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师风范》有感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关于搜集资料的方法下列不正确的是()A. 想象猜测B. 查找图书C. 网络搜索D. 请教别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搜集资途径网络、报纸、图书、杂志、广播、电视、专家搜集资方法有上网、看报纸、看书、看杂志、听广播、看电视、咨询专家等2.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A. 宋李纲B. 三国诸葛亮C. 宋陆游D. 三国曹植【答案】A【解析】考查名人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室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嘉纳其言升李纲为兵部侍郎3.下列句子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①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②田野的尽头连绵起伏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③山腰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带子飘向远方④一条小溪从我们村里流过⑤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沉甸甸的麦穗正点着头报告丰收的喜讯⑥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A. ②③④⑥⑤①B. ④①⑥⑤②③C. ②③④①⑥⑤D. ④①③②⑥⑤【答案】B【解析】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先点明一条小溪从我们村流过接着是描写溪水再就是写小溪旁的果园然后是小溪另一旁的田野紧接着描写田野尽头的山峰最后描写的是山腰间的小路故句子排序为④①⑥⑤②③故选B4.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B. 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C.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D. 他这俊俏的脸庞长得实在是太像他那美丽的妈妈了!【答案】D【解析】A项本句把“山洪”比作“野马” 是比喻句B项本句把“冬”比作“翅膀” 是比喻句C项本句把“他”比作“神秘泉水” 是比喻句D项本句随然有“像” 但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句故选D5.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拖沓(tà)粗拙(zhuó)恍惚(huǎng hū)妇孺皆知(rú)B. 挚友(zhì)筹划(cóu)愧怍(zuò)悲天悯人(mǐn)C. 尴尬(gà)伫立(zhù)哀悼(dào)盘虬卧龙(qiú)D. 孱头(càn)惶急(huáng)憎恶(zèng)忍俊不禁(jīn)【答案】C【解析】A项“拙”应读“zhuō”B项“筹”应读“chóu”D项“憎”应读“zēng”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6.(1)爆竹声中一岁除 ________ ________6.(2)________ 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6.(3)________ 遍插茱萸少一人 ________【答案】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解析】【答案】清明时节雨纷纷清, 清明节【解析】【答案】遥知兄弟登高处, 重阳节【解析】7.(1)课文《将相和》中的“将”指的是蔺相如“相”指的是廉颇()7.(2)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纸、笔、墨、砚()7.(3)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苏州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7.(4)“一个巴掌拍不响”与“孤掌难鸣”意思相同()【答案】(1)×【解析】(1)错误《将相和》中“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答案】(2)√【解析】(2)正确“文房四宝”指的是纸、笔、墨、砚【答案】(3)×【解析】(3)错误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答案】(4)√【解析】(4)正确“孤掌难鸣”指一个巴掌拍不响也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8.(1)诗文中的“新桃”和“旧符”指的是桃符()8.(2)《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羁旅诗()8.(3)“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吨重最小的也有两吨重”一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8.(4)“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是正确的()【答案】(1)√【解析】(1)说法正确“新桃”指新桃木“旧符”指旧桃木两者都指“桃符” 即春联【答案】(2)╳【解析】(2)说法错误《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继【答案】(3)√【解析】(3)说法正确由“一百六十吨”“两吨”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答案】(4)╳【解析】(4)说法错误“母亲嚷道”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9.