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带

基带

基带
基带

手机基带双处理器概念:数位讯号处理器+应用处理器

-.背景说明 早期手机的功能较为阳春,主要提供语音通话及文字短讯的传送,当时的基频零组件也较为单纯,主要含括有类比基频(Analog Baseband)、数位基频(Digital Baseband)、记忆体(Memory)、功率管理(Power Management)四大部分。但随着手机应用不断的扩充下,基频零组件数目也越来越多,多媒体处理器(Multimedia Coprocessor)提供和弦铃声、CMOS/CCD感光元件(CMOS/CCD Sensor)及影像处理器(Image Processor)提供照相功能等,手机基频零组件元件数随着手机应用功能扩充也不断的增加。 手机基频零组件数目,随着应用的扩充而不断增加,应用处理器的出现,形成手机基频双处理器的概念,此概念让数位讯号处理器负责语音讯号的处理,应用处理器负责影音应用的处理。 二、基频新架构:应用处理器概念 由于手机上影音功能不断的扩充,在影像方面,彩色萤幕的色阶越来越高,由早期的4096色阶到现在的262k色阶(实际为262,144色阶);在相机模组上,由早期搭载11万画素的CMOS/CCD相机模组,到现在百万画素以上的CMOS/CCD相机模组。而音乐方面,手机铃声的发展上,由16和弦、32和弦到64和弦,还能将录音的内容当作铃声,再来则是转为音乐的播放,支援MIDI、MP3形式的播放,还有强调立体声的喇叭。除了上述的影音功能,还有许多无线传输与应用,如:蓝芽传输、Wi-Fi、GPS及FM收音机纷纷加在手机上。 表一手机多媒体功能规格的演进 资料来源:工研院IEK(2005.02) 这些影音加在手机上,大量资料讯号的处理势必增加在基频上,在这样的趋势下,手机基频不但要处理既有的语音讯号,还要加入大量的资料讯号,对于原先的数位讯号处理器来说,无疑是一大负担。在影音发展的初期,简单的影音传送,资料的处理还是落在数位讯号处理器上,但随着影音规格不断提升,处理和弦铃声相关,必须多一颗和弦铃声IC(Melody IC),处理照相功能相关,必须再多一颗影像处理器(Image Processor),基频的零组件越加越多,所占的面积也越来越大。 为了整合这些影音元件,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的概念因应而生,让手机基本的语音讯号处理由原先的数位讯号处理器负责,而影音方面的资料处理就交由应用处理器负责。

手机基带设计小结2017

BB设计小结 一.基带芯片: 基带芯片可以分为数字和模拟两部分。 1.数字部分的设计要点概括如下: 1)注意所连接信号的电平电压值,这个电压值与芯片上其对应模块的供电电压相同,可以根据SPEC查出工作电压要求。当两个器件之间连接出现信号电平不匹配的问题时(比如一个芯片为2.8V,另一个为1.8V),可考虑在其间添加电平转换芯片。 2)知道常用的总线通信种类和连接方法,比如IIC、USB、SPI、UART、并口等,这些总线的连接方法和时序关系在所用芯片的SPEC中都会有详细的讲述。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 3)BB电路数字部分使用最多的就是GPIO,设计前需要特别关注下GPIO的特性,比如是否带有内部上下拉电阻,输入输出口的状态等等。GPIO口常用作芯片的使能信号,如果使能信号为低电平有效,则一般选用内部带下拉的GPIO。 2.模拟部分的设计要点: 基带中常见的模拟信号有音频、ADC采样等。与数字电路用高低电平表征信号不同,模拟信号是连续的变化的,其对噪声很敏感,特别是在模拟信号本身较弱的情况下,轻微的噪声都会改变其信号的特征,所以在电子学中有信噪比这一指标,就是针对模拟信号而言的。在手机设计中要特别注意模拟信号的保护。 二.电源: 手机上电源部分一般有如下几个部分:CHARGER IC、LDO、DC-DC、CHARGE PUMP,其工作原理这里就不讲解了。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1.当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值相差较大,且工作电流很大时,LDO的效率很低,选用LDO 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是可以考虑选用降压的DC-DC. 2.DC-DC需要外接电感,电感的充放电容易引入电磁干扰,一般选用带有磁屏蔽的电感。 3.保证电源输出电压“干净”,在电源输出网络上增加滤波电容 4.注意在芯片的电压引脚添加去耦电容,这个值一般为0.1uF、1uF,在一些供电电流比较大的电压接口,还需要添加2.2uF以上的大电容,作为电量的暂时储备。 5.慎用PWM控制方式,LCD背光驱动芯片的控制偏向使用数字脉冲调光方式。 三.各模块设计: 1.LCD接口: 常见的LCD接口有如下几种: 并口:8080并口(有WR,RD);事例D2000 6800并口(有RW,E);这种不太常见 串口:SPI; I2C;这两种方式的通信速率比较低,一般用于低端LCD上,事例D900。 RGB接口:SPI用于指令传输,RGB用于数据传输,VSYNC,HSYNC,DOTCLK,ENABLE为数据传输的同步信号。事例NEO。 LCD有两个电源接口,模拟电源VCC和接口/数字电源IOVCC, VCC用于LCD显示电路供电,电压值一般比较固定(否则显示不正常,升压电路工作异常),IOVCC为数字部分供电电压,其值需要根据所选平台的LCD接口电压来定。 LCD设计时需要根据其内部背光LED的连接方式选用合适的背光驱动, LED为串联方式,

