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序列、职等职级和薪酬管理规定.pdf
- 格式:pdf
- 大小:90.39 KB
- 文档页数:9
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1、目的为完善员工职级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化层级结构,为员工职业发展和薪资定级提供依据,特制定此管理规定。
2、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3、定义与内容(1)岗位序列岗位性质是针对岗位性质和要求相近的岗位进行分类。
公司的岗位序列分为两大类:管理序列(M),专业序列(P)。
1.管理序列(Management 简称M类):适用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人员管理权限(不包括师徒关系、业务辅导关系),带领团队运作指定业务的岗位。
2.专业序列(Professional 简称P类):适用于从事产品设计、运营、市场、销售、人事、财务、信息技术服务工作等岗位。
(2)职等1.定义:指针对员工承担责任、知识经验和技能多寡等能力差异而进行的划分。
(3)职级1.定义:指针对同一职等下从事业务广度和深度等级而进行的划分。
划分:除BAND1、BAND11、BAND12外,每个职等下设3个职级(CBA),A级最高,B 2.3.定级:新入职人员的职级一般定C,个别优秀人员可达B,原则上不定A。
(级)职级升降1. 271评选2. 晋升2.1晋升规则:原则上遵循逐级晋升原则,职级按C 、B 、A 逐级晋升;职级达到A 方可进行下一职等,且新职等C 起步;特殊情况一次晋升职级不得超过三级。
2.2晋升准入资格:即员工必须是当期271评选中“2”类员工,且上一周期非“1”类员工;上一周期内受到公司相关处罚人员者(如指标未达成,价值观不匹配),公司有权取消晋升资格。
2.4晋升周期:每年10月份一次。
3. 降级3.1降级规则:员工未达成考核指标,被评选为271的“1”类,触及公司红线及其他公司规定的情况。
3.2降级周期:无固定周期。
薪酬调整(酬) 1. 定义:指因职务级别、任职岗位、用工性质、工作表现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对薪资构成或标准进行相应调整的行为。
正常调薪包括转正调薪、异动调薪、晋升调薪。
转正调薪是指新入职员工自《转正申请》审批通过后,按照实际转正时间调整为转正薪资,享有正式员工的同等福利;异动调薪是指由于员工职务、岗位等异动而引起的薪资调整; 晋升调薪是指由于员工职务提升引起的薪资调整。
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一、目的为完善员工职级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化层级结构,为员工职业发展和薪资定级提供依据,特制定此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三、定义与内容(一)岗位序列岗位性质是针对岗位性质和要求相近的岗位进行分类。
公司的岗位序列分为两大类:管理序列(M),专业序列(P)。
1.管理序列(Management 简称M类):适用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人员管理权限(不包括师徒关系、业务辅导关系),带领团队运作指定业务的岗位。
2.专业序列(Professional 简称P类):适用于从事产品设计、运营、市场、销售、人事、财务、信息技术服务工作等岗位。
(二)职等1.定义:指针对员工承担责任、知识经验和技能多寡等能力差异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M序列和P序列职等以BAND划分,共12等,由低到高分别为BAND1至BAND12。
4.职等薪酬带宽(三)职级1.定义:指针对同一职等下从事业务广度和深度等级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除BAND1、BAND11、BAND12外,每个职等下设3个职级(CBA),A级最高,B级中间,C级最低。
职级对应的薪酬如下:3.定级:新入职人员的职级一般定C,个别优秀人员可达B,原则上不定A。
(四)职级升降1. 271评选2.1评选规则2.2 评选方法见绩效考核方案。
2. 晋升2.1晋升规则:原则上遵循逐级晋升原则,职级按C、B、A逐级晋升;职级达到A方可进行下一职等,且新职等C起步;特殊情况一次晋升职级不得超过三级。
2.2晋升准入资格:即员工必须是当期271评选中“2”类员工,且上一周期非“1”类员工;上一周期内受到公司相关处罚人员者(如指标未达成,价值观不匹配),公司有权取消晋升资格。
2.3晋升评估标准2.4晋升周期:每年10月份一次。
3. 降级3.1降级规则:员工未达成考核指标,被评选为271的“1”类,触及公司红线及其他公司规定的情况。
3.2降级周期:无固定周期。