(1)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9.(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9.(3)“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是错误的()9.(4)《长相思》的作者纳兰性德是宋代人()【答案】(1)√【解析】(1)说法正确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使用最多的文字为汉字所以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答案】(2)√【解析】(2)说法正确该句子将“书”比作“长生果”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答案】(3)×【解析】(3)说法错误题干中句子的标点符号是正确的【答案】(4)×【解析】(4)说法错误纳兰性德是清代人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0.(1)请给文章加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0.(2)请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①名不见经传 _______________②出神入化 _______________10.(3)将“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10.(4)默读画横线部分想象此时这个小提琴演奏家在想些什么呢?10.(5)摘抄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10.(6)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想法或感悟吗?请写下来【答案】(1)大师风范【解析】(1)通读短文可知本文主要记叙了拜师仪式上一个新生演奏得非常美妙结束后老师上台点评指导这位老师却非常谦虚地承认自己没有他拉得好表现了大师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逊据此可将标题拟写为“大师风范”【答案】(2)①指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不出名、没有名气或者太隐秘、太偏僻还有很神秘的意思, ②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解析】(2)解答此题需结合日常积累及语境作答注意释义应完整、准确【答案】(3)这个学生很有天赋这首短曲被他演奏得出神入化【解析】(3)分析句子可知此句可以换成被字句把“这首短曲”提到前面后面添加“被他”即可【答案】(4)这个学生拉得太好了比我拉得还要好在这首曲子上我没有资格去指导他【解析】(4)解答此题可结合上下文理解分析根据后文“他拉得太好了我没有资格指导他最起码在刚才的一曲上我的琴声对他只能是一种误导”可知小提琴演奏家认为这个学生拉得太好了比自己拉得还要好在这首曲子上自己没有资格去指导他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5)他在拥有一流琴艺和一流名师的同时也依然拥有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逊【解析】(5)解答此题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找到能够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通读短文可知本文主要记叙了拜师仪式上一个新生演奏得非常美妙结束后老师上台点评指导这位老师却非常谦虚地承认自己没有他拉得好表现了大师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逊据此定位至文中的“他在拥有一流琴艺和一流名师的同时也依然拥有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逊”即为本文的主旨句【答案】(6)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过硬的技术专长拥有宽阔磊落的胸怀和可贵谦逊的品质【解析】(6)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想法或感悟只要符合本文的主旨即可11.(1)用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11.(2)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勤勤恳恳 _______________②繁荣富强 _______________11.(4)第四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11.(5)绿叶和绿叶相似的人它们共同的精神特点是什么?11.(6)给文章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答案】(1)绿叶是平凡的但它的精神是伟大的【解析】(1)中心句一般能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题一般处于首段或末段通读文本可知本文赞美了绿叶的奉献精神然后借物喻人赞美了具有绿叶精神的人文章最后一句“绿叶是平凡的但它的精神是伟大的”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为中心句【答案】(2)平凡, 