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示范汽车ABS综述(修改版)
- 格式:doc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25
汽车ABS综述论文绪论ABS四大优点1、加强对车辆的操纵。
装备有ABS的汽车,驾驶员在紧急制动过程中仍能保持着很大程度的操控性,可与时调整方向,对前面的障碍或者险情做出及时、必要的躲避。
而未配备ABS的车辆紧急制动时容易产生侧滑、甩尾等意外情况,使驾驶员失去对车辆的操纵,增加危险性。
2、减少浮滑现象。
没有配备ABS的车辆在潮湿、光滑的道路上紧急制动,车轮抱死后会出现车辆在路面上保持惯性继续向前滑动的情况。
而ABS由于减少了车轮抱死的机会,因此也减少了制动过程中出现浮滑的机会。
3、有效缩短制动距离。
在紧急制动状态下,ABS能使车轮处于既滚动又拖动的状况,拖动的比例占20%左右,这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最大,即所谓的最佳制动点或者区域。
普通的制动系统无法做到这一点。
4、减轻了轮胎的磨损。
使用ABS消除了在紧急制动过程中抱死的车轮使轮胎遭受不能修复的损伤,即在轮胎表面形成平斑的可能性。
大家留心就会发现,在道路上留下长长刹车痕迹的是未装备ABS的车辆,而装备了ABS的车辆,只会留下轻微的刹车痕迹,同时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明显减少了轮胎与地面的磨损程度。
第一章:汽车制动与转向特性简介1.1 汽车制动与侧滑1.1.1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1.1.2 车轮制动时受力分析1.2 驱动与侧滑第二章:防抱死制动系统概述2.1 ABS系统的基本功能2.2 ABS系统的种类2.3 abs的操纵方案与布置形式2.3.1 四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2.3.2 三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2.3.3 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2.3.4 单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第三章:三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1 操纵方法3.2 操纵过程3.3 ABS系统的结构3.3.1 车轮转速传感器3.3.2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的ECU3.3.2 执行器一、制动压力调节器1.结构形式2.调压方式3.工作过程常规制动阶段制动压力降低阶段制动压力保持阶段制动压力升高阶段3.3 电控单元3.4 ABS系统的其他有关元件第四章:“防抱死刹车系统”英文译为“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操纵系统。
摘要最早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是由英国人于1920年研制成功的,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汽车的防滑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制动防滑、驱动防滑和转向行驶防滑等三方面的控制。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是汽车上的一种安全附属装置,可以防止汽车在制动、起步、加速和转向时出现的侧滑、跑偏、丧失转向能力和滑转等,从而起到保护乘客和车辆的作用,大大降低因制动而引起交通事故出现的概率,本文着重介绍防抱死制动系统和驱动防滑系统的结合、工作原理和典型的控制系统。
【关键词】: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轮防滑系统目录第一章汽车防抱死制动驱动防滑系统 (3)1.1 汽车防抱死制动驱动防滑系统发展史 (3)第二章防抱死制动系统 (5)2.1 防抱死系统的特点 (5)2.2、ABS系统的类型组成 (5)2.3 ABS 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6)2.4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 (7)2.5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范围 (9)2.6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 (10)2.7 ABS 系统技术的升级 (15)第三章驱动防滑系统 (17)3.1 ASR 的功用 (17)3.2 ASR 控制原则选择 (17)3.3 ASR 系统主要部件结构 (19)3.4 驱动防滑系统的控制方式 (21)第四章结论 (22)参考文献 (23)第一章汽车防抱死制动驱动防滑系统1.1、汽车防抱死制动驱动防滑系统发展史20世纪30~50年代,西方国家研制出纯机械式的防抱死制动装置并少量装备与汽车。
到了60年代,模拟电子技术在防抱死制动系统上开始应用,但因成本太高,可靠性也不稳定,未能在汽车上广泛应用。
70年代后期出现了数字式电子控制的防抱死制动系统,从而揭开了现代防抱死制动系统大发展的序幕。
80年代初,我国的东风汽车公司开始研究防抱死制动系统,是我国最早从事这项研究的厂家。
该公司的防抱死技术研究所,在剖析瓦布科(WABCO)公司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自己的产品,并在东风EQ—145型汽车上小批量试装。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第一章汽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概述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利用阀体内的一个橡胶气囊,在踩下刹车时,给予刹车油压力,充斥到ABS的阀体中,此时气囊利用中间的空气隔层将压力返回,使车轮避过锁死点。
当车轮即将到达下一个锁死点时,刹车油的压力使得气囊重复作用,如此在一秒钟内可作用60~120次,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的“点刹’。
因此,ABS防抑死系统,能避免在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及车轮侧滑,使车轮在刹车时不被锁死,不让轮胎在一个点上与地面摩擦,从而加大摩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减少刹车消耗,延长刹车轮鼓、碟片和轮胎两倍的使用寿命。
装有ABS的车辆在干柏油路、雨天、雪天等路面防滑性能分别达到80%—90%、30%—10%、15%—20%。
普通制动系统在湿滑路面上制动,或在紧急制动的时候,车轮容易因制动力超过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而完全抱死。
