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8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思维激活】漫画《列宁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这一重要事件。
画中的列宁手拿扫把,清扫了沙皇为首的封建势力以及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等反动势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领导苏俄进行了三年国内战争,打败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请思考: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课标点击】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基础梳理】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状况(1)经济上:经济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上: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大战使矛盾激化:不仅下层群众想改变现状,就连资产阶级也想推翻沙皇制度。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二月革命:l917年3月,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即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阅读思考】“同志们!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1)这份传单最有可能是出现在什么时期?(2)之后出现了什么政局?答案:(1)二月革命期间。
(2)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四月提纲”(1)背景: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2)内容:①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②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③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2.七月事件:l917年7月,工人、士兵在彼得格勒举行示威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镇压。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3.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ll月6日。
高一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示例
高一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说课。
【说分析】
[课标要求]
简述俄国1917 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理解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巩固政权等十月革命的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分析历史、归纳历史的能力。
(3)认识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补充典型历史图片、历史史料,讲述典型历史事件经过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掌握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情景再现、问题探究、知识链接,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大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树立坚定的信仰和信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科书分析与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1.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2.难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二、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1.本课立意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时代背景,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对20世纪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2.子目间逻辑关系本课包括三个子目:“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三个子目有两层逻辑关系:一是理论与实践,即列宁主义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二是革命与建设,即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3.内容取舍的考虑第一子目是高中历史教科书新增的内容,除历史知识外,还涉及“列宁主义”的理论概念,旨在深化学生对十月革命的主观条件和时代背景的理解。
第二子目是本课的重点,突出二月革命至十月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历史环节,并专设一段概括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第三子目涉及的历史知识比较多,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成就和问题都有适当的表述。
考虑到第二子目、第三子目的内容与初中历史教科书有一定的重合,建议采用简略叙述历史过程、突出重点内容、加强理论分析的方式处理。
4.关键内容表述的说明第一,对列宁主义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理论贡献作简要说明。
本课第一子目“列宁主义的形成”是初中历史教科书没有的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的重要概念,需要给学生作必要的讲解。
同时,要注意历史教学的特点,把列宁主义的形成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下,以及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讲述,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认识列宁主义的时代特征和理论贡献。
在这一子目的教学中,应着重把握两个环节:(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时代和俄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
关于世界历史时代,本单元的导言和第14课第一子目已经作了说明,可以在导人本课时重温上一课的相关内容,并联系本课内容,让学生理解“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德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己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而是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
这次革命()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C. 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D. 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2、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这表明( )A.俄国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俄国农奴制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沙皇专制和帝国主义战争激发二月革命3、《全球文明史》中写道:“由于中产阶级的弱小,自由主义在俄国没有深厚的基础。
自由主义领导者们试图维持俄国对战争的参与,但这增加了经济的困境和群众的不满情绪,据此可知,当时的俄国( )A.沙皇政府的统治出现危机B.临时政府的统治缺乏合法性C.临时政府的政治策略失当D.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4、“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列宁提出上述主张主要是基于()A.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质B.俄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局面C.革命已失去和平发展可能D.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大量武装5、普列汉诺夫等认为,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程度,在俄国只能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当前的任务应当是通过革命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不是激进地试图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该观点( )A.旨在揭示东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规律B.意在解释十月革命性质为社会主义革命C.认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还不成熟D.反对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6、1917年9月初,身在芬兰的列宁相继写了《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指出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成熟。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主讲人:曹彦红年级:高一级备课组:历史组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考纲要求:俄国十月革命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识记十月革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措施,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探究十月革命的背景,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导入:看图片:列宁的葬礼【师】1924年1月21日的莫斯科城没有风情,有的只是无限的悲哀,悲哀是因为一位伟人的去世,这位伟人是?【生】列宁。
【师】90余万的工人、农民、士兵为什么在最寒冷的冬季排着长队来送别列宁?列宁为俄国做出了怎样突出的贡献?【生】因为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十月革命的时代,追寻那段过往的岁月。
初高中知识衔接: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二月革命中掌握政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是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展示学习目标(师板书,学生阅读)1、探究合作分析史料得出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2、识记并简述十月革命的过程(夺取政权、巩固政权)3、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一、十月革命的过程(一)夺取政权自学部分1、二月革命①二月革命的目标?(阅读教材88页第三段回答)②二月革命出现了哪两个政权并列的局面?(阅读教材89页第一行回答)③苏维埃的含义?(阅读教材89页“历史纵横”回答)2、《四月提纲》①革命任务是什么?(阅读教材89页第二段回答)②列宁为了实现革命任务提出了哪两大口号?(阅读教材89页第二段回答③《四月提纲》中主张以什么方式夺取政权?3、七月流血事件什么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阅读教材89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第三段回答)回答)4、十月革命(狭义)①狭义的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②狭义十月革命的目标?教师小结:1、二月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封建);十月革命的性质:社会主义革命(反对资产阶级,推翻临时政府)2、夺取政权的过程:二月革命推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说课稿人教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王杰一、说教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教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9课内容。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转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对我国的影响巨大,同时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2.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首先成功的主客观条件。
2.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和国际、国内意义。
3.熟悉并理解苏维埃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性质。
三、说教材重点与难点根据新课改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以上分析及本课的特点,确立本课的重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新生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四、说学情由于在初中课本中已经学过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对于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高一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历史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但总体上来说,历史知识的储备和认知水平仍然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进行点拨、启发和矫正。
五、说教法、学法本课运用课堂讨论进行授课,特别是在重难点的问题上,精心设计一些讨论题,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本课主要运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讲解法:解释学生不明白的知识点。
2、演示法: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展示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图片资料,更直观展示教材内容。
3、讨论法: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与老师互动。
六、说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介绍俄罗斯的情况导入新课2、教学过程(1)给学生显示俄国革命前相关状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探究一、根据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分析,为什么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展示组(导师组)上台讲解本组所展示的探究一的内容,由其他组的同学质疑点评补充,点评时由本组记录(由学科代表负责给展示和点评的同学加分)。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的重要一课。
这一内容在世界近现代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同时,十月革命的胜利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对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单元前两课分别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而十月革命则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伟大实践。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艰辛与伟大。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俄国十月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充满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包括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一战的影响等。
(2)掌握十月革命的主要过程和重要事件,如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
(3)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表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信念。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必考知识点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治①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②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③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2、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2)、《四月提纲》的发表 (列宁)内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4)、十月决议内容: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5)十一月起义攻打东宫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具体内容P128)内容:《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了第一也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意义: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
3、意义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俄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