,太多了不但给检验带来麻烦,还增加制造成本,所以,在图纸上只检验其中的几项即可,你可以参看一下专业的齿轮图纸,也可以在《机械设计手册》上看看例题,在此给你列出常规要检查的、在图纸上要列出来的项目:21、小齿轮的检验项目:21、根据你上面给出的参数,小齿轮的精度等级可以定为7FL,接下来级,就是按照精度等级差手册:22、周节积累公差Fp:0.06323、周节极限偏差fpt:0.01824、在图纸上标注的齿坯公差:内孔按照IT7级:在手册上按照孔径大小查《标准公差表》25、顶圆的径向跳动:按照外径尺寸大小查《标准公差表》26、大齿轮的检验项目:27、周节积累公差Fp:0.09028、周节极限偏差fpt:0.02029、在图纸上标注的齿坯公差:内孔按照IT7级:在手册上按照孔径大小查《标准公差表》30、顶圆的径向跳动:按照外径尺寸大小查《标准公差表》本网络手册中的圆柱齿轮精度摘自(GB10095—88),现将有关规定和定义简要说明如下:(1) 精度等级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传动精度的评定指标根据齿轮精度要求,把齿轮的误差分成影响传递准确性误差、影响运动平稳性误差、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误差和影响侧隙的误差。
并相应提出精度评定指标。
1、传递准确性的评定指标(1)、切向综合偏差ΔF i′ΔF i′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
它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它是是几何偏心、运动偏心加工误差的综合反映,也就是对齿轮径向误差和切向误差的综合反映,因而是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最佳综合评定指标。
ΔF i′是在单面啮合综合检查仪(简称单啮仪)上进行测量的,单啮仪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在生产车间很少使用。
(2)、齿距累积总偏差ΔF p及齿距累积偏差ΔF pk(书185页图10-11、10-12)ΔF p是指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
ΔF pk是指在分度圆上,任意K个齿距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K为从2到Z/8的整数(Z为被评定齿轮的齿数)。
规定ΔF pk是为了把齿距累积总偏差限制在局部圆周上。
齿距累积总偏差ΔF p反映了一转内任意个齿距的最大变化,它直接反映齿轮的转角误差,是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的综合作用结果,也就是对齿轮径向误差和切向误差的综合反映。
因而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齿轮的传递运动准确性,是一项综合性的评定项目。
但因为只在分度圆上测量,故不如切向综合误差反映的全面。
(3)、齿圈径向跳动△Fr△Fr是指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Fr主要反映由于齿坯偏心引起的齿轮径向长周期误差。
可用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测量,测头可以用球形或锥形。
(4)、径向综合偏差△F i〞△F i〞是指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
当被测齿轮的齿廓存在径向误差及一些短周期误差(如齿形误差、基节偏差等)时,若它与测量齿轮保持双面啮合转动,其中心距就会在转动过程中不断改变,因此径向综合偏差△F i〞主要反映由几何偏心引起的径向误差及一些短周期误差。
高职高专机械常识题库及答案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内,打*的是多项选择题,其余都是单项选择题):1、液压传动的动力部分的作用是将机械能转变成液体的( )。
A、热能B、电能C、压力势能答案:C 说明:液压传动的工作部分的作用是将液压势能转换成机械能。
2、液压传动的动力部分一般指( )。
A、电动机B、液压泵C、储能器答案:B3、( )是用来调定系统压力和防止系统过载的压力控制阀。
A、回转式油缸B、溢流阀C、换向阀答案:B 说明:电磁换向阀是利用电磁铁推动阀芯来控制液流方向的。
4、液压系统的油箱中油的温度一般在( )范围内比较合适。
A、20~50℃B、30~65℃C、50~75℃答案:B 说明:正常工作时,油箱中油液温度应不超过60℃。
油温过高应设法冷却,并使用粘度较高的液压油。
温度过低时,应进行预热,或在运转前进行间歇运转,使油温逐步升高后,再进入正式工作运转状态。
5、流量控制阀是靠改变( )来控制、调节油液通过阀口的流量,而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运动速度。