基带板原理图设计文档

基带板原理图设计文档 1、系统框图 根据与41所沟通,系统框图如下,基带板与RF、主控板、时序板、中频RX和中频TX板的连接关系如下,为了实现LTE基带处理的各种功能和与其他各个处理板的数据交换和接口需要,进行了基带板原理图设计。 2、功能要求: 基带板要完成的功能包括: 协议软件的处理、物理层软件的处理、系统定时和对RF的控制数据处理。 为了完成这些内容,系统包含arm、dsp和fpga三个主要器件,其中ARM完成协议软件处理、DSP负责处理物理层软件中的部分内容、FPGA完成系统定时和物理层算法的部分内容。 3、系统框图

ARM: 完成操作系统及协议、应用等功能,其支持的借口比较丰富; 接口描述: DRAM controller:DDR RAM; SROM controller:FLASH,与DSP、FPGA共用,用于boot代码的存储; FPGA上的RAM,预留,防止协议中有算法需要用硬件实现; 双端口RAM1,用于与DSP交换数据; 双端口RAM2,用于与41所应用板交换数据; I2C:用于power、clk芯片的控制; I2S:用于codic和blue tooth; SPI:与FPGA间发送控制信息; UART:用于trace; USB:用于应用;

GPIO:用于与FPGA和DSP之间产生硬件中断; JTAG:调试接口; DSP:完成物理层流程及算法; EMIFA:FLASH,与ARM、FPGA共用,用于boot代码的存储; FPGA上的RAM,用于与FPGA数据交换; 双端口RAM1,用于与ARM交换数据; DDR2:DDR RAM; I2C:与FPGA相连,用于交换控制信息; McBSP0:用于CODIC McBSP1:与FPGA相连,用于交换数据信息; Rapid IO:与FPGA相连,用于交换数据信息; GPIO:用于与FPGA和ARM之间产生硬件中断; FPGA:完成系统定时、射频数据的接收及部分物理层算法; PCI:用于与射频交换数据,需要确认。 4、时钟设计 LET要求的采样时钟:122.88MHz ARM工作时钟: 12MHz,可以通过外部的晶振提供或外部的时钟提供; 27MHz,用于其中的某些模块,可以选择是否使能; 32.768KHz,看门狗时钟; DSP工作时钟: CLKIN1:33.3~66.6MHz 选50MHz CLKIN2:12.5~26.7MHz 选25MHz EMIFCLK:160或200 MHz 选200 MHz SRIO CLK:125或156.25或312.5 MHz 选择125MHz备156.25MHz 系统时钟为20MHz,通过TI的CDCE937产生DSP和ARM的输入时钟

数字基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数字基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摘要:设计一个基于FPGA的数字基带信号发生器,首先简要介绍了单极性非归零码、双极性非归零码、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差分码、交替极性码、分相码、传号反转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等基带码的基本特点,然后根据码型转换原理设计发生器模块。由于EDA技术可以简化电路,集成多块芯片,减小电路体积,所以程序采用VHDL 进行描述,并用maxplusII软件仿真实现所有功能,最后将功能集成到FPGA上,并设计电路、制作实物,产生的基带码稳定、可靠,可满足不同数字基带系统传输需要。 关键词:数字基带码;EDA;VHDL;PCB;FPGA Digital base-band signal generator design Profession: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thor:DengChuxian instructor:ZhanJie Abstract: FPGA-based design a letter-number generator with, first of all we briefly introduce unipolar NRZ code, bipolar NRZ, Unipolar zero yards code, bipolar zero yards code, differential code , alternating polarity code, phase code, code-reversal, and third-order high-density bipolar codes etc. Then we design generator module under the code-conversion design principles. As EDA technology can make circuit simple, integrate multiple chips, reduce the size of circuits, so we take advantage of VHDL to describe it and use maxplusII software to simulate .Finally we integrate all the fetures into the FPGA, and design circuit to generate stable and reliable base-band code to meet the different base-band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needs. Key words: digital base-band code; EDA; VHDL; PCB; FPGA 目录

