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条件、特点、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历史知识: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三、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2)交通运输的发展:美国人富尔顿——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4、工业革命的拓展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主要发明:领域发明国别发明人新兴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动力革新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交通运输工具汽船美国富尔顿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注意:生产工具的变革是指从手工工具到珍妮机再到蒸汽机。
2、生产手段、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1)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制度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3)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发展。
(4)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①新的阶级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前提与条件⑴前提:18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英国经济迅速发展。
⑵条件:①市场:殖民地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需求技术创新(根本)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资本:殖民贸易和掠夺。
2、进程:⑴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地点:英国部门:棉纺织业———冶金—采煤①生产: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②动力: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③运输: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⑵扩展:欧洲大陆和美国⑶完成:1840年前后,英法美相继完成。
标志: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二、影响A、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⑴经济:①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生产组织形式:传统的手工工场被工厂所取代,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经济结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④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⑤阶级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⑵政治: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各国通过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⑶思想: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重商主义被自由放任政策所取代。
⑷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加快,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原因条件⑴经济: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⑵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⑶政治:资产阶级凭借着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亚非拉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对世界的影响1)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到了“蒸汽时代”2)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3)工业革命还带来社会经济结构形式的变化,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工业文明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相同点:1、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都引起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关系的巨变;2、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都对中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4、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5、客观上都传播着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6、都促使列强走上侵略扩张道路,但也都使得无产阶级受到压迫并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与贫穷;7、从条件上看,自然科学的发展都为之提供了可能,殖民扩张为两次工业革命开拓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市场的需要成为发生工业革命的推动力和促成因素;8、都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二)不同点:1、发明创造者成分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工人技师为主的劳动者是发明创造的成分,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多为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改进;第二次中绝大多数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发明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发源地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英国,之后向其它国家扩展;第二次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几乎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进行。
3、工业发展的重心不同:第一次开始于棉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第二次则侧重于重工业和电力业、能源工业领域;4、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确立了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第二次是从重工业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
5、对世界的影响不同:(1)生产的动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开辟了电气时代。
(2)社会结构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使世界出现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第二次使生产资本高度集中从而产生垄断经营方式,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者。
(3)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的联系,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第二次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东西方差距扩大。
在人类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化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欧洲和美国开始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
一.两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题提供了劳动力;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积累了技术条件;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成为推动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65年);2.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79年);3.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1785年)动力: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1.富尔顿发明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1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三.两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作用,它与技术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大发明也主要在英国,其他国家的进程相对缓慢。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新技术的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其规模广泛,发展也较为迅速。
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问题归纳】★1、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2)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8、【两次工业革命启示与思考】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①我国应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我们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立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那么你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很多人都喜欢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甚至关于这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的考题,经常会出现在中学考试的试卷上。
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其实并不难,其实主要就是从背景、时间、标志、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中发现,这两次工业革命后,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新的格局变化。
这两次工业革命后,人们的思想领域、社会领域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特别是思想领域,整个社会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于对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各个国家开始重视生产技术的革新以及进步,在教育方面更是偏重于技术方面的培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自然科学等学科得到西方各国的重视,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也开始偏向于科学技术等学科。
然而,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教育开始落后,这为后来西方国家那空前堕落的社会风气埋下了伏笔。
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后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类产业开始出现了较大的垄断者。
每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综合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不过很多落后的国家,在认识到自身生产实力和军事力量的局限后,也加快了向西方学习的步伐。
无论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这两次工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深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下半叶。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给整个世界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尤其是用蒸汽动力代替人力,解放了劳动者的双手。
而以英国为代表的、最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纷纷通过这次革命壮大国力,最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中最具有代表的、也是最重要的发明成果是蒸汽机。
以往人们都是依靠人力来作为工厂的生产动力的。
随着世界对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以人力为主的生产模式根本无法给资本阶级带来巨大的收益。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
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3、劳动力-圈地运动;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
5、市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3、劳动力——具备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
4、技术-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