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两次工业革命(详细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
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⑴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前提②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⑤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原因⑵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⑶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大特点: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2、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⑴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⑵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对外侵略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⑷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3、世界市场的形成⑴、形成过程:①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⑵、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途径)⑶、影响: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②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穷落后③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珍妮纺纱机: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
它的发明是棉纺织业中第一项有深远影响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时空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后扩展到其他国家19世纪70年代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国家显著标志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电力的广泛运用发明家及重要发明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敦-汽船、史蒂芬孙-火车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卡尔·本茨-汽车、莱特兄弟-飞机、爱迪生-电灯新能源煤炭电、石油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汽车、飞机、动力蒸汽机内燃机时代特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新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电力、电器、石油、化学、汽车工业结构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主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中小企业占多数)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工厂制(大企业时代、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想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的信条,殖民扩张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意义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了经济霸权;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世界进入“电气时代”;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了英国的经济霸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相同点①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都推动了社会进步③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⑤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不同点①第一次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波及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广。
②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③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基本上都是基层的手工业者,与科学技术联系不紧密。
第二次的发明者大多是科学家,科学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次成就更突出。
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③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
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不同点:
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
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
革命则是多源的。
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
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答: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的财富大大增加。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等。
还有人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火车、汽船、城市化等。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问题归纳】★1、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2)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8、【两次工业革命启示与思考】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①我国应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我们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立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一、相同点:1、(从背景来看)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2、(从过程来看)它们都在动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3、(从结果来看)它们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不同点:1、(从背景来看)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
2、(从概况来看)开始部门:从轻工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开始地区:英国/几乎同时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发明者:主要是工匠/主要是科学家重大发明成就: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3、(从结果、影响来看)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对生产组织的影响: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对经济思想的影响: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对生产力的影响: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并向纵深发展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1、背景:(1)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2)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
2、目的:(1)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联系;满足统治者对海外奇珍异宝的需求(2)经济目的:海外殖民,掠夺财富,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3、特点:(1)时间早:(2)规模大(3)次数多(4)贸易性质:前者是封建国家朝贡性的贸易,后者是掠夺性的贸易4、影响和后果:(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2)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标志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主要特点科学与技术未结合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生产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动力蒸汽动力电力能源煤电、石油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采煤业、纺织业、冶石油开采业、石油化工金业等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等经济结构由农业国转向工业国轻工重工业得到发展交通工具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垄断大企业组织主要经济侵略方以商品输出为主以资本输出为主式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发明者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发明创造者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工程师成果多数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多数是科研产物,属于经验型属于科研型且量多质高起先只限于英国,逐渐发展到其他一开始就在几个国家齐国家。
“一枝独秀”头并进,形成多元化。
“全面开花”始于棉纺织业,后来在主要轻工业以重工业和电力业为主部门展开要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更大的作用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矛盾激化。
开展的国家产业部门影响
1/ 1。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1.蒸汽动力的应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特点。
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并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始。
2.纺织业和机械制造: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纺织业为主导,纺纱机、织布机等机械设备的发明和使用取代了手工制造,大大增加了产量。
此外,机械制造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3.工厂制和劳动力的转移:工厂制的兴起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
生产从家庭转移到大规模的工厂中,劳动力从农村迁往城市,形成了新的劳动力组织和社会结构。
4.市场经济的兴起: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如工业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电力和化学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化学工业的革新为主要特征。
电力的应用和电气设备的创新推动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化学工业的出现创造了新的材料和化学制品的生产。
2.钢铁和重工业的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见证了钢铁和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发动机、机床等。
这推动了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并对城市化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3.科学与技术的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热力学、化学、电气工程和通信技术等。
这些科学和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推动。
4.全球性和帝国主义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帝国主义的兴起和全球经济的联系加强,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和资源,并将工业产品输出到全球市场。
总的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强调机械制造和工厂制的发展,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电力、化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并具有更加全球性和帝国主义的影响。
这两次工业革命共同推动了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和变革。