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个爱插嘴的孩子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爱“插嘴”的孩子案例描述:学生插嘴可能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这两种现象给老师们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啊!作为刚带一年级的我,在这几个月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插嘴的现象我也是经常会遇到。
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在我说话的时候总是有那么几个学生很喜欢插嘴,我话说到一半立马就有接着我的话说了,特别是高焕翔、樊致良、张惠渊这几个学生,他们都很聪明,都是个能说会道的孩子,总会迫不及待的说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时让活动增添姿色,有时让我不知所措,有时更让我哑口言。
在我提出一个问题后更是这样,总是举着手在叫喊着:“我知道,我知道。
”有的时候还会不举手自己站起来,直接回答问题。
分析:1、传统教学的“问答式”、“说听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学生插嘴”的现象。
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2、“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学生插嘴”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
3、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使课堂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才华的平台。
爱插嘴的孩子怎么教育插嘴是指在别人讲话的过程中,一个人打断对方,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提问。
在交流中,有些孩子经常插嘴,这给亲子关系和孩子的社交能力带来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教育爱插嘴的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改变这一行为。
一、理解插嘴的原因要解决孩子插嘴的问题,首先要理解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
孩子插嘴可能是因为渴望被听到和注意到。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意见很重要,急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
除此之外,孩子也可能没能控制住自己的冲动,需要学会等待自己发言的时机。
二、提供身体和心理空间为了教育孩子改变插嘴的行为,我们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首先,父母或者老师要时刻保持耐心,并给予孩子足够的倾听时间。
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的声音是被重视的。
当孩子插嘴时,我们可以先停下来,给予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
三、教授等待和尊重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引导,教会孩子待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保持耐心和尊重。
例如,在家庭聊天时,可以简单规定一个谈话顺序,每个人轮流发言。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和等待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耐心。
四、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在教育孩子改正插嘴的行为时,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
他们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当孩子插嘴时,家长和教师要坚持原则,告知孩子插嘴是不礼貌的行为,然后鼓励他们等待自己的发言时机。
五、设定规矩并给予奖励设定规矩是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定,规定在特定的场合或特殊的时刻,禁止插嘴。
例如,可以约定在家庭晚餐时,每个人依次发言,不允许插嘴。
当孩子遵守规定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奖励和正面的肯定,这将鼓励和强化他们改变插嘴的行为。
六、培养倾听技巧倾听是对他人尊重和关注的重要表现。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倾听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情感,并逐渐减少插嘴的行为。
例如,可以鼓励孩子在别人发言时保持眼神接触,并提问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先等待其他人发言结束。
七、培养自信和自我控制能力孩子插嘴的行为可能与自信心不足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有关。
大班教育笔记《爱插嘴的孩子》作为一名大班教师,我时常与幼儿们相处,观察他们的行为习惯,从中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孩子总爱插嘴的问题。
这个孩子名叫小明,今年六岁,活泼好动,反应敏捷,但就是喜欢在大人说话的时候插嘴,这让其他的小朋友也感到困扰。
当我和其他老师正在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小明总是能够在我们话音未落的时候就插嘴。
每当他插嘴的时候,我们都会提醒他这样做不礼貌,但他总是不能改正。
我开始意识到,他爱插嘴可能是因为他的自我为中心思维影响的无意识行为,这是他本能的反应,而他还没有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
有一天,在我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小明又开始插嘴了。
我尝试用手势示意他安静,但他似乎并没有察觉到。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我微笑着告诉他:“小明,我们现在正在讲故事,请你先安静下来,等我讲完了再说话好吗?”他似乎并没有理解我的意思,继续说:“老师,我也想讲一个故事!”我微笑着对他说:“好的,那你可以在课余时间里找机会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你的故事。
但现在,我们正在听我讲故事,你需要等我讲完才能说话。
”这次,小明听了我的话,安静地坐下来听我讲故事。
当我讲完故事后,他主动问我:“老师,我也想讲一个关于我的故事,你想听吗?”我笑着对他说:“好的,那你来分享一下吧!”从那以后,我发现小明在我讲故事的时候变得更加安静了,并且他也开始主动在课余时间里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他的故事。
我相信,通过这个过程,他逐渐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说话,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