个人收集整理-ZQ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一、 目地为完善员工职级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化层级结构,为员工职业发展和薪资 定级提供依据,特制定此管理规定.二、 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三、 定义与内容(一) 岗位序列 岗位性质是针对岗位性质和要求相近地岗位进行分类.公司地岗位序列分为两大类: 管理序列(),专业序列().b5E2R。
1. 管理序列( 简称类):适用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人员管理权限(不包括师徒 关系、业务辅导关系),带领团队运作指定业务地岗位.p1Ean。
2. 专业序列( 简称类):适用于从事产品设计、运营、市场、销售、人事、财务、 信息技术服务工作等岗位.(二) 职等 1. 定义:指针对员工承担责任、知识经验和技能多寡等能力差异而进行地划分. 2. 划分:序列和序列职等以划分,共等,由低到高分别为至.职等职级图职等分级 岗位级别职务等级管理序列 职称决策层总经理 副总经理专业序列职务等级职称1/8高层管理 中层管理个人收集整理-ZQ高级一级中心总监(分公司 总经理)一级中心总监 高级部门经理 中级部门经理 初级部门经理主管基层.职等薪酬带宽薪酬带宽序列职级薪酬总经理以上副总经理高级一级中心总监 (分公司总经理)一级中心总监高级部门经理中级部门经理初级部门经理主管薪酬带宽2/8首席专家 资深专家 高级专家专家 高级专员专员 助理 实习生带宽个人收集整理-ZQ序列职级薪酬带宽首席专家资深专家高级专家 专家高级专员专员 助理实习生(三) 职级1. 定义:指针对同一职等下从事业务广度和深度等级而进行地划分. 2. 划分:除、、外,每个职等下设个职级(),级最高,级中间,级最低.职级对应地薪酬如下:职级对应薪酬表序列职级序列 职级薪酬带宽 等级 对应薪酬总经理以上以上副总经理高级一级中心总 监(分公司总经3/8理)个人收集整理-ZQ一级中心总监 序列 职级高级部门经理首席专家中级部门经理档资深专家初级部门经理档高级专家主管专家高级专员专员助理 4/8个人收集整理-ZQ实习生3. 定级:新入职人员地职级一般定,个别优秀人员可达,原则上不定. (四)职级升降. 评选 评选规则能力分级人数比例定义说明职级优秀超出该职位要求,具备 胜任下一职位地潜力胜任完全胜任该职位一般胜任 差具备胜任该职位地潜 力,但需要通过阶段性 地工作实践和能力提升才能完全胜任评选方法见绩效考核方案.. 晋升晋升规则:原则上遵循逐级晋升原则,职级按、、逐级晋升;职级达到方可进行 下一职等,且新职等起步;特殊情况一次晋升职级不得超过三级.DXDiT。
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一、目的为完善员工职级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化层级结构,为员工职业发展和薪资定级提供依据,特制定此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三、定义与内容(一)岗位序列岗位性质是针对岗位性质和要求相近的岗位进行分类。
公司的岗位序列分为两大类:管理序列(M),专业序列(P)。
1.管理序列(Management简称M类):适用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人员管理权限(不包括师徒关系、业务辅导关系),带领团队运作指定业务的岗位。
2.专业序列(Professional简称P类):适用于从事产品设计、运营、市场、销售、人事、财务、信息技术服务工作等岗位。
(二)职等1.定义:指针对员工承担责任、知识经验和技能多寡等能力差异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M序列和P序列职等以BAND划分,共12等,由低到高分别为BAND1至BAND12。
4.职等薪酬带宽(三)职级1.定义:指针对同一职等下从事业务广度和深度等级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除BAND1、BAND11、BAND12外,每个职等下设3个职级(CBA),A级最高,B级中间,C级最低。
职级对应的薪酬如下:职级对应薪酬表序列职级序列职级薪酬带宽等级对应薪酬M8总经理40K以上40000以上M7副总经理30K-40K10000A40000 B36600 C33300M6高级一级中心总监(分公司总经理)23K-30K7000A30000B27600C25300M5一级中心总监序列职级18K-23K5000A23000 B21200 C19600M4高级部门经理P8首席专家15K-18K3000A18000 B17000 C16000M3中级部门经理B档P7资深专家12K-15K3000A15000 B14000 C13000M2初级部门经理C档P6高级专家10K-12K2000A12000 B11200 C10600M1主管P5专家8K-10K2000A10000 B9200 C8600P4高级专员6K-8K2000A8000 B7200 C6600P3专员4K-6K2000A6000 B5200 C4600P2助理3K-4K1000A4000 B3600 C3300P1实习生2K 020003.定级:新入职人员的职级一般定C ,个别优秀人员可达B ,原则上不定A 。