刷基带教程

如果你以前从未刷过基带则按照教程刷个完全的。如果你以前刷过基带并且成功的将APK空间增加到272M 那就再刷更新基带时,不需要完全刷,可以直接跳到下面的“ 三,独立刷基带”(在教程最后面有) 说明: 此为4GS 高配版的线刷官方ROM,本人将他默认的APK空间由170M调整增加到272M,可以安装更多的程序到手机。 原厂官方安卓原生UI基带12月10日更新 被刷成了砖的机子可以用此工具和方法救活,此线刷是需要将手机关机。 【注意】:刷此底包基带会调整你的手机分区,修改到底层ROM芯片底层数据。请慎重刷机! 本ROM是经由ROM小组反复刷机至少二十多次以上后未引起任何不良或意外发生后才对外公布。 原则上这是救砖工具,也就是说刷成砖后可以用此工具救活,但并不能保证百分百能救,RP差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本人对由RP差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任何风险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此包的特点:

1,用户安装APK程序分区会由原厂默认的170M增加到272M(可以安装更多的APK程序) 2,之前刷苹果开机LOGO出现花屏的刷此底包后可以修复正常 3,此基带包已经集成1124版ROM,已经ROOT。已经集成中文REC。苹果开机LOGO。一次成型。 4,GPS不正常并且不能定位的可以刷此包修复GPS,即可正常定位。 5,此包刷成功后不用再反复刷,刷一次即可管用终身。 一,【安装驱动】:(这个是重点也是难点请有耐心,此操作时请速度放快,因为过几秒后此设备自动消失) 以下以WINXP 操作系统为例,其它操作系统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安装,安装方法大同小异,或许图会不一样,但意思差不多 1,先解压基带ROM包到任意电脑任意目录下。然后分别运行 "谷蜂4GS基带11.24\相关驱动 \ComPortDriver\InstallDriver.exe" 和 "谷蜂4GS基带11.24\相关驱动\ModemPortDriver\ModemInstaller.exe" 后关闭 2,然后请先将电脑的喇叭打开,手机插上随机自带的白色数据线连接到电脑,然后在桌面上的“我的电脑”上点右键,然后选择“管理”-----》“设备管理器” 不要关闭设备管理器以后俺们需要用到。 3,手机关机,此时电脑会听到“嘟........”一声,同时电脑会提示发现新硬件,然后按照电脑提示点安装驱动。如下图: (有时电脑不提示找到新硬件,会在一二秒后消失,不要急,重新桶一下耳机,在电脑嘟一声后,立即快速的在设备管理器中可以看到那个没装好驱动的新硬件然后立即点更新驱动,再按照下面的教程来)

基带电路原理图

FLASH电路 FLASH信号作用描述 数据总线:ED0-ED15,共16根数据线,用于传输数据。 地址总线:EA00-EA23,共24根地址线,用于存储单元寻址。控制总线: ERD:写控制信号; EWR:读控制信号; /WATCHODG:复位信号,用于FLASH的软件复位; /CE_F1、/CE_F2:FLASH存储区域选择信号; /ECS1_PSRAM:PSRAM片选信号; /ELB、/EUB:PSRAM存取区域选择信号; 电源供电信号:VMEM。

照相电路

主屏LCD显示电路 SIM卡电路

马达电路 PWM2_VIB_EN经过PMIC转换后变成马达的驱动信号VIB_DRV,R409为限流电阻,马达可以和键盘灯通过调整限流电阻R或者调整

占空比调整背光亮度一样调整马达的震感。马达电路上的二极管 D403是由于马达为线圈,运作时会产生反向电动势,若无二极管反 向电动势无法消耗,会影响马达的寿命,二极管可以在马达停震后 把反向电动势消耗掉而保护线圈。 MIC电路 MICBIASP和MICBIASN为MIC电路的正负两路偏置电压,一般为2.4V-2.7V左右的电压。C204,C205主要为滤除射 频信号的干扰。如果有GSM900MHZ的干扰则使用33PF的 电容,如果有DCS1800MHZ的干扰可以使用12PF的电容,如果有WIFI 2.4GHZ的干扰则使用8.2PF的电容。C206主 要是抑制共模信号。C201,C202为100NF电容,主要作用 为隔直通交,防止直流电使PA饱和,产生信号偏移,主要 滤除100HZ一下的电流。B201,B202为磁珠,主要滤除 高频部分的干扰。MIC偏置电流流向为从MICBIASP----