作为一名大班教师,我深知幼儿的教育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我们需要通过理解和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这次小明插嘴的教育经验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实践和尝试中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方法,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爱插嘴的孩子怎么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爱插嘴的孩子。
爱插嘴的孩子通常表现为话多、不太懂得倾听他人、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特点。
这样的孩子在学习和社交中都可能会遇到困难。
那么,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教育爱插嘴的孩子呢?1.了解孩子的需要在教育孩子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喜欢插嘴。
有些孩子插嘴是因为他们对某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有很多想法和意见想要分享;而有些孩子插嘴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了解孩子的需要并不是为了迎合他们,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他们。
所以,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来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
2.教导孩子倾听和尊重他人对于爱插嘴的孩子来说,学会倾听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教导孩子在与他人交流时,先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关注。
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在互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
3.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一个爱插嘴的孩子可能容易分心和缺乏集中注意力。
因此,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些专注力训练的活动,比如拼图、搭积木等,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水平和耐心。
同时,给予孩子合理的奖励和肯定,激励他们保持专注。
4.引导孩子表达意见的途径爱插嘴的孩子通常是因为他们有很多想法和意见,但缺乏表达的途径。
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表达意见的机会,比如组织小组讨论或者主题分享活动。
同时,也要教导孩子适当的表达方式,比如等待别人讲完才能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等。
5.建立积极的学习和社交环境爱插嘴的孩子在学习和社交中可能会感到挫折和焦虑。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家长和老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和社交环境。
在学习中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不要过于强调竞争和排名;在社交中,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和合作。
6.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最后,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好榜样。
我们要教导孩子善于倾听和尊重他人,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
大班教育笔记《爱插嘴的孩子》
《爱插嘴的孩子》是一本以教育引导和成长为主题的图书,它旨在帮助家长和教育者
更好地理解和引导爱插嘴的孩子,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集体和与他人愉快
交往。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本书进行概括和分析,并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育经验。
本书的第一章中提到,爱插嘴的孩子在社交场合经常表现为过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常常打断别人的发言。
他们可能因为自信而过于自信,也可能因为缺乏自信而试图通
过插嘴来获取别人的认可。
对于这样的孩子,教育者或家长应当采取有耐心、耐心和理解
的态度,同时适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本书着重强调了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
爱插嘴的孩子往往与自我认知和情感管
理能力较为薄弱,他们需要借助于教育者的引导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情感,以
及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
这需要教育者和家长从整体上关注孩子的成长,帮助他们塑造积
极的心态和社交规则。
本书还涉及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给予爱插嘴孩子
足够的关注,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自觉守时、尊重他人发言和尊重教学秩序的思维习惯。
对
于家长而言,需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协助孩子培养自制力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本书从多个方面对爱插嘴的孩子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引导的建议
和方法。
它既能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爱插嘴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又能够指导
他们采取更加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
希望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教育经验,为孩子的健
康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孩子爱插嘴要怎么教育有的时候,孩子这样爱插嘴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对别人是很没有礼貌的,因此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及时纠正孩子,那么孩子老爱插嘴应该怎么办?要怎么教育这类孩子呢?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孩子爱插嘴的教育方法1.有事可干。
有的家长只顾和其他人聊天,孩子受到冷落,觉得无聊,于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大人说的话上,有机会就插嘴。