1.1防抱死制动系的功用制动性能是汽车主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行车安全性。
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时仍能按指定的方向的轨迹行驶。
如果因为汽车的紧急制动(尤其是高速行驶时)而使车轮完全抱死,那是非常危险的。
若前轮抱死,将使汽车失去转向能力;若后轮抱死,将会出现甩尾或调头(跑偏、侧滑)尤其在路面湿滑的情况下,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汽车的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的摩擦力,但能使汽车制动减速的制动力,还受地面附着系数的制约。
当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增大到一定值时,汽车轮胎将在地面上出现滑移。
其滑移率δ=(V-v)/V×100%式中:δ--滑移率;V--汽车的理论速度;v--汽车的实际速度。
据试验证实,当车轮滑移率δ=15%一20%时附着系数达到最大值,因此,为了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一定要控制其滑移率在15%~20%范围内。
ABS的功能即在车轮将要抱死时,降低制动力,而当车轮不会抱死时又增加制动力,如此反复动作,使制动效果最佳。
论文关于汽车ABS系统论文第一节ABS系统概述一、ABS系统的优点及种类ABS系统的原理是充分利用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系数,提高汽车制动能力。
它要紧使用操纵制动液压压力的方法,给各车轮施加最合适的制动力,以实现aa这一目的。
ABS系统具有下列优点:ABS系统的第一个优点是能缩短制动距离。
这是由于在同样的紧急制动情况下,ABS系统能够将滑移率操纵在20%左右,即可获得最大的纵向制动力,缩短制动距离。
ABS系统的第二个优点是增加了汽车制动时的稳固性。
汽车在制动时,四个轮子上的制动力是不一样的,假如汽车的前轮抱死,驾驶员就无法操纵汽车的行驶方向,这是非常危险的;倘若汽车的后轮先抱死,则会出现侧滑、甩尾,甚至使汽车整个调头等严重事故。
ABS系统能够防止四个轮子制动时被完全抱死,提高7汽车行驶的稳固性。
资料说明,装有ABS系统的车辆,可使因车轮侧滑引起的事故比例下降8%左右。
ABS系统的第三个优点是改善了轮胎的磨损状况。
车轮抱死会造成轮胎杯形磨损,轮胎面磨耗也会不均匀,使轮胎磨损消耗费增加。
经测定,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所造成的轮胎累加磨损费,已超过一套ABS系统的造价。
因此,装用ABS系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ABS系统的最后一个优点是使用方便,工作可靠。
ABS系统的使用与普通制动系统的使用几乎没有区别。
制动时只要把脚踏在制动踏板上,ABS系统就会根据情况自动进AT.作状态,如遇雨雪路滑,驾驶员也没有必要用一连串的点刹车方式进行制动,A13S系统会使制动状态保持在最佳点。
应该注意的是:ABS系统工作时,驾驶员会感到制动踏板有颤动,并听到一点噪声,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ABS系统工作十分可靠,并有自诊断能力。
假如它发现系统内部有故障,就会自动记录,并使ABS故障警告灯点亮,让普通制动系统继续工作。
维修人员能够根据ABS电控系统记录的故障(以故障码的形式输出)进行修理。
ABS系统从目前看有下列种类:博世(Bosch)ABS系统、坦孚(Teves)ABS系统、德科(Delco)ABS系统与本迪克斯(Bendix)ABS系统,这四种系统都被广泛应用,而且还在不断进展、更新与换代。
班级:13级汽车运用技术姓名:苏丹学号:1312030027 得分: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ABS
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
据报载,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也相应加快,加之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我把这次汽车技术概论课的论文主题放在汽车的安全性问题上,安全是人类的一个大问题,只有让汽车的安全性有了足够的提高,我们车辆工程的学生才能更放心的研究设计出更好的车辆。
汽车安全技术分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和汽车被动安全技术,主动式安全技术,用于防止事故的发生;被动式安全技术,用于事故发生后对驾驶员的保护。
这里着重对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ABS做一些研究探讨。
汽车防抱死刹车系统,简称ABS。
毕业设计(论文)汽车ABS综述姓名 XXX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班级汽检1102班指导老师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目录前言 (5)第1章电控防抱死系统的发展及分类 (6)1.1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6)1.2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分类 (7)第2章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12)2.1ABS的基本组成 (12)2.2传感器 (12)2.3电子控制单元(ECU) (13)2.4执行器 (14)2.5ABS警示装置 (16)第3章博世(BOSCH)ABS系统制动调节过程 (17)3.1常规制动(ABS不工作)时 (17)3.2ABS工作时 (17)第4章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检修 (19)4.1检修ABS的注意事项 (19)4.2ABS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 (19)第5章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21)5.1故障案例 (21)致谢 (23)参考文献 (24)前言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其全称是Anti-lock Brake System。
它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本文还介绍了汽车ABS技术发展,ABS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ABS系统的检修,并对典型ABS系统的车辆也作了简要介绍。
制动性能是汽车主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行车安全性。
