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压电路图
- 格式:doc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4
串联型三极管稳压电路1.电路构成用三极管V代替图8.2中的限流电阻R,就得到图8.3所示的串联型三极管稳压电路。
在基极电路中,V DZ与R组成参数稳压器。
图 8.3 串联型三极管稳压电路2. 工作原理〔实验〕:①按图8.3连接电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电路。
②保持输入电压U i不变,改变R L,观察U0。
③保持负载R L不变,改变U L,观察U0。
结论:输出电压U0基本保持不变。
该电路稳压过程如下:(1)当输入电压不变,而负载电压变化时,其稳压过程如下:(2)当负载不变,输入电压U增加时,其稳压过程如下:(3)当UI增加时,输出电压U0有升高趋势,由于三极管T基极电位被稳压管DZ固定,故U0的增加将使三极管发射结上正向偏置电压降低,基极电流减小,从而使三极管的集射极间的电阻增大,UCE增加,于是,抵消了U0的增加,使U0基本保持不变.上述电路虽然对输出电压具有稳压作用,但此电路控制灵敏度不高,稳压性能不理想。
8.3.2 带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1.电路组成在图8.3电路加放大环节.如图8.4所示。
可使输出电压更加稳定。
图8.4带放大电路的串联型稳压电路取样电路:由R1、RP、R2组成,当输出电压变大时,取样电阻将其变化量的一部分送到比较放大管的基极,基极电压能反映出电压的变化,称为取样电压;取样电压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若太大,控制的灵敏度下降;若太小,带负载能力减弱。
基准电路:由RZ、V DZ组成,给V2发射极提供一个基准电压,RZ为限流电阻,保证V DZ有一个合适的工作电流。
比较放大管V2:R4既是V2的集电极负载电阻,又是V1的基极偏置电阻,比较放大管的作用是将输出电压的变化量,先放大,然后加到调整管的基极,控制调整管工作,提高控制的灵敏度和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调整管V1:它与负载串联,故称此电路为串联型稳压电路,调整管V1受比较放大管控制,集射极间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用来抵消输出电压的波动。
详解大功率可调稳压电源电路图无论检修电脑还是电子制作都离不开稳压电源,下面介绍一款直流电压从3V到15V连续可调的稳压电源,最大电流可达10A,该电路用了具有温度补偿特性的,高精度的标准电压源集成电路TL431,使稳压精度更高,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基本能满足正常维修使用,电路见下图。
如图1所示大功率可调稳压电源电路图大功率可调稳压电源电路图图1 大功率可调稳压电源电路图其工作原理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路固定的5V1.5A稳压电源电路。
第二部分是另一路由3至15V连续可调的高精度大电流稳压电路。
第一路的电路非常简单,由变压器次级8V交流电压通过硅桥QL1整流后的直流电压经C1电解电容滤波后,再由5V三端稳压块LM7805不用作任何调整就可在输出端产生固定的5V1A稳压电源,这个电源在检修电脑板时完全可以当作内部电源使用。
第二部分与普通串联型稳压电源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使用了具有温度补偿特性的,高精度的标准电压源集成电路TL431,所以使电路简化,成本降低,而稳压性能却很高。
图中电阻R4,稳压管TL431,电位器R3组成一个连续可调得恒压源,为BG2基极提供基准电压,稳压管TL431的稳压值连续可调,这个稳压值决定了稳压电源的最大输出电压,如果你想把可调电压范围扩大,可以改变R4和R3的电阻值,当然变压器的次级电压也要提高。
变压器的功率可根据输出电流灵活掌握,次级电压15V左右。
桥式整流用的整流管QL用15-20A硅桥,结构紧凑,中间有固定螺丝,可以直接固定在机壳的铝板上,有利散热。
调整管用的是大电流NPN型金属壳硅管,由于它的发热量很大,如果机箱允许,尽量购买大的散热片,扩大散热面积,如果不需要大电流,也可以换用功率小一点的硅管,这样可以做的体积小一些。
滤波用50V4700uF电解电容C5和C7分别用三只并联,使大电流输出更稳定,另外这个电容要买体积相对大一点的,那些体积较小的同样标注50V4700uF尽量不用,当遇到电压波动频繁,或长时间不用,容易失效。
软启动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图
软启动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特点是:在电路接通后,输出电压要经过一个启动过程,以较慢的速度上升至给定值。
由于升压只有延时,可用在不希望有浪涌尖峰冲击的电路中。
其电路如图所示。
