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哺乳期家庭暴力的认定
- 格式:docx
- 大小:12.97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家庭暴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家庭暴力不仅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家庭和谐稳定。
本案例将通过对一起家暴案件的剖析,探讨家暴法律问题的处理。
二、案例基本情况(一)当事人基本情况原告:李某,女,25岁,某市居民。
被告:张某,男,28岁,李某丈夫。
(二)案件事实李某与张某于2018年结婚,婚后不久,李某发现张某有家庭暴力行为。
张某经常因家庭琐事对李某进行殴打、辱骂,甚至将李某锁在家中。
李某多次向张某提出离婚,但张某坚决不同意。
在忍受了长达两年的家庭暴力后,李某于2020年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张某离婚,并要求张某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
(三)法院审理过程1. 法院受理2020年3月,李某向法院提交了离婚诉讼状及相关证据,法院依法受理了该案。
2. 调解法院在受理案件后,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但在调解过程中,张某仍然拒绝离婚,且对李某的指责进行反驳。
3. 庭审2020年5月,法院依法开庭审理该案。
在庭审过程中,李某提供了张某实施家庭暴力的证据,包括医院诊断证明、邻居证言等。
张某对李某的指控进行了否认,但未提供相应证据。
4. 裁判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的行为已构成家庭暴力,严重侵犯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法院判决准予李某与张某离婚,并判决张某赔偿李某精神损害赔偿金。
三、案例分析(一)家暴法律依据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已构成家庭暴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夫妻之间有下列五种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进行了明确界定,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1篇一、引言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频发,不仅严重破坏了家庭和谐,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
我国法律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典型的家暴法律案例,探讨家庭暴力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关观点。
二、案例简介某市发生一起家庭暴力案件,女方甲与男方乙结婚多年,婚后甲发现乙有家庭暴力行为。
在甲怀孕期间,乙多次对甲实施殴打、辱骂,甚至将甲打伤住院。
甲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对乙进行了行政处罚。
然而,乙并未停止家庭暴力行为,甲在忍受了多年痛苦后,最终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三、观点分析(一)家庭暴力法律问题分析1. 家庭暴力定性问题家庭暴力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家庭暴力法律问题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家庭暴力行为往往涉及身体伤害和精神伤害,在刑法上,可以将其定性为故意伤害罪。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家庭暴力行为定性存在一定难度,部分家庭暴力行为可能被定性为民事侵权,而非犯罪。
2. 家庭暴力证据收集问题家庭暴力证据收集是追究家庭暴力犯罪的关键。
在案例中,女方甲通过报警、就医等方式收集了部分证据,但仍存在证据不足的问题。
家庭暴力往往发生在私密空间,受害者难以获取直接证据。
因此,在家庭暴力案件中,证据收集成为一大难题。
3. 家庭暴力法律救济问题家庭暴力受害者往往需要法律救济。
在案例中,女方甲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对男方乙进行了行政处罚。
然而,行政处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受害者仍需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
在司法实践中,家庭暴力受害者可能面临诉讼程序繁琐、律师代理困难等问题。
(二)观点阐述1. 完善家庭暴力法律体系针对家庭暴力法律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明确家庭暴力行为的定性、证据收集和法律责任。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家庭暴力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危害了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更好地维护家庭和谐,我国法律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例,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旨在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并探讨相关法律问题。
案例:李某(女)与张某(男)结婚多年,婚后张某经常对李某实施家庭暴力。
李某不堪忍受,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张某承担家庭暴力责任,并给予经济赔偿。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暴力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在本案中,张某对李某实施殴打、谩骂等行为,已构成家庭暴力。
2. 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家庭暴力情形之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在本案中,李某作为无过错方,有权请求张某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本案中,张某对李某实施家庭暴力,如情节恶劣,可能构成虐待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伤害他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本案中,张某对李某实施家庭暴力,如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3. 法律援助针对家庭暴力受害者,我国法律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援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有下列事项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三)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情形请求法律援助的。
在本案中,李某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法律建议1. 家庭暴力受害者应勇敢维权家庭暴力受害者应勇敢面对问题,积极寻求法律援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1法律热点案例分析]2021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哺乳期妻子被丈夫殴打可以向法院申请保护令2021年司法考试即将开始本站在这里为考生们整理了2021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希望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wtt的及时更新哦。
2021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哺乳期妻子被丈夫殴打可以向法院申请保护令编辑同志:半年前丈夫见我第二胎生下的仍是女儿后重男轻女的他便不时对我实施打骂。
尤其是在半个月前我甚至因为挨打被医院诊断为右前臂、右手食指软组织挫伤。
日前我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后申请法院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丈夫继续对我实施暴力行为。
可是有人认为行不通。
原因是虽然我曾经报警但报警记录仅载明是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
我右前臂虽有红肿并没有被认定为丈夫殴打所致。
况且我丈夫表示只是拉扯中不小心导致我受伤而拉扯的起因是我先骂他。
请问:我的申请究竟能否得到支持?读者读者:你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可以得到支持。
一方面你丈夫的行为可以认定构成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第五条规定:“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第二十条也指出:“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基于进行特殊保护的需要和家庭暴力具有隐秘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受害人往往存在举证难的问题。