评价一辆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ABS 的功能即在车轮将要抱死时降低制动力,而当车轮不会抱死时又增加制动力,如此反复动作使制动效果最佳。
本文对ABS的工作原理和使用中的问题以及其优点进行探讨。
ABS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断完善。
现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ABS技术,ABS装置已成为汽车的必要装备。
汽车ABS系统检修毕业论文(doc 16页)毕业设计题目汽车ABS系统检修所在系机电工程系专业班级 07汽车电子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汽车ABS系统检修摘要:经济日新月异,汽车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 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的对汽车制动系统的认识了解,对行车安全很重要。
汽车的制动性能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制动系统的技术状况则决定了制动性能的好坏,对于一定结构的汽车,需要正常的维护以保持制动系良好的技术状况,在行车过程中发现制动系有故障或存在隐患,要及时查明原因并排除,以保证行车安全及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分析、检修、排除、安全[正文]:一、汽车ABS的基本知识(一) ABS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 ABS的组成通常,ABS是在普通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加装车轮速度传感器、ABS电控单元、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及制动控制电路等组成的2、 ABS的工作原理制动过程中,ABS电控单元(ECU)不断地从传感器和获取车轮速度信号,并加以处理,分析是否有车轮即将抱死拖滑。
如果没有车轮即将抱死拖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不参与工作,制动主缸和各制动轮缸相通,制动轮缸中的压力继续增大,此即ABS制动过程中的增压状态。
如果电控单元判断出某个车轮(假设为左前轮)即将抱死拖滑,它即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发出命令,关闭制动主缸与左前制动轮缸的通道,使左前制动轮缸的压力不再增大,此即ABS制动过程中的保压状态。
若电控单元判断出左前轮仍趋于抱死拖滑状态,它即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发出命令,打开左前制动轮缸与储液室或储能器的通道,使左前制动轮缸中的油压降低,此即ABS制动过程中的减压状态。
二、汽车ABS的功用与使用特点(一) ABS的功用制动性能是汽车主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行车安全性。
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时仍能按指定的方向的轨迹行驶。
汽车ABS综述范文汽车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是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BS系统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汽车在制动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大幅度减少了制动时发生的车轮抱死现象。
本文将对汽车ABS系统的原理、优势和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汽车ABS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司机在制动时,如果车轮抱死,就会导致车辆失去稳定性并且无法减速。
ABS系统通过感知车轮的转速,控制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
当车轮压力过大时,ABS系统会自动调整制动压力,让车轮保持在既滑行又不抱死的状态。
通过这种方式,ABS系统可以确保车辆在制动时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1.提高制动效果:ABS系统可以确保每个车轮的制动效果最大化,克服了普通制动系统所带来的车轮抱死问题,从而大大缩短了制动距离。
2.提高操控性:由于ABS系统可以自动调整制动压力,车辆在制动时不会失去稳定性。
这使得驾驶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3.防止打滑:汽车在湿滑、雪地或者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容易发生打滑现象。
ABS系统可以监测车轮的转速,及时调整制动压力,避免车轮打滑,提供更好的牵引力。
4.增加驾驶舒适性:传统制动系统在制动时会产生剧烈的震动感,使驾驶者感到不适。
ABS系统通过自动调整制动压力,可以使制动过程更加平稳,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目前,汽车ABS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当前ABS系统的一些发展现状:1.基于传感器的ABS系统:现代ABS系统通常采用传感器来感知车轮的转速。
这些传感器可以准确地监测车轮的转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制动压力。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ABS系统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
2.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P):ESP系统是在ABS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它不仅可以避免车轮抱死,还可以通过调整发动机输出功率和制动力分配,保持车辆在转弯和紧急避让时的稳定性。
3.刹车辅助系统(EBA):EBA系统是ABS系统的一种升级版本,它可以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检测到驾驶员紧急制动的动作,从而在紧急制动时增加制动压力,提高制动效果。