伟大【解析】(2)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中相关词语的基础上进行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平凡”意为平常不稀奇“伟大”意为品格崇高才识卓越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二者为一对反义词【答案】(3)①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②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解析】(3)解答此题需结合日常积累及语境作答注意释义应完整、准确【答案】(4)我爱绿叶更爱具有绿叶精神的人【解析】(4)阅读第四自然段可知本段的中心句为第一句“我爱绿叶更爱具有绿叶精神的人” 因为后文围绕这一句说明了为什么更爱具有绿叶精神的人【答案】(5)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解析】(5)结合第三段中“当人们赞美花儿艳丽果儿香甜时绿叶却毫无怨言仍一声不响地继续默默地工作着是绿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了空气的清新是绿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树树一丛丛美化环境为人们奉献出一片片绿阴……”以及第四段中“在现代化建设中有无数名英雄他们虽然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但他们像螺丝钉那样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尽职尽责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可知绿叶和绿叶相似的人它们共同的精神特点就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答案】(6)我爱绿叶【解析】(6)本文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绿叶的热爱与赞美首先赞美了绿叶的奉献精神然后借物喻人赞美了具有绿叶精神的人同时“我爱绿叶”在文中多次出现因此可以“我爱绿叶”作为文章的标题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2.(1)我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改为“被”字句)12.(2)浪花轻轻地挠我的小脚丫(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12.(3)桃花开了(扩句至少扩两处)12.(4)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答案】(1)蒲公英的绒毛被我吹到他脸上【解析】(1)改为被字句时原来的宾语(被动者)得到强调句式是“谁被谁怎么样” 即蒲公英的绒毛被我吹到他脸上【答案】(2)春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解析】(2)例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写的句子用上相同的修辞手法即可示例春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答案】(3)漫山遍野的桃花开的好似一片片粉色的云霞【解析】(3)扩句是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添加修饰语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示例漫山遍野的桃花开的好似一片片粉色的云霞【答案】(4)用删除符号删掉“我估计”或“一定”【解析】(4)“我估计”和“一定”语义矛盾删去其一。
大师风范,朴实淡定——欣赏李老师《行进中的歌》的几点收获欣赏了李老师的《行进中的歌》一课,印象颇深,感受颇多。
如果用简短的几个词概括,那应该是“大家风范,朴实淡定”。
下面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收获:1、吃透教材,吃透作品。
李老师这堂课的内容是进行曲教学,在课堂中他用了《欢迎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检阅进行曲》等多支进行曲,无论是哪支乐曲他都烂熟于心、娴熟于手,特别是在用《拉德斯基进行曲》让学生体会进行曲的变化时,他将这首乐曲放了两遍,第一遍他跟着音乐用夸张的指挥和丰富的表情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着音乐的变化,他就像一个大指挥家在指挥者几百人的交响乐团;又如一位大将军在指挥着自己的千军万马。
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仿佛音乐在听他的指挥,而不是他跟着音乐走。
他真正做到了人乐合一。
如果没有吃透乐曲,怎能做到?在放第二遍时,他将音乐与简单曲式分析图相结合,随着音乐的变化相机提示学生曲子对应的段落,他的提示是那么的准确、到位,有效地帮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变化。
如果没有吃透作品,怎能如此准确到位地提示?郑老师用“内容娴熟、流淌自然。
”来对李老师进行评价。
李老师自己有一句话说:“老师要吃透作品,要听100遍。
”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这句话强调了怎样才能吃透作品。
想想我们上课前吧,作品听了多少遍呢?这就是我们和大师的区别之一吧!2、进入角色,感染学生。
李老师的课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点:进入角色,感染学生。
无论是李老师在指挥《拉德斯基进行曲》时,还是在环节六:再现阅兵式场景时,都把自己融入音乐,融入角色,用自己的情绪感染每一位学生。
在指挥《拉德斯基进行曲》时,李老师把自己当成了一名交响乐团的指挥家,进入了一场音乐会,自己就是音乐会的主角,仿佛音乐的情绪、节奏的变化全都是“李老师”指挥出来的。
而李老师这种近乎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情绪变化,完全把在场的全体同学感染了,将他们带入了音乐会,他们仿佛就是现场听众、就是乐队、就是音符……特别是在环节六:再现阅兵式场景时,李老师一会变身阅兵的首长,一会变身手握钢枪、威武雄壮的士兵,一会又变成观礼台上的国际友人……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学生们也进入了角色,进入了音乐。