实践中对于具有特殊身份人员的举证责任只要能够举证证明存在伤害的事实达到了较大可能性的程度就完成了举证责任。
由于你属于哺乳期内妇女且报警记录和医院的诊断结果可以证明丈夫存在家暴行为所以在你丈夫未能提供证据否定其行为的情况下他就不能借口因你先辱骂他、他就可以“不小心”地伤害你。
另一方面你有权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5月,某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因家庭暴力引发的离婚纠纷案件。
原告王某与被告李某于2010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婚后不久,李某开始对王某实施家庭暴力,包括辱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
王某不堪忍受,遂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李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案件事实1. 原告王某与被告李某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感情一般。
2. 2012年起,李某开始对王某实施家庭暴力,包括言语侮辱、殴打身体、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
3. 王某曾多次向李某道歉、忍让,但李某的行为并未停止。
4. 2017年,王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对李某进行了行政处罚。
5. 2018年,王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李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1. 家庭暴力的认定及法律责任2. 离婚案件的管辖权问题3. 离婚案件中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割问题四、法律分析1. 家庭暴力的认定及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在本案中,李某对王某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包括言语侮辱、殴打身体、限制人身自由等,符合《反家庭暴力法》中家庭暴力的定义。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行为的人,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行为的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警告、罚款或者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离婚案件的管辖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离婚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本案中,被告李某的住所地为某市A区,而王某的住所地为某市B区。
因此,本案的管辖权应由某市A区人民法院行使。
第1篇案情简介:李某,男,35岁,某市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因与妻子王某(32岁)在家庭生活中产生矛盾,导致夫妻关系紧张。
2020年3月,李某在酒后与王某发生激烈争吵,情绪失控,持家中木棍击打王某,造成王某头部受伤,经鉴定为轻伤二级。
事后,李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妻子的合法权益,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问题:1. 请分析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家庭暴力?2. 如果构成家庭暴力,请分析李某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 结合本案,谈谈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预防和应对措施。
案例分析:一、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家庭暴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在本案中,李某在酒后与妻子王某发生争吵,情绪失控,持木棍击打王某,造成王某头部受伤,其行为符合家庭暴力的定义。
二、如果构成家庭暴力,李某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李某持木棍击打王某,造成王某轻伤二级,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规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李某的行为给王某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了损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李某的行为违反了《反家庭暴力法》,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三、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预防和应对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反家庭暴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家庭暴力的定义、种类、法律责任等,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渠道,广泛开展家庭暴力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增强维权意识。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这些意外往往伴随着医疗纠纷,尤其是产妇及其家属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法律纠纷。
本案例将围绕一起典型的产妇法律纠纷展开分析,探讨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医疗责任以及法律责任等问题。
二、案情简介原告李某,女,30岁,某市居民。
2019年5月,李某因孕32周入院待产。
入院后,李某接受了各项检查,结果显示胎儿发育正常,李某身体状况良好。
然而,在分娩过程中,李某出现了严重的胎儿窘迫症状,经医生诊断,胎儿缺氧,需要立即进行剖腹产手术。
但由于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李某子宫破裂,术中出血量达1500毫升,术后出现严重的感染。
李某遂要求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被告某市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该医院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和专业的医疗团队。
三、争议焦点1. 医疗机构是否尽到了诊疗义务?2. 医疗机构是否存在医疗过错?3. 医疗机构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四、案例分析(一)医疗机构是否尽到了诊疗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本案中,医疗机构在李某入院后,对其进行了必要的检查,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也按照医疗规范进行了操作。
因此,从表面上来看,医疗机构已经尽到了诊疗义务。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李某子宫破裂,术中出血量过大。
这说明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疏忽,未能尽到充分的诊疗义务。
(二)医疗机构是否存在医疗过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1篇一、案件背景本案涉及一起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
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婚后初期,双方感情尚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某逐渐表现出家庭暴力倾向,经常对李某进行殴打、辱骂,甚至限制李某的人身自由。
李某不堪忍受,于2023年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张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案件事实1. 家庭暴力行为的具体表现:- 2012年,张某因琐事对李某进行殴打,致李某多处软组织挫伤。
- 2014年,张某酒后回家,无故对李某进行辱骂和殴打,致李某头部受伤。
- 2016年,张某限制李某的人身自由,将其关在家中长达一周,期间对李某进行殴打和侮辱。
2. 原告李某的请求:- 要求与张某离婚。
- 要求张某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 要求法院判决张某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3. 被告张某的答辩:- 承认对李某有殴打和辱骂的行为,但辩称这些行为都是因为家庭琐事引起的,并非故意伤害。