这种情况,大人要先安排好孩子的活动,可以拿书让他看,拿玩具让他玩,让他有事可干,他的注意力就会被自己的事吸引住了。
2.有求能应。
有的孩子需要家长帮忙,可家长忙着聊天,忽视了他的需求,或暂时忘了事先答应孩子的事。
自己的求助没得到回应,孩子往往会变得不耐烦,插话来引起家长的关注。
家长在与人聊天时不要过于“投入”,可以暂停一下,先回应孩子的求助,这样就会减少他的插话。
3.有话能说。
有的孩子性格外向,好奇心强,当听到家长与人聊天时谈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会情不自禁地插话。
这时,家长不应该粗暴地训斥,如果情况允许,留点时间让他说,让他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如果大人间讨论的话题适合孩子参与,不妨也让他参与到讨论和聊天中来。
4.有样可仿。
有的孩子爱插嘴是模仿父母的结果。
有的父母喜欢在别人谈话时插嘴,因此父母要做好表率,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与孩子说话时也不要打断他。
如果不小心打断被人说话时,家长要向对方真诚道歉,给孩子树立榜样。
5.有规可守。
家长要告诉孩子,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行为。
如果确实有话要说可以等别人说完再说,告诉他这是一条需要遵守的规矩。
家长可以做个情景模仿,在孩子聊天很开心时突然打断他,他肯定不高兴,趁机告诉他随意打断别人说话既不礼貌,也让对方不开心,并跟他讲清道理和正确的做法。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1.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他们之间有某种强烈的爱。
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一起笑、一起疯狂的闹,当我们真的能够和孩子交心到这种程度,一般情况下孩子不会不听我们的意见。
2.家长要减少命令。
孩子爱插嘴案例分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他们喜欢在大人谈话的时候插嘴,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打断别人的发言。
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大人带来困扰,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孩子插嘴的行为可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孩子爱插嘴的案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孩子爱插嘴并不一定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在某种程度上,这表明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愿意参与到大人的谈话中。
这种表现可能是孩子自信和好奇心的体现,是积极向上的一面。
因此,我们在对待孩子爱插嘴的行为时,不应该一味地加以批评和责备,而是要理解和引导。
其次,孩子爱插嘴的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耐心和倾听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孩子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倾听别人的讲话。
这时,他们可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和认可。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耐心和倾听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的发言。
另外,孩子爱插嘴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孩子们往往难以抑制自己的冲动,而过于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随意插嘴。
最后,孩子爱插嘴的行为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与大人交流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很多家庭都是两个父母都在外工作,孩子们的时间大多是在学校和培训班度过,与大人的交流时间相对较少。
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可能会在和大人交流时表现得过于急切,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和大人进行深入的交流。
因此,家长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花时间和孩子们进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理解。
综上所述,孩子爱插嘴的行为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需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加理解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加以责备。
通过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倾听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方式,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健康和自信。
幼儿园教育笔记孩子“插嘴”的背后在幼儿园教育中,家长们或许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孩子总是“插嘴”。
无论是在老师的上课讲解,还是在家长的日常交流中,孩子总是爱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那么,孩子“插嘴”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的“插嘴”实际上是一种表达自己想法与需求的方式。
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是一种天性。
他们的思维方式跟成人完全不同,更关注于自己身边的事物和周围的世界,尤其是有关他们自己的事情。
所以,在他们的眼中,自己的话比别人的话更重要,这也是他们“插嘴”的原因之一。
其次,孩子“插嘴”背后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习惯和行为。
有时候,孩子会在家长或老师的讲话时打断别人的发言,表现得比较鲁莽、不冷静。
这种行为需要我们进行引导和纠正,告诉孩子应该尊重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让别人说完再表达自己的想法。
另外,孩子还有一种习惯,就是在讲话时思维跳跃过快,话题很容易就从一个方向跳跃到另一个方向。
这时候,我们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插嘴”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和成长。
如果我们能够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和看法,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及他们个人的需求和问题。