智能手机基带处理器电路原理

智能手机基带处理器电路原理 在普通手机中,通常将MCU(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电路)、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电路集成在一起,得到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器;将射频接口电路、音频编译码电路及一些ADC(模拟至数字转换器)、DAC(数字至模拟转换器)电路集成在一起,得到模拟基带信号处理器。 在智能手机中,一般是将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器和模拟基带信号处理器集成在一起,称为基带处理器。不论移动电话的基带电路如何变化,它都包MCU 电路(也称CPU 电路)、DSP电路、ASIC 电路、音频编译码电路、射频逻辑接口电路等最基本的电路。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智能手机的无线部分,我们将智能手机无线部分电路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射频电路,完成了信号从天线到基带信号的接收和发射处理;一部分是基带电路,完成了信号从基带信号到音频终端(听筒或送话器)的处理。这样看来,基带处理器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认为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以基带处理器电路PMB8875 为例,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基带处理器电路PMB8875 框图 1、模拟基带电路

模拟基带信号处理器(ABB)又被称为话音基带信号转换器,包含手机中所有的ADC与DAC 变换器电路。 模拟基带信号处理器包含基带信号处理电路、话音基带信号处理电路(也称音频处理电路)、辅助变换器单元(也被称为辅助控制电路)。 (1)基带信号处理电路 基带信号处理电路将接收射频电路输出的接收机基带信号RXIQ 转换成数字接收基带信号,送到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器DBB。 在发射方面,该电路将DBB 电路输出的数字发射基带信号转换成模拟的发射基带信号TXIQ,送到发射射频部分的IQ 调制器电路。 基带信号处理电路是用来处理接收、发射基带信号的,连接数字基带与射频电路——射频逻辑接口电路,在基带方面,通过基带串行接口连接到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器;在射频方面,它通过分离或复合的IQ 信号接口连接到接收I/Q 解调与发射I/Q 调制电路。 接收基带信号处理框图如图2所示。 图2接收基带信号处理框图 发射基带信号处理框图如图3所示。 图3发射基带信号处理框图

手机基带坏了有什么现象-换一个手机基带多少钱

手机基带坏了有什么现象?换一个手机基带多少钱 手机基带坏了有什么现象手机基带损坏或导致手机无法接收信号,无法上网也无法接打电话。基带损坏后会影响您的正常使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携带相关产品前往售后服务中心进行刷入。 提示关机是因为基带问题,就相当于没插卡偶尔出现这个问题的话有可能是基带芯片出问题,也有可能是系统基带文件损坏。 刷机不能解决,那就是芯片的问题。 苹果基带坏了怎么办iPhone的信号是和基带直接相关连的。通常情况下,升级固件,基带也会跟着升级,而且基带升级是不可逆的,所以有锁设备在执行恢复、更新、平刷固件操作时需谨慎、以免升级后基带不能解锁。那么iphone基带坏了怎么办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1、基带就是iPhone的通讯系统,是用来控制手机通讯的程序,控制电话通讯,WiFi无线通讯,还有蓝牙通讯。iPhone有相关的通讯硬件,是需要靠基带这个通讯系统来驱动的,有了正常工作的基带,才能打电话、收发短信、使用3G功能。 2、当然WIFI除外。基带版本可以从iphone中设置关于本机的调制解调器使用的版本号中查询到。iOS和基带相对独立,协同工作。基带升级后,很多软解就会失效,有锁版的iPhone便无法使用。而最严重的是,基带几乎无法降级。所以对于有锁版的手机来说,基带升级一定要慎重,一定要等破解后再升级。当然无锁版也要慎重对待基带升级。 3、触摸屏损坏是iphone的常见现象,因为表面是钢化玻璃材质的,比较脆,稍有不慎摔在地上,就会导致屏幕破损有裂痕。一般表面玻璃屏摔碎了,触摸还是能用。是因为表面的屏幕,俗称玻璃屏、触摸屏,是由一层玻璃屏和一个触摸屏组成的,它们两个是整体的不可拆分的,一般外部损坏碎裂的都是表面的玻璃,里面的触摸屏没有伤害到,触感就能正常使用,有的时候表面玻璃屏没有问题,里面触摸屏有裂痕,那么触感就会失灵。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 题目: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 专业班级: 10级通信(2)班 姓名:邹策 学号: JC104128 指导教师:蒋芳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一日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基带传输的理论 1.3数字基带传输的现状 2.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简介 2.1数字基带信号 2.2数字基带传输 2.3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2.4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码型 3. MATLAB在基带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3.1 MATLAB简介 3.2 MATLAB在通信系统中的仿真 4.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深入研究 4.1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和码间串扰 4.2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的 4.3部分影响和时域均衡 4.4扰码和解扰 4.5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的抗造性能 4.6眼图 5.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5.1信源的设计 5.2 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的设计