A、液体压力大小B、液体流速大小C、通道开口的大小答案:C6、开关、按钮、接触器属于( )。
A、控制电器B、保护电器答案:A7、熔断器、热继电器属于( )。
A、控制电器B、保护电器答案:B8、( )是用以反映工作行程位置,自动发出命令以控制运动方向和行程大小的一种电器。
A、按钮B、组合开关C、行程开关答案:C9*、JR137-8电动机的型号含义分别是( )。
A、J代表交流“同”步电动机B、R代表转子绕线式C、137代表电机座型号D、8代表8极答案:B、C、D 说明:J代表交流“异”步电动机10*、Y160L-7电动机的型号含义分别是( )。
A、Y代表异步电动机B、160含义是总高为160mmC、L含义为:长机座D、6代表6极答案:A、C、D 说明:160含义是中心高为160mm。
11*、液压传动使用的密封材料应具备( )性能。
A、稳定性,在油液中不溶解B、不软化或硬化,弹性好C、适当的机械强度D、硬度好E、耐磨性好答案:A、B、C、E 说明:密封材料不能很硬,良好的弹性12*、油泵不上油的原因一般有( )几类。
齿轮副的精度指标和侧隙指标1.精度指标(1)传动误差:传动误差是指实际传动的角位移与理论传动的角位移之间的差值。
传动误差一般分为累积误差和瞬时误差。
前者是指从初始位置开始,传动每转过一周所产生的误差;后者是指在短时间内传动的实际角位移与理论角位移之间的差值。
传动误差的大小和形状对于齿轮副的动力学性能和噪声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等距误差:等距误差是指两个相邻齿轮上的任意一对对齿的几何距离与理论等距的差值。
等距误差主要影响齿轮副的传递精度和位置误差,其大小一般用齿隙和齿宽的百分比表示。
(3)传动精度等级:传动精度等级是指齿轮副传动精度的等级划分。
常用的传动精度等级有粗、普通、精密、高精和超精五级。
等级越高,要求的传动误差越小,传动精度越高。
(4)齿形误差:齿形误差是指实际齿形曲线与理论齿形曲线之间的差别。
其包括齿距误差和齿厚误差。
齿形误差对齿轮副的噪声、振动和磨损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侧隙指标齿轮副的侧隙是指两个相邻齿轮的齿面间距离。
侧隙对于齿轮副传动特性和动态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侧隙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齿侧隙:齿侧隙是指齿轮副中两个相邻齿轮的齿面间距。
齿侧隙的大小直接影响齿轮副的传动误差、动态性能和传动精度。
齿侧隙过大会导致传动精度降低,甚至出现啮合不稳定和振动、噪声增加等问题。
(2)侧向间隙:侧向间隙是指两个齿轮轴向方向上的夹层间隙。
侧向间隙对于传递力矩和变位的影响很大。
侧向间隙的大小和分布均匀性直接影响齿轮副的传动稳定性、刚度和工作寿命。
(3)安装侧隙:安装侧隙是指齿轮副在装配过程中产生的轴向间隙。
安装侧隙主要由齿厚公差、公差叠加和装配误差等引起。
安装侧隙对于齿轮副的距离误差和传递误差有着直接影响。
(4)清隙:清隙是指两个相邻齿轮的啮合空间。
清隙的大小对于齿轮副的故障容限、承载能力和齿面磨损有着重要影响。
以上就是齿轮副的精度指标和侧隙指标的详细介绍。
这些指标对于齿轮副的设计、制造和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控制这些指标可以提高齿轮副的传动性能和精度。
±
it7 it8 it9
表5-39 斜齿轮装配后的接触斑点(摘自gb/z18620.4—2002)
齿轮副的侧隙是在齿轮装配后自然形成的,侧隙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齿厚和中心距。
在最小的中心距条件下,通过改变齿厚偏差来获得大小不同的齿侧间隙。
表5-40为中、大模数齿轮最小侧隙的推荐值。
表5-40 对于中、大模数齿轮最小侧隙j bnm in的推荐值(摘自gb/z18620.2—2002)(mm)
3.齿厚偏差与公差
公称齿厚是指齿厚的理论值,两个具有公称齿厚sn的齿轮在公称中心距下啮合是无侧隙的。
为了得到合理的齿侧间隙,通过将轮齿齿厚减薄一定的数值,在装配后侧隙就会自然形成。
4.公法线长度偏差ebn
公法线长度偏差为公法线实际长度与公称长度之差。
公法线长度是在基圆柱切平面(公法线平面)上跨k个齿,在接触到一个齿的右齿面和另一个齿的左齿面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测得的距离。
对于大模数的齿轮,生产中通常测量齿厚控制侧隙;齿轮齿厚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公法线长度的变化,在中、小模数齿轮的批量生产中,常采用测量公法线长度的方法来控制齿侧间隙。
齿轮副装配精度检查标准常用的齿轮类型是渐开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