《大师风范的阅读答案_帅立志:大师风范,养生榜样》摘要:书法家多长寿,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帅老的夫人长他3岁,两人几十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相濡与沫,一是语言交流,用嘴说话,用“情”感应,用“理”沟通,二是和相爱的人肌肤交流,握手、拍肩、拥抱都是很好的方式书法家多长寿,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在杜甫感叹“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唐代,虞世南活了81岁,柳公权享年88岁。
现当代书法家中高寿者更是不胜枚举,沙孟海、赵朴初等享年都在90岁以上。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也是一位书法、刻字大师,他年近9旬,仍精神矍铄。
请看本期快乐代言人―― 虎年春节前夕,在南宁市民族广场举行的2010年广西优秀春联展活动启动仪式上,多名书法家到现场给市民免费代写春联。
面对蜂拥而至的索字者,书法家们不辞辛劳,有求必应。
在一位银发飘逸、脸色红润、精神矍铄的老者桌前,一中年人请老者为他书写一个“虎”字,以迎接虎年新春的到来。
老者一听,也来了兴致,他让中年人双手提着宣纸的上端,另一人提着下端的右角,自己左手持着另一端,只见他凝神、蘸墨,右手悬空,抖腕挥毫,刷刷刷,顷刻之间,一个活灵活现的“虎”字跃然纸上,旁观者无不感叹称绝。
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一代书法、篆刻大师,86岁高龄的帅立志。
他的作品被许多名人收藏,有的被用来作为中外交流的礼品。
作为一代书法、篆刻艺术大师,帅立志的艺术业绩已被载入史册。
《1998―1992中国印学年鉴》、《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等权威典籍,均有专门传记介绍。
在记者面前,一头银发映衬下的帅老始终脸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饱满,丝毫不像一个耄耋之年的老者。
帅老说,练习书法,怡心养性,对人的身心健康的确大有裨益。
练习书法是动静结合的运动,动静结合、一张一弛是健康的必须条件。
一个人光动不静不行,光静不动更不行。
所以练习书法一方面能使人从紧张中轻松起来,另一方面又使人能从闲散中充实起来,从而起到调节生活节奏以及内在系统平衡的作用。
题记:语文教师要会“玩教材”,要努力把语文课上得好玩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会走“正步”,又要会“乱跑”。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用着心思教书。
大致可以归纳为12个字:教之有物,教之有序,教之有趣。
引领孩子们诗意地栖息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回顾实录教什么(一)一、板书:萧红。
追问:这个人与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训练说话)二、板书:《呼兰河传》。
追问:这本书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三、板书:回忆。
追问:这个词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四、自由读课文。
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些事情?1、小插曲:读熟的同学选择几段再读读;没有读熟的同学认真读完。
2、交流主要事例:栽花、拔草、铲地、浇菜(板书)3、交流园子里的小动物: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跟老师一起写一写,发现字形特点)4、交流园子里的蔬菜:倭瓜、黄瓜、玉米(板书)5、整理总结板书:人:祖父物: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事:栽花拔草铲地浇菜[聆听有感:显然,蒋老师采用了板书追问的方式,介绍作者、作品及主要内容。
传递的信息特别清晰,尤其是写一写,看一看,理一理,胜过听一听的教学效果。
可见蒋老师的语文教学心理学理论功底非同寻常。
](二)五、寻找语言表达特别的语段1:“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都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生自由读与背。
(追问: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快就背出来?)2、反复引读。
3、加快节奏再引读。
4、师生换读。
5、如此反复,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呢?(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
)六、再次寻找如此“反复”的语段2:“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大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就铲地;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青铜葵花读后感(通用15篇)青铜葵花读后感1《青铜葵花》是曹文轩写的,我们也读过他写的《草房子》,《青铜葵花》这本书写了青铜一家收养孤儿葵花的故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葵花又回到了他的城市的故事。