5.3 信道的设计 5.4 抽样判决器的设计 5.5 码间干扰及解决方案 5.6 基于MATLAB的基带传输系统的总模型的设计和仿真

1 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数字传输技术,它是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从此通信进入了数字的化时代。目前,通信网已实现数字化,在我国公众通信网中传输的信号主要是数字信号。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数字移动通信、数字卫星通信、数字电视广播、数字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数字视频通信、多媒体通信等等。数字通信系统主要的两种通信模式,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 1.2 研究的意义 实际中,基带传输的应用不像频带传输那么广泛,但对基带传输的研究也很重要。因为:一,数字基带系统的许多问题也是频带传输系统要注意的问题;二,利用对称电缆构成的近程数据通信系统广泛使用这种传输方式:三,任何一种采用线性调制的频带传输系统科等效为基带传输系统来研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数字通信在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方面发展很快。由于基带传输系统在数字传输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应用范围也随着技术的发展渗入网络通信、卫星通信、手机通信、数字电视、数字电话等生活、科技的各方面,日益成为数字通信传输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MIUI各机型更换基带教程合集

许多米粉喜欢通过更换基带使自己的手机信号更强,开发组最近组织了一次投票调查, 将各个机型优秀的基带版本上传至服务器供各位米粉们使用,同时我也写了相应的教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首先我们要了解基带是什么,基带、基带信号、还有宽带传输各是什么。以下是我从百度百科找到的答案, 如果各位米粉觉得还有可推荐的资源请跟帖回复,教程中所用资源全部经过真实测试,请各位米粉放心使用。 手机基带 基带:Baseband 信源(信息源,也称发终端)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进行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号所固有的频带(频率带宽),称为基本频带, 简称基带。基带和频带相对应,频带:对基带信号调制后所占用的频率带宽(一个信号所占有的从最低的频率到最高的频率之差) 基带信号(Baseband Signal) 信源(信息源,也称发终端)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进行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号,其特点是频率较低,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具有低通形式。根据原始电信号的特征,基带信号可分为数字基带信号和模拟基带信号(相应地,信源也分为数字信源和模拟信源。)其由信源决定。说的通俗一点,基带信号就是发出的直接表达了要传输的信息的信号,比如我们说话的声波就是基带信号。(如果一个信号包含了频率达到无穷大的交流成份和可能的直流成份,则这个信号就是基带信号。) 由于在近距离范围内基带信号的衰减不大,从而信号内容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在传输距离较近时,计算机网络都采用基带传输方式。如从计算机到监视器、打印机等外设的信号就是基带传输的。大多数的局域网使用基带传输,如以太网、令牌环网。常见的网络设计标准10BaseT使用的就是基带信号。 频带信号(通带信号)

ZigBee网络节点基带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219— ZigBee 网络节点基带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施汝杰,高佩君,田佳音,闵 昊 (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 摘 要:设计一款新型符合ZigBee 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基带处理器。提出一种O-QPSK 非相干解调的同步相关解码方式,解决了解调电路的结构冗余问题,降低了数字接收机的信噪比。设计收发控制器完成发送与接收流程的管理,通过模式切换和软件平台的优化降低了整个节点芯片的工作功耗和面积。通过Altera Stratix S80 FPGA 平台进行测试验证,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ZigBee 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基带处理器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aseband-processor for ZigBee Network Node SHI Ru-jie, GAO Pei-jun, TIAN Jia-yin, MIN Ha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SIC & System,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3)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baseband-processor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 node based on ZigBee protocol. A dedicated demodulation architecture based on a non-coherent receiver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receive sensitivity and reduce the circuit redundancy. A new transceiver control unit is designed to manage the whole transmit and receive process. Other techniques, such as operation mode switch, power management, software platform optimization etc. are also implemented to reduce the power consumption as well as chip area. The design is implemented and verified in Altera Stratix S80 FPGA platform. Test results prove its expected functionality and its low power consumption. 【Key words 】ZigBee protoco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 baseband-processor 计 算 机 工 程Computer Engineering 第34卷 第17期 Vol.34 No.17 2008年9月 September 2008 ·工程应用技术与实现·文章编号:1000—3428(2008)17—0219—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N492 1 概述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以及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技术逐渐成熟[1-2]。其特点之一是采用电池供电,如何使有限能量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网络的正常运转成为关键。为了满足WSN 低功耗、低成本的设计目标,ZigBee 联盟推 出了针对WSN 的ZigBee 协议。 ZigBee 协议的物理层(PHY)和媒体接入层(MAC)由IEEE 802.15.4 [3] 工作组制定,定义了900 MHz 和2.4 GHz 两个频段,由于2.4 GHz 在中国属于免费频段,因此本文的工作也基于这个频率展开。协议在2.405 GHz ~ 2.480 GHz 的范围内共定义了16个频道,信道间隔为5 MHz ,调制方式为O- QPSK ,其数据传输速率为250 Kb/s ,采用了基于伪随机噪声(PN)码的直接序列扩 频(DSSS)技术,扩频增益为8。 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已有文献提出,文献[4] 完成了节点模拟射频前端的设计,但缺乏MCU 控制和软件 支持,文献[5]用事件处理器设计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处理芯片,但并不符合ZigBee 协议的基带通讯准则。本文以ZigBee 协议为基础,设计了符合IEEE 802.15.4协议PHY 层和MAC 底层要求的WSN 节点信号基带处理器。工作模式切换、事件中断唤醒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工作状态的功耗;同 时,解调模块采用了新的非相干同步相关解调算法,进一步提高了解调模块的信号接收灵敏度,降低了电路开销。 2 系统设计 2.1 基带设计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基带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微控制器(MCU)、收发机控制器(TCU)和调制解调模块。图1为整个基带处理器的模块设计结构。 图1 WSN 节点基带处理器结构 MCU 通过特殊功能寄存器(SFR)总线发送命令串,控制收发机的工作状态,包括接收、发送、闲置和睡眠等。TCU 作者简介:施汝杰(1983-),男,硕士研究生,主研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高佩君,博士研究生;田佳音,硕士研究生;闵 昊, 教授 收稿日期:2007-10-15 E-mail :shirujie@https://www.doczj.com/doc/4c6488063.html, Front End Front End Chip