汽车ABS综述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课题名称: 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姓名: 哈哈哈学号: 200904010222系别: 汽车工程系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指导教师: 李二O一二年摘要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防抱制动装置与原来的制动系统(制动总泵、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压力限制阀等)共同构成汽车的主动安全装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汽车才开始使用ABS装置,没有装设ABS的汽车,如果在行驶中用力踩踏制动踏板,车轮会急速降低转速,最后车轮停止,但车身依然保持惯性向前滑动。
制动防抱死的基本原理就是依据上述的研究成果,通过控制调节制动力,使制动过程中车轮滑移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
ABS系统硬件构成主要由传感器(包括轮速传感器、减速度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制动压力调节器三大部分组成,形成一个以滑移率为目标的自动控制系统。
关键词:汽车,ABS,制动系统,传感器,装置2Abstract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referred to as ABS) Anti-lock brake system with the original braking system (brake master cylinder, disc brakes, drum brakes, the pressure limit valve, etc.)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car Active safety devices. The mid-80s of the last century began to use the ABS automotive devices, not equipped with ABS the car, if the driving force trampling brake pedal, the wheel will rapidly reduce the speed, the wheel finally stopped, but the body remains inertial sliding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nti-lock braking i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adjusted by controlling the braking force, so that the wheels during braking slip ratio control in the appropriate contex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possible braking effect. ABS system hardware composition mainly by the sensors (including the wheel speed sensor, speed sensor and the speed reduction sensors),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s, the brake pressure regulator three major components, forming a target slip rate of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Key Words: Auto, ABS, brake systems, sensors, devices3目录1引言 ..................................................................... ........................................................................ . (1)2 ABS的工作原理 ..................................................................... .. (1)3 ABS技术的应用现状 ..................................................................... .................................................. 2 4 ABS控制策略...................................................................... (3)4.1逻辑门限值控制...................................................................... (3)4.2滑模变结构控制...................................................................... (3)4.3最优控制 ..................................................................... (4)4.4 PID控制 ..................................................................... (4)4.5 模糊控制...................................................................... .. (4)5 ABS的发展趋势 ..................................................................... .. (4)6 结论 ..................................................................... ........................................................................ (5)致谢 ..................................................................... ........................................................................ (6)参考文献 ..................................................................... ........................................................................ . (7)41引言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汽车ABS综述姓名 XXX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班级汽检1102班指导老师刘树臣二0一四年四月十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目录前言 (5)第1章电控防抱死系统的发展及分类 (6)1.1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6)1.2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分类 (7)第2章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12)2.1ABS的基本组成 (12)2.2传感器 (12)2.3电子控制单元(ECU) (13)2.4执行器 (14)2.5ABS警示装置 (16)第3章博世(BOSCH)ABS系统制动调节过程 (17)3.1常规制动(ABS不工作)时 (17)3.2ABS工作时 (17)第4章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检修 (19)4.1检修ABS的注意事项 (19)4.2ABS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 (19)第5章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21)5.1故障案例 (21)致谢 (23)参考文献 (24)前言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其全称是Anti-lock Brake System。
它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本文还介绍了汽车ABS技术发展,ABS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ABS系统的检修,并对典型ABS系统的车辆也作了简要介绍。
制动性能是汽车主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行车安全性。
评价一辆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ABS 的功能即在车轮将要抱死时降低制动力,而当车轮不会抱死时又增加制动力,如此反复动作使制动效果最佳。
本文对ABS的工作原理和使用中的问题以及其优点进行探讨。
ABS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断完善。
现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ABS技术,ABS装置已成为汽车的必要装备。
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
ABS装置制造商主要有:德国博世公司(BOSCH),欧、美、日、韩国车采用最多;美国德科公司(DELCO),美国通用及韩国大宇汽车采用;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美国克莱斯勒汽车采用;还有德国戴维斯公司(TEVES)、德国瓦布科(WABCO)、美国凯尔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这些公司的ABS产品都在广泛地应用,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更新和换代。
第1章电控防抱死系统的发展及分类1.1 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基于制动防抱理论的制动系统首先是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
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BOSCH)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促进了ABS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汽车上开始使用ABS始于195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公司,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这种ABS装置控制部分采用机械式,结构复杂,功能相对单一,只有在特定车辆和工况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动效果并不理想。
进入90年代后,ABS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断完善。
现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ABS技术,ABS装置已成为汽车的必要装备。
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
ABS装置制造商主要有:德国博世公司(BOSCH),欧、美、日、韩国车采用最多;美国德科公司(DELCO),美国通用及韩国大宇汽车采用;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美国克莱斯勒汽车采用;还有德国戴维斯公司(TEVES)、德国瓦布科(WABCO)、美国凯尔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这些公司的ABS产品都在广泛地应用,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更新和换代。
近年来,ABS技术在我国也正在推广和应用,1999年我国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已把装用ABS作为强制性法规。
此后一汽大众、二汽富康、上海大众、重庆长安、上海通用等均开始采用ABS技术,但这些ABS装置我国均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国内液压ABS技术含量与国外虽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配合下,相信国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ABS技术某些领域赶超国际水平。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动态和高档轿车的实际应用表明,ABS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1)ABS和驱动防滑控制装置ASR一体化。
ABS以防止车轮抱死为目的,ASR是防止车轮过分滑转,ABS是为了缓解制动,ASR是为了施加制动。
由于二者技术上较接近,且都能在低附着地面上充分体现它们的作用,所以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2)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DC(或电子稳定控制ESP)。
VDC主要在ABS/ASR基础上解决汽车转向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