软启动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图(a)是输出电压为24V、额定输出电流为2A的软启动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电路启动后,输出电压以渐变方式由零上升至给定值。
当电容器GI的容量为0.15μF时,可获得30s以上的软启动时间。
为保证电路具有较好的软启动特性和稳压性能,V2应选用饱和压降小,β较高的晶体管。
V2、V4和V5应选用耐压足够高、穿透电流较小的晶体管。
二极管VD1的作用是:当输出电压下降时,C1通过它迅速放电,以保证在电压再次上升时能可靠地进行软启动。
VD1应选用反向电阻尽可能大的硅二极管。
该电路具有较好的过载保护性能。
图(b)所示电路比较适合于启动时初始电流较小的负载。
具有过压保护的5V稳压电源电路图具有过电压保护的5V稳压电源,采用集电极输出串调电源,有扩流、过电压保护装置。
电路如图所示。
具有过压保护的5V稳压电源电路电路工作原理:闭合电源开关S,电路电源220V经变压器T降压,由桥式整流二极管VD1~VD4和电容C4整流、滤波使输出端获得稳定的5V电压。
W7805的最大输出电流为1.5A,要想使输出电流大于1.5A,则要扩大输出电流,为此在W78O5的外围接一只大功率晶体管VT。
它采用的是并接式扩流方式,即W7805的第1脚与VT的基极相连,W7805的第2脚与VT的集电极相连,这样两输出电流之和可满足输出1.6A电流的要求。
如果需要更大的输出电流,可改用2~3只大功率管并联即可。
W78O5集成稳压器内部有过电流、过热和安全区保护电路。
尽管如此,由W7805和VT等组成的稳压电源输出端仍有可能发生过电压现象。
为确保负载的安全,该电源在集成块典型应用电路基础上,加了过电压保护电路。
该电路由稳压二极管VZ、电阻R3、晶间管VS和快速熔丝管FU等组成。
该电源工作正常时输出电压为5V,晶问管VS呈截止状态。
当稳压电源由于某种原因(如集成块损坏或调整管击穿)使输出电压超过限定值时,即大于等于5.6V,稳压管VZ 击穿,采样电压VR3升高使晶间管VS触发而导通,造成熔丝熔断,从而保护了负载。
在集成稳压器W7805的第1、2脚和扩流管VT的发射极与集电极间分别并联二极管VD5和VD6,主要是用来保护集成块和扩流管。
当输人端发生短路或输出端过压而使VS 导通造成输人端短路时,稳压器输入端电压因熔丝熔断立刻为零,而输出端电容器C8上充足的电荷则不能立即为零,因而造成输出端瞬间电压高于输入端,为了防止这个反向峰值电压击穿集成稳压器W7805或VT功率管,故加了VD5、VD6使电荷泄放掉,从而保护了W7805和VT。
C1和C2为VD1~VD4的输人和输出电容器,可抑制高频谐波干扰。
家用交流稳压器的原理与维修电路图工作原理大地牌TJ30型3kW交流稳压器的电气原理图见附图。
整机可分主回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Vi和Vo分别是输入与输出电压表。
主回路是交流电源从输入端通往输出端的路径,包括空气开关K1、稳压与直通选择开关K2、调压变压器T、延时控制继电器J3和输入、输出接线端子等元器件。
控制电路的功能有开机延时送电、稳定输出电压、过压保护及指示、欠压保护及指示等。
1.取样电压与基准电压。
调压变压器T有两个二次绕组,其中一组9V经DQ1桥式整流后,再经电阻R2和R3分压,取R3上的分压值作为交流稳压器输出电压高低的取样电压。
16V的绕组电压经DQ2桥式整流,三端稳压器LM7812稳压,输出稳定的DC12V电压向控制电路供电。
发光管LED2点亮标志着DC12V电源工作正常。
集成电路A1是四运放HA17324,在这里作四电压比较器使用。
DC12V电压经电位器RP、电阻R4~R8分压,共取出四个分压值作为基准电压,分别送往四个电压比较器的相应输入端。
电阻R3上的取样电压也同时送往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
取样电压和基准电压接入电压比较器输入端的规律是:检测交流稳压器输出电压是否高于额定值220V,其正输入端接取样电压,负输入端接基准电压,例如A1.1和A1.2;检测交流稳压器输出电压是否低于额定值220V,接法与上相反,例如A1.3和A1.4。
认识这种规律对读懂许多品牌交流稳压器的电路原理图都有参考意义,但这种接入规律的前提是:检测结果为“是”时,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为高电平,这恰好是相关功能电路所需要的。
2.电压偏高需要降压。
大地牌交流稳压器的输出稳压精度设定为±4%,当输出电压刚好等于220V时,调整电位器RP使电压比较器A1.2的反相输入端{6}脚所接的基准电压与其同相输入端{5}脚连接的取样电压也刚好相等,这样输出电压若有升高(可能因为输入电压升高,或负载电流减小),取样电压也相应升高,电压比较器A1.2的输出端{7}脚电位就必然为高,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J1吸合,电动机M得电转动,拖动调压变压器的碳刷滑动,直至交流稳压器的输出电压回落到220V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