GSM手机设计

手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体系 本文首先介绍了2.5代(2.5G)GSM(GPRS)手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体系,重点讨论了其技术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最后对其整机系统集成、FTA型号认证、工程化和产业化的步骤与措施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旨在与我国同行一道,对如何尽快开发出具有完全知识自主产权的国产手机做一有益探讨。 【关键词】2.5G手机;整机设计 1 引言 自90年代初以来,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应用取得飞速发展和成功。截至1999年底,我国已有移动用户4300多万,预计每年以2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商机,而真正具有芯片级、协议级知识自主产权的国产手机,还未出现,所有国产手机总和,其市场占有率也不足10%,且其手机定位也一般为中、低档产品。鉴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面对中国加入WTD的临近,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国产手机市场扶持的力度,包括信息产业部在内的国家有关部门,对国产手机的关爱已达成共识,总政策方向为大力扶持、一路绿灯。 本论文旨在通过论述GSM手机整机设计方案,与国内同行相互交流、学习,尽快实现具有知识自主产权的国产手机的产业化。 2 2.5G GSM手机硬件结构 本项目集整机系统设计、基带芯片设计、软件开发于一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移动通信技术本身发展非常迅速,作为一个以产业化为最终目标的项目,在总体方案的设计上要兼顾技术的先进性、生产的可行性以及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使其达到一个最佳的组合。在遵循以上的原则下,我们提出了如下总体设计方案。 2.1 整机特征 ? GSM900MHz/DCS1800MHz Phase2+ ? GPRS Class12 ? 支持WAP1.2 ? 9.6/14.4K Data/Fax ? FR/EFR语音编码 ? 短消息服务 ? 支持STK(SIM Toolkit) ? 3.6V电池,锂离子或锂集合物电池 ? 功率级别:4 ? 待机时间:120小时(900mAh) ? 平均无故障率时间:>50000小时 ? 重量:<120克 ? 体积:<110CC ? 温度:-20-+55℃ ? 振动要求:10-20Hz ASD:0.05g2/Hz 20-150Hi ASD:0.005g2/Hz(20Hz)其它:-3dB/倍频程 2.2 GSM手机电路原理

手机各电路原理_射频电路_内容详细,不看后悔

本次培训内容:
手机各级电路原理及故障检修
1,基带电路
发话电路、受话电路、蜂鸣电路、耳机电路、 背光电路、马达电路、按键电路、充电电路、开 关机电路、摄像电路、蓝牙电路、FM电路、显示 电路、SIM卡电路、TF卡电路
2,射频电路
接收电路、发射电路

一、手机通用的接收与发射流程
天线:ANT 声表面滤波器:SAWfilter 低噪声放大器:LNA 功放:PA

手机通用的接收与发射流程
1、信号接收流程: 天线接收——天线匹配电路——双工器——滤波(声 表面滤波器SAWfilter)——放大(低噪声放大器 LNA)——RX_VCO混频(混频器Mixer)——放大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滤波——IQ解调(IQ 调制器)——(进入基带部分)GMSK解调——信道均 衡——解密——去交织——语音解码——滤波—— DAC——放大——话音输出。

手机通用的接收与发射流程
2、信号发射流程: 话音采集——放大——ADC——滤波——语音编
码——交织——加密——信道均衡——GMSK调制—— (进入射频部分)IQ调制(IQ调制器)——滤波—— 鉴相鉴频(鉴相鉴频器)——滤波——TX_VCO混频 (混频器Mixer)——功率放大(PA)——双工器—— 天线匹配电路——天线发射。