岗位序列职等职级和薪酬管理规定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一、目的为完善员工职级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化层级结构,为员工职业发展和薪资定级提供依据,特制定此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三、定义与内容(一)岗位序列岗位性质是针对岗位性质和要求相近的岗位进行分类。
公司的岗位序列分为两大类:管理序列(M),专业序列(P)。
1.管理序列(Management 简称M类):适用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人员管理权限(不包括师徒关系、业务辅导关系),带领团队运作指定业务的岗位。
2.专业序列(Professional 简称P类):适用于从事产品设计、运营、市场、销售、人事、财务、信息技术服务工作等岗位。
(二)职等1.定义:指针对员工承担责任、知识经验和技能多寡等能力差异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M序列和P序列职等以BAND划分,共12等,由低到高分别为BAND1至BAND12。
4.职等薪酬带宽(三)职级1.定义:指针对同一职等下从事业务广度和深度等级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除BAND1、BAND11、BAND12外,每个职等下设3个职级(CBA),A级最高,B级中间,C级最低。
职级对应的薪酬如下:3.定级:新入职人员的职级一般定C,个别优秀人员可达B,原则上不定A。
(四)职级升降1. 271评选2.1评选规则2.2 评选方法见绩效考核方案。
2. 晋升2.1晋升规则:原则上遵循逐级晋升原则,职级按C、B、A逐级晋升;职级达到A方可进行下一职等,且新职等C起步;特殊情况一次晋升职级不得超过三级。
2.2晋升准入资格:即员工必须是当期271评选中“2”类员工,且上一周期非“1”类员工;上一周期内受到公司相关处罚人员者(如指标未达成,价值观不匹配),公司有权取消晋升资格。
2.3晋升评估标准2.4晋升周期:每年10月份一次。
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序列、职等职级和薪酬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还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为了规范公司的岗位管理和薪酬分配,特制定本规定。
二、岗位序列(一)岗位序列的划分公司根据业务特点和工作性质,将岗位划分为管理序列、技术序列、营销序列、职能序列等。
1、管理序列:包括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岗位,主要负责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
2、技术序列:涵盖研发、设计、工程技术等岗位,要求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3、营销序列:包含销售、市场推广、客户服务等岗位,负责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开拓和客户维护。
4、职能序列:如人力资源、财务、行政、法务等岗位,为公司的运营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岗位序列的特点1、管理序列注重领导能力、战略规划和团队管理能力。
2、技术序列强调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营销序列侧重于市场洞察力、销售技巧和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4、职能序列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三、职等职级(一)职等的划分公司将职等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若干职级。
(二)职级的评定标准1、工作经验:包括从事相关工作的年限、在本公司的工作年限等。
2、工作业绩:完成的工作任务、取得的成果、对公司的贡献等。
3、专业技能: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责任心等。
(三)职等职级的调整1、定期调整:公司每年对员工的职等职级进行一次评估和调整。
2、不定期调整:对于表现特别优秀或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可随时进行职等职级的调整。
四、薪酬管理(一)薪酬结构员工薪酬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部分组成。
1、基本工资:根据员工的职等职级确定,是员工的基本收入保障。
2、绩效工资: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挂钩,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