3)ABS/ASR与自动巡航系统(ACC)集成。
4)减小体积,降低重量。
5)随着ABS与新一代制动系统的结合,如电子液压制动EHB、电子机械制动EMB,使得ABS有了更快的的响应速度,更好的控制效果,而且更容易与其它电子系统集成。
6)在ABS系统中嵌入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BD)构成了ABS+EBD系统。
EBD 的功能就是在汽车开始制动压力调节之前,高速计算出汽车四个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力大小,然后调节车轮与附着力的匹配,进一步提高车辆制动时的稳定性,同时尽可能地缩短制动距离。
1.2 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分类1)按控制方式分可分为单参数控制和双参数控制(ABS)(1)单参数控制(ABS)它以控制车轮的角减速度为对象,控制车轮的制动力,实现防抱死制动,其结构主要由轮速传感器、控制器(电脑)及电磁阀组成。
(2)双参数控制(ABS)双参数控制的ABS,由车速传感器(测速雷达)、轮速传感器、控制装置(电脑)和执行机构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车速传感器和轮速传感器,分别将车速和轮速信号输入电脑,由电脑计算出实际滑移率,并与理想滑移率15%—20%作比较,再通过电磁阀增减制动器的制动力。
2)控制通道对能够独立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的制动管路称为控制通道。
独立控制是指某个车轮的制动压力占用一个控制通道可以单独进行调节;一同控制是指两个车轮的制动压力是一同进行调节的。
高选原则一同控制是指保证附着力较大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死或驱动防滑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反之,称为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按控制通道数分可以分为:四通道ABS系统、三通道ABS系统、双通道ABS 系统与单通道ABS系统。
(1)四通道ABS系统(如图1)图1 四通道四传感器ABS(a)双制动管路前后布置(b)双制动管路对角布置①组成:四个轮速传感器,在通往四个车轮制动分泵的管路中,各设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分别对各个车轮进行独立控制。
②优点:附着系数利用率高,制动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个车轮的最大附着力。
③适用:汽车左右两侧车轮附着系数相近的路面,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方向稳定性和方向操纵能力,而且可以得到最短的制动距离。
④缺点:如果汽车左右轮附着力相差较大,如:行驶在附着系数对分的路面上或汽车两侧垂直载荷相差较大时,制动时两个车轮的地面制动力就相差较大,因此会产生横摆力矩,使车身向制动力较大的一侧跑偏,不能保持汽车按预定方向行驶,会影响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一般驾驶员修正有些困难。
⑤结论:在具有驱动防滑转(ASR)功能时采用四通道式。
(2)三通道ABS系统(如图2)图2 三通道ABS(a)三通道四传感器ABS(对角布置)(b)三通道四传感器ABS(前后布置)(c)三通道三传感器ABS①结构:四个轮速传感器或三个轮速传感器。
一般三通道ABS是对两前轮进行独立控制,两后轮按低选原则进行一同控制,也称它为混合控制。
②图2-(a)所示适用前轮驱动汽车及按对角布置的双管路制动系统。
该系统中虽然在通往四个车轮制动分泵(轮缸)的制动管路中,各设置一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但两个后轮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却是由电子控制器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的,因此,实际上仍然是三通道ABS。
③图2-(b)(c)所示适用后轮驱动汽车及按前后布置的双管路制动系统。
在通往两后轮制动分泵(轮缸)的制动总管路中,只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以便对两后轮制动分泵的制动压力进行一同控制。
由于三通道ABS对两后轮进行一同控制,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也可以在传动系统中(如主减速器或变速器中)只设置一个轮速传感器,感测两后轮的平均转速,实现近似低选原则的一同控制。
④两后轮按低选原则进行一同控制时,可以保证汽车在各种条件下左右两后轮的制动力相等,即使两侧车轮的附着力相差较大,两个车轮的制动力都限制在附着力较小的水平,使两个后轮的制动力始终保持平衡,保证汽车在各种条件下制动时都具有良好的方向稳定性。
但也可能出现附着系数大的一侧后轮的附着力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使汽车的总制动力有所减小。
应该看到,在紧急制动时,由于发生轴荷前移,在汽车的总制动力中,后轮的制动力所占的比重较小,尤其是小轿车,使前轮的附着力比后轮的附着力大得多,通常后轮制动力只占总制动力的30%左右,因此,后轮附着力未能充分利用的损失对汽车的总制动力影响不大。
⑤对两前轮进行独立控制,主要考虑到小轿车,特别是前轮驱动的汽车,前轮的制动力在汽车总制动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可达70%左右),可以充分利用两前轮的附着力。
一方面使汽车获得尽可能大的总制动力,利于缩短制动距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能在制动中使两前轮始终保持较大的横向附着力,使汽车保持良好转向控制能力。
尽管两前轮独立控制可能导致两前轮制动力不平衡,但由于两前轮制动力不平衡对汽车行驶方向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可以通过驾驶员的转向操纵对由此造成的影响进行修正。
因此,三通道ABS在小轿车上被普遍采用。
(3)双通道ABS系统(如图3)图3 双通道ABS(a)二通道三传感器ABS(b)二通道四传感器ABS(c)二通道二传感器ABS(d)二通道二传感器ABS①(a)图中,前轮附着力相差较大时,高选。
②(d)图中,在后制动管路中设置比例阀或低选择阀。
③双通道式:难以在方向稳定性、转向操纵性和制动距离各方面得到兼顾,目前采用很少。
(4)单通道ABS系统(如图4)由于前轮无控制,故易抱死,转向操纵性差,制动距离较长。
第2章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2.1 ABS的基本组成ABS是在普通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加装ABS ECU、传感器、执行器等装置而形成的制动系统,其基本构成如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