手机通用的接收与发射流程
3、射频电路原理框图:

二、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
天线:ANT 声表面滤波器:SAWfilter 低噪声放大器:LNA 功放:PA

IEEE80211a的OFDM基带系统的FPGA设计

摘要 伴随着无线数据通信与多媒体应用的不断发展,无线传输系统对传输速率与QoS保证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应地不断提高。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层传输技术正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并被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4G)中的关键技术。OFDM继承了传统MCM中多载波并行调制、符号周期相应增长的特点,在OFDM的重叠多载波技术的利用下比传统的非重叠多载波技术节省将近50%的带宽,在循环前缀的辅助下可以实现准确的符号同步,有效地将原本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信道转化为多个并行平衰落信道使用,从而OFDM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因此该技术在新一代的通信中备受关注。 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作为典型的以OFDM为物理层接入方式的应用系统,是OFDM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本文正是以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标准为基础,对OFDM基带处理器的算法,架构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将整个系统的FPGA设计和实现分为多个基本通信模块,并给出每个模块的具体实现。采用自顶向下的FPGA设计方法,在Altera的Quartus II8.1开发环境下,采用Verilog硬件

描述语言进行了长短训练序列、扰码、多速率卷积码、交织、16QAM 映射、导频插入、IFFT调制、循环前缀与加窗以及主控单元等系统模块的设计;采用Modelsim SE6.5f和Matlab7.0仿真工具对设计系统进行了单元模块仿真和系统仿真,并将设计的OFDM通信发送系统下载到Altera公司的Cyclone II系列EP2C8Q208C8 开发板上进行了系统测试和验证,并依据系统软件仿真和硬件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重点研究分析了加窗与循环前缀对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 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标准的OFDM通信发送系统符合该标准各参数要求并能够正确实现长短训练序列、扰码、多速率卷积码、交织、16QAM映射、导频插入、IFFT调制、循环前缀与加窗以及主控单元等各个模块,各个子模块系统软件仿真和整体OFDM通信发送系统测试正确, 下载测试结果正确。 关键词:OFDM,FPGA,IEEE 802.11a,IFFT,循环前缀 Abstract With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ransfer rate and QOS guarantee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码型发生器的设计

数字基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摘要 设计一个基于FPGA的数字基带信号发生器,首先简要介绍了单极性非归零码、双极性非归零码、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差分码、交替极性码、分相码、传号反转码等基带码的基本特点,然后根据码型转换原理设计发生器模块。由于EDA技术可以简化电路,集成多块芯片,减小电路体积,所以程序采用VHDL进行描述,并用quartusII软件仿真实现所有功能,最后将功能集成到FPGA上,并设计电路、制作实物,产生的基带码稳定、可靠,可满足不同数字基带系统传输需要。 关键词:数字基带码;EDA;VHDL;PCB;FPGA

Abstract FPGA-based design a letter-number generator with,first of all we briefly introduce unipolar NRZ code,bipolar NRZ,Unipolar zero yards code,bipolar zero yards code,differential code, alternating polarity code,phase code,code-reversal,and third-order high-density bipolar codes etc.Then we design generator module under the code-conversion design principles.As EDA technology can make circuit simple,integrate multiple chips,reduce the size of circuits,so we take advantage of VHDL to describe it and use quartusII software to simulate.Finally we integrate all the fetures into the FPGA,and design circuit to generate stable and reliable base-band code to meet the different base-band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needs. Key words:digital base-band code;EDA;VHDL;PCB;FPGA

数字基带信号的系统仿真与设计matlab程序

,请自觉下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一共四个程序图片被压缩了,下载后放大会很清晰 1文件名为digit_baseband.m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digit_baseband.m clear all; close all; Ts=1; N_sample=8; %每个码元的抽样点数 dt=Ts/N_sample; %抽样时间间隔 N=1000; %码元数 %T=N*dt; t=0:dt:(N*N_sample-1)*dt; gt1=ones(1,N_sample); %NRZ非归零波形 gt2=ones(1,N_sample/2); %RZ归零波形 gt2=[gt2 zeros(1,N_sample/2)]; d=(sign(randn(1,N))+1)/2; data=sigexpand(d,N_sample); %对序列间隔插入N_sample-1个0 st1=conv(data,gt1); %调用MATLAB的卷积函数 st2=conv(data,gt2); d=2*d-1; %变成双极性序列 data=sigexpand(d,N_sample); st3=conv(data,gt1); st4=conv(data,gt2); [f,st1f]=T2F(t,[st1(1:length(t))]); [f,st2f]=T2F(t,[st2(1:length(t))]); [f,st3f]=T2F(t,[st3(1:length(t))]); [f,st4f]=T2F(t,[st4(1:length(t))]); figure(1) subplot(421) plot(t,[st1(1:length(t))]);grid axis([0 20 -1.5 1.5]); ylabel('单极性NRZ波形'); subplot(422); plot(f,10*log10(abs(st1f).^2/Ts));grid axis([-5 5 -40 40]); ylabel('单极性NRZ功率谱密度(dB/Hz)'); subplot(423) plot(t,[st2(1:length(t))]);