圆柱齿轮用于平行轴传动,又分直齿轮和斜齿轮,斜齿轮一般选分度圆螺旋角β=8~20°,退火窑齿轮用的45°,那么轴向力会远大于普通斜齿轮。
锥齿轮用于交错轴传动,锥齿轮像一把伞状,平常被称作“伞齿轮”。
齿轮副装配精度一般检查以下内容:1、侧隙;2、齿面重合度;3、齿面接触斑点;4、轴线平行度。
计算齿轮必要数据:斜齿轮很多参数加下标n,表示法向。
附模数表:齿顶隙=0.25*m, 以退火窑齿轮为例,模数m n =3,顶隙为0.75。
顶隙是模数的1/4。
参数取值 备注 齿形角α(或αn )绝大部分情况=20°,极少情况=22.5°、25°、14.5°、15° 直齿轮α,斜齿轮αn 模数m (或m n )见模数表 直齿轮m ,斜齿轮m n 齿数Z为防根切,大于最小齿数。
内啮合还要防干涉。
分度圆螺旋角β 一般斜齿轮β=8°~20°,人字齿轮β=20°~40° 小功率高速取小值,大功率低速取大值一、最小侧隙计算:要计算侧隙需要知道模数和一对齿轮的中心距,模数是3,中心距计算公式:a=m n(Z1+Z2)/2cosβ以48齿和27齿为例计算中心距如下:a=3(48+27)/2cos45°=3*75/1.414=159.12把中心距带进公式(2/3)*(0.06+0.0005*159.12+0.03*3)=0.153计算值与表中推荐值一致。
以72齿和27齿为例计算中心距如下:a=3(72+27)/2cos45°=3*99/1.414=210.04把中心距带进公式(2/3)*(0.06+0.0005*210.04+0.03*3)=0.17用表格中推荐数据大概也是0.17二、重合度标准:齿宽方向达到70%以上,齿高方向达到35%以上为合格。
中级钳工理论知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1. 装配紧键时,用涂色法检查键下、下表面与()接触情况。
A、轴B、毂槽C、轴和毂槽D、槽底2. 为了提高主轴的回转精度,轴承内圈与主轴装配及轴承外圈与箱体孔装配时,常采用()的方法。
A、过盈配合B、过渡配合C、定向装配D、严格装配3. 熔断器的作用是()。
A、保护电路B、接道、断开电源C、变压D、控制电流4. 车床主轴及其轴承间的间隙()加工时使被加工零件发生振动而产生圆度误差。
A、过小B、没有C、过大D、都不对5. 若弹簧的外径与其它另件相配时,公式D0=(0.75-0.8)D1中的系数应取( )值。
A、大B、偏大C、中D、小6. 交叉锉锉刀运动方向与工件夹持方向约成()角。
A、10°~20°B、20°~30°C、30°~40°D、40°~50°7. 夏季应当采用粘度()的油液。
A、较低B、较高C、中等D、不作规定8. 一般手锯的往复长度不应小于锯条长度的()。
A、1/3B、2/3C、1/2D、3/49. 影响齿轮()的因素包括齿轮加工精度,齿轮的精度等级,齿轮副的侧隙要求及齿轮副的接触斑点要求。
A、运动精度B、传动精度C、接触精度D、工作平稳性10. 用检验棒校正()螺母副同轴度时,为消除检验棒在各支承孔中的安装误差,可将检验棒转过后再测量一次,取其平均值。
A、光丝180°B、主轴C、丝杠D、从动轴11. 选择锉刀时,锉刀()要和工件加工表面形状相适应。
A、大小B、粗细C、新旧D、断面形状12. 销连接在机械中主要是定位,连接成锁定零件,有时还可做为安全装置的()零件。
A、传动B、固定C、定位D、过载剪断13. 当丝锥()全部进入工件时,就不需要再施加压力,而靠丝锥自然旋进切削。
A、切削部分B、工作部分C、校准部分D、全部14. 编制工艺规程的方法第二项是()。
A、对产品进行分析B、确定组织形式C、确定装配顺序D、划分工序15. 退火的目的是()。
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代号和定义(GB11365-89)
之比的百分数即
注:①允许在齿面中部测量。
②齿轮副转动整周期按下式计算:n2=z1/x
式中:n2——大轮转数,z1——小轮齿数,x——大、小轮齿数的最大公约数。
什么是齿轮副的侧隙
指的就是两个齿轮在啮合状态下一个齿轮(一)一个齿(1)和另一个齿轮(二)的一个齿(2)的齿面接触时,这个齿(一中的1号)的另一个齿面和另一个齿轮(二)的和这个齿(一中的1号)相啮合的齿(二中的2号)相邻的齿在分度圆上的间隙,一中的1号齿在二中的两个齿中间,在理论上齿轮副分析中这个侧隙为零,但实际中齿轮运行中会齿型会变大(温度上升)。
要是在常温没侧隙就会咬死,而且为了在齿轮的侧隙上留下空间储油。
在齿型变到最大时也要留有空间给储油。
所以都会有侧隙。
有侧隙也有缺点就是当齿轮副转换转向时会带来回程误差和冲击。
但不同场合的齿轮副的侧隙要求不同,像仪表为了减小回程误差就要小侧隙,而经常转换转向的地方防止冲击过大也要小侧隙。
太小的侧隙容易咬死而且因为储油问题而润滑不良。
而其他地方的侧隙可以大一些,但侧隙太大的问题也不用多
说,肯定不行的。
会有不同的用场会有一些合理的推荐值。
具体数据查询手册。
在装配中多用铅丝法测量侧隙,用一个粗细合适的铅丝让在啮合的两个齿在啮合过程中夹一下,然后测量铅丝变形后的厚度来测量侧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