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孩子,还可以增强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同时,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总之,孩子的“插嘴”虽然有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但其本质是一种表达自己想法和需求的方式。
理解孩子所想所需,是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认真听取孩子的话,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达方式和习惯,让他们在鼓励与尊重的氛围中更好地成长。
2023教育随笔:孩子“插嘴”的背后(5篇)教育随笔:孩子“插嘴”的背后1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状态也不径相同,有的认真听讲,坐的很神气,有的则是有时会有点走神,还有的孩子更是喜欢在课堂上插嘴。
我们班上的涵涵,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经常会在老师上课的时候情不自禁地“插嘴”。
记得之前我上一节语言课《树真好》,因为这个活动的目标是在倾听、学说散文中的话后让幼儿看着图自己创编的,当我出示图片后,孩子们都纷纷举手想要回答,可没等我点名请孩子回答,涵涵已经脱口而出把这幅画的意思说出来了,之后回答的孩子思路就被她局限住了,纷纷照着她的'话讲,几次都是这样,次数多了,我也有点生气了,就批评了她,并告诉她老师不请不举手的小朋友。
可是没过多久,她又开始插嘴了。
班里像涵涵这样的喜欢“插嘴”的小朋友很多,其实这也是中班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这个年龄段孩子知识面相比而言比较宽,自制力又不够,好胜心又强,总想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同,知道一点就会喊出来,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牛头不对马嘴;有时,孩子插嘴还可能是因为对谈论的内容有兴趣,当他们对你说的内容产生好奇时,往往克制不住的会提出问题希望你解答。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孩子插嘴很多情况下都说明孩子们在认真的倾听、积极的参与思考,但不断的“插嘴”又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教师要在平时也学会倾听,当孩子在表达想法时,我们就要用心的去听孩子们讲述,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榜样,知道在别人讲话时应该认真的听;其次,在课前老师就要强调课堂的纪律,给孩子一个提醒;最后,当孩子插嘴时,教师不能去严厉的批评,因为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我们要去肯定孩子的答案,但是要适当给她“冷处理”,如:“你的答案是对的,但是老师不请你回答,因为你没有遵守我们课堂的纪律,没有举手回答问题。
”当然,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养成的,坏习惯也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但是老师也要锲而不舍,坚持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倾听习惯,日复一日,帮助孩子改掉“插嘴”的毛病。
教育随笔:爱“插嘴”的睿宝睿宝喜欢帮助别人,在活动中也是为积极的孩子,所以很受大家的欢迎。
可是,由于他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反应快,最近活动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讲一句他迫不及待地接下一句;当其他孩子正准备发言时,他会大声地叫嚷着说出答案。
对于睿宝的“插嘴”,我提醒过几次,都不见成效。
该怎么办呢?我知道,对待这样的孩子不能随意打击他的积极性,不能批评我强制性的让他遵守规则,那样会适得其反。
我想了想,决定单独找睿宝进行谈话,我们之间的谈话,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这次谈话之后,睿宝在活动中确实改变不少,他真的不再随便"插嘴"了,可是,原来思维活跃的睿宝却不再那么活跃了,他在活动中发言的次数也减少了,活动中的热情也大大降低了,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之后,班上进行了“故事大王”的比赛,睿宝讲的故事《三只小猪》非常精彩,其他孩子听得出了神,完全陶醉在故事情节之中。
故事讲完后,我便因势利导,让睿宝当回小老师,他学着我平时的样子对大家进行听故事后的提问。
毕竟是孩子,他的提问很简单,结果抢着回答的人特别多,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弄得他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便趁机给全班孩子们上了一节“随便插嘴好不好”的谈话活动,在谈话活动中不时让睿宝说一说感受,“我感觉有点乱”“他们这么吵我听不清谁在说话”看来睿宝小朋友的体会还真不少呢!有了这次亲身经历,睿宝在活动中随便“插嘴”的次数减少了,他要表达想法时,会等别人说完了再发言,大家给他的掌声也越来越多,慢慢的,我们班的睿宝又回来了。
通过这件事,我领悟到:孩子有时看似不遵守规则,也许并非故意。
此案例中的睿宝只是急于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而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给孩子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班里有个爱“插嘴”的孩子
韩尚恒是一个特别活泼的小男孩,表现欲望特别强,喜欢出头,表现自己。
刚入学时,觉得这个孩子挺讨人喜欢,有什么心里话时不时地向你说说,但是时间长了,这个孩子让我越来越觉得不让人喜欢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管在什么时候,想说就说,根本不懂得控制自己。
课堂上我正讲得入情入境,血色和那个正听的入神,她时常回廊不定的冒出一句很不合时宜的话,这下可好了,我的心情,学生的注意力都被他这一局给搅乱了。
为此,我曾在课下多次和他谈心,告诉他上课发言要先举手,老师让你说是才能说,不能张嘴就说。
但是一点也不起作用。
久而久之,我失去了耐心,经常在他不合时宜的发言是对他进行批评。
并且告诉他,如果管不好自己的嘴,放学队也不允许他整,什么时候能盖了这个毛病,老师再让你为同学服务。
经过几次三番,课堂他不再张嘴就说,转而变成了低头完东西,要不就和同桌、前后同学小声说话,有时哦提出问题让他回答,他总是摇摇头、摆摆手:“老师我不想说。
”课堂上很少能听见他的声音了,但是在看他的眼睛,失去亮光,当你和他目光相对时,在他眼中看到的是躲闪,是小心翼翼。
昨夜也变得越来越不认真。
看到这些,我的心不有一颤,那个机灵的韩尚恒哪儿去了,仅仅一学期就把他的灵气给赶跑了吗?我不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也许“插嘴”会扰乱课堂秩序,会打破你原有的教学思路,有时甚至会让教师陷入难堪,但“插嘴”证明学生在思考,而思考是创新的前提,这正是我们目前所要培养的呀。
如果为了课堂纪律而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萌芽,可能未来的“爱因斯坦”、“爱迪生”被我们扼杀了,不如加以调控,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怎么办呢?我要找回那个两眼放光的孩子。
让他想说时就说,不再有什么顾忌。
班里有个爱“插嘴”的孩子
许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