有一次,葵花坐小船迷失了方向,青铜救了她,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经过了解才知道,青铜原来是个哑巴,葵花每天都要去找青铜玩,随后,葵花的爸爸被淹死了,葵花变成了一个孤儿,又一次偶然的机会,青铜一家收养了她,青铜的家人没让青铜上学,把上学的机会给了葵花,还凑钱给葵花上学,实际青铜也很爱上学,他放牛的时候,有时会到从学校传来的琅琅的读书声。
那时,他就会屏住呼吸谛听。
那读书声此起彼伏,在田野上飘荡着。
他会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他会痴痴的朝学校的方向望着。
蝗灾、挣钱、考砸、卖鞋、演出……一件件事情过去后,葵花最终要离开了,因为他是城里人,市长专门派船来迎接她,接她回去,可葵花不肯走,她拦住了妈妈的腰,幸亏爸爸把她抱到了船上,船才慢慢开动,青铜用尽平声力气,大喊了一声:“葵——花!”嘎鱼正好路过这里,听到了青铜的声音,向大众宣布:青铜会说话了!青铜会说话了!青铜顿时瘫痪在草垛上,哭了……青铜葵花读后感2《青铜葵花》不仅讲述了男孩“青铜”和女孩“葵花”的故事,还教会我们面对苦难坚韧不拔、乐观活泼的品质。
曹文轩爷爷的这一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活灵动,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更是真挚深沉。
葵花母亲死的早,和爸爸相依为命。
这样的开头让人有一些伤感,中间爸爸也死了,让我的心立马提了起来,好在有青铜一家的帮助。
我认为结尾青铜并没有看见葵花,只是他有了幻觉,因为葵花出现的话,一定会大喊一声“哥”!这本拥有“大师风范”的书,读着读着,在对比童年中,令我感受深刻,珍惜现有的一切,现在的努力,就是为将来铺路。
这样的经典美文,真值得我们一再品读,我准备继续读读曹爷爷的《红瓦黑瓦》、《草房子》、《细米》、《天瓢》和《根鸟》。
大师风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1. 引言说到“大师风范”,大家心里是不是都有一个画面?对,我说的就是那种气场强大,走到哪儿都能引起瞩目的那种人。
他们有时候穿着简单的衣服,却能散发出一种非凡的气质,仿佛一举一动都在讲述着一个故事。
说真的,身边这样的“老前辈”可不多见,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大师”们,看看他们到底有啥过人之处。
2. 大师的魅力2.1 自信与从容首先,大师的自信真的是无与伦比的。
你看他们走路的时候,那叫一个稳,仿佛地面就是为他们铺的红地毯。
无论是面对人群还是独自一人,他们的眼神总是透着一股坚定。
说实话,这种从容,真是让人羡慕得要死!想想看,有时候我们连和陌生人打个招呼都能紧张得手心出汗,然而这些大师却好像永远处于“稳如老狗”的状态。
2.2 深厚的内涵再来,大师们的内涵可不是一般的深。
他们在某个领域里深耕细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大师能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解释得一清二楚。
听他们讲课,就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完全不想眨眼。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在听他们说话,却不知不觉被他们的智慧所感染,心中默默赞叹。
3. 大师的个性3.1 风趣幽默除了自信和内涵,大师们通常也都带着一股幽默感。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大师在分享自己经历的时候,总是能夹杂一些搞笑的段子,让人忍俊不禁。
这样的幽默不仅让气氛轻松,也让人觉得“哎,这人好亲切啊”。
记得有次听到一个大师讲自己的失败经历,他竟然把自己的失误形容成“就像冬天没穿秋裤,冷得瑟瑟发抖”。
这样的比喻,不禁让人捧腹大笑,也让我们更容易接受那些失败的教训。
3.2 独特的视角大师们的视角也很独特,往往能从平常的事情中发现不一样的美。
比如,他们可能会把一朵小花的生长过程说得生动有趣,仿佛那是大自然的奇迹。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是在看花,而是在看花背后的故事。
生活中其实充满了细节,只是我们常常忙着赶路,没时间停下来观察。
但大师们却能像孩子一样,保持一颗好奇的心,这种态度,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把大师风范写进青春里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把大师风范写进青春里》。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我青春里的一位大师。
大师风范阅读理解
摘要:
1.大师风范的定义和特点
2.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3.大师风范阅读理解的实践方法
4.大师风范阅读理解的效果和影响
正文:
【大师风范的定义和特点】
大师风范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它代表了一种卓越的品质和境界。
大师风范具有许多特点,其中包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行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精通和应用。
这种风范往往能够在各种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阅读理解是获取信息、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我,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大师风范阅读理解的实践方法】
大师风范阅读理解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深度阅读: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文章的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3.知识整合:通过阅读理解,将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更为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4.实践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师风范阅读理解的效果和影响】