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一、目的为完善员工职级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化层级结构,为员工职业发展和薪资定级提供依据,特制定此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三、定义与内容(一)岗位序列岗位性质是针对岗位性质和要求相近的岗位进行分类。
公司的岗位序列分为两大类:管理序列(M),专业序列(P)。
1.管理序列(Management 简称M类):适用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人员管理权限(不包括师徒关系、业务辅导关系),带领团队运作指定业务的岗位。
2.专业序列(Professional 简称P类):适用于从事产品设计、运营、市场、销售、人事、财务、信息技术服务工作等岗位。
(二)职等1.定义:指针对员工承担责任、知识经验和技能多寡等能力差异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M序列和P序列职等以BAND划分,共12等,由低到高分别为BAND1(三)职级1.定义:指针对同一职等下从事业务广度和深度等级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除BAND1、BAND11、BAND12外,每个职等下设3个职级(CBA),A级最高,B级中间,C级最低。
职级对应的薪酬如下:3.定级:新入职人员的职级一般定C,个别优秀人员可达B,原则上不定A。
(四)职级升降1. 271评选2.1评选规则2. 晋升2.1晋升规则:原则上遵循逐级晋升原则,职级按C、B、A逐级晋升;职级达到A方可进行下一职等,且新职等C起步;特殊情况一次晋升职级不得超过三级。
2.2晋升准入资格:即员工必须是当期271评选中“2”类员工,且上一周期非“1”类员工;上一周期内受到公司相关处罚人员者(如指标未达成,价值观不匹配),公司有权取消晋升资格。
2.4晋升周期:每年10月份一次。
3. 降级3.1降级规则:员工未达成考核指标,被评选为271的“1”类,触及公司红线及其他公司规定的情况。
3.2降级周期:无固定周期。
(四)薪酬调整1. 定义:指因职务级别、任职岗位、用工性质、工作表现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对薪资构成或标准进行相应调整的行为。
适用范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目的为完善员工职级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化层级结构,为员工职业发展和薪 资定级提供依据,特制定此管理规定。
公司全体员工三.定义与内容(一) 岗位序列岗位性质是针对岗位性质和要求相近的岗位进行分类。
公司的岗位序列分为两大类: 管理序列(M ),专业序列(P ) o1. 管理序列(Management 简称M 类):适用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人员管理权限(不包括师徒关系、业务辅导关系),带领团队运作指定业务的岗位。
2. 专业序列(Professional 简称P 类):适用于从事产品设计、运营、市场、销 售、人事、财务、信息技术服务工作等岗位。
(二) 职等1.定义:指针对员工承担贵任、知识经验和技能多寡等能力差异而进行的划分。
2・ 划分:M 序列和P 序列职等以BAND 划分,共12等,由低到高分别为BAND1至 BAND12o职等职级图分级管理序列M 专业序列P岗位级别 职务等级职称职务等级职称BAND12 决策层M8BAND11M7副总经理4.职等薪酬带宽(三)职级1.定义:指针对同一职等下从事业务广度和深度等级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除BAND1、BAND11、BAND 12夕卜,每个职等下设3个职级(CBA) , A级最高,B级中间,C级最低。
职级对应的薪酬如下:3.定级:新入职人员的职级一般定C,个别优秀人员可达B,原则上不定A。
(四)职级升降1. 271评选2.2评选方法见绩效考核方案。
2.晋升2.1晋升规则:原则上遵循逐级晋升原则,职级按C、B、A逐级晋升:职级达到A方可进行下一职等,且新职等C起步;特殊情况一次晋升职级不得超过三级。
2.2晋升准入资格:即员工必须是当期271评选中“2”类员工,且上一周期非“1”类员工;上一周期内受到公司相关处罚人员者(如指标未达成,价值观不匹配),公司有权取消晋升资格。
“1”类,触及公2. 4晋升周期:每年10月份一次。
岗位序列职等职级和薪酬管理规定细则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岗位序列职等职级和薪酬管理规定细则,以便为组织内部的人员职级和薪酬的管理提供指导和标准。
2. 职等职级规定2.1 职等和职级的定义和区分:- 职等是根据岗位的要求和对员工能力水平的要求,进行系统划分的等级。
- 职级是根据员工在职能力和工作表现的综合评估结果,确定的等级。
- 岗位的职等和员工的职级不一定完全对应,根据员工的能力和业务要求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2.2 职等职级的设置:- 职等和职级应根据组织的需求、岗位的功能、工作内容和要求等因素进行设置。
- 职等和职级的设置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确保员工在适应发展的同时有明确的晋升通道。