- 拒绝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三、法律问题1. 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2. 家庭暴力案件的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家庭暴力案件,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离婚案件的判决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判决离婚。
4. 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四、案例分析1. 家庭暴力的认定:- 本案中,张某的行为符合《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的定义,属于家庭暴力行为。
2. 离婚案件的判决:- 由于张某存在家庭暴力行为,且双方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应当判决离婚。
第1篇案号:(2023)XX民初X号案情简介: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婚后,李某性格暴躁,经常对张某进行家庭暴力。
张某多次忍让,但情况并未得到改善。
2023年,张某不堪忍受李某的暴力行为,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李某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一、案件焦点1. 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家庭暴力?2. 法院应否判决李某承担民事责任?二、案件分析(一)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家庭暴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在本案中,李某多次对张某进行殴打、谩骂,限制其人身自由,其行为已构成家庭暴力。
(二)法院应否判决李某承担民事责任1. 李某的行为已构成家庭暴力,侵犯了张某的人身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的规定,李某应承担侵权责任。
2.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一条的规定,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在本案中,张某作为无过错方,有权要求李某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应当对加害人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可以处以罚款、拘留。
在本案中,法院可以判决李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判决结果1. 法院判决李某构成家庭暴力,侵犯了张某的人身权益。
2. 法院判决李某承担张某因家庭暴力所受的损害赔偿责任。
3. 法院对李某进行批评教育,并处以罚款。
四、案件启示1. 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 法律是维护公民权益的有力武器,遭受家庭暴力时,应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3. 公众应增强法律意识,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结语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损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还破坏了家庭和谐。
第1篇一、引言家庭暴力,又称家庭虐待,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家庭暴力不仅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家庭和谐稳定,影响了社会风气。
近年来,我国家庭暴力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一起典型的家暴案例为切入点,对家暴案件的法律分析进行探讨。
二、案例简介某市居民张某(女)与李某(男)于2010年结婚,婚后两人感情尚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某逐渐暴露出家庭暴力的倾向。
张某在忍受了长达五年的家庭暴力后,于2015年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法院审理后,判决李某支付张某离婚损害赔偿金,并禁止李某再对张某实施家庭暴力。
三、法律分析1. 家庭暴力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的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在本案中,李某多次殴打张某,符合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
2. 家庭暴力案件的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条的规定,家庭暴力案件由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在本案中,张某与李某均在某市居住,故某市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
3. 家庭暴力案件的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八条的规定,受害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行为,并收集证据。
在本案中,张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及时出警,制止了李某的家庭暴力行为,并收集了相关证据。
4. 家庭暴力案件的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在本案中,张某要求李某支付离婚损害赔偿金,法院判决李某支付张某离婚损害赔偿金,符合法律规定。
5. 家庭暴力案件的禁止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家庭暴力案件,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法作出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加害人接触受害人、禁止加害人接近学校、幼儿园、医院、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可能遭受家庭暴力危害的场所等判决。
2020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哺乳期家庭暴力的认
定
2018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哺乳期家庭暴力的认定
【裁判要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对受害人尤其是哺乳期妇女的举证责任,应当
予以缓和,即只要举证证明存在伤害事实达到了较大可能性的程度,即认为完成了其证明责任。
【基本案情】
2013年7月22日,任某与杜某登记结婚。
2016年1月18日,
两人生育一子杜某某。
双方婚后因双方性格不合,遇事不能很好沟
通交流,夫妻之间时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以致影响了夫妻感情。
2016年6月20日,任某与杜某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杜某将任某
打伤。
同日,任某向重庆市公安局两江新区分局鸳鸯派出所报警,
并到重庆龙湖医院治疗。
初诊结果为:右前臂、右手食指软组织挫伤。
医生备注系哺乳期。
2016年8月12日,任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与杜某离婚,同时,任某申请法院签发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裁判结果】
法院审查认为,任某与杜某系夫妻关系,在任某处于哺乳期期间,杜某对任某有殴打行为并导致任某受伤,任某的申请符合人身安全
保护令的法定条件,遂作出裁定,禁止被申请人杜某殴打申请人任某。
【典型意义】
本案是一起较为典型的涉家庭暴力案件,争议的焦点是杜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家庭暴力。
审查中,任某提供的报警记录载明:任某与
杜某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任某右小臂有红肿现象。
医院出具的任某的病例记载任某初诊结果为:右前臂、右手食指软组织挫伤。
医生备注系哺乳期。
杜某称其并没有殴打任某,双方只是发生口角后相互抓扯,在拉扯中不小心导致任某受伤,且杜某提供了双方交流的短信等证据,证明任某对其存在经常性辱骂等行为。
本案在综合分析双方提供的证据基础上,最终认定杜某构成家庭暴力,理由在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但对哺乳期妇女如何进行特殊保护,法律未作明确规定。
本案审理中,尽管任某也存在辱骂等行为,且杜某的殴打行为较为轻微,但任某正在哺乳期,基于对任某进行特殊保护的需要,并不能因为任某也有过错就否认家庭暴力的存在。
此外,家庭暴力具有隐秘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受害人往往存在举证难的问题,对受害人尤其是哺乳期妇女的举证责任,应当予以缓和,即只要举证证明存在伤害事实达到了较大可能性的程度,即认为完成了其证明责任。
本案中,任某举示了报警记录和医疗记录,其举示的上述证据已经可以证明被告存在家暴行为。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