大师风范阅读理解能够带来许多效果和影响,其中包括提高思维品质、丰富知识体系、增强实践能力等。
大师风范智者之路——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有感莘县樱桃园镇刘楼小学马宗义今天,我非常荣幸地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领略了大师课堂教学的风采。
靠自己的教学魅力去把握课堂吸引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启发教育学生。
于老师的这节课上得是那样的真实、朴实、扎实,而且贴近学生,真正寓教于乐。
一、求真务实之精确一个全国著名的教授,小学语文教育的泰斗,很注重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在解释词语上来不得半点虚假。
师:课前哪些同学预习课文了?(同学们都举起了手)师:我非常支持课前预习,通过预习,生字词语你认识的怎样?于老师写下了‘嗔’师:谁查字典了,告诉我‘嗔’的意思。
(同学们有的举手)师:这一个同学你说。
生:我认为是……生:我觉得……师:不要你认为(客气的说)我想知道的是字典上的解释。
学生们不再有人回答师:课前预习对生字准确的掌握是预习的真谛,来不得的半点虚假。
师:‘嗔’字典上只有一种解释“生气”。
字词的解释不是你认为,你觉得就可以,它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每个字词后面都有故事……。
在讲“眸”这个字时用到了“回眸一笑”经过于老师的现场表演、讲述,学生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我想:这是最切实际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形式之一。
讲“袅袅”这个词时,学生理解的好,用词用得准,于老师就及时加以肯定,并指出好在哪里;学生用词不当,于老师就随时指出学生用词不当之处,并通过推敲,帮助学生选用准确的词语。
更让人佩服的是:“用词贵在恰如其分,不到位不行,过了头也不行;话怎么说才得体,词怎么用才准确,取决于特定的语言环境。
”于老师对这两种情况下了出现的语言现象都能准确无误地随机点评,引导学生遣词造句。
学生当众读,教师随时改,收益面大,见效益高。
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学生认真推敲用词的良好习惯。
正如吕淑湘先生所述: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于老师深谙此道,在教学实践中他总能准确提到学生的“盲点”授人以“渔”。
读《大师风范》有感
我爱看书,没有偏好,小说诗歌、天文地理、历史军事等等都有兴趣,受益无穷;但让我在教育方面走向成熟的却是一篇题为《大师风范》的文章。
文章讲述的是:一位习惯用自己的琴声去指导学生的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一次收徒拜师仪式上,听完一个新生完美的演奏之后,放弃习惯的示范演奏,当众赞扬新生的高超水平,并承认最少在这一曲上自己已无资格指导学生。
他的举动赢得的热烈的掌声,既是对新生精湛琴艺的肯定,也是对老师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逊的赞赏。
小荷作文网
文中的大师既是一位琴艺超群的名家,也是一位师者。
身为小学老师的我,虽不是名家,但毕竟也是师者。
因此,这篇文章带给我的震撼也就不同一般了。
小荷作文网
首先,大师抛开个人名利,抛开师道尊严,由衷地赞美一名刚投身门下的学生,大师磊落的胸怀,让我为之震撼。
在大师眼中,新生与盛名之下的自己是平等的。
拥有一流盛名的大师对学生的这种尊重,是身为教师的我应该追求的。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还在形成过程中,如果我们也能像大师那样平等的去赞美和尊重学生,那么在尊重与赞美中长大的他们将来也会真诚地赞美他人和尊重他人。
其次,面对一个刚投身自己门下的新生,一个无名小卒出色表演,当众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大师可贵的谦逊,让我心生敬佩。
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也因为自己从小的经历,老师重视自己的权威和面子,而忽视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老师,有时也会有没掌握的知识或是过失的。
但为了面子和尊严,有时老师就会掩饰自己某些知识的缺乏和过失。
无形之中,孩子就从老师这里学会了掩饰,学会了撒谎,性格中不诚实的因素,因此而诞生了。
而文中的大师,不受盛名所累,当众坦言对于学生所拉的曲子,自己的任何指导都是对学生的误导,自已没有资格指导他。
这种谦逊让人肃然起敬。
孩子们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更是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我不是技艺超群、拥有一流盛名的名家,但我是一位师者。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决心像大师一样,拥有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逊。
放下所谓的权威和面子,去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尊重学生,由衷地赞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天赋和付出的劳动。
因此,在后来的教学之路上,我拥有从容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