2.3 职等职级的晋升和调整:- 员工的晋升和调整应基于其工作表现、能力发展和业务需求,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评估和决策。
- 晋升和调整的依据可以包括工作绩效评估、能力提升情况、工龄、业务需求等。
3. 薪酬管理规定3.1 薪酬结构的设计:- 薪酬结构应合理、公平、激励和可持续,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 薪酬结构应根据职等职级进行设置,不同职等职级的员工应有相应的薪酬水平。
3.2 薪酬的确定和调整:- 薪酬的确定和调整应根据员工的职等职级、工作表现和市场薪酬水平等因素进行评估。
- 薪酬的调整应考虑员工的工作成果、能力发展和组织的薪酬预算等因素,确保合理和公正。
4. 实施和监督4.1 实施过程:- 组织应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限,确保规定的有效执行。
- 实施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员工的疑问和问题。
4.2 监督和评估:- 组织应建立薪酬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规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 监督和评估的依据可以包括员工满意度调研、薪酬数据的分析和市场薪酬的比较等。
5. 总结本文档制定了岗位序列职等职级和薪酬管理规定细则,为组织内部的人员职级和薪酬的管理提供了基本指导和标准。
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一、目的为完善员工职级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化层级结构,为员工职业发展和薪资定级提供依据,特制定此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三、定义与内容(一)岗位序列岗位性质是针对岗位性质和要求相近的岗位进行分类。
公司的岗位序列分为两大类:管理序列(M),专业序列(P)。
1.管理序列(Management简称M类):适用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人员管理权限(不包括师徒关系、业务辅导关系),带领团队运作指定业务的岗位。
2.专业序列(Professional简称P类):适用于从事产品设计、运营、市场、销售、人事、财务、信息技术服务工作等岗位。
(二)职等1.定义:指针对员工承担责任、知识经验和技能多寡等能力差异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M序列和P序列职等以BAND划分,共12等,由低到高分别为BAND1至BAND12。
4.职等薪酬带宽(三)职级1.定义:指针对同一职等下从事业务广度和深度等级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除BAND1、BAND11、BAND12外,每个职等下设3个职级(CBA),A级最高,B级中间,C级最低。
职级对应的薪酬如下:M3中级部门经理BM2初级部门经理CA30000高级一级中心总M6监(分公司总经23K-30K7000B27600理)M5一级中心总监序列职级18K-23K5000 M4高级部门经理P8首席专家15K-18K3000C25300 A23000 B21200 C19600 A18000 B17000 C16000 A15000档P7档P6资深专家12K-15K3000高级专家10K-12K2000B14000C13000A12000B11200C10600A10000M1主管P5专家8K-10K2000P4高级专员6K-8K2000P3专员4K-6K2000B9200 C8600 A8000 B7200 C6600 A6000 B52003.定级:新入职人员的职级一般定C,个别优秀人员可达B,原则上不定A。
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一、目的为完善员工职级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化层级结构,为员工职业发展和薪资定级提供依据,特制定此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三、定义与内容(一)岗位序列岗位性质是针对岗位性质和要求相近的岗位进行分类。
公司的岗位序列分为两大类:管理序列(M),专业序列(P)。
1.管理序列(Management 简称M类):适用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人员管理权限(不包括师徒关系、业务辅导关系),带领团队运作指定业务的岗位。
2.专业序列(Professional 简称P类):适用于从事产品设计、运营、市场、销售、人事、财务、信息技术服务工作等岗位。
(二)职等1.定义:指针对员工承担责任、知识经验和技能多寡等能力差异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M序列和P序列职等以BAND划分,共12等,由低到高分别为BAND1(三)职级1.定义:指针对同一职等下从事业务广度和深度等级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除BAND1、BAND11、BAND12外,每个职等下设3个职级(CBA),A级最高,B级中间,C级最低。