Android手机系统中基带NV数据保存方案

Android手机系统中基带NV数据保存方案 摘要: 设计了一种Android手机系统框架下的基带NV数据保存方案。主要包括方案的总体框架、AP侧数据接收和保存流程、CP侧NV数据发送流程、扩展的IIC通信机制的设计,以及方案验证与结果分析等。在由Cortex A9核心的四核AP芯片和ARM9核心的单核CP芯片组成的手机硬件系统上实现和测试了该方案。验证结果表明,该基带NV数据导出方案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可以应用于实际的商业产品中。关键词: Android系统;基带NV数据;IIC通信;内部处理器通信;数据包 当前的Android手机设计中通常将应用子系统(AP)和通信子系统(CP)分离。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应用子系统运行Android操作系统,通信子系统运行Nucleus操作系统,两者相对独立,通过一定的接口进行通信[1]。在手机运行过程中,通信子系统(即基带子系统(CP))会产生一些需要动态更新的数据,譬如手机系统数据、TD参数、GSM参数、音频校准数据等[2-3]。每台手机的这些数据都不尽相同。一般这些数据通过非失忆性介质(即NV(NonVolatile)模块)来进行保存和管理。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机制将CP侧的NV数据保存下来,以供基带子系统启动或运行时使用。本文设计了一种双硬件处理器环境下将基带NV数据保存到手机文件系统(Flash)中的方案。其中,基带系统运行在ARM9核心的单核CP 芯片上,应用系统运行在Cortex A9核心的四核AP芯片上。两者通过IIC机制进行通信和数据共享。本文的设计主要包括AP侧软件模块设计、CP侧NV数据发送流程设计以及IIC通信机制设计。在实际的手机产品中应用本文的设计,进行大数据量、长时间基带NV数据保存测试,并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到了良好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本设计的可靠性和可行性。1 系统方案设计1.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基带NV数据保存方案包括AP侧软件模块、CP侧数据发送流程以及IIC通信机制三个方面,。 其中,CP侧主要由NV数据产生模块(NVM Process)和CP侧IIC驱动组成;AP侧主要由数据接收模块(NVM Driver)、NV数据守护进程(NVM Daemon)和AP侧IIC驱动组成。在CP侧,Nucleus操作系统的NV数据进程(NVM Process)负责产生基带的NV数据,经过设备抽象层(DAI)转发后,基带NV数据被CP侧IIC驱动写入IIC缓存Buffer中。在AP侧,对应的IIC驱动将从IIC缓存Buffer中读取到的NV数据上报给AP侧数据接收进程(NVM Driver)。最后,AP侧NVM守护进程收到数据接收进程上报的数据,进行数据包的解析,并将其保存在Flash设备中。 IIC通信机制包括物理上的IIC连接(IIC TX、RX、CTS、RTS)和公共的函数接口(API),AP侧和CP侧IIC驱动通过调用这些API即可完成相互通信和数据传输,从而达到两个系统命令和数据交互的目的。1.2 AP侧软件模块设计 1.2.1 AP侧数据接收流程NV数据采用包的形式,数据包的解析由守护进程NVM Daemon来完成。因此底层的驱动程序NVM Driver和IIC Driver不关心数据的具体格式,只关注数据的接收和传送过程[4]。,AP 侧数据接收流程如下: (1)NVM Daemon程序启动成功之后,首先打开NVM驱动设备,若打开成功,则返回设备号,否则打印错误信息并退出。 (2)NVM Daemon通过read系统调用从NVM Driver获取更新后的NV数据。NVM Driver从IIC通道读取基带更新数据时,会首先判断通道中是否有可读数据,如果没有,则进程进入睡眠,等待唤醒条件到来,唤醒条件为通道中有可读数据;如通道中有可读数据,则直接读取,并将数据送往NVM Daemon。CP侧不定时更新数据,并将数据送往IIC通道。 (3)从内核空间得到的基带数据是以包的形式封装的,所以接下来NVM Daemon要做的工作就是解析包头,从包中取出有效数据,并且进行NV数据的保存工作,这一步很重要,将在下节详细介绍。 (4)NVM Daemon将NV数据完整地保存到文件系统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