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6.人人皆可为国王—CDB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4
梁衡《人人皆可为国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人皆可为国王》的作者和背景知识;2.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5.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作者介绍和背景知识;2.小说的主要情节梗概;3.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分析;4.重要词汇和短语的解析;5.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3.角色扮演的方法;4.个别辅导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提问:你们了解《人人皆可为国王》这本小说吗?第二步:阅读和讨论(15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人人皆可为国王》,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小组内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召集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三步:词汇解析(15分钟)1.列举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2.讲解这些词汇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
3.让学生进行词义辨析和造句练习。
第四步:角色扮演(20分钟)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扮演。
2.根据小说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展示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第五步: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20分钟)1.出示几道关于小说的选择题和问答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答疑。
3.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第六步:课堂总结(10分钟)1.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2.提出小组作业:继续阅读《人人皆可为国王》,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情况;2.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3.学生的角色扮演表现;4.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梁衡的其他作品,并进行讨论和交流;2.让学生自行撰写小说的续集或改编剧本;3.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梁衡的文学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议论文语段阅读训练专题一(一)人人皆可为国王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
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
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
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
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
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
《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
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
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
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
“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
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
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
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
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
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
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
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
梁衡《人人皆可为国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梁衡散文《人人皆可为国王》的主要内容;(2)能够分析并欣赏梁衡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思考和评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散文作品;(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具备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坚持自我价值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人人皆可为国王》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思想;2. 梁衡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3. 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思考和评判。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深刻哲理如何引导学生领悟;2. 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散文作品;3.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源;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梁衡及其作品;3. 准备相关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梁衡及其作品;(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人人皆可为国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2)分析并欣赏梁衡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3)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散文作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深刻哲理;(2)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思考和评判。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判;(2)学生分享练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3)鼓励学生勇于追求真理、坚持自我价值。
梁衡《人人皆可为国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梁衡的《人人皆可为国王》的主要观点和论述方式。
(2)能够概括文章中作者对社会、人性、自由等问题的思考。
(3)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创意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培养学生对自由、平等、正义等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3)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人生、社会和自我价值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并分析梁衡的《人人皆可为国王》的主要观点和论述方式。
2. 概括文章中作者对社会、人性、自由等问题的思考。
教学难点:1. 作者对于自由、平等、正义等概念的深入理解和阐述。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引发对自由、平等、正义等价值观的思考。
(2)简介梁衡及其作品《人人皆可为国王》。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学生完成阅读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和感悟。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社会、人性、自由等问题,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