职级对应的薪酬如下:3.定级:新入职人员的职级一般定C,个别优秀人员可达B,原则上不定A。
(四)职级升降1. 271评选2.1评选规则2. 晋升2.1晋升规则:原则上遵循逐级晋升原则,职级按C、B、A逐级晋升;职级达到A方可进行下一职等,且新职等C起步;特殊情况一次晋升职级不得超过三级。
2.2晋升准入资格:即员工必须是当期271评选中“2”类员工,且上一周期非“1”类员工;上一周期内受到公司相关处罚人员者(如指标未达成,价值观不匹配),公司有权取消晋升资格。
2.4晋升周期:每年10月份一次。
3. 降级3.1降级规则:员工未达成考核指标,被评选为271的“1”类,触及公司红线及其他公司规定的情况。
3.2降级周期:无固定周期。
(四)薪酬调整1. 定义:指因职务级别、任职岗位、用工性质、工作表现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对薪资构成或标准进行相应调整的行为。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一、目的为完善员工职级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化层级结构,为员工职业发展和薪资定级提供依据,特制定此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三、定义与内容(一)岗位序列岗位性质是针对岗位性质和要求相近的岗位进行分类。
公司的岗位序列分为两大类:管理序列(M),专业序列(P)。
1.管理序列(Management 简称M类):适用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人员管理权限(不包括师徒关系、业务辅导关系),带领团队运作指定业务的岗位。
2.专业序列(Professional 简称P类):适用于从事产品设计、运营、市场、销售、人事、财务、信息技术服务工作等岗位。
(二)职等1.定义:指针对员工承担责任、知识经验和技能多寡等能力差异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M序列和P序列职等以BAND划分,共12等,由低到高分别为BAND1至BAND12。
4.职等薪酬带宽(三)职级1.定义:指针对同一职等下从事业务广度和深度等级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除BAND1、BAND11、BAND12外,每个职等下设3个职级(CBA),A级最高,B级中间,C级最低。
职级对应的薪酬如下:3.定级:新入职人员的职级一般定C,个别优秀人员可达B,原则上不定A。
(四)职级升降1. 271评选2.1评选规则2.2 评选方法见绩效考核方案。
2. 晋升2.1晋升规则:原则上遵循逐级晋升原则,职级按C、B、A逐级晋升;职级达到A方可进行下一职等,且新职等C起步;特殊情况一次晋升职级不得超过三级。
2.2晋升准入资格:即员工必须是当期271评选中“2”类员工,且上一周期非“1”类员工;上一周期内受到公司相关处罚人员者(如指标未达成,价值观不匹配),公司有权取消晋升资格。
2.3晋升评估标准2.4晋升周期:每年10月份一次。
3. 降级3.1降级规则:员工未达成考核指标,被评选为271的“1”类,触及公司红线及其他公司规定的情况。
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一、目的为完善员工职级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化层级结构,为员工职业发展和薪资定级提供依据,特制定此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三、定义与内容(一)岗位序列岗位性质是针对岗位性质和要求相近的岗位进行分类。
公司的岗位序列分为两大类:管理序列(M),专业序列(P)。
1.管理序列(Management 简称M类):适用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人员管理权限(不包括师徒关系、业务辅导关系),带领团队运作指定业务的岗位。
2.专业序列(Professional 简称P类):适用于从事产品设计、运营、市场、销售、人事、财务、信息技术服务工作等岗位。
(二)职等1.定义:指针对员工承担责任、知识经验和技能多寡等能力差异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M序列和P序列职等以BAND划分,共12等,由低到高分别为BAND1至BAND12。
4.职等薪酬带宽(三)职级1.定义:指针对同一职等下从事业务广度和深度等级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除BAND1、BAND11、BAND12外,每个职等下设3个职级(CBA),A级最高,B级中间,C级最低。
职级对应的薪酬如下:3.定级:新入职人员的职级一般定C,个别优秀人员可达B,原则上不定A。
(四)职级升降1. 271评选2.1评选规则2. 晋升2.1晋升规则:原则上遵循逐级晋升原则,职级按C、B、A逐级晋升;职级达到A方可进行下一职等,且新职等C起步;特殊情况一次晋升职级不得超过三级。
2.2晋升准入资格:即员工必须是当期271评选中“2”类员工,且上一周期非“1”类员工;上一周期内受到公司相关处罚人员者(如指标未达成,价值观不匹配),公司有权取消晋升资格。
2.3晋升评估标准2.4晋升周期:每年10月份一次。
3. 降级3.1降级规则:员工未达成考核指标,被评选为271的“1”类,触及公司红线及其他公司规定的情况。
3.2降级周期:无固定周期。
(四)薪酬调整1. 定义:指因职务级别、任职岗位、用工性质、工作表现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对薪资构成或标准进行相应调整的行为。
岗位序列职等职级和薪酬管理规定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一、目的为完善员工职级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化层级结构,为员工职业发展和薪资定级提供依据,特制定此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三、定义与内容(一)岗位序列岗位性质是针对岗位性质和要求相近的岗位进行分类。
公司的岗位序列分为两大类:管理序列(M),专业序列(P)。
1.管理序列(Management简称M类):适用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人员管理权限(不包括师徒关系、业务辅导关系),带领团队运作指定业务的岗位。
2.专业序列(Professional简称P类):适用于从事产品设计、运营、市场、销售、人事、财务、信息技术服务工作等岗位。
(二)职等1.定义:指针对员工承担责任、知识经验和技能多寡等能力差异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M序列和P序列职等以BAND划分,共12等,由低到高分别为BAND11.定义:指针对同一职等下从事业务广度和深度等级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除BAND1、BAND11、BAND12外,每个职等下设3个职级(CBA),A级最A。
(四)职级升降评选2.晋升晋升规则:原则上遵循逐级晋升原则,职级按C、B、A逐级晋升;职级达到A方可进行下一职等,且新职等C起步;特殊情况一次晋升职级不得超过三级。
晋升准入资格:即员工必须是当期271评选中“2”类员工,且上一周期非“1”类员工;上一周期内受到公司相关处罚人员者(如指标未达成,价值观不匹配),公司有权取消晋升资格。
3.降级降级规则:员工未达成考核指标,被评选为271的“1”类,触及公司红线及其他公司规定的情况。
降级周期:无固定周期。
(四)薪酬调整1.定义:指因职务级别、任职岗位、用工性质、工作表现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对薪资构成或标准进行相应调整的行为。
正常调薪包括转正调薪、异动调薪、晋升调薪。
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一、目的为完善员工职级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化层级结构,为员工职业发展和薪资定级提供依据,特制定此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三、定义与内容(一)岗位序列岗位性质是针对岗位性质和要求相近的岗位进行分类。
公司的岗位序列分为两大类:管理序列(M),专业序列(P)。
1.管理序列(Management 简称M类):适用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人员管理权限(不包括师徒关系、业务辅导关系),带领团队运作指定业务的岗位。
2.专业序列(Professional 简称P类):适用于从事产品设计、运营、市场、销售、人事、财务、信息技术服务工作等岗位。
(二)职等1.定义:指针对员工承担责任、知识经验和技能多寡等能力差异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M序列和P序列职等以BAND划分,共12等,由低到高分别为BAND1至BAND12。
4.职等薪酬带宽(三)职级1.定义:指针对同一职等下从事业务广度和深度等级而进行的划分。
2.划分:除BAND1、BAND11、BAND12外,每个职等下设3个职级(CBA),A级最高,B级中间,C级最低。
职级对应的薪酬如下:3.定级:新入职人员的职级一般定C,个别优秀人员可达B,原则上不定A。
(四)职级升降1. 271评选2.1评选规则2.2 评选方法见绩效考核方案。
2. 晋升2.1晋升规则:原则上遵循逐级晋升原则,职级按C、B、A逐级晋升;职级达到A方可进行下一职等,且新职等C起步;特殊情况一次晋升职级不得超过三级。
2.2晋升准入资格:即员工必须是当期271评选中“2”类员工,且上一周期非“1”类员工;上一周期内受到公司相关处罚人员者(如指标未达成,价值观不匹配),公司有权取消晋升资格。
2.3晋升评估标准2.4晋升周期:每年10月份一次。
3. 降级3.1降级规则:员工未达成考核指标,被评选为271的“1”类,触及公司红线及其他公司规定的情况。
3.2降级周期:无固定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