四、作业与反馈1. 作业:(2)选取一个社会问题,结合文章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文字表达能力。
(2)在课堂上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分享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启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的读后感质量,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文字表达能力。
人人皆可为国王教案教案标题:人人皆可为国王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国王制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探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国王形象和职责。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思考国王制度的利弊。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国王制度的起源和演变a. 国王制度的起源和早期国王的职责b. 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国王形象和职责c. 现代君主制国家的国王职责和权力范围2. 国王制度的利弊a. 讨论国王制度的优点和缺点b. 探究国王制度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c. 分析国王制度与民主制度的对比3. 人人皆可为国王a. 引导学生思考国王是否只能由特定的人才担任b. 探讨国王的素质和能力要求c.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国王的理解和设想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国王的概念,让学生谈论自己对国王的印象和认识。
知识探究:2. 分组讨论国王制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国王制度的利弊,并列出优点和缺点。
批判性思维:4. 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讨论国王制度与民主制度的对比,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5.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国王的理解和设想,以及他们认为是否人人皆可为国王的观点。
总结和展示:6.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讨论结果,进行班级讨论和总结。
7.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国王制度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2. 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3. 小组讨论和辩论材料4. 展示板或投影仪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和辩论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展示的内容和表达能力3. 学生的书面作业,如辩论稿或反思文章拓展活动:1. 邀请专家或相关人士进行讲座或座谈会,深入了解国王制度的现实运作和挑战。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政府机构或博物馆,了解国王制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设计一个模拟国王选举的活动,让学生互相竞选并进行辩论演讲。
高中生推荐阅读书目文学名著:1.《论语通译》2.《三国演义》3.《西游记》4.《水浒传》5.《红楼梦》6.《呐喊》7.《子夜》8.《家》巴金9.《骆驼祥子》10.《围城》11.《男生贾里全传》12.《古文观止》13.《射雕英雄传》14.《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15.《汤姆叔叔的小屋》16.《少年维特之烦恼》1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8.《哈利。
波特》(英)J.K.罗琳19.《堂吉诃德》20.《第二军团》21.《简爱》夏绿蒂·勃朗特22.《巴黎圣母院》雨果23.《红与黑》司汤达24.《复活》托尔斯泰25.《撒哈拉的故事》三毛26.《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27.《老人与海》28.《雪国》川端康成29.《麦田守望者》塞林格30.《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31.《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32.《马克吐温中》33.《欧亨利短篇小说选》34.《中外微型小说读本》35.《唐诗三百首》36.《中学生宋词选读》37.《点一盏心灯》刘墉 38.《中外抒情诗选》39.《女神》40.《毛泽东诗词鉴赏》吴功正41.《泰戈尔诗选》42.《普希金诗选》43.《草叶集》惠特曼44.《窦娥冤》关汉卿45.《雷雨》曹禺46.《伪君子》莫里哀47.《莎士比亚戏剧选》48.《繁星·春水》冰心49.《文化苦旅》50.《蒙田散文选》51.《纪伯伦散文诗选》52.《中国散文读本》53.《外国散文读本》54.《秋天的况味——林语堂散文精读》黄荣华编55.《你心柔软,却有力量》林清玄56.《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选》黄荣华 57.明朝那些事(共六本)58.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59. 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人生修养:59.《中外影视经典》60.《中外建筑经典》61.《中外美术经典》62.《圣经故事》房龙63.《希腊古典神话》65.《人类征服的故事》66.《东方哲学的故事》67.《文明的溪流》70.《菜根谭》洪应明71.《傅雷家书》74.《妈妈的心有多高》赵定军75.《成功之路》(美)拿破仑·希尔77.《致加西亚的信》(美)阿尔伯特·哈伯特79.《孙子兵法》80.《三十六计》83.《人文知识读本》陈思和84.《名人的中学时代》85.《感动中学生的100个故事》86.《苏菲的世界》87.《写给中学生》名人传记:88.《马克思传》89.《名人传》(法)罗曼·罗兰90.《居里夫人》(法)艾夫·居里91.《拿破仑传》(德)艾密尔·鲁特维克92.《邓小平传》伊文思93《我生活的故事》(美)海伦·凯勒94.《林肯传》95.《梵高传》科学技术:96.《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路甬祥97.《科学与艺术》李政道柳怀祖98.《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99.《时间简史》(英)史蒂芬·霍金100.《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101.《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102.《数理化通俗演义》103.《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104.《发明启示录》龚镇雄105.《现代科学知识热点问题450例》期刊杂志:《视野》《意林》《中华活页文选》《读者》《青年文摘》《收获》《诗刊》《萌芽》《读者》《环球》《格言》《中国青年》《美文》《杂文选刊》《小小说》《微型小说》《小说月刊》《十月》《读书》《译林》注: 1、图书带回学校在课代表处登记,书单交语文老师处备案; 2、禁带书:玄幻、动漫、言情、故事会、游戏攻略、娱乐明星、时尚杂志等。
梁衡《人人皆可为国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梁衡的散文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在论证中运用逻辑推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1. 分析梁衡散文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
3.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把握文章中隐含的含义和深层次的论证逻辑。
2. 将作者的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表达自己的看法。
3. 培养批判性思维,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论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人皆可为国王》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
2. 参考资料:梁衡的其他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梁衡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梁衡散文的印象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析:(1)教师针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和现实意义。
5. 审美鉴赏:(